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中自有乾坤在 雕出人间众生情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cingking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京的象牙雕刻是南京著名的工艺三宝之一,就是在全国四大牙雕产地中,南京牙雕也是有其特色的,那就是仿古和圆雕闻名于世。
  在朋友的热情介绍下,记者见到江苏省仿古牙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位传承人中的一位,他就是江苏东方工艺艺术研究院骨牙雕刻研究所所长戴德裕。
  家庭熏陶、个人喜好立志学习牙雕
  戴德裕搞象牙雕刻的初衷,和他儿时喜欢美术有关,再一个就是他的家庭本是一个书香门第,加上他一家兄弟姐妹中有多人在南京工艺雕刻厂搞牙雕,耳濡目染,自然喜欢牙雕这门南京所独特的工艺。
  戴德裕的父亲戴祖勋,懂得版本学,会修补古旧书籍。新中国建立之前在古旧书行里做事,书行里收购古本孤本古旧书籍的事都交由他来处理。后来在南京大行宫古旧书店工作,退休后在南京夫子庙东市开了“书香阁”古旧书店。为此,父亲还结识不少台湾来宁的购书者,加强了两岸古旧书籍的交流。
  戴德裕在家中排行老七,大哥戴德生、二哥戴德霖,还有姐姐戴惠玲均在南京工艺雕刻厂里搞象牙雕刻。还有一个从小有残疾的哥哥老五戴德元学泥塑。母亲朱士珍相夫教子,负责家中后勤,任由儿女自由发展,营造了这个家庭自由宽松的气氛。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那时有许多家庭被下放到农村生活,戴德裕的家下放到了江苏苏北的沭阳。沭阳当年很贫困,但戴德裕在这里有他的乐趣。上学之外,他在这里画了10年的连环画。乡亲们见这个孩子连环画画得好,就把他请到家里画一些吉祥的画面,贴在家里。
  回城后,戴德裕就进了南京工艺雕刻厂,此时这位其后的仿古牙雕大师已经20岁了。当时的厂长也是他师傅刘道凡安排他学习彩绘泥塑,为的是打好造型的功力。其后,戴德裕还学过木雕。这一切对他日后的象牙雕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习象牙雕刻的师傅是他的大哥戴德生。如今,戴德裕的大哥已经年近八秩,但二哥戴德霖还不时与戴德裕一起合作搞一些创作。因为一些大型或大件的象牙雕刻作品一个人雕刻起来十分不便,必需得有一个帮手。师傅刘道凡也已年近80,外面有什么创作任务经常拉上他这个高徒。这次在南京溧水东庐山观音禅寺所制作的高近20米的观音,26个1米4的童子,就是师傅刘道凡亲自设计的画稿。目前,泥稿已完成,接下来是浇铸铜模了。
  中国的象牙雕刻历史悠久,7000多年前就已出现牙雕制品,到了商和西周时,象牙雕刻制品已经十分精致。汉代时还出现用象牙所制作的象牙席,这是汉武帝命人制作后送给他的爱妃李夫人的礼品。我们在看电影、电视时,不时可见唐代大臣们朝见皇帝时手中所持的笏板,就是用象牙制作的。宋代使用象牙的数量还很大,仅一次所进口的象牙就重达7795斤。这件事可不是逸闻稗史,而是《宋史·食货志》里面的真实记载。到了明清时期,中国的象牙雕刻技艺已达到历史的高峰。
  1989年,中国成为世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签订国,不再从海外进口象牙牙料,制品也禁止贸易。这件事对中国的传统象牙雕刻行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1990年,国际贸易公约《全面禁止非洲象牙及其制品国际贸易修正案》正式生效,南京工艺雕刻厂完成历史使命,停厂关门。自此以后,大部分牙雕师傅们改了行。可是执著于象牙雕刻的戴德裕、戴德霖兄弟,以及师兄倪小庆少数人却坚持了下来,守住了这份技艺不致失传。
  山水画不算什么,有故事
  有情节的立体雕塑才显功力
  戴德裕的几个藏室均摆放着各种各样的象牙、猛犸牙牙雕作品。展眼望去,这件整件长近一米的象牙料上,雕刻着山重水复、密密麻麻的山水;象牙的尖部还雕刻着遒劲挺拔的书法。凑近细看,原来是明代书画大家明四家之一沈周的《山水图》。记者看过不少古人书画作品,还是头一次在象牙上看到古人的书画作品呢!一幅山水就够复杂的了,这雕在一件圆圆的象牙上该多困难呀?
