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问题归根结底就是钱

来源 :新传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p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世界上老人最多的国家,养老已经成为中国年轻人必须面对的难题之一。更何况,中国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时候就抢先撞线。“未富先老”意味着社会能提供的资源非常有限,各方面的准备也不够。摆在人们面前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课题是:中国正迈入老龄化社会,生育率低、人口结构老化、社保制度滞后已成未来发展的重大隐患,在经济社会发展尚不发达的今天,谁来养活如此众多的老年人?
  “独子养老”时代,“致富”还是“养老”?
  据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08年底,全国老年人口已经增至1.69亿,现正以年均近1000万的增幅“跑步前进”。到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将从现在9个人中有一个发展到3个人中就有一个,且高龄化“空巢”化日益严重。
  与此同时,当时响应计划生育政策,只生育了一个孩子的父母,如今差不多都到了退休年龄,开始步入老年。“独子养老”的时代已经悄悄来临。
  近些天来,家住北京市昌平区天通西苑三区的纪维生,每天都在单位、家里和北京协和医院三者之间来回奔波,前几天从江苏金湖来北京探亲的父亲,在小区散步时突感身体不适,被紧急送进北京306医院,后被查出肝部出现问题,又转院到协和医院。纪维生坦言,他现在承受着极大的压力,除了父亲高昂的医药费外,他还担心自己体弱多病的岳母身体再出状况。
  “我还好一点,还有一个哥和一个妹都在老家的机关单位工作,可以分担一些。那些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就更惨了,除了夫妻俩,连个商量的人也没有。”纪维生自嘲道。
  纪维生的状况并非孤例,作为世界上老人最多的国家,养老已经成为像纪维生这样30来岁的中青年人必须面对的难题之一。
  与此同时,中国的老龄化进程还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发达国家一般是“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而中国可以说是典型的“未富先老”。且有专家就预测,以目前的老龄化速度,到明年时,中国将进入严重老龄化国家行列。
  随着老龄化的持续加剧,老年群体中的高龄化、“空巢”化问题严重。据全国老龄办测算,目前全国80岁以上老人正在超高速增长,约为老年人口增速的2倍,预计到2050年5个老年人中就有1个是80岁以上老人。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高和荣表示,“未富先老”的现实境遇,使中国的社会发展面临双重挑战——既要满足群众强烈的“致富”愿望,同时又要应对老百姓现实的“养老”需求。如何既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又比较圆满地解决所面临的老龄化挑战,已经摆在党和政府乃至每一民众面前。
  高和荣认为,解决中国的养老问题,就是要勇于直面这一双重挑战,探寻其解决的根本之道:大力发展经济,保持社会财富持续稳定快速增长,使社会财富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老龄化的速度,在边发展边致富的过程中应对老龄化挑战。同时,注重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富分配制度,使人口的结构变化与社会财富的创造、累积和分配达到一个社会平衡点。
  问题多多,钱从哪儿来?
  个人边发展边致富应对老龄化挑战的同时,政府在养老政策上还要继续下功夫。因为,对于广大没有医保的农村老人来说,养老问题仍令人忧心。“我国传统文化提倡孝道,老年人一直以来的养老模式也是‘居家养老’。但是现在,这种养老模式已经不复存在了。”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李蓝在接受采访时说。
  在李蓝看来,农村的劳动力都流动到了城里,老年人却留守乡下,成了“空巢老人”。他们的养老问题是个难题。微博网友“xinxu”说,我是农村走出来的孩子,父母现在还能下地干活,但是我为他们未来的养老问题发愁。凭我现在的能力,既没有能力把他们接到身边,也没法回去照顾他们……
  “xinxu”的处境反映了中国大多数在外打拼的年轻人的处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家庭结构正在改变,崇尚大家庭和安土重迁的理念不复存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共有流动人口2.47亿人;而根据中国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年)》,2-3人组成的小家庭成为社会单位的主体,并不断涌现单人家庭、空巢家庭。多地调查数据也显示,三代同堂的家庭数量明显减少。
  “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基本是40年代生人,先是经历了一天只挣几毛钱的低收入阶段,而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时,他们又失去了自理能力。农村的老人,没有医保,没有收入,精神寄托,他们该怎么办?”李蓝认为,农村老人面临的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有医疗问题和精神健康,“人是社会性动物,老人们要是没人陪着玩,没人跟他交流,身体和精神状态退化极快。”中国人民大学进行的《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结果显示,有近四分之一的老人有孤独感,有23.8%的老人有明显的认知衰退风险。
  李蓝介绍,解决农村养老难也不是没有办法。2008年,河北省肥乡县首创“互助养老”模式,采用村里提供住宿、子女出资,让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住到一起,老人们互相帮助,“小老人照顾大老人”的养老新模式,并在河北全省推广。有了互助养老,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是不是就解决了呢?李蓝认为这是个好模式,但是“没有持续性”。
  究其原因,据李蓝讲,其一,老年人会失去自理能力,这个过程可能会很快。“老人都怕跌跤,摔一下可能很快下不了床了。这个时候就需要人去照顾她。开始这样的老人少还好办,等到‘老老人’越来越多,新来的‘小老人’须要先当护工再养老,谁还愿意来呢?”
  其二,农村老人缺乏医护常识。互助养老需要额外的护理和更多的医疗支持,就需要向养老院升级。“但是钱从哪儿来呢?所以,我的提案呼吁国家对农村养老问题加以重视,让农村互助养老院成为合法社会组织,接受社会资助,并为之设立专项资助基金。”李蓝这样解释提案的直接诉求。
  新型养老,路在何方?
