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致于巧内藏乾坤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wuzi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晋代书圣王羲之偕文人雅士曲水流觞,饮酒赋诗,让喝酒不仅显得儒雅,而且更富有趣味性。古陶瓷中的倒装壶和公道杯就是迎合这一儒风雅俗而出现的“科技产品”,增添了古人饮酒取乐的情趣。
  倒装壶注水有别于传统的壶口注水法,使用时须将壶体倒置,将水由壶底小孔注入壶内,然后放正壶身,水才能从壶流倒出,故此而得名,也称倒注壶、倒流壶;又因壶底中心有一小孔,内接空心管,所以又称内管壶。
  倒装壶无盖,底部有一个小孔,使用时从底部小孔注水入壶,水不会从流口漏出;水满之后,将壶放正,滴水不漏,奇妙无比。倒装壶这一神奇之处是因为其内部特殊构造运用了物理学连通器液面等高的原理。倒装壶内部特殊的构造就是一只空心管和一块隔水板:空心管位于壶中央,下端与壶底部小孔连接相通,上端开口接近壶顶部,高于壶中的液面,这样,倒装壶正置时壶底的小孔就不会漏水;隔水板在壶壁的壶流开口处,从壶壁的流口处向壶底部延伸,接近壶底,因此向壶中注水时,水也不会从壶流溢出,若水从壶嘴流出,表明水已灌满,因为这时液面的高度取决于与流口相连的隔水板的高度(图1)。
  倒装壶设计巧妙,构造奇特,不仅体现了古代工匠具有较高的科技知识,更体现了古代陶瓷工匠在设计、成型、烧制陶瓷产品等各个环节上具有先进技艺和高超水平。倒装壶无盖,内部结构复杂且精细,因此成型工艺不像其他陶瓷产品的成型一气呵成,得分多步进行制作。据《元代瓷器目录》记载,倒装壶的制作工艺复杂,先将各个部件单独制作完成后,再依次把器物的各个部件粘连起来入窑烧制,才能得到构造精巧的倒装壶。倒装壶的烧制成功,不仅要求工匠心灵手巧,还要有丰富的制作和烧造经验,稍有细微的差异,就会引起管道不通,注水不进或流水不出。随着陶瓷制作工艺水平的提高,倒装壶的设计制造得到更大的发展和提高,出现了两心壶,又名良心壶,电视剧《甄嬛传》中的那把毒酒壶即为此类内藏机关的两心壶。两心壶可同时注入、倒出两种不同的液体,是古人喝酒取乐时常用的酒壶。两心壶内设计有两个内壶,互不相通,当在两个不同的内壶盛满不同的液体后,按住其中的一个入口,这种液体就不会从出口倒出,倒出的是另一种液体,这一神奇之处便是利用了物理学中的大气压原理。为了便于操作,两心壶上的两个注口一般距壶柄较近,可以单手随意控制,一般用于喝酒作弊取乐。两心壶因有两个内壶而得名,也有称之为阴阳壶、鸳鸯壶、魔壶。
  倒装壶的起源尚无定论,目前可知最早的倒装壶见于唐代,从宋、辽、金时期一直延续至元明清都有烧造。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的一件五代耀州窑青釉刻花狮流凤柄提梁倒装壶,设计精巧,造型别致,纹饰逼真,集模印、剔刻、贴塑等多种装饰手法于一器,施青绿釉,釉汁莹润,是中国古代倒装壶精品的代表作。清代倒装壶比较流行,很少有早期提梁样式,而是将提梁改为执柄,造型一般做成寿桃形,壶上多装饰寓意吉祥的纹样,桃子有长寿的寓意,桃形倒装壶常是寿辰时的寿礼和酒具,取时光倒流、长寿之意。高安市博物馆珍藏有一件民国豆青釉桃形倒装壶,属于此类造型,外观呈仰置的寿桃形(图2、图3)。
