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不小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lic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考作文中,学生认为最难的是积累的素材太小,不能充分地体现文章的主题。其实,在选材方面,课本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范例,不少作品都是以小见大的经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关键词】作文选材 课本 以小见大
  
  “一树一菩提,一花一世界”、“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叶落而天下知秋”等等名言学生如数家珍,但并不明白语言除了具有哲理性之外,在作文写作中同样适用。
  高明的作者常常由一物之微,而触动人世的大题,好比涓涓细流,蜿蜒注入大海。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深谙这个道理,在文章的选录上就遵循了这个原则,所选的课文,不论是中外现当代作品,还是古典诗文都体现了这个原则。
  何满子的《剃光头发微》充分体现了从一滴水看世界的哲理:由清朝“留发不留头”联想清末的假辫子、石达开关于理发师的对联等一连串头发的故事,再写到《人民日报》一封读者来信,反映某理发店认为“乡下佬”只配剃光头,又由剃光头联想到古代的刑法“髡”,联想到现在许多国家的罪犯剃光头,联想到“乡下佬”不愿剃光头的原因,联想到城里的理发师为什么可以任意决定谁该剃平头或光头,最后联想到怎样使用手中的权力。本文实际上讲的是掌权者应该如何用好手中的权的大问题,但作者重点谈的却是剃头者如何用好剃头刀的问题。这是大中取小。试想,如果正面铺开论述如何用权的问题,写几十万字也不一定够,一篇杂文如何容纳得下?本文立意,又做到了小中见大。谈剃光头问题,不是就事论事,最后水到渠成地说到掌权问题。试想,如果局限于剃光头问题,说一千道一万,至多也只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问题,与掌权问题相比就小得多了。
  入选课本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花未眠》也是以小见大的经典。凌晨四点作者发现海棠仍在盛开,这本是常见的小事,可他却由此生发了美学思考,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鲁迅先生的《灯下漫笔》由钞票的兑换、人们的庆幸而引发了对中国历史的反思,认为中国千年的历史不过是两个时代的更替: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钞票的贬值引发物价的飞涨,人们心中的恐慌,把钞票兑换成现大洋……这个现象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常见的现象,鲁迅先生却发掘了中国历史的本质这个重大话题。
  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例如《兰亭集序》中王羲之由一次朋友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借题发挥,论及人生的意义;《石钟山记》中苏轼由对山名的由来的考察告诉人们事情不能凭臆断其有无的道理;《游褒禅山记》里王安石则通过自己一次游山半途退回后懊悔不已的经历,阐明学习立业不可半途而废,要坚持不懈、知难而进的道理。
  课本中大量的事例告诉我们,写文章不要只想写那些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尽管它的确可以撼动人心,生活中的那些小事中也可以发掘出重大的主题。那么,在高考作文中,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我觉得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1.聚焦常人小事,挖掘普遍意义。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小事、常见的情景,都可以提炼出深刻的主题。生活中有些事情看似平淡无奇,但它却是整个社会的基础,对这些生活素材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和深入的开掘,就能够从具体的人事景物概括出人类普遍的感情和抽象的道理。从平凡中见不平凡,从无奇见有奇,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很多作家深明这一点,台湾作家席慕容的《母子》选取生活中最常见的场景,例如小孩沉浸在阅读世界中还时时呼唤母亲,外出游玩不忍心将孩子放在家中,以致破坏游兴而发下誓愿却屡次毁掉誓愿的故事,写出了母子之间的亲昵。
  2.观察身边景象,赋予新的内涵。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讲的是阅读的独特体会,实际上生活中也是如此,每个人的体悟都是不一样的。写作时要善于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借助自己所写具体的人事景物来表达人类普遍的感情和抽象的哲理。例如,朱自清在《背影》中对父亲这个形象的刻画只选用一个非常普通的细节,肥胖、行动不便的父亲为远行的儿子送行时,在月台爬上爬下买橘子,抒发了人间真情——父子情深。
  3.缩小切入角度,折射时代背景。高考大多是材料作文,范围相当广泛。我们要善于在大的范围中抓住小的题材,要善于大题小做。把所选中的小题材放入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时代高度中,传递时代信息,表现时代精神。小角度切入,大手笔展示,应是高考作文中追求的目标。角度小,才能产生“断其一指”的效果。2009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如此常识》就是这样的一篇佳作。文章通过两位刚进厂的年轻人拜师学艺不同的态度的故事,讽刺和批判了把拉关系、托人情视为谋求个人发展的“常识”的人,揭示了按照这种常识行事的人,终究没有前途的道理;年轻人只有扎实学习,刻苦训练,才能学到真本领,才有光明的前途,而这才是我们应该懂得的常识。
  综上所述,成功与失败往往仅一步之遥,如果没有对材料进行精心提炼、用心挖掘和认真构思,即使是很有价值的材料,也可能造成一文不值的平庸之作;相反,如果我们在写作时,追求高的立意,那么即使是平淡无奇的很小的材料,也能写出意味隽永的佳篇来。
