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初探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onyj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就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
  一、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等。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太阳》一课时,当学生初步学习了课文之后,不急于让学生分析太阳有什么特点,而是先讲一段亲身经历的事:小时候从报上得知前苏联宇航员上月球,于是就立志要上太阳。话刚说完,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老师问为什么,学生纷纷举手,结合课文的词句给老师讲了太阳具有离地球远、很大、很热的特点,并告诉老师:“您的理想是实现不了的。”在笑声中,学生体会了课文,学会了运用数字和举例说明问题的方法。
  但是,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能持久的,还需要教师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抵制状态,不愿意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就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他们没有想到的问题。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 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学生来说,能够起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思维及养成求知兴趣的作用。
  教师要教给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一位教师在讲《雷达和蝙蝠》一课时,学生提出了质疑:为什么课文用蝙蝠“撞”,而不用“碰”呢?既然蝙蝠的眼睛没有用,它还长眼睛干什么呢?
  学生提出问题,谁来解疑呢?教师在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同时发动学生互相解疑,着力培养学生解疑能力才是最要紧的。
  三、 照顾个体差异
  由于家庭环境、经历、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在认知、情感、思维等方面存在差异,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
  1. 教学目标适度灵活。每节课最好有上限和下限目标:下限目标是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达到的最基本目标,是全体学生都要达到的;上限目标是让基础较好的学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这样做既明确了多数学生必须达到的基本目标,又满足了基础较好的学生的求知欲望。
  2. 课堂提问分层次。教师提问必须考虑全体学生,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回答某一层次的问题,这样能使其享受成功的愉快,不至于总是坐冷板凳。难度大些的问题,可以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对其他同学会有所启发,这样使全体同学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3. 练习设计难易有别。一种是针对全体学生的基本题,另一种是难度较大的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任选题目做,每个学生就都会有收获。
  4. 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反馈评价。对学生的回答、作业等进行分别评价,即对学生的要求不按一个标准,在完成作业的时间上也有松有紧。对错误较多的学生,待他们弄懂订正后,再予评价,使这些同学在反馈评价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其内在动力,进一步增强自信心,去争取更大的成功。
  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注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
其他文献
随着学生认识汉字的增多,带来的问题是错别字急剧增加,许多形近字、同音字混淆不清。一旦错别字出现后,即便纠正过了,订正了多次,依旧会反复出现。这种现象让学生苦恼,也让教师苦恼。其实,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很正常的,如果教师采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教学和指导,自觉地把识字教学纳入整个教学的范畴,重视抓好“会写”字的教学,就会帮助学生减少错别字的出现,即使出现了,也能得到及时纠正。  一、 课前自主学  只有通过自
Systematic Functional Grammar always acts a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linguistic schools.Though much work about discourse analysis has been done before,littl
期刊
“三德”建设在实践中要注意做到掌握关系,增强针对性,强化可操作性,注重实效性。 In the course of “three virtues” construction,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masteri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等方法,探析了静宁县体育特长生的个性特点、思想道德品质和文化知识学习等问题,发现静宁县体育特长生文化知识素养偏低、自觉性和自制性相对薄弱、辨别是非的能力欠缺等问题。提出引导他们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加强思想品德的教育、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循循善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手段,从而更好地促进体育特长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体育特长生;文化素养;现状调查  1研
《梅花魂》以“梅花”为线索,通过发生在旅居海外的外祖父身上的五件事,表达对梅花精神的赞美,对中国的无尽思念。字里行间充盈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精神的礼赞,是涵养学生传统文化精神的好教材。  一、 品读文字,把握精神内核  外祖父自幼饱受中华传统文化熏陶,读经、史、诗、词,能书善画,他最珍爱的是一幅墨梅图,所以“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作者把梅
党的“十六”大把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买文具》口语交际教学与综合性学习相结合,笔者从“感知市场”“模拟演练”两个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实践探索。一、教学目标,课内关注课外《买文具》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不仅
教学札记  一、 读前推荐,为课外阅读寻找切入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中,我们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切入点,将各类读物带到他们面前。  【案例一】《夏洛的网》教学设计  1. 出示书名,你猜猜看,书里会向我们讲述什么样的故事?  2. 观察插图画了什么,从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3. 齐读图上方的文字:“蜘蛛夏洛和小猪威尔伯的故事,让千万人落泪。”从这句话中,你又了解到了什么?  4
这是一节普普通通的语文课,我正在讲一个普普通通的神话故事——苏教版四上的一篇课文《普罗米修斯盗火》。  第二课时,同学们在学习第2自然段“盗火”的内容,我让他们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普罗米修斯是个怎样的神。同学们说得头头是道,我听得津津有味。突然,有一只手高高地举起了,哦,是小陈,我以为他要发言,赶紧把机会给了他。  不料,他却问了一个让我始料未及的问题:“为什么普罗米修斯要用茴香树的树枝去盗火,而不用
一、 “留白”处阅读启航——激起思维千层浪  《清平乐 村居》,创作于800多年前的宋金动乱岁月。辅导今天的学生学习这首古诗词,我从三个方面开启阅读探究空间:  第一,从一个“脚注”,开启阅读窗口。本文的底脚注释——作者辛弃疾。看似不经意的一个“脚注”,我引导开展一次前置性的阅读活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同学们主动组合,有的搜集辛弃疾的事迹资料;有的编写辛弃疾的生平简介;有的讲述辛弃疾的抗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