  此件高安馆藏民国豆青釉桃形倒装壶壶体无盖,钝尖顶稍偏,形似桃尖;溜肩,扁圆腹渐下收,至足部外撇;深圈足,足沿较宽;壶底中心一圆形注水孔(图4);壶两侧各置D形执把和曲流。与D形执把相接的壶腹上贴饰四片桃叶和四个小桃(图5),桃叶舒展,两两相对;小桃置于对生叶片之间和叶蒂之处,左右对称。壶流曲弯处贴一桃枝伸向壶腹,四片桃叶和三个小桃贴饰于壶腹之上(图6):桃叶对生,从小段桃枝两侧向上伸展,中间托一小桃,左右对称;两对叶蒂相接的小桃枝上亦饰一小桃。该壶通体施釉,壶顶桃尖处施红釉(图7),七枚小桃亦点饰红釉,四对桃叶施蓝釉,余皆施豆青釉,釉汁莹润光亮。足沿露涩胎,胎质洁白细腻坚致。
  此件民国豆青釉桃形倒装壶高15.1、底径8.6厘米,重455克,造型新颖别致,呈桃形,寓意长寿,颜色淡雅、线条柔美,令人心情愉悦。其外形设计科学,足部外撇呈喇叭形,摆放沉稳。壶体施豆青釉,釉色淡雅,与寿桃的青绿色很接近,壶顶以红釉涂饰桃尖,使寿桃成熟之态更显逼真,令人垂涎欲滴。寿桃之上贴饰的桃叶颜色深浅过渡自然,叶片边缘颜色浅淡,隐约露出瓷胎的白色,中间叶脉积釉,蓝色深沉,与小桃的红色互相衬托,相得益彰。壶体无盖,密封严实,不易被空气中的灰尘、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污染,保证了壶内容物的卫生安全;同时,倾倒酒、水时也没有壶盖掉落的危险,不致因谨慎小心而显得拘谨,因此倒酒待客之时更显利落、豪放。倒装壶内部结构奇特,顺放倒置都能滴水不漏,所以推杯换盏之时,也不用担心壶体晃动时液体洒落而导致尴尬局面的发生。
  倒装壶构造奇特,设计科学,造型别致,纹饰逼真,色彩自然,寓意吉祥,充分体现陶瓷工匠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技艺水平,而能与之相媲美的另一朵奇葩则是公道杯。公道杯设计亦是运用了物理学中连通器原理的虹吸现象,使杯中酒过满则漏,从而达到公平待人的作用。
  公道杯的作用原理是利用一根倒U形弯管产生虹吸现象实现的。具体来说,弯管的两个开口一高一低,进水口稍高于出水口,若水位高于弯管最高点,则管内形成负压,产生虹吸现象,引水外流。公道杯的构造方式有两种:
  一种杯底心有孔,孔上塑一立姿空腹老翁(或龙头),老翁足下与杯内壁相连接处也有孔。老翁腹内有一倒U形空心弯管,弯拱高及翁肩,一端开口通于足下孔(进水口),另一端开口通于杯心孔(出水口)。根据连通器液面等高原理,注酒入杯,弯管内液面与杯内液面相平,故斟酒只能及翁肩,过肩则空心弯管内形成负压,产生虹吸现象,酒由杯心孔漏下,直至滴酒不剩。
  第二种公道杯底心无孔,杯内底置一覆碗,空腹。覆碗顶端开孔,内置一活动立姿空腹老翁。覆碗与杯内底相连接处留有小孔,斟酒入杯,酒从小孔进入覆碗内,随着液面逐渐上升,老翁徐徐升起;若无酒,则翁沉碗底,仅露头顶。行酒令时,以老翁两足浮至孔沿为准,这类老翁称为公道老,多见于清代后期粉彩类器物。
  高安市博物馆珍藏有一件清代粉彩刀马人物公道杯,属第二种构造方式,其胎釉精细,粉彩纹饰清新淡雅,十分精美(图8)。此件粉彩刀马人物公道杯,敞口,直壁,圈足,杯内置一罐(图9),罐内置一带座捏塑老翁立像。老翁额头绘一长寿包,后脑拖黑发细长小辫(图10),着红衣绿裙,左手自然下垂,右手捏长髯。腰带系结于正前方(图11)。罐口沿描金涂红彩,肩部绘红绿粉彩如意纹,如意内各点饰一红点(图9)。杯口沿描金,外壁绘粉彩刀马人物图(图12)。全器施白釉,釉汁光洁莹润,足沿露胎,胎质洁白细腻坚致。此件清代粉彩刀马人物公道杯高6.2、外杯口径8.2、罐口径2.1、足径3.8厘米,重55克,其造型设计奇特,杯外底未留漏水孔(图13);而杯与罐连接处留有小孔。使用时,倒水入杯,随着杯内水位上升,罐内老翁徐徐升起。此杯是以老翁立像作为浮标定公道来使用,改掉了传统公道杯漏光酒水这一奢侈浪费的缺点,增加了喝酒行乐的情趣。
