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函数的认识面面观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uty85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数学问题中复合函数结构非常普遍,因为仅靠七个基本初等函数来认识和研究函数是远远不够的,但是复合函数本身又有很多限制,几十年来高考复习中出现了很多错误的认识,一定要纠正过来,否则教给学生的是错误的答案或问题,而复合函数本身什么时间引入比较合适呢?也是值得思考的,本文就对复合函数几方面的认识谈自己的见解。
  1.函数定义域
  人教A版必修一第17页有一道问题:
  问题一:(例1 )已知函数.
  (1)求函數的定义域;
  (2)求的值;
  (3)当a>0时,求f(a),f(a-1)的值。
  分析:函数的定义域通常由问题的实际背景确定,如前所述的三个实例,如果只给出解析式y=f(x),而没有指明它的定义域,那么函数的定义域就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
  即: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自变量取值的集合就是函数的定义域,用符号语言表示为:若函数f(x)的定义域为集合A,则有意义,无意义。
  2.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问题二:
  (1)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1,1),求函数f(x-1) f(1-2x)的定义域。
  (2)已知函数f(x-1)的定义域为(-1,2),求函数f(x)的定义域。
  (3)已知函数f(x 1)的定义域为(--2,0),求函数f(1-3x)的定义域。
  显然以上三个问题中的函数,既不是具体背景的函数,也不是给出解析式的函数,解决这三个问题的定义域问题的知识基础是什么?
  从函数结构上来看,它们都是复合函数,对于复合函数而言,有以下认识:
  已知函数f(g(x))的定义域,求f(x)的定义域等价于求g(x)的值域,基本上全国99%的老师们都是这样认识且讲给学生的,这里认识存在严重的逻辑问题。
  设f(x)的定义域为D,g(x)的值域为E,只要即可。
  也就是说,g(x)的值域只是映射f作用于原象取值(定义域)的子集就可以了,从逻辑上看,根本无法确定f(x)的定义域。
  因此对以上三个问题都无法求解,造成几乎全国高中老师都犯错误的原因是对复合函数的认识不够。综观高中教材,必修一教材中根本没有提到复合函数的概念,为什么出现这样的问题呢?究其原因是全国满天飞的资料根本没有认识清楚,就使用了,造成几十年来的错误认识,对复合函数而言,同样的错误认识还有:
  问题三:
  已知函数f(x)=log3x 2,1≤x≤9,求函数y= [f(x) ]2 f(x2),求函数 的最大值.
  简析:本题是一道经典问题,几乎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在高三复习资料中,很容易找到,其实这道问题没有答案,因为复合函数的定义域告诉我们,没办法求出确切的所求函数的定义域,而几十年来,大家一直停留在:的错误认识中,现在一定要纠正过来,给大家一个正确的认识,本题没办法求解,是一道错题。
  除了定义域问题,还有函数解析式方面的错误认识:
  3.函数的解析式
  问题四:
  已知,求f(x)的解析式.
  几乎所有的见到的资料都是以下解法:
  解:∵,
  ∴f(x)=x2-2。
  貌似天衣无缝,没有任何问题,基本所有老师讲到该题时都是千篇一律的格式,可能认为出现问题,也是没有考虑定义域,根据上面的认识定义域本身都是问题,大
  家可以检验以下:是不是符合已知条件呢?答案是肯定的,为什么出现问题呢?都是复合函数惹的祸。
  4.复合函数的引入思考一
  现在的问题是,要不要引入复合函数呢?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人教A版选修2-2第16-17页
  思考:如何求函数y=ln(x 2)的导数呢?
  我们无法用现成的方法求函数y=ln(x 2)的导数,下面,我们先分析这个函数的结构特点.
  若设u=x 2(x>-2),则y=lnu,从而y=ln(x 2)可以看成是由y=lnu和u=x 2(x>-2)经过“复合”得到的。即y可以通过中间变量u表示为自变量x的函数.
  如果把y与u的关系记作y=lnu,u和x的关系记作u=g(x),那么这个“复合”过程可表示为:y=f(u)=f(g(x))=ln(x 2).
  我们遇到的许多函数都可以看成是由两个函数经过“复合”得到的.例如,函数 由y=(2x 3)2由y=u2和u=2x 3复合”而成,等等。
  一般地,对于两个函数y=f(u)和u=(g(x),如果通过变量u,y可以表示成x的函数,那么称这个函数为函数y=f(u)和u=(g(x)的复合函数(composite function),记作y=f(g(x)).
  复合函数y=f(g(x))的导数和函数y=f(u),u=(g(x)的导数间的关系为:
  yx’=yu’ · ux’
  即y对x的导数等于y对u的导数与u对x的导数的乘积。
  由此可得,y=ln(x 2)对x的导数等于y=lnu对u的导数与u=x 2对x的导数的乘积,即:
  yx’=yu’ · ux’=(lnu)’·(x 2)’。
  课本随之给出例4,三个复合函数的求导运算.