  戴德裕告诉记者,这件沈周《山水图》象牙雕刻雕成于2002年,是和哥哥共同用了半年时间完成的。可是戴德裕居然说这件作品不算什么,好的作品应当是具有立体效果的造型牙雕,如此才能显示出作者的功力。
  接着,戴大师向记者介绍了他2014年秋季刚刚获得全国优秀奖的《唐人击鞠图》,一下把记者的目光吸引到了唐代的运动场上。但见2位乘马挥杖前来抢球者,和一位迎面应战者从马上探出半个身子早已稳稳地用杖端将球接住,可谓千钧系在一发。真是作品人物个个生龙活虎,显示出不凡的气势,展现了古人策马击鞠的高超技艺;也显示了戴德裕、戴德霖兄弟的不凡功力。
  而《唐女游春》(又名《踏花归来马蹄香》则与《唐人击鞠图》的气势完全不同。它是一路弦歌一路春花,伴着“得得”的马蹄声响和着羌笛高亢入云的旋律,以及羌鼓的“咚咚”震响,一派贵妇游春归来兴犹未尽的场面。真是写尽春天的浪漫和贵妇的心花怒放,甚至连马儿们的蹄下也染上了花香。难怪戴德裕和师兄倪小庆的这件作品获得了江苏省的金奖。
  困苦中守住辉煌,云开日出
  重燃创作热情
  工厂停了产,突然失了业。由于失去象牙雕刻的材料,即使你拥有再好的技艺也用不上了。下岗、失落、迷惘,戴德裕的心情一时无以名状。
  为了生存,也为保住牙雕技艺,戴德裕和夫人侯庆红搞起胎毛笔的制作。胎毛笔制作有道工序是在胎毛笔笔杆上雕刻纹图,这与牙雕有着相似之处。因此他们利用胎毛笔当时还很时髦的纪念商品来保住牙雕工艺不致因失去象牙材料而使技艺生疏;同时,这项工作也给戴德裕的家庭带来了一定的收入,以维持下岗后家庭的生存发展,牙雕技艺也没有荒废。
  10年后的2000年,情况有了好转。中国政府鉴于国内尚留存部分库存牙料和制品的实际情况,以及出自保护这项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象牙雕刻技艺的需要,由相关主管部门对象牙制品制作和销售实行有限开禁,开始向各地少数牙雕生产企业和一些商业企业发放生产许可证和销售许可证,允许这些企业进行象牙制品的生产和销售。   2006年,国家文化部和各地文化管理部门,大力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抢救工作。北京、广州等地的象牙雕刻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项目,南京等地的象牙雕刻被列入到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项目。自此,传承数千年的中国牙雕技艺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在新政策雨露的滋润下,戴德裕重新焕发创作的热情,许多作品年年获得金奖和银奖。在戴德裕的“德裕堂”藏室里,记者初步浏览了一下,就看到了《四臂观音》、《福满人间》、《贵人》牙雕作品,而这些作品均获得过金奖或银奖。
  戴德裕在雕刻象牙人物作品时,最善于雕刻观音形象。因为观音在民间是大慈大悲的象征,老百姓喜闻乐见。无论大件还是小件,均被雕刻得栩栩如生,面相慈爱。如2013年雕成即获得金奖的《四臂观音》,但见观音面相眉清目秀,庄严慈祥。幻化出的四臂展示出佛法无边。最有意思的要数观世音大士的底座了。这件底座被做成竹篾编成状,那是由戴大师用雕刻出的牙雕片一片一片虔诚地用心镶嵌在底座上的。
  承传中谋发展,有创意
  才能开出生命之花
  南京牙雕的制作十分讲究,一般分为下料、出坯、扦光、开相、磨光、做旧、配座等10几道工序。特别是雕刻人物,出坯和开相这两道工序最为重要,不仅要做到比例正确、造型生动,更要注意人物的面部和手部的刻划。戴德裕告诉记者,雕成一件作品并非想象中拿把刀往象牙上雕这么简单。为了保证作品的质量,一般还要事先设计出纸稿,然后再泥塑成型,反复推敲琢磨修订定型后,再以泥塑稿为准在象牙上施刀。
  光承传不创新,只是保持住先人留下的美好技艺,只有创新和发展,才能将传统技艺生发出新的生命来。
