范增平:漫谈台湾十大名茶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nko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别的地方有的,台湾都有,别的地方没有的,台湾也有。就拿茶叶来说,中国的茶叶分为六大类: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这些种类的茶,台湾样样都有。台湾的茶叶沿袭于我国福建、广东一带的制法,其中赫赫有名的台湾乌龙茶是发源于福建省,早在19世纪末时,就已经蜚声国际,成为世界名茶。而台湾也有别的地方所没有的包种茶、泡沫红茶、珍珠奶茶等,也已蜚声国际。
  所谓名茶,是指有一定知名度,具有独特的外形及优异的色、香、味、质量,是大众喜爱品饮的茶。虽然有许多名茶是因为条件因缘和合而发展出来,有所谓的“名山、名寺出名茶,名种、名树生名茶,名人、名家创名茶。名水、名泉衬名茶,名师、名技评名茶”,但是,在今天这个市场经济的年代,消费者公认,加上学者、专家的认定推荐,如此才能成为真正的名茶。
  名茶一般分为4个方面来说:一、饮用者共同喜爱,认为与众不同的;二、历史上曾经是贡茶,至今还存在的;三、国际博览会上比赛曾得过奖的;四、新制名茶全国评比受到好评的。
  台湾茶叶的历史较短,谈不上历史名茶。1992年,笔者根据知名度、消费市场和专家、学者的意见,拟订了台湾十大名茶。2002年,再完整地确定了台湾十大名茶,它们是:鹿谷冻顶茶、文山包种茶、东方美人膨风茶、木栅铁观音茶、松柏长青茶、阿里山珠露茶、台湾高山茶、桃园龙泉茶、三峡龙井茶、日月潭红茶。这十大名茶中,既包含了绿茶、青茶,也包含了红茶类。
  1 鹿谷冻顶茶,产地在南投县鹿谷乡,是台湾茶业市场知名度很高的茶叶,主要是以青心乌龙(软枝乌龙)为原料制成的半球形包种茶。
  2 文山包种茶,产地主要分布在台北县坪林乡、石碇乡、深坑乡、新店市等地,过去称为文山堡地区的条形包种茶。以青心乌龙为原料制成的半发酵茶,是条形包种茶的代表茶。
  3 东方美人膨风茶,主要产地在新竹县峨眉乡、北埔乡、苗栗县的头屋乡一带,原称“椪风茶”,又称“白毫乌龙茶”,北埔乡称“膨风茶”,峨眉乡称“东方美人茶”。
  4 木栅铁观音茶,产地在台北市文山区的木栅指南山一带,是以铁观音品种为原料制成的球形乌龙茶,又称作“正丛铁观音茶”,1976年,当时的台北市长张丰绪曾命名为“一滴露”。
  5 松柏长青茶,产地在南投县名问乡,原名“埔中茶”,1975年当时的蒋经国先生命名为“松柏长青茶”,是以青心乌龙、武夷、四季春、金萱、翠玉等品种为原料制成的半球形包种茶。
  6 阿里山珠露茶,产地在嘉义县竹崎乡和阿里山乡交界之石棹山。是以青心乌龙(种仔)为原料制成的球形或半球形包种茶。1987年8月28日谢东闵先生命名为阿里山珠露茶。
  7 台湾高山茶,产地在中央山脉、玉山山脉、阿里山山脉、雪山山脉、海岸山脉,台湾五大山脉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山地,主要以青心乌龙为原料制成的球形或半球形包种茶。
  8 桃园龙泉茶,产地在桃园县龙潭乡,1983年4月9日,由李登辉先生命名。大部分以青心大有为原料制成的半球形包种茶。
  9 三峡龙井茶,产地在台北县三峡镇,是以青心柑仔种为原料制成的剑片形绿茶,为台湾岛内绿茶的代表。
  10 日月潭红茶,产地在南投县渔池、埔里茶区,日月潭附近。以阿萨姆大叶种为原料制成的台湾红茶。
  而不在十大名茶内的白茶、黄茶、黑茶,台湾也有制作,但数量极少,市面上极难买到,只有特定的喜好者才能品饮其珍味。
