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提升语文课的实效性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anffvg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乡土文化资源是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积淀,它独特的教化功能和规范功能,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可信度高,这种特殊的亲切感让学生易于接受。
  关键词:民俗文化;乡土资源;精神价值
  
  鉴于小学语文课的内容与社会生活状况的关系很密切,有利于教师从学生生活中选取案例进行教学,而乡土文化资源是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世界的交汇点之一。所以,利用乡土资源来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成为近年来在小学语文课上使用广泛的教学手段。
  一、乡土资源增强课堂吸引力
  教师利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乡土资源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小学生对自己家乡的山水草木、人文景观、历史状况等,总是特别关注,感情深厚。在语文课文的讲解中辅助以形象、生动,生活化、通俗化、本土化的案例,更适合学生的口味,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具有本土特色的时事、人物、案例等资源适时地应用到语文课教学中,在充分尊重学生、依靠学生的生本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探究合作,培养他们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语文课中通过探究内容的乡土化、多样化,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实践创新的机会,提高综合分析的能力。例如我们清江镇位于乐清市中部,跨清江下游,东濒乐清湾。在学习时,我通过讲述渡头花椰菜、方江屿文旦、江沿牛心李、蔡岙牡蛎、靖江荸荠、江沿沿海对虾综合养殖等六大基地,农民收入逐年稳步提高,科技含量高的拳头产品频频获奖等,既配合了教材的实施,又更好地实现了语文课的教学目标。作为承担着传承当地文化使命的乡镇小学,开发出乡土教学资源,能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拓宽语文学习空间。
  二、利用学生资源,多方收集信息
  教师在教学中灵活、恰当地运用乡土资源,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既不影响工作,又能掌握大量有用的资源呢?不少教师苦于在教学中可利用的资源贫乏,特别是乡土资源,这就涉及到资源的收集方法了。由于学生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树立学生即资源的观念,平时要求学生多注意观察和记录,不断吸取清江镇是农业大镇文化的精髓,丰富教学内容,并多与学生交流虚心询问,逐步开发出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以民歌民谣、民间传说、地方戏曲、历史古迹、旅游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在这个富有文化气息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学习生活中促进他们素质的全面提高。这些丰富而有效的资源的优势,比起教材、网络资源更具有持久性,能管若干年,时间效益十分明显。如我在上课时,就鼓励同学们收集农业产业逐步形成水产、畜牧、蔬菜、水果四大农业基地和各具特色的农业经济带的很多实例,再根据教学需要对实例进行整理反馈。学生通过自我收集材料,更能进一步体验情感、升华情感,达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目的,使这种教学手段真正成为了促进学生语文基础发展的重要途径。除此之外,我们必须学会与他人资源共享。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利用信息化资源,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师、其他学校教师的联系,分享自己的资源信息,从他们那里得到自己所需的。例如相互听课、教学交流会、教学论坛留言、QQ群内讨论等都是具有时代气息的有效资源共享手段。
  三、乡土资源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筛选
  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要想让课堂生动有趣,乡土资源的选择与展示非常重要。只有选择好的事例,才能让学生感兴趣,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我在授课中就做了充分的展示,给学生讲镇上年产值达千万元以上的企业、商贸、交通、邮电等。尤其是本镇特色的旅游资源,如“农家乐”“梨花”“芙蓉池”等特色观光游,让学生为家乡产生共鸣,感到自豪,达到使学生合作研究、掌握知识、发展思维、适时适量地讨论的目的。开展“村名探源活动”,学生进村入户搜集村名起源,探究村名历史,探索村庄发展演变,彰显清江镇浓厚的文化底蕴。这些内容寓教育于活动中,寓活动于教育中,并不断拓展深化,与教学活动对接,与民族传统文化对接,相互依托,脱离了简单的说教,学生喜闻乐见。教师在选择事例时要选择那些具有针对性、广泛性、真实性、实践性、启发性强的事例,除此之外,一定要注意选择那些生活有趣的,没有那么多的抽象、复杂的概念、理论。同时,事例还要符合实际,发人深思,内容不要过长,要简明扼要。如“本镇借助便利的交通条件发展工业经济,以产业功能区为依托,积极培养钻头、机械加工、电子元件、化工、汽摩配、服装、纺织等综合工业体系及多个经济增长点,初步形成了以国道线为轴心的‘工业走廊’和以产业功能区为中心的工业产业‘核心区’”,其作用就是通过举例来说明问题。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学生语文总结能力的提高大有帮助,往往能使一堂简简单单的课变得丰富起来,收到很好的效果。所以教师要把精选的乡土资源材料以恰当的方式适时展示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讨课本理论知识,为学生学习课本理论知识打开思路的大门。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引进传统民俗文化教学,充分挖掘适应本土民间习惯的乡土文化资源,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数千年所负载的精神价值的理性认同。因此,我们应不断探究利用乡土资源服务于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在每一堂课讲授前有意识地将学生思路拓展到丰富的乡土生活中,使每一次训练都有乡土文化资源作素材和背景。
  