  那么问题是:到导数时才引入复合函数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的想法是早一点引入:
  5.复合函数的引入思考二
  复合函数的单调性问题
  问题五:
  已知函数,求f(x)的单调区间。
  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法则是:同增异减,因为对这样的问题等导数学完后求导面临着简单问题复杂化,而复合函数的研究就是一种很好的途径,并且其理论使用是没有问题的。
  基于以上认识,在引入复合函数时要慎重,对复合函数的问题最好做到:要能回避的尽量回避,需要研究的还需认真研究,这样道理会讲的清楚些,比如:
  问题六:
  1.若函数f(x)=ln(x2 x m)的定义域为R,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2.已知函数f(x)=ln(x2 x m)的值域为R,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分析:这两个问题研究的是同一个函数,只是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道题不难理解,是△<0的问题,第二道问题是△≥的产物,究其原因还是复合函数的作用,f(x)=ln(x2 x m)是由f(x)=lnu,u=x2 x m复合得到,然后再把内函数u=x2 x m关联到一元二次方程x2 x m=0,几何直观转化完成问题的分析与求解,但对第二道题来说,解释的还是不够科学,笔者认为用下列解释是否便于真正理解呢?
  若函数f(x)=ln(x2 x m)的值域为R,则x2 x m>0在R上不恒成立?
  如果把此问题搞清楚,原问题就容易理解了。
  证明:假设x2 x m>0在R上不恒成立,则存在正数n,使得x2 x m>n,
  故有:ln(x2 x m)>lnu,所以f(x)的值域为,与f(x)的值域为R矛盾,即假设不成立,因此若函数f(x)=ln(x2 x m)的值域为R,则x2 x m>0在R上不恒成立。在使用判别式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道理讲的很明白、直接,究其原因还是复合函数的功劳,所以对复合函数这一概念在学习完幂函数后再引入是非常合适的。
  以上问题的分析,对于复合函数,引入要适宜,使用要慎重,千万不要传递给学生一些错误的认识。
其他文献
一、说教材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这一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数学游戏的教学内容,这个内容对于一线教学的老师来说,不是一个好组织的教学内容,然而这却是一个非常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激励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及开拓数学视野的良好题材。然而我们配套的《教学参考》中对于这么重要且特别的教学内容却只是轻描淡写地“要求学生理解并学会自己制作莫比乌斯带,体会它的神奇。”因此,笔者深入挖掘教材和学生的
“同行”文化体现为四个方面:尊重生命,与生命同行;仁爱为本,与友善同行;知行合一,与智慧同行;温润包容,与优雅同行。“同行”教育文化的核心是“仁爱”,“仁爱”是每一个人不断超越自我,“做更好的自己”的基础。教人成為具有“仁爱”本性的人,是教育的真谛所在。“同行”文化追求“超越”,让人在不断生成、不断进步、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中获得生命成长与完善的不竭动力:(1)尊重生命,与生命同行。认识到人与自然“本
【摘要】现代篮球运动,向高空优势、高速度、高对抗方向发展。胜负瞬间转换,比赛对运动员心理上的压力日愈增加。在实力相当或悬殊不大的情况下,谁胜谁负,心理因素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运动员进行罚球时,分差在1到2分时,担任罚球的运动员压力可想而知,中与不中影响比赛结果。在这几年的江门市青少年篮球锦标赛里,甲组比赛异常激烈,罚球的场面很多,但许多优秀的运动员在罚球时,命中率都非常低,从这一失常现象,
【摘要】许多以优异成绩升入高中的学生在高中教育阶段的学习状况却不尽人意,甚至一落千丈。以此现象为研究内容,总结众多老师的教学经验发现,初高中教材衔接不紧密,内容上存在一定脱节是导致产生这一教学困境的主要原因,数学课程教学尤为如此。可见,高一数学教学中的教材衔接问题是极具教研价值的,本文试从初高中数学教材衔接的重要性出发,指出当前初高中数学教材内容衔接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和方法,
【摘要】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当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古诗文长期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作出相关加强经典诗文教学的指示,它更是成为新课改的发展趋势。高中语文在古诗文教学方面的地位日益凸显。教育界必须对于“如何提升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中具体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文;研学后教;教学模式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倡导,使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的数学活动过程,把它作为小学数学课程的一种基本叙述模式,并在教材中初步体现。这是数学新课程体系直接体现“解决问题”教学模式的反映,同时也间接地指引着我们应该用“模型思想”来指导我们的“解决问题”教学。  【关键词】解决问题;关注;模型思想;渗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所谓数学模型,就是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采用形式化的数学
摘要:问题意识是一种关键能力,能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生活实际,并根据教学内容和重难点为学生提供有趣和有价值的数学故事,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融入数学知识。通过数学小故事的引领,促使学生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在探索交流中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数学
【摘要】基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以硫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建立从物质类别、元素化合价变化和原子结构的角度预测物质化学性质的认知模型,了解物物质性质后如何决定其用途,以及化学物质变化对于社会生活的价值体现的认知;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初步让学生学会探究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思路和方法,发展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关键詞】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教﹒学﹒评;
【摘要】口语表达是与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人际交往息息相关的能力。作为社会人,要在社会中生存、发展、交友,表达感情、见解都离不开口语能力。语文作为一门实用性非常强,贯穿于我们一生的语言类学科,口语表达能力将决定学生的学习水平、老师的教学水平乃至学生们的身心茁壮成长。为此,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口语表达能力  小学语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行,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备受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各小学在如此背景下都进行积极的改革。面对新的教育发展形势,如何转变教学模式,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已成为当今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以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