  2009年,南京仿古牙雕被列入江苏省和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当年戴德裕获得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2010年,戴德裕获得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13年获得江苏省高级工艺美术师称号;2014年2月,南京市只有戴德裕和他的师兄倪小庆两人获得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仿古牙雕代表性传承人。
  拓展研创范围,有女初长乐传承
  戴德裕今年51岁,他告诉记者,自己特别喜欢读书、喝茶、听音乐,尤其是中国的古典音乐,百听不厌。所阅读的书籍多为佛教题材、传统文化及红木制作等技艺类书籍。戴德裕说,因为书籍能提高人的素养,而且技艺之间可以触类旁通,音乐可以使人在放松状态下获得创作的灵感。
  如今,戴德裕成立了以自己堂号为名称的德裕堂雕刻厂,还在省市相关部门和领导的支持下,于2012年成立江苏东方工艺艺术研究院骨牙雕刻研究所,并担任了所长。为了切磋、提高牙雕技艺,戴德裕还常与师傅刘道凡、师兄倪小庆与二哥戴德霖共同合作创作一些作品。
  如这件佛教文化题材象牙雕刻作品,为象牙雕刻作品之中的大件作品。象牙长近1米,重约8.5公斤。象牙自然弯曲成月牙状,牙面洁白无瑕,十分适合创作佛教文化类题材作品。据戴大师讲,这件《观音诞辰》牙雕在创作上突破了传统形式,首次采用了圆雕人物镶嵌和整牙雕琢相结合的新手法。
  现在,在国际公约之外,俄国进口的猛犸象牙冰料显现在人们眼帘,替补了有限的民间原先或国家库存的象牙料。这在材质上保障了象牙雕刻象牙原材料的不足,为牙雕大师们提供了一种十分类似而又不与公约相违背的象牙替代品。
  如今,除了自己创作之外,戴大师还带了一男一女两个徒弟。他说:“我在南广传媒学院环境艺术和服装专业上大一的女儿戴悦凌从小喜爱美术,虽然没叫她动过刀,但耳濡目染,跟我小时候一样,对象牙雕刻十分感兴趣。只是现在我叫她把心思放在学业上,承传的事等大学毕业了再说。”
其他文献
乾元重宝是唐朝官方铸造发行的法定货币。有“乾元重宝”和“重轮乾元重宝”两种。因官价规定,面值大于开元通宝,并且有很高的兑换率,又因乾元年间发行,所以称为“乾元重宝”,民间俗称“乾元大钱”。  唐代乾元重宝钱是中国钱币史上首次以年号加重宝为文的结构,是中国最早的纪年钱成汉汉兴钱(338年始铸)的沿承和发展,也是首次以重宝命名的钱文,开重宝钱文体制之先河。对唐代以后各时期甚至是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钱币铸造
期刊
燕下都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东南,是战国时期燕国的都城,也是燕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的中心。20世纪60至80年代,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对燕下都进行了全面勘察和部分发掘。经过数十年、几代考古人的努力,逐渐还原了这座战国古城的整体风貌。  遗址呈长方形,东西长8公里,南北宽4—6公里,占地约3500万平方米,是现存战国都城中面积最大的一座,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址分东城和西城两部分,东城分为
期刊
人物名片  鲁建,知爱草堂主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西安书法院副院长、蓝田书法院名誉院长、安徽和州书法院副院长、西双版纳书法院名誉院长、江苏盐城鹿鸣书社名誉社长。  书法作品入展、获奖:  中国第二届西部书法篆刻作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中国第四届西部书法篆刻作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首届“西狭颂”全国书法作品大展(中国