  台湾茶叶一年的总产量约1.8万吨,而人均年消费量约1.7公斤,比大陆的年人均消费量0.4公斤多了4倍多,每人年均花在茶叶的消费约30美元。就茶业方面来说,不论在质与量方面,还是茶文化的孕育和发展上,台湾要算是蓬勃发达的地区。200多年前,大陆将茶树、茶叶移植到台湾,200多年后的今天,台湾已经将丰硕多彩的茶叶、茶文化传回大陆,带来犹如一个游子衣锦还乡的情怀,为故里增添了一场和谐、欢乐的喜宴。
  海峡两岸人民,同文、同种、同祖先,中华民族最珍贵的人伦瑰宝是孝顺父母、敬奉祖先。一个人如果不孝顺父母,背离祖先,这是天理所不容。尤其是台湾、福建两省的人民,其祖先最远不超过十代。因此。闽台两省具有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的五缘深厚关系。
  大陆有铁观音茶,台湾也有铁观音茶,大陆有龙井茶,台湾也有龙井茶,大陆有碧螺春茶,台湾也有碧螺春茶;如今,两岸同胞可以在阿里山上同品一壶茶,也可以在日月潭畔共话茶香韵味,两岸人民大众的品味、嗜好,可以说没有多大差别,两岸同胞的心是没有距离的,大陆与台湾同胞在饮茶方面可以说是“茶香同源、文化同根”,也就是所谓的“两岸品茗、一味同心”。
  作为一位台湾的茶人,在“饮茶思源”之余,多么期待台湾名茶的芬芳滋味和茶艺美好的满足,早一点延伸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家庭里,让温馨充满每一天的生活当中,将大陆所谓的十大名茶,台湾也有的所谓十大名茶,共融在一起,这也应该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吧!期盼不久的将来,世界上、国际间所认识的中国十大名茶,提到中国十大名茶,不分台湾和大陆,只有一种说法。而其中也包含着台湾的名茶。
其他文献
身处世事,以谋稻粮,免不了你来我往的热闹以及真真假假的客套。但我喜欢在别人推杯换盏中要一杯清茶,或慢慢地喝,或握在手中看轻烟淡起,茶叶在沸水里缓缓起伏。这时的茶既可阻挡纷扰,又可让自己静心息神,于是热闹是他人的,无论浓淡与否,不论茶具好坏,更不用讲究茶叶的优劣,一切是非与尘嚣如轻风拂水,不会在心里留下印痕。  古人常常视茶禅一味,此意在于茶可洗心,可去俗念。久而久之,茶与禅联系在了一起。而以我多年
期刊
茶余饭后,这是习用成语。中国人重视吃喝,见面问候喜欢说:“吃了吗?”这种说法总被人讥笑,似乎是太俗气,太形而下,不如英语的“Hi”或者“How are you”、“How do you do”更文明优雅。我却不这么妄自菲薄,理由很简单,人生在世,吃饭是头等大事,华夏祖祖辈辈都懂得这一道理,所以,在与人见面时先问吃了没有,实在是一种关心与礼貌。尤其是在家待客,如果客人还没吃,那主人是绝对要饭菜款待的
期刊
今年的普洱春茶已经上市了,如今的茶市可谓鱼龙混杂,消费者如果仅听从推销员居心叵测的推销而没有一点自己的判断力,就极有可能把便宜的夏茶当成较贵的春茶买回家去。所以我们不如花点时间研究一下四个季节中,茶的不同特色,不仅有趣,也能避免被人忽悠,也算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乐事吧。春茶的外形:条索紧结,色泽油润嫩绿,茶叶肥壮重实,有较多白毫。    春    春茶的内质:开汤后,春茶的香气馥郁且浓烈持久,滋味醇厚
期刊
人们常常把喝茶叫做“吃茶”,仔细想来,这也许不单是巧合,个中玄机似乎正是为了证明茶叶是可以入膳的。茶膳其实自古就有,中医讲究药食同源,茶膳正是古代的食疗方式。茶叶蛋、樟茶虾、熟茶煮饭、凉拌鲜茶、抹茶布丁等是我们耳熟能详又简单易做的家常美味。但随着人们对茶膳的认识和追捧,这些点心已经渐渐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于是促使了茶宴大餐的诞生,除了用叶底,尝试用茶汤和鲜叶来做茶膳,也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今天,就
