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nus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善于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甚至被效仿。毫无疑问,作为教育者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责无旁贷,必须肩负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这一历史重任。
  一、关爱学生,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我们常说:教育是一门充满爱的艺术;无私而伟大的师爱是成功教育的首要秘诀。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用宽阔而坦荡的胸怀去肯定、鼓励和关爱每一位学生,并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他们,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走进每一个孩子的情感世界,与他们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关系,让他们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温暖。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方能乐其学。当我们用真心去“哺育”、栽培他们之时,师生之间的距离便会慢慢拉近,从而在情感上达到共鸣,产生一种凝聚力,最终将学生的创新潜力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我和班上的学生关系都很好,他们的打闹我都能用孩子的思维去理解他们,并用科学老师的角度去分析原因,并不责罚他们。于是,孩子们都愿意和我亲近,时常有些奇思妙想和我说,我从来都不否定他们的想法,而且都给予鼓励,所以我的学生每年学校的科技节上都有不错的表现。还记得有一天,一个比较胆小的学生忽然跑过来对我说:老师如果天平和勺子结合起来的话,那么烧饭烧菜做糕点什么的调味料的放置都精确多了。于是,他在我的引导下把作品制作出来后在创新大奖赛上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敢想是创新的源泉,我一直引导着孩子们的奇思妙想。
  二、转变观念,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我觉得在培养学生创新的同时,教师首先要具备创新意识,深入创新活动中去。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杜绝“满堂灌”的模式出现在课堂中,敢于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力求创新,用各种巧妙的方法引发话题,大胆放手,鼓励学生敢想敢问。同时,在课堂上给学生们提供自主学习与想象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然而,科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不仅仅要教实验与探究,更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不仅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各种实验方法与技能,更重要的是激发学产生浓厚的创新热情,并有效地运用科学知识从事各种创新活动。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想方设法从无趣中寻找和创造乐趣,如在上课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猜猜本节课的学习研究内容,并从中找出关键词。我在教学中,会尽量避免单一的台上讲课或讲解演示实验,我会尽可能多地去让每个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且告诉我为什么,在实验课上只要我能寻找到材料的,会尽量把实验材料分发给学生,这样教师的演示讲解对于学生来说才是有效的,学生有材料了,才会认真地听怎么做,以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在展开实验前,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倾听他人的设计,从而完善自己的实验。实验中,学生自我实现的欲望十分强烈,他们通过倾听他人的想法,精心地设计实验,并认真地投入到实验中,努力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此时,教师应鼓励一句“看哪组设计的最好,最能说明问题。”学生听了,精神倍增,好胜心和求知欲会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也会大大增加。通过开展实验活动,让学生们在“比”中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创新思维。也必然将唤起学生的内在驱动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趣。当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厚。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适当、准确地评价学生,这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行之有效的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方法。
  三、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科学课程本身是一门实践、操作、探究性很强的学科,主张的是学生动手亲身探究,获取感性的概念,而仅仅靠口舌上滔滔不绝的讲解,其效果只是事倍功半。我们应该少讲精讲,注重实践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创造潜能,这也是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手段。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更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当我们对某件事产生兴趣时,便会积极、主动、高效地进行下去。而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更是离不开学习兴趣,所以,我在上课时会尽量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去研究问题。
  如:在讲解“形状与抗歪曲能力”这一课时,我首先分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白纸,然后让他们将纸折成不同的形状,并探讨怎样使这一张纸承受更大的力。当同学们尝试并经过比较后就会发现很多问题,此时,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尝试操作,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从中发现规律,总结出更有效的方法,相信在这样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生的智慧与想象创造能力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开发。当我们给足了学生时间,给他们创设了良好的环境让他们亲身参与实践,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得到锻炼,并不断地提升,从而发现更多的规律,获得更多的经验,最终得出形状与抗弯曲能力之间的关系。
  科学是一门充满神秘色彩的课程,小到昆虫世界,大至宇宙太空,对于小学生而言都十分好奇,我们不能只言片语官方的解释就将他们的好奇心打消掉,要抓住时机,让学生在学习概念知识的同时,更要学会用实践去验证知识的真假,在实践操作中获取更多感性的认识,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多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创造能力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作者单位:昆山市淀山湖中心小学校 江苏】
其他文献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同时也是他们身心极具可塑性的时期,通过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从而为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以及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生不良数学学习习惯的成因分析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是长期培养形成的,同时也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学习习惯的好坏,对他们的学习成绩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以下是对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成因分析。  (一)生理与发育原因  随着现代营
小学处于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十分有限。而生活情境是最贴近学生生活的,将其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有效提升其教学效果。本文对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利用生活情境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希望能够对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成绩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生活情境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它打破了长期以来教学上的照本宣科,将学生的生活实际融入了数学教学中,以加
目的探讨培菲康在治疗小儿单纯性肾病综合征(SNS)中的作用.方法 51例SNS患儿随机分为培菲康治疗组(Ⅰ组, n=35)和强的松对照组(Ⅱ组, n=16).两组均采用强的松中程疗法, Ⅰ组
选用凤州站雷达水位计采集的数据和同期人工观测水位数据,按水位分幅、分阶段分别进行比测分析。结果表明,该站雷达水位计观测精度符合水位观测规范的要求,该水位计在各种环境条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关键元素,它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形成的一种良性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工作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它也是师生感情交流的基础。如果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缺失,很容易导致教育活动枯燥缺乏动力。所以,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改善师生关系的主要方式。因此,本文就处理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课堂关系的方法展开一些探讨。  一、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意
硫酸直接接触造成的皮肤烧伤并不鲜见,但硫酸受热(其它物品燃烧)产生的蒸气造成呼吸道吸入性损伤者甚少见.我科2002年2月28日~3月12日共救治了因吸入硫酸浓烟造成的呼吸道吸入
为研究哈密河上游水体质量,设置了23个水质断面进行取样测定,并应用数理统计和AquaChem软件研究水体化学特性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区域水体呈中性至弱碱性,水体中离子浓度结构
情景教学模式,是老师依据小学语文课本中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景,构建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配合活泼的语言,并且利用音乐的环境感染力,对课文所描述的内容进行情景再现,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情景中,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为学生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强烈渴望。引导学生主动并积极地参与到语文课堂的互动过程中,这样就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
河滩泥浆水分的蒸发是含水率和蒸发速率动态变化的过程。以滩涂淤泥为研究对象,在控制环境、质量和初始含水率的条件下开展蒸发实验。通过监测在实验过程中试样的含水率变化,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有气候、地形、地质、土壤、植被及人为活动等。对比2006年~2018年顺德区历次土壤侵蚀调查成果,通过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