期刊
《三桃图》主要表现三个红润熟透的桃果,前两个侧面相背紧挨,另一个背面朝后。其桃叶虽仅寥寥数片,但充满偃卧顾盼之态,很好衬托了桃果的丰硕圆满(图1)。本作系宣和旧式装裱,绢本,25.5×26.5厘米,上有四方鉴藏印,左下为“齐氏”、“父庚”、“齐氏千□”, 其主人待考,而右上的“中山”朱文印,即是日本的中山商会,该组织是清末民初时期日本最大的艺术品运营公司,曾在中国和日本两地大量收购中国艺术品,运往
期刊
正如唐朝诗人骆宾王在《咏美人在天津桥》中记录了一位佳人信步桥上的情景一样——“美女出东邻,容与上天津。整衣香满路,移步袜生尘。水下看妆影,眉头画月新。寄言曹子建,个是洛川神。”在我国古代,描写美女佳人的诗歌文章数不胜数。然而最直观地表现这些佳人的却是仕女画。中国古代人物仕女画以其端庄华丽、雍容典雅著称,它记录了古代美女们的传奇故事和世俗生活,展示着“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古代美女众生像。  仕女画内容
期刊
近年来,随着收藏热的逐步兴起,收藏范围和收藏人群不断扩大,紫砂收藏也深入寻常百姓家。如何鉴赏紫砂壶?什么样的紫砂壶才算作好壶?为此,记者采访了“藏宝陶艺”创始人、中国紫砂类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古董鉴定师、高级陶艺师夏洪林,请他为壶友传授紫砂收藏经。  夏洪林,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人,1964年生。虔诚于佛法,痴迷于陶艺,嗜壶如命,天分出众,藏古今茗壶数万把。1987年起投于高级工艺美术大师张培源门下
期刊
晋代书圣王羲之偕文人雅士曲水流觞,饮酒赋诗,让喝酒不仅显得儒雅,而且更富有趣味性。古陶瓷中的倒装壶和公道杯就是迎合这一儒风雅俗而出现的“科技产品”,增添了古人饮酒取乐的情趣。  倒装壶注水有别于传统的壶口注水法,使用时须将壶体倒置,将水由壶底小孔注入壶内,然后放正壶身,水才能从壶流倒出,故此而得名,也称倒注壶、倒流壶;又因壶底中心有一小孔,内接空心管,所以又称内管壶。  倒装壶无盖,底部有一个小孔
期刊
如果说对于哥釉瓷器的热衷肇始于明人,那么清代则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雍正朝的仿哥釉瓷器可以说是一个巅峰。本文所述的古铜纹穿带贯耳瓶即是雍正朝仿哥釉瓷器中的一件杰作。  该瓶作四方形,敞口圆唇,束颈,颈部露胎,模印仿古铜器饕餮纹一周,两侧装方形贯耳,垂腹,腹部箍饰一道凸弦纹,圈足较高微外撇,圈足上有左右对称的长方形穿孔,足底沿露胎。通体施米色仿哥釉,釉色均匀光洁,晶莹滋润,釉面开大小纹片,纹路深浅不一,
期刊
歙县博物馆藏有近代大师黄宾虹的数件山水成扇精品,这些成扇集绘画、书法、雕刻于一身,其艺术水平高超,制作工艺考究,且保存较好,殊为珍贵。  黄宾虹墨笔山水成扇,纸本,墨笔画,纵18、横47厘米(图1、2、3)。画面以枯笔绘江南山水小景。远处群山连绵起伏,近处绘枯石杂树、小桥流水,数间屋宇隐现其中。款署“己巳六月,纯夫先生属,宾虹。”钤“虹”白文圆印。背面为清末翰林许承尧隶书《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内
期刊
宋元之际,战乱频繁,社会动荡,老百姓为了寻找诉求,期待安慰,往往寄托于宗教,神像成为时代的偶像,龙泉窑宗教瓷塑便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应运而生。  相比于寺庙里的木质泥质神像或石刻造像,瓷塑神像形制较小,适用于信徒供于家中案头或小龛等处,是神佛信仰进一步盛行、进一步世俗化的体现。龙泉窑瓷塑艺人擅于运用材质来塑造神佛形象,所制的各式神像,灵活运用捏塑、堆塑、贴花、刻划、模印等多种工艺手法,尤其是巧妙利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