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与育幼,中国社会两难的抉择

来源 :新传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czxx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发浪潮”来势汹汹,“倒金字塔形”養老困境亟需破解;幼儿园虐童事件频发,孩子安全谁来保护?为人子女如何尽孝让父母安度晚年,为人父母如何抚养孩子,给他们一个纯净安宁的成长环境,渐成社会中坚力量一肩担两头,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焦虑考验着他们。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1月12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目标任务。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全党的重要政治任务。尊崇党章,严格执行准则和条例;坚持坚持再坚持,把作风建设抓到底;实现不敢腐,坚决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势头;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标本兼治,净化政治生态。总书记提出的五项重点需要把握的工作,是2016年党
期刊
“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出的这一号召,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这也是“工匠精神”第一次进入政府工作報告。自古“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制造业的发展事关中国经济的未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发展理念变革的当下,提“工匠精神”正当其时。
期刊
养老金上调约6.5%。2016年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按6.5%左右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并向退休较早、养老金偏低的退休人员和艰苦边远地区企业退休人员适当倾斜。以北京为例,自2015年起,平均养老金水平已经提高到3355元/月。那么,政策一旦实施,收入会增加好几百元。  城乡低保人均补助分别提高5%和8%。政府将落实临时救助、特困人员救助供養等制度,城乡低保人均补助标
期刊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全面推开“营改增”,加快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显著减轻企业税负。在这一改革推动下,不仅企业负担会减轻,整个国民经济也将会因為企业更具活力而受益。与此同时,短期内总体财政收入的减少、中央与地方之间财政收入的再分配,也将成为税收和财政制度的新一轮改革契机。
期刊
许多人内心对房子的理解,早就已经超出了居住场所,而到达心理层面。在无意识中,回到房子里就好像回到被照顾的那种状态:安定的,满足的。  最近看到一个笑话:有人从股市套现,去买房;有人卖了房子,去股市抄底。两群人擦肩而过,心里默默鄙视下对方,骂一句“傻X”。  确实,2016年开始,忽然之间房产市场大热,又到全民讨论房子的时候了。其实,房子的事,一直没有在人群中冷过。为什么国人如此热衷买房子?  买房
期刊
曾经产量位居全球第一的制造业如今被越来越多的质疑。一方面是钢铁、煤炭等行业严重产能过剩、一方面却是高端产品大量依赖进口。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还在吗?  国际竞争力还在吗  《日本经济新闻》2月18日刊文指出,在欧美日日常消费品市场上,随着跨国企业在越南、印度等新兴国家开设生产基地或委托当地生产后返销欧美日市场的产品增加,“中国制造”的地位相对下滑。  如美国的服装进口市场中中国的市场占有率由2010
期刊
如今,德国等发达国家把新工业革命的焦点汇聚在了智能制造上。而近年来,越南等新兴制造国家加快推进工业化,承接了全球低端制造业的转移。面临这种“前堵后追”的挤压之势,为打造“中国制造”新的竞争优势,智能制造被列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  重塑商业模式  对工业自动化颇有研究的水月创投合伙人兼总裁阚雷用“工业4.0的六重天”对智能制造的商业模式创新力作了形象的描述。  首先,智能生产能够
期刊
尽管工业时代到来后,匠艺活动就开始式微,“工匠精神”仍在当今世界留存和发展,并成就了不少国家品牌的名声。  “工匠精神”,德企百年成就的“钥匙”  西门子、奔驰、博世……在德国,有很多百年工业家族,3月7日,这个家族迎来一位新成员宝马。這些“百年老店”的成功有着共同特质,即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其折射的是现代化大生产时代的“工匠精神”。这种精神让“德国制造”声名显赫,让德国百年
期刊
作为世界上老人最多的国家,养老已经成为中国年轻人必须面对的难题之一。更何况,中国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时候就抢先撞线。“未富先老”意味着社会能提供的资源非常有限,各方面的准备也不够。摆在人们面前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课题是:中国正迈入老龄化社会,生育率低、人口结构老化、社保制度滞后已成未来发展的重大隐患,在经济社会发展尚不发达的今天,谁来养活如此众多的老年人?  “独子养老”时代,“致富”还是“养老”? 
期刊
实际上,财税制度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政府税收、财政预算、财政支出和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生活的到底有何关系?  市民阶层没有培育起来  企业家宗庆后曾呼吁提高老百姓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降低社保费用负担,培育中产阶层。那么,现在的税负是否影响了中产阶层的培育?  对此,天津财经大学教授李炜光表示,中国的中产阶层没有真正地成长起来。这些年,我们经过了一个工业化前半期高增长的阶段,我们经常很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