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育家黄光硕说:“学生的语文学得怎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可见,习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很多语文老师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怕上习作课,怕写作文。写作时常冥思苦想,或语句表达不清,或感到无话可写,或长篇大论却不知所云。语文老师便被陷在作文堆里,花了大量的时间却收效甚微。
笔者认为:学生的作文水平与阅读水平,认识事物的能力,生活材料的积累,语言表达的基本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低年级学生天真无邪,每天都会围着老师说发生在学校的事、家里的事,还有在社会上看到的事……他们想倾诉的东西很多。因此孩子喜欢表达,也希望表达,我开展“绘画小作文”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所观察到的事物和现象,从而培养孩子留心身边人、思考身边事的好习惯,这是符合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的。
一、走进“绘画小作文”
(一)关于“绘画小作文”的描述
“绘画小作文”顾名思义就是用图画配合文字,记录生活中经历的有意义和有趣的事情,表达儿童对事物的理解和自身感受。它融写生、记忆、想象、创作为一体,可以主观地、艺术化地反映现实生活。通过绘画小作文,可以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开凿写作源泉,拓宽写作渠道,引导学生自由地体验生活,发展良好的个性,为今后的作文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二)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生习作目标有这样的表述:“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我们从“有兴趣”、“乐于”、“自信心”、“愿意”、“分享快乐”等词中,看到了新“课标”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应该说,达到了这些要求,也就达到了作文教学最理想的境界。
二、实践“绘画小作文”
如何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让“绘画小作文”实践活动成为学生释放生命活力的舞台,成为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呢?笔者认为激发兴趣,开放内容形式,实施多元评价,能为绘画作文实践“插上强劲的翅膀”,在“绘画小作文”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感到“海阔天空”,可以“展翅翱翔”。
(一)兴趣激发——我要写,我爱写
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年级的学生刚开始学习语文,识字量不多,有的孩子说一句完整的话都需要人提醒,一下子让他们“写作文”,似乎有些为难他们。因此,一开始,我的主要目的不是让他们真的能够写出什么,而是要激发他们对写话产生兴趣。
1.情境诱发——写自己的“作品集”
为了唤起学生参与绘画小作文的欲望,第一学期,我们先给学生讲了一些作家的故事。告诉他们,当作家要写好多好多的东西,他们写的东西叫作品。不仅大人可以当作家,许多小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写作,还出版了自己的专集呢!我拿来了几本小学生的作品集,读给他们听,让他们翻看,他们好生羡慕。之后,我又告诉他们,我们上学了,学习了语文,也能够写好多好多的作品,将来一定也能当小作家,出自己的作品集。我们从现在就开始写!我亲自为他们挑选了印有各种可爱的卡通图案的日记本,并教他们在封面上端端正正地写上:“我的作品”,再写上自己的名字。这下,学生感到十分自豪,有在日记里充分展示自己的愿望——“我也想当作家,要出自己的作品集”。大家的态度都很庄重、认真——是自己的“作品”呢,可不能丢脸!而那些花花绿绿的日记纸也令他们十分喜欢。
2.活动参与——玩玩、画画、写写
学生在初尝绘画小作文的成功喜悦之后,保持他们的画写热情,成了课题的重中之重。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表演、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既能促使学生入境动情,又可保持其画写热情,促使其想写乐写。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乐在其中,他们的情绪被调动,情感被激发,表达的愿望自然强烈起来。因而在绘画小作文的实践中,我们经常创设各种活动,通过让学生玩一玩并做一做的游戏,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画一画,写一写。
(二)内容开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绘画小作文”实践活动向学校各学科、家庭和社会开放,注重教学与外部各个方面的联系,形成相互实施积极影响的开放的教学体系。活动观念是开放的,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是开放的。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也是开放的,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开放”的实践活动能够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自主兴趣。
1.生活中摄影——我的文字最真实
绘画作文是儿童现实生活的客观反映。脱离生活,闭门造车,学生写作的源泉必然枯竭。因而我们必须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使生活真正成为学生写作的不竭源泉。实践中,我们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要求学生不仅仅能关心周围让他们记忆深刻的大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关心身边一切小事,把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作为绘画小作文的内容,久而久之,养成了关心身边事的好习惯。
2.自然中采撷——我的文字最精彩
“绘画小作文”实践不能把学生“囚禁”在课堂中闭门造车,而应适时带领他们走向大自然。每次出发前,不事先布置作文题目,不提要求,不给学生背上思想包袱,而是让学生尽情尽兴“享受”,满意而归。
3.想象中描绘——我的文字最有趣
儿童时期是想象力表现得最活跃的时期,儿童的想象力是儿童探索活动和创新活动的基础,一切创新活动都是从创新性想象开始的。我们应创设环境,相机引导,让学生沿着相应的方向去联想、去补充、去发展。让学生画自己想象中喜欢的事物,然后进行说话、写话,表现的对象可以是自己的一个愿望,甚至是梦。
(三)形式自由——想怎样写就怎样写
