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墨江随笔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uche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墨江是普洱东部的哈尼族自治县,国土面积5312平方公里,北回归线穿城而过,被誉为“北回归城”。元旦刚过我便整理行装从北京返回普洱乘车直奔墨江县。
  墨江属云岭横断山脉南段之哀牢山系,山峦纵横,碧水环绕。沿途的景色怡人,尽管时至严冬这里依然鲜花盛开,放眼望去郁郁葱葱,全县的河流属红河水系。阿墨江发源于普洱的景东贯穿于全县境是墨江县的母亲河,墨江县之称正源于这条江。傍晚时分,我们走进了县城,这座小城空气清新,整洁亮丽,依山而建,别有特色。
  翌日,我决定前往碧溪古镇,进而在这座茶马古道重镇中探讨、了解哈尼族的文化历史渊源。清晨的阳光照射在瘐家小院,古朴肃静。环视这座百年建筑,于今它已成为小镇上的儿童活动中心,来自全国的志愿者们轮流在这里愉快地工作学习。门外响起欢快的琴声,随着琴弦拨动几位身着碧约族盛装的妇女走到我面前,随从的县文化局的李局长告诉我:执牛腿琴弹奏的是碧约族文化传承人白云昌先生,他弹奏的是一首碧约族(哈尼族的十二支系之一)人的情歌。在悠扬的乐曲声中我扶案执笔将眼前的情景融入在笔墨之间,当生动坚强的碧约族人物形象一一展现在我面前时,内心的冲动尽情绘进纸端。
  哈尼族是我国的一个古老民族,他有十二个支系,主要分布在滇南地区的红河、澜沧江沿岸和无量山、哀牢山地带,墨江县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在这里共有十个支系的哈尼人在此居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勤劳勇敢,栽茶种稻善于开垦梯田。在碧溪古镇整整一天,在同当地哈尼干部的闲谈中,在碧约族老少的歌声里,在面对他们那一双双深邃的目光中,我都深深地感受到了哈尼人勤劳勇敢、刚毅执著的民族精神。
  哈尼人对生活的热爱是全方位的,体现在他们的服饰上,让我看到每一件服饰后面所承载的民族文化内涵,衣料以黑色、蓝色为主,各个妇女都会绣花,衣襟、袖口、裤边都要用各色彩线绣上种种图案,技艺精湛,色调对比强烈,并用银链、银币、银泡作为胸饰和腰饰,她们把鱼作为一种吉祥物,似乎是一种图腾,各种各样鱼的造型镶嵌在民裙之中。各式各样的帽子戴在头上,从帽子的形态上能区分出各个支系。喜庆的日子她们满身华丽美不胜收,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绚丽多彩、斑斓夺目。
  这次的墨江写生收获很大,让我不仅从服饰中了解到了哈尼人的文化内涵,还深入到乡村中实地看到了他们今天的实际生活状况。
  告别了墨江,乘着暮色回到了普洱的驻地,但几天来穿行于哈尼山乡的壮丽景色,宛如一幅幅奇妙的画卷展现在眼前:巍峨的山峰、迷人的云海、多姿的梯田、多情的哈尼人……
其他文献
《三桃图》主要表现三个红润熟透的桃果,前两个侧面相背紧挨,另一个背面朝后。其桃叶虽仅寥寥数片,但充满偃卧顾盼之态,很好衬托了桃果的丰硕圆满(图1)。本作系宣和旧式装裱,绢本,25.5×26.5厘米,上有四方鉴藏印,左下为“齐氏”、“父庚”、“齐氏千□”, 其主人待考,而右上的“中山”朱文印,即是日本的中山商会,该组织是清末民初时期日本最大的艺术品运营公司,曾在中国和日本两地大量收购中国艺术品,运往
期刊
正如唐朝诗人骆宾王在《咏美人在天津桥》中记录了一位佳人信步桥上的情景一样——“美女出东邻,容与上天津。整衣香满路,移步袜生尘。水下看妆影,眉头画月新。寄言曹子建,个是洛川神。”在我国古代,描写美女佳人的诗歌文章数不胜数。然而最直观地表现这些佳人的却是仕女画。中国古代人物仕女画以其端庄华丽、雍容典雅著称,它记录了古代美女们的传奇故事和世俗生活,展示着“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古代美女众生像。  仕女画内容
期刊