期刊
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了一届博览会。茶界称之为“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中国有不少茶叶在赛会上获得金奖,成了世界名茶。在这之前,中国茶在国际上并没有太好的印象,当时“奸商以染色及泡过茶叶混销,屡被海关驳回,华茶处于名誉坠地之逆境”。太平猴魁茶在安徽茶叶协会应征下参加了这次博览会,此次会展,太平猴魁茶人施展猴魁茶道,获得金奖一枚。从此使太平猴魁为主的中国茶开始真正步入世界名茶之列,重塑了华茶形象
期刊
晋至南北朝的三百余年既是我国饮茶史也是茶具史发展的重要时期。西晋词人左思作《娇女诗》云:“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心为荼荈剧,吹嘘对鼎。”表明茶已从宫廷流布民间,茗香泽被普罗大众,饮茶不仅成为上流社会重要的交际方式,也开始有市井平民(包括妇女)参与茶事活动。由于茶树种植在江南推广,茶叶成为习见之物。《世说新语》等书记载,此时江南一带,客来敬茶已成礼仪——“坐客竞下饮”。到了南北朝,有皇帝甚至规
期刊
澳门篇    5月,迎着从南海吹来的季风,初夏的澳门显得有些潮湿和闷热。  到澳门时正值当午,湿热的气候让初来乍道的我们有些不太习惯,但刚到澳门的新鲜感却很快让这点不适烟消云散。那透着浓浓的葡式风格的古老建筑,极富南欧特色的碎石子路面,金碧辉煌、极尽奢华的娱乐场所……真实的澳门在一次次地挑战着我们之前对澳门的所有想象。  此次来澳门是为了参加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举办的2008中国(澳门)国际茶业博览
期刊
喜好茶文化活动已经20多年了,一开始就把自己定位在“我是一片茶叶上”上,因为一壶一碗一杯的茶水,是许许多多茶叶的共同奉献。每一片茶叶都是平等的,茶人们也无民族、国家、男女、尊卑、长幼之分。鉴于此,20多年来,我注意收集世界各国茶人们的题词、签名,已经有10本大册页,超过1000多位的各界人士在上面题词留名。其中也有不少文学家、书画家,因为我们在一起喝过茶;也有不少茶农,因为他们辛勤地种出做出很好的
期刊
接到老友电话时我正在独饮,说起约了几次的茶会,才想起好久没聚聚了,选日不如撞日子,正当端午,何不茶聚一水间?于是各自分头去采蕉叶、觅艾草、备香茶、洗樱桃。  午后,门铃声此起彼伏,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老友们陆续到了,一水间的古琴曲早换了“斜风细雨不须归”的“绿蓑衣”。    瓷壶一会    数日前枝红与我各得一壶,今日借端午清韵,正好瓷壶相会。  藤篮既开,才发现两壶大小有别。枝红的壶略大,绘的是
期刊
高建中,1964年生,工艺美术师,青年陶艺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紫砂艺术学会会员,中国工艺设计学会会员。曾师承紫砂著名工艺师顾绍培、江建翔、鲍利安,并深造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从事紫砂生涯已二十多个春秋,逐渐形成独特的壶艺风格。  没见到高建中前,有人告诉我,他是一个忠于自己感情的人,他所创作的紫砂作品都带着自己的性格。艺术家向来情感丰富,但是他们的情感从来不任由自己表达,就像舞台上的人,或许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