课题的初试阶段,当学生画了一幅较为满意的画之后,却对画面中的空白不知该怎么处理。我便随势引导,如果写上年月日、星期、天气,这样就可以清清楚楚地记录是哪一天画的画,还有纪念意义呢!新鲜感让学生们养成了在绘画完成之后写上日期的习惯,后来我又慢慢地引导:画完一幅画,你想不想用文字来表达你的意思、说你想说的话?同学们都欣然接受了,这样便为实施“绘画小作文”作了铺垫。
笔者认为:学生的作文水平与阅读水平,认识事物的能力,生活材料的积累,语言表达的基本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低年级学生天真无邪,每天都会围着老师说发生在学校的事、家里的事,还有在社会上看到的事……他们想倾诉的东西很多。因此孩子喜欢表达,也希望表达,我开展“绘画小作文”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所观察到的事物和现象,从而培养孩子留心身边人、思考身边事的好习惯,这是符合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的。
一、走进“绘画小作文”
(一)关于“绘画小作文”的描述
“绘画小作文”顾名思义就是用图画配合文字,记录生活中经历的有意义和有趣的事情,表达儿童对事物的理解和自身感受。它融写生、记忆、想象、创作为一体,可以主观地、艺术化地反映现实生活。通过绘画小作文,可以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开凿写作源泉,拓宽写作渠道,引导学生自由地体验生活,发展良好的个性,为今后的作文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二)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生习作目标有这样的表述:“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我们从“有兴趣”、“乐于”、“自信心”、“愿意”、“分享快乐”等词中,看到了新“课标”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应该说,达到了这些要求,也就达到了作文教学最理想的境界。
二、实践“绘画小作文”
如何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让“绘画小作文”实践活动成为学生释放生命活力的舞台,成为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呢?笔者认为激发兴趣,开放内容形式,实施多元评价,能为绘画作文实践“插上强劲的翅膀”,在“绘画小作文”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感到“海阔天空”,可以“展翅翱翔”。
(一)兴趣激发——我要写,我爱写
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年级的学生刚开始学习语文,识字量不多,有的孩子说一句完整的话都需要人提醒,一下子让他们“写作文”,似乎有些为难他们。因此,一开始,我的主要目的不是让他们真的能够写出什么,而是要激发他们对写话产生兴趣。
1.情境诱发——写自己的“作品集”
为了唤起学生参与绘画小作文的欲望,第一学期,我们先给学生讲了一些作家的故事。告诉他们,当作家要写好多好多的东西,他们写的东西叫作品。不仅大人可以当作家,许多小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写作,还出版了自己的专集呢!我拿来了几本小学生的作品集,读给他们听,让他们翻看,他们好生羡慕。之后,我又告诉他们,我们上学了,学习了语文,也能够写好多好多的作品,将来一定也能当小作家,出自己的作品集。我们从现在就开始写!我亲自为他们挑选了印有各种可爱的卡通图案的日记本,并教他们在封面上端端正正地写上:“我的作品”,再写上自己的名字。这下,学生感到十分自豪,有在日记里充分展示自己的愿望——“我也想当作家,要出自己的作品集”。大家的态度都很庄重、认真——是自己的“作品”呢,可不能丢脸!而那些花花绿绿的日记纸也令他们十分喜欢。
2.活动参与——玩玩、画画、写写
学生在初尝绘画小作文的成功喜悦之后,保持他们的画写热情,成了课题的重中之重。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表演、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既能促使学生入境动情,又可保持其画写热情,促使其想写乐写。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乐在其中,他们的情绪被调动,情感被激发,表达的愿望自然强烈起来。因而在绘画小作文的实践中,我们经常创设各种活动,通过让学生玩一玩并做一做的游戏,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画一画,写一写。
(二)内容开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绘画小作文”实践活动向学校各学科、家庭和社会开放,注重教学与外部各个方面的联系,形成相互实施积极影响的开放的教学体系。活动观念是开放的,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是开放的。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也是开放的,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开放”的实践活动能够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自主兴趣。
1.生活中摄影——我的文字最真实
绘画作文是儿童现实生活的客观反映。脱离生活,闭门造车,学生写作的源泉必然枯竭。因而我们必须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使生活真正成为学生写作的不竭源泉。实践中,我们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要求学生不仅仅能关心周围让他们记忆深刻的大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关心身边一切小事,把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作为绘画小作文的内容,久而久之,养成了关心身边事的好习惯。
2.自然中采撷——我的文字最精彩
“绘画小作文”实践不能把学生“囚禁”在课堂中闭门造车,而应适时带领他们走向大自然。每次出发前,不事先布置作文题目,不提要求,不给学生背上思想包袱,而是让学生尽情尽兴“享受”,满意而归。
3.想象中描绘——我的文字最有趣
儿童时期是想象力表现得最活跃的时期,儿童的想象力是儿童探索活动和创新活动的基础,一切创新活动都是从创新性想象开始的。我们应创设环境,相机引导,让学生沿着相应的方向去联想、去补充、去发展。让学生画自己想象中喜欢的事物,然后进行说话、写话,表现的对象可以是自己的一个愿望,甚至是梦。
(三)形式自由——想怎样写就怎样写
课题的初试阶段,当学生画了一幅较为满意的画之后,却对画面中的空白不知该怎么处理。我便随势引导,如果写上年月日、星期、天气,这样就可以清清楚楚地记录是哪一天画的画,还有纪念意义呢!新鲜感让学生们养成了在绘画完成之后写上日期的习惯,后来我又慢慢地引导:画完一幅画,你想不想用文字来表达你的意思、说你想说的话?同学们都欣然接受了,这样便为实施“绘画小作文”作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