  参考文献:
  [1]魏本亚.论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J].中国教育学刊,
   2004(12).
  [2]王学明.情境与语文教学论[D].西南师范大学,2001.
  [3]许纪峰.校本课程开发政策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
  [4]胡献忠.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能性与现实性[D].南京师范
   大学,2002.
  
  (乐清市清江镇第一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长期以来,人们普遍用语言技巧运用的好坏来衡量英语教学水平的高低。而今,随着应用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和发展,人们意识到情感因素等诸多的非语言知识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英语的学习。本文就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情感状况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如何利用情感因素优化高职英语教学。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 情感因素    教学是情、知相伴的特殊的认知过程。英语教学中,学生的情感随着认知的过程而发展,同
摘 要:活动单导学模式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活动单导学模式中,学生自身的学习主体作用更容易得到有效发挥,因此,这种教学模式更加契合如今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理念。  关键词:活动单导学;思想品德 ;学生主体  长期以来,思想品德教学都因为其内容枯燥乏味、理论性抽象性强、课堂沉闷、缺乏趣味性而屡遭诟病。在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上课往往只需要带两样东西,一张嘴和一支粉
一、案例背景  本课题选自高一地理必修3第二章第三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此节内容是介绍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发展与区域地理环境的关系,开放性较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研究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而温瑞塘河是我们温州人的“母亲河”,又刚好是湿地,所以这节课笔者通过对“母亲河”的个案研究,来分析和了解区域发展与环境变迁的关系。  二、案例描述  1. 导入新课  师:观察图片,寻找图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提高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特别是我们语文教师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要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语文学科改革,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就必须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相整合。我认为,只要教师能够充分而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一定会使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它特有的光彩。  关键词:
哲人把小孩、物理学家、数学家同时请到一个密闭的房间里.
京剧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京剧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形式,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重视“弘扬民族文化”的学习。而在浩如烟海、异彩纷呈的民族民间音乐中,除民歌、民间乐曲和地方戏曲外,最具艺术价值且又影响广泛的民族艺术,当属被称之为“三大国粹”之一的京剧了。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让越来越多的学生了解京剧、喜爱京剧呢?下面,我仅从个人在京剧音乐教
现在高一的学生都是90后,90后学生独立自信,自我意识、自主意识越来越强,希望能跟老师进行平等的交流,而不是被动的单向接受知识和教条式的观念灌输。教育者要尊重、理解、关注、帮助、支持、赏识学生,使学生感到被接纳、被信任,使其潜能得到鼓励、发展、发挥,让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环境中成长。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全面实行优势扩大化教育。  社会上最流行一种说法“好孩子是夸出来的”。那么,我们
计算机教育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信息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的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信息技术知识,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如何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在这门课程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是每位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前应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对教师更好地进行计算机课程的教授起到非常积极的辅助作用,因为这种教学方
新课程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课堂要多给学生创设相互交流的空间、时间,让学生在自主研究合作中产生真知灼见,使我们的教学过程在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感染、生命与生命的对话中生成新知识。让我们的教师与新课程改革同行,在改革中创造学生发展的未来。然而,由于长期教学观念、教学习惯以及自身知识结构等多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暴露了不少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  一、分组讨论流于形式,为活动而活动  
客观的地理事物与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存在着两面性和多面性,既对立又统一。若教师不能多角度地、全方位地、辩证地综合分析地理事物与现象,学生就会以偏概全,形成错误的地理观念。我在教学中,用正反双向思维的方法进行教学,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其具体作用如下。  一、用正反双向思维的方法进行教学,会形成强烈与鲜明的对比,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和新奇性,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国西南地区山高谷深,水位落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