  “可以对农村的留守妇女加以培训,聘用她们照顾老人。”
  “国家出资,把互助养老院升级成养老院。”
  “借鉴国外做法,几个差不多的家庭联合养老,一户家庭照顾老人,其他家庭出资。”
  “将养老院建在卫生所旁边……”
  针对农村老人“养老难”问题,李蓝在和记者们畅谈时,提出了很多想法,但是所有的解决措施都需要资金。
  面对“养老难”,国家与社会并不是没有行动。本次“两会”前,致公党在媒体通气会上表示,致公党在今年“两会”将重点关注“老龄化”问题;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有28个省、市、自治区在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在2016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2016年将继续提高养老金标准,自2016年1月1日起,按6.5%左右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并向退休较早、养老金偏低的退休人员和艰苦边远地区企业退休人员适当倾斜。
  “没有一口气吃成的胖子,也不能一步登天。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不可能一次性解决,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养老问题归根结底就是钱的问题,农村的空巢老人没钱,那政府和社会应该担起责任,重视空巢老人承担应尽的義务。”李蓝在采访的最后这样表示。
其他文献
“足兵”与“足食”都得发展,但的确不是我们文明中的最核心处。我们最核心的东西,其实还是那个“民信之矣”,“信”的问题。如果今天能重建这个大“信”,中华民族的复兴,才算真正到位了。  本文摘自独立学者薛仁明最近在北京大学以“文化之回归”为题做了一次讲座,详细剖析了中国人为何看重丧礼和祭祀活动。他认为,中国人事死如事生,在精神上,确实是把死者当成还活着。因此,丧礼本质上就是生者为死者办一场最盛大、最隆
期刊
由前文可见,把党章党规党纪作为首要任务向全党布置,今年反腐形势不容小觑。那么,犯了错误就等着被查吗?据报道,治病为了救人,党纪审查的目的不是要打垮一个党员,而是把他拉回到正确的轨道上。  去年底,山西省纪委在该省纪委全会上公布,已经有一千多名党员干部主动向组织交代违纪问题。这不是个小数字,更有意思的是——山西省委明确提出要为犯了错误想改正、想主动交代问题的党员干部“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这种宽严相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1月12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目标任务。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全党的重要政治任务。尊崇党章,严格执行准则和条例;坚持坚持再坚持,把作风建设抓到底;实现不敢腐,坚决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势头;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标本兼治,净化政治生态。总书记提出的五项重点需要把握的工作,是2016年党
期刊
“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出的这一号召,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这也是“工匠精神”第一次进入政府工作報告。自古“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制造业的发展事关中国经济的未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发展理念变革的当下,提“工匠精神”正当其时。
期刊
养老金上调约6.5%。2016年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按6.5%左右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并向退休较早、养老金偏低的退休人员和艰苦边远地区企业退休人员适当倾斜。以北京为例,自2015年起,平均养老金水平已经提高到3355元/月。那么,政策一旦实施,收入会增加好几百元。  城乡低保人均补助分别提高5%和8%。政府将落实临时救助、特困人员救助供養等制度,城乡低保人均补助标
期刊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全面推开“营改增”,加快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显著减轻企业税负。在这一改革推动下,不仅企业负担会减轻,整个国民经济也将会因為企业更具活力而受益。与此同时,短期内总体财政收入的减少、中央与地方之间财政收入的再分配,也将成为税收和财政制度的新一轮改革契机。
期刊
许多人内心对房子的理解,早就已经超出了居住场所,而到达心理层面。在无意识中,回到房子里就好像回到被照顾的那种状态:安定的,满足的。  最近看到一个笑话:有人从股市套现,去买房;有人卖了房子,去股市抄底。两群人擦肩而过,心里默默鄙视下对方,骂一句“傻X”。  确实,2016年开始,忽然之间房产市场大热,又到全民讨论房子的时候了。其实,房子的事,一直没有在人群中冷过。为什么国人如此热衷买房子?  买房
期刊
曾经产量位居全球第一的制造业如今被越来越多的质疑。一方面是钢铁、煤炭等行业严重产能过剩、一方面却是高端产品大量依赖进口。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还在吗?  国际竞争力还在吗  《日本经济新闻》2月18日刊文指出,在欧美日日常消费品市场上,随着跨国企业在越南、印度等新兴国家开设生产基地或委托当地生产后返销欧美日市场的产品增加,“中国制造”的地位相对下滑。  如美国的服装进口市场中中国的市场占有率由2010
期刊
如今,德国等发达国家把新工业革命的焦点汇聚在了智能制造上。而近年来,越南等新兴制造国家加快推进工业化,承接了全球低端制造业的转移。面临这种“前堵后追”的挤压之势,为打造“中国制造”新的竞争优势,智能制造被列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  重塑商业模式  对工业自动化颇有研究的水月创投合伙人兼总裁阚雷用“工业4.0的六重天”对智能制造的商业模式创新力作了形象的描述。  首先,智能生产能够
期刊
尽管工业时代到来后,匠艺活动就开始式微,“工匠精神”仍在当今世界留存和发展,并成就了不少国家品牌的名声。  “工匠精神”,德企百年成就的“钥匙”  西门子、奔驰、博世……在德国,有很多百年工业家族,3月7日,这个家族迎来一位新成员宝马。這些“百年老店”的成功有着共同特质,即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其折射的是现代化大生产时代的“工匠精神”。这种精神让“德国制造”声名显赫,让德国百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