  相传公道杯为明太祖朱元璋命名,因偏爱大臣而倒酒过满,导致酒漏殆尽,而酒浅者则滴酒未漏,所以把九龙杯改为九龙公道杯。南京博物院藏一件紫砂公道杯,呈荷叶形,三个莲子形矮足。杯心有露胸铁拐李坐像和一筒形短柱。柱底沿与杯内壁相连接处有三个小孔,柱内有一活动小寿翁,柱上有孔和五个红圆突点。饮酒行令时,五个红圆突点分别指向在座饮酒之人,当酒慢慢注入杯中时,柱中小寿翁缓缓上升,面对哪个红圆突点,便由相应之人饮酒。上浮小寿翁上有刻度,若刻度露出时还继续斟酒,则被视为有失公道,酒水就从铁拐李身下的小孔漏出。高安市博物馆珍藏的清代粉彩刀马人物公道杯,内置小罐的肩部如意纹中各饰一小红点,大概相当于南京博物院紫砂公道杯内立柱上的五个红圆突点,猜想可能与之用法相似。
  公道杯的出现来源于引为千古佳话的曲水流觞活动,它多用来当作喝酒行令时量酒的酒杯,盛酒一律持平,不可过满,最为公道,是古人在饮酒作乐时反作弊工具。公道杯盛酒浅则滴酒不漏,满则酒流殆尽,寓意谦受益,满招损,告诫世人为人处事当讲究公道、知足戒贪。公道杯富于哲理,集科学、知识、审美和情趣于一体,是中国陶瓷艺人聪明才智和高超技艺的具体体现。
其他文献
如今,一个读书人的书斋里除了电脑和几本书,可以什么都没有。但是在古代,一个文人的书房案头是非常丰富的,除了“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以外,还会有大量的文房用品,比如笔洗、笔筒、镇纸、砚滴等。这些文房清供随着岁月的变迁,已经逐渐消失在文人的书斋案头,难以寻觅到它们昔日的踪影,只有在收藏家那里,可以见识到它们往日的精彩。砚滴又称水滴,是一种专供研墨用的滴水器皿,它形体虽小,却设计精巧,便于流水量的掌控
期刊
接连几个星期天下雨,市场去不成,也不能闲着,下乡收货吧。于是翻开手机通讯录,找出几个地皮户的电话,终于联系上一个。  中午饭毕驱车来到他家。院子里堆着石柱础、石刻板之类。上了二楼,长条茶几上堆满各类收藏品,因事先通话告知,故已为我准备了一些物品,如古籍旧书、老纸件、文房小摆件等。我大概翻看一遍,发现这品种不太合我口味,或者档次偏低,就歇下与主人闲谈。他说他入门不久,但在收藏上也耗费近百万元。由于是
期刊
嘉宾简介  王开贵,云南省会泽县人。从事古玩收藏、投资与鉴赏二十余年,现为滇昆宝藏总经理、北京滇云阁艺术品中心董事长、全球古玩网CEO  记者:听说您从小就接触古玩,那您是什么时候正式踏入收藏圈,契机是什么?您怎么理解“收藏”?  王开贵:我出生在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的农村。在十几岁的时候,我就经常跟着父辈在会泽县及周边的市县下乡收货。会泽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历史积淀丰富,当地对古玩杂项的收藏
期刊
人物名片  牟丕芳,号一多,1967年生于辽宁朝阳,祖籍山东蓬莱,师从著名画家龙瑞,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先后就读于中国国家画院龙瑞工作室山水画高研班、中国国家画院龙瑞工作室山水画精英班,中国国家画院龙瑞工作室画家,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中国山水画创作院教育培训中心主任,中国山水画协会副秘书长。  出版有:《龙瑞工作室画家——牟丕芳》、《牟丕芳山水画集》等丛书。 作品和专题介绍于
期刊
