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五法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p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考试大纲》规定:“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能力层次为E级,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前者《课程标准》强调了治本的要求,后者《考试大纲》明确了治标的意旨。
   对于中考冲刺来说,怎样进行古代诗歌的阅读呢?首先,应明确古代诗词赏析要建立在阅读实践的基础之上,《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要注意有意识的、广泛的积累,尽可能地多背诵一些古诗词。其次,要明确古代诗词赏析解题要点——读、知、看、找、辨、评。学习一些鉴赏方法,巧借“他山之石”,为赏析服务。下面,就如何进行具体的赏析作些例解。
   一、读题目
   诗歌的题目就像全文的窗口一样,透过题目能知道诗人所写的内容或事物,题目是切入点。古诗的题目,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如,《约客》,题目交代了事件背景,让学生能够在约客未到的特定情境中去顺利感悟诗人的失落和孤寂。又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是“歌行体”,写咏白雪和送别的内容,题目既交代了时间节令(冬季),又表明了事情、情感(送别、惜别),再加上特殊的人物关系(友人),让学生未读诗句就已经明白了诗歌的情感主旨——思念、相互勉励、慰藉。
   二、知背景
   一看诗前“小序”,往往诗人的写作缘由和背景尽在其中。例如,文天祥《过零丁洋》,看注释就知诗人被元军所俘,路经零丁洋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篇;而杜甫的《石壕吏》,则以“我”在“安史之乱”中的见闻,描绘出战乱给百姓造成的不得安宁、民不聊生的巨大灾难,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的深切关注和无限同情。
   三、辨技法
   古典诗歌的意境、主旨常借助于诗歌的艺术手法来表现,学生在赏析时要通过诗歌的写作技巧来读懂“诗言志”。分析表达技巧,包括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例如,从抒情方式分直接和间接抒情,从表现手法来看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虚实结合、想象、衬托、用典、象征等,从修辞角度来看,常见的有比喻、夸张、对偶、对比、双关、反问、拟人、借代等。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借梦言志,抒发豪迈之情,尤其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诗句,将“言志”和“记梦”相辅相成,因“志”而入“梦”,以“梦”而写“志”,集中体现了诗人感情的飞跃。再如,杜牧的《赤壁》,吊古伤今,情景交融。“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凭吊古迹,遥想当年一干英雄人物意气风发,在战场上大显身手,而今国势衰弱,英雄何在?诗人不禁吊古伤今,感慨万分。
   四、挖意境
   所谓“意境”,可以说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赏析诗歌时,要体味诗歌的意境之美。需要说明的是,要想准确理解古诗,就有必要在平常的学习中注意认识并积累传统意象。所谓意象,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体现思想的景或物。例如,望月怀远,闻笛思乡,鸿雁作信使表示思念亲人,杜鹃哀惋、至诚代表薄命佳人、忧国志士,鹧鸪的凄情之音表怀乡之情,东篱意寓隐居山乡的脱俗之境,竹子虚心而富有气节,菊花傲霜高洁在战地芬芳,杨柳寓指离别怀思的家人盼归之情,等等。“折柳”二字,如果学生了解了传统意象“杨柳”经常用来表达离别思念之情,那么此题就可迎刃而解。
   五、评语言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尤其是诗歌语言更值得仔细玩味。例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个“凌”字抒发了站得高才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看到一切、只要努力战胜困难就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等义项。“夜久雨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一个“独”字,既说明了老翁家破人亡的的惨剧,也包含了诗人内心的“吞声饮泣”,抒发了诗人对广大人民遭受灾难的深切同情。学生在鉴赏时,应记住常用的评价古诗语言的术语: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清新自然,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平淡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绚丽多彩,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和奇幻的情思;直接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含蓄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简洁明了,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此外,如,语言高度凝炼,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有音乐美等,都是赏析语言的专用术语,都应引起注意。
其他文献