  ★作者单位:湖北省英山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中学生作文有一种普遍的倾向,写作文时远离生活,远离体验,远离观察,或闭门造车,或无病呻吟,或胡编乱造。针对学生作文中的这种现状,教师该怎么办呢?两节同课异构作文指导课,通过活生生的案例表明:写作训练不能仅仅局限于写作技法的训练,而应该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将生活真正变成学生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由此,我们必须倡导学生回归写作本源,回归生活,真正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关键词
【摘 要】在中学诗歌教学中,通过玩味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体会词语和情感的关系;品味富有表现力的句子,打通句子与上下文的关系;体味富有特点的意境,打通景物和情感的内在关系。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和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诗歌教学 词语 句子 意境    2011年第1期的《课程教材教法》和《语文学习》都刊登了温儒敏教授在北大承办的“国培计划”语文骨干教师研修班上的讲课整理稿
【摘 要】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是关键,自主反刍式学案教学法是其很好的突破口。文章结合具体实例从自主反刍式学案教学法的概念、实施目的、实施过程以及实施效果等方面,对这一教学法进行了解说及研讨。  【关键词】新课改 自主反刍 学案教学法 实施过程     “自主反刍式学案教学法”是我们摸索实践应用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自主”指学生在课堂上自觉、自主、积极地认真地学习新知
【摘 要】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所以,我们不仅要能够读懂文字的字面意思,更要体会和理解通过文字所传递的“情感”和“意境”。我们在背诵美文美句的时候,不能只是把它们当作文字来记忆,而应该深入领会其中所蕴含的“情”和“意”,这样我们就会灵活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不断拓宽自己的写作视野,从而逐步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审题 立意 选材 背诵 体会  日前我们进行了一次测试
【摘 要】当下的高中学生阅读存在着诸多问题,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文成绩及未来的发展。笔者以为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和方法,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阅读教学 粗读 细读 悟读    当前,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除了学生阅读时间和空间受到严重挤压的客观因素之外,阅读教学本身的有效性备受质疑。阅读教学的目标究竟是什么?什么样
【摘 要】“诗教”传统古已有之。我们可以利用古典诗歌本身所具有的诸多优势,使它服务于中学生品德教育,以培养中学生的民族情感与爱国情操、独立人格、积极进取精神、悯世仁爱之心、健康的爱情观等等。  【关键词】“诗教”传统 古典诗歌 德育功效    “诗教”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它古已有之。最早提出“诗教”的是孔子。很多大学者也十分重视诗歌的教化功能。如理学家朱熹认为诗歌可以陶冶“性灵”,使人“师善”(
【摘要】巧妙设疑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问题,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探讨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设置问题的原则和方法:问题要有明确的指向性且难易适度;问题要有启发性;问题要有梯度和整合性。  【关键词】问题 指向性 启发性 整合性    最高效的课堂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设疑是关键。设疑巧妙、得体,可以激活学生思维,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激发其
【摘 要】学生是培养的对象,是发展的主体。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只要让语文教学着眼于“人”——学生,就能使教学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就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  【关键词】以人为本 关注学生 教学目标 教学情境    现在很多语文老师很无奈,因为语文学科已经被学生遗忘在寂寞的角落里了。我认为其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学生学习有很强的功利性,在他们看来语文这门学科学与不学在成绩上不会拉很大
【摘 要】记叙文波澜起伏的情节设计方法很多,误会法是其中一种。误会事件的选择、误会缘由的交代、误会心理的描写等是误会法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记叙文 情节设计 误会法    所谓误会,即事件或人物行为等容易引起人们误解。这种方法该怎样设计?  一、看下面的文章  枪  [台湾]林双不  车子愈往南驶,我愈觉得不对劲。司机始终不怀好意地透过后视镜瞅着我,有几次似乎再也忍不住了,居然微偏着头,眼睛向
【摘 要】汪曾祺的《老舍先生》通过几桩事情展现了老舍留在他心中的印象。初读文章会觉得此文十分浅易,并且亦如汪曾祺其他作品,少有感情的大起大落,但其实他的散文“绚烂至极归于平淡”,文中有许多潜藏的话语,需要读者去细细揣摩。  【关键词】《老舍先生》 绚烂 平淡    汪曾祺散文文字雅洁,少雕饰,委婉恬淡,舒卷自如,恰如行云流水,他的记人散文涉及人物有父母亲、恩师沈从文,以及邻里、师长、朋友。《老舍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