近年来,随着收藏热的逐步兴起,收藏范围和收藏人群不断扩大,紫砂收藏也深入寻常百姓家。如何鉴赏紫砂壶?什么样的紫砂壶才算作好壶?为此,记者采访了“藏宝陶艺”创始人、中国紫砂类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古董鉴定师、高级陶艺师夏洪林,请他为壶友传授紫砂收藏经。  夏洪林,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人,1964年生。虔诚于佛法,痴迷于陶艺,嗜壶如命,天分出众,藏古今茗壶数万把。1987年起投于高级工艺美术大师张培源门下
期刊
晋代书圣王羲之偕文人雅士曲水流觞,饮酒赋诗,让喝酒不仅显得儒雅,而且更富有趣味性。古陶瓷中的倒装壶和公道杯就是迎合这一儒风雅俗而出现的“科技产品”,增添了古人饮酒取乐的情趣。  倒装壶注水有别于传统的壶口注水法,使用时须将壶体倒置,将水由壶底小孔注入壶内,然后放正壶身,水才能从壶流倒出,故此而得名,也称倒注壶、倒流壶;又因壶底中心有一小孔,内接空心管,所以又称内管壶。  倒装壶无盖,底部有一个小孔
期刊
如果说对于哥釉瓷器的热衷肇始于明人,那么清代则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雍正朝的仿哥釉瓷器可以说是一个巅峰。本文所述的古铜纹穿带贯耳瓶即是雍正朝仿哥釉瓷器中的一件杰作。  该瓶作四方形,敞口圆唇,束颈,颈部露胎,模印仿古铜器饕餮纹一周,两侧装方形贯耳,垂腹,腹部箍饰一道凸弦纹,圈足较高微外撇,圈足上有左右对称的长方形穿孔,足底沿露胎。通体施米色仿哥釉,釉色均匀光洁,晶莹滋润,釉面开大小纹片,纹路深浅不一,
期刊
歙县博物馆藏有近代大师黄宾虹的数件山水成扇精品,这些成扇集绘画、书法、雕刻于一身,其艺术水平高超,制作工艺考究,且保存较好,殊为珍贵。  黄宾虹墨笔山水成扇,纸本,墨笔画,纵18、横47厘米(图1、2、3)。画面以枯笔绘江南山水小景。远处群山连绵起伏,近处绘枯石杂树、小桥流水,数间屋宇隐现其中。款署“己巳六月,纯夫先生属,宾虹。”钤“虹”白文圆印。背面为清末翰林许承尧隶书《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内
期刊
宋元之际,战乱频繁,社会动荡,老百姓为了寻找诉求,期待安慰,往往寄托于宗教,神像成为时代的偶像,龙泉窑宗教瓷塑便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应运而生。  相比于寺庙里的木质泥质神像或石刻造像,瓷塑神像形制较小,适用于信徒供于家中案头或小龛等处,是神佛信仰进一步盛行、进一步世俗化的体现。龙泉窑瓷塑艺人擅于运用材质来塑造神佛形象,所制的各式神像,灵活运用捏塑、堆塑、贴花、刻划、模印等多种工艺手法,尤其是巧妙利用
期刊
南京的象牙雕刻是南京著名的工艺三宝之一,就是在全国四大牙雕产地中,南京牙雕也是有其特色的,那就是仿古和圆雕闻名于世。  在朋友的热情介绍下,记者见到江苏省仿古牙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位传承人中的一位,他就是江苏东方工艺艺术研究院骨牙雕刻研究所所长戴德裕。  家庭熏陶、个人喜好立志学习牙雕  戴德裕搞象牙雕刻的初衷,和他儿时喜欢美术有关,再一个就是他的家庭本是一个书香门第,加上他一家兄弟姐妹中有多人在南
期刊
在中国绘画中,花鸟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除了本意花卉和禽鸟之外,还包括了畜兽、虫鱼等动物,以及树木、蔬果等植物。花鸟画的发展,经历了勾勒填色法、没骨法、兼工带写和写意几个阶段。  纵观中国花鸟画的绘画史,有明一代是其中一个重要阶段。写意花鸟尽管在元代已经初见端倪,但真正开启文人写意花鸟的却是以沈周为首的“吴门画派”。代表人物有沈周、文征明、陈道复、陆治等。受“吴门画派”的影响先后出现的花鸟画名家很多
期刊
齐白石(1864—1957)是近现代中国伟大的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他的书画作品具有极其高深的艺术造诣,并且成就卓越。其绘画题材也十分广泛,花鸟蔬果、鱼虾虫蟹、山水人物等无所不能。他创作的人物画虽传世不多,但却有造型精简、寓意鲜明等艺术特色。特别是老人晚期的人物画,不仅带着浓郁的人情色彩和近于漫画的思维,而且不乏善良朴素、睿智幽默,极富齐氏特有的稚拙纯朴、凝练平和之个人风貌。作为白石老人的家乡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