现今时代,科技飞速发展,生活也像永不停息的齿轮一样,节奏飞快,转动不停。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高中阶段的诗歌赏析学习变得十分困难。每当遇到诗歌赏析题时,学生大都愁眉苦脸,究其原因,那就是现在的生活,每天大量的学习时间,大量的习题时间,已经是把高中生的日常生活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他们几乎是天天如此,三年如一。   面对如此情况,要想学好诗歌,特别是古典诗词、诗歌,还想像古人那样通过“读万卷书”“行万
期刊
语文学习旨在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教学生会读书,会思考。语文教学有一个不同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点,为部分重教轻学的语文教师所不了解,就是语文教师的“教”不会直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语文学习只能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求理解,逐渐达到“自会读书,自能作文”的境界。而新课改之后,教学课时大幅减少,学生课堂之外的学习时间明显增加。要提高学习效率,就必须有效地开发课堂内外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空间。那么,课前
期刊
新版初中思品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道德践行的能力。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成为摆在广大思品教师面前的问题。   一、巧设问题,引入情境  
期刊
读了这十几年的书,虽然常自翊嗜书之徒,可读来读去,到底收获了些什么,却总也理不出个头绪来。   漏室,红盏,孤影,春雨,梧桐,芭蕉……   何等诗情画意!在这样的环境里,手捧书卷孜孜品味,是心灵最渴求的享受,更是种难能可贵的奢侈。然而在日益繁忙的生活中,我们周围更多的人却常常忽视了语言的这种诗意境界,仅仅把语言当作“人类交际的工具”,这就如同面对一桌丰盛的晚餐,只想到可以填饱肚子,却想不到对酸
期刊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里所说的“读”,即诵读,又称朗读、朗诵。古人学语文(过去不叫语文),把“读”书看得非常重要。   现代语文教育也重视阅读教学,它有三种重要手段:读、思、议。读是前提,思是基础,议是关键。可是,目前的语文学习,好多人将古人的经验之谈抛到了九霄云外。试想,现在的学生,特别是高中生,有多少时间在“读”书,
期刊
“在新课标下,教师是领路者。”如何做好这个“领路者”,需要我们在教学的各个方面特别是课堂的提问环节做好设计,引领学生们层层深入。   要让学生有一个完美地回答,那么老师就应该给出一个完美的提问。如果提出的问题问法不够严谨、准确,或者是过于随意,都会影响到学生思考的结果和答题的质量。同时,问题的提出应该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思维模式之上的,不能有太大幅度的跳跃甚至断层。在“提出问题——自主研究——合作
期刊
“教学相长”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意思是说: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有所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困惑之处。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困惑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所以说教导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那么,教和学两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是怎样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呢?下面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组镜头
期刊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尤其在唐代,诗歌的发展更是达到了顶峰,不仅在内容上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艺术手法也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这成为国人的骄傲,也成为教师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诗歌教学,既要讲求科学性,又要有艺术性。诗歌教学,应从诗歌的特点出发,突出情感性和形象性。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诗歌教学艺术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诗必因情而发,优秀的诗作都是
期刊
周记,因其内容自由、形式灵活、体裁不限、字数不限,相较于作文,更受学生欢迎。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坚持让学生一周一记,内容可以涉及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追求“一花一世界,一草一精神”的境界,写出自己对人世万物的独特感受,由此再生发“同情”、“想象”和“彻悟”。    可是,如何驾驭周记,让周记灵动起来呢?   首先,可以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新本子,每个人将这个本子命名并在扉页上写下卷
期刊
作为教师,面对众多活泼可爱、个性不同的学生,他们不可能十全十美,白璧无瑕,这是十分正常的事。是对他们指责苛求、弃之恨之呢?还是对他们精心呵护、赏之赞之呢?   前者,习惯于站在发现学生缺点的角度去看学生,因而在他的眼里:迟钝愚笨、顽皮捣蛋的学生太多了,家庭条件不好、受不良环境影响的学生太多了,遗传素质不佳、天生不是读书料的学生太多了。苦叹聪明伶俐、遵规守纪的学生太少了,寥苦晨星,凤毛麟角,苦叹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