乾元重宝是唐朝官方铸造发行的法定货币。有“乾元重宝”和“重轮乾元重宝”两种。因官价规定,面值大于开元通宝,并且有很高的兑换率,又因乾元年间发行,所以称为“乾元重宝”,民间俗称“乾元大钱”。  唐代乾元重宝钱是中国钱币史上首次以年号加重宝为文的结构,是中国最早的纪年钱成汉汉兴钱(338年始铸)的沿承和发展,也是首次以重宝命名的钱文,开重宝钱文体制之先河。对唐代以后各时期甚至是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钱币铸造
期刊
燕下都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东南,是战国时期燕国的都城,也是燕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的中心。20世纪60至80年代,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对燕下都进行了全面勘察和部分发掘。经过数十年、几代考古人的努力,逐渐还原了这座战国古城的整体风貌。  遗址呈长方形,东西长8公里,南北宽4—6公里,占地约3500万平方米,是现存战国都城中面积最大的一座,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址分东城和西城两部分,东城分为
期刊
人物名片  鲁建,知爱草堂主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西安书法院副院长、蓝田书法院名誉院长、安徽和州书法院副院长、西双版纳书法院名誉院长、江苏盐城鹿鸣书社名誉社长。  书法作品入展、获奖:  中国第二届西部书法篆刻作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中国第四届西部书法篆刻作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首届“西狭颂”全国书法作品大展(中国
期刊
《三桃图》主要表现三个红润熟透的桃果,前两个侧面相背紧挨,另一个背面朝后。其桃叶虽仅寥寥数片,但充满偃卧顾盼之态,很好衬托了桃果的丰硕圆满(图1)。本作系宣和旧式装裱,绢本,25.5×26.5厘米,上有四方鉴藏印,左下为“齐氏”、“父庚”、“齐氏千□”, 其主人待考,而右上的“中山”朱文印,即是日本的中山商会,该组织是清末民初时期日本最大的艺术品运营公司,曾在中国和日本两地大量收购中国艺术品,运往
期刊
正如唐朝诗人骆宾王在《咏美人在天津桥》中记录了一位佳人信步桥上的情景一样——“美女出东邻,容与上天津。整衣香满路,移步袜生尘。水下看妆影,眉头画月新。寄言曹子建,个是洛川神。”在我国古代,描写美女佳人的诗歌文章数不胜数。然而最直观地表现这些佳人的却是仕女画。中国古代人物仕女画以其端庄华丽、雍容典雅著称,它记录了古代美女们的传奇故事和世俗生活,展示着“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古代美女众生像。  仕女画内容
期刊
近年来,随着收藏热的逐步兴起,收藏范围和收藏人群不断扩大,紫砂收藏也深入寻常百姓家。如何鉴赏紫砂壶?什么样的紫砂壶才算作好壶?为此,记者采访了“藏宝陶艺”创始人、中国紫砂类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古董鉴定师、高级陶艺师夏洪林,请他为壶友传授紫砂收藏经。  夏洪林,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人,1964年生。虔诚于佛法,痴迷于陶艺,嗜壶如命,天分出众,藏古今茗壶数万把。1987年起投于高级工艺美术大师张培源门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