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整合6法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让初中学生初步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学习语文的方法,是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思考和研究的一大课题。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简而言之,就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更好的培养和提高。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打基础呢?
  1、适时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如教学《天净沙·秋思》,可充分利用图片、声音、录像等,调动学生各个感官,让外部刺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前可出示秋季天高云淡、萧条冷漠的图片和“枯藤、老树、昏鸦……”等九幅画面,让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议论,让学生代表看图说话,然后鼓励个别同学大胆自由发言,或补充,或另辟蹊径,唤起学生的已有认知,培养学生的说话和感悟能力,为学习课文内容打下基础。随后再引出课题,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提升自身认识,听文本声音,悟作者情感,进而学习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声音的聆听、图片的欣赏、语言的讲述,秋季那肃杀冷漠荒凉的气氛,那漂泊异乡孤独寂寞的心境,那思家难归的无奈与彷徨,自然就能唤起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实现了文本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作者心灵的对话,接下来的教学就会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仿佛也成了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于情于景,于心于事,体验自然就深刻了。
  2、发挥资源优势,突破重难点。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的文章,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代表了人类的良知,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他强烈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公开斥责强盗政府颠倒黑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他指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种见解,是非常透彻的。他盛赞中华民族是一个“超人的民族”,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尊敬。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重现圆明园当年的景观;可以通过出示电子版圆明园全景平面图,让学生对被称为“一切园林艺术的典范”的圆明园有大致的轮廓。如再播放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段,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如此辉煌壮丽的万园之园成为灰烬的悲痛和耻辱。学生的内心定会受到震撼,并由此展开讨论:雨果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的立场不是狭隘民族主义,而是站在人类的立场,公开斥责强盗政府颠倒黑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在于他珍视人类文明的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
  3、渲染氛围,促其把握主旨。
  《周总理,你在哪里》抒发的是诗人对周总理的痛悼缅怀之情,由于时空原因,学生很难产生情感共鸣。为了让学生感受诗歌孕育的真情,可将记录片《十里长街送总理》转成AVI格式,编成教学课件,进行课堂导入:哀乐声中,天安门前,总理的灵车缓缓开过……并伴有沉痛的话外音:“1976年1月8日9点57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周恩来长眠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为了中华民族的腾飞,呕心沥血……”那肃穆悲壮的曲调,加上那慢速、低沉的语调,此情此景,催人泪下,课堂里立时充满肃穆的气氛。这就为本诗的教学奠定了情感基调。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会全神贯注地投入并参与到课堂讨论、质疑、听讲、思考、作业、合作等活动中去。
  4、抓住训练点,学练结合。
  学生写作文时,由于对生活的体验不够,如果仅靠老师的一张嘴,往往是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无从下笔,写出来的文章也干巴无味。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则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缩短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增强作文学习、写作的效果。而且,我们可以通过投影仪将学生的习作投在大屏幕上,让大家一起来浏览,修改,不仅真实直观,还有利于扩大学生交流的范围,使改作文不再成为教师繁琐的专权,可更好提高教学效率,将作文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到学生手上,让其自由地进入运用的广阔天地,找到自身写作能力的差距,体验到成功与进步的喜悦,获得增强语感能力、养成积累习惯、促进语文知识向写作能力转化的“原动力”,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5、增强学生体验,在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基础上延伸拓展点。
  在教学中,对于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语文,应从更广的层面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材料的容量一直是传统的语文教学难于解决的问题,因此内容的宽泛性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就成了比较突出的矛盾。而网络的信息技术具有丰富性与交互性,学生通过网络检索和加工信息,能极大地扩展语文教学空间、时间和信息量的外延,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同时在信息能力方面也得到学习与锻炼。学习了周敦颐的《爱莲说》后,可以告诉学生荷叶是夏天的一首小诗、一个绿色的音符,它曾让许多诗人诗兴大发,借机向学生推荐借助网络搜集的文人墨客赞美、吟诵荷叶的诗句。学生在信息网络中阅读、欣赏、实践与探索,语文教学的魅力和趣味性即可得到充分展示,会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热情,使课内外相互引发,相得益彰。
  6、整合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荷塘月色》,可运用图画再现情境,再现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创设幽远的意境,并利用音乐渲染情境,为学生开拓无限的想像时空,创造出一个充满幻想,充满诗情画意的和谐美妙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学生发展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便有了依托,有了进行思维加工的表象素材。
  总而言之,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有着独特的魅力,但我们始终要牢记:“整合”不等于简单相加,否则容易走入误区。
其他文献
【摘要】:中学阶段正处于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是其人格形成、世界观和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不仅关系到未来学生学业上更进一步的深造,也关系到其一生。语文教学开展美育,对学生至关重要。寓美育于语文教学中,不仅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浇灌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还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能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人自身各种因素协调发展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了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遗传学教学的优势,并针对多媒体技术在遗传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及实施方法进行一一分析,从而可以有效的解决遗传学教学中长期存在的相应教学问题,改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的质量。由此可见,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遗传学的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有效的改善遗传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与学习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遗传学;教学;应用分析  遗传
高考总复习是高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在学生学完了中学的全部内容之后,进行的一次系统地、全面地回顾与整理、以达到将各部分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构建知识的结构体系、形成整体性的“认知框架”,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高考复习具有较高的综合性、灵活性和不确定性,从而增加了高考复习的难度,如果把握得不好,将会严重影响高考复习的质量和效率。要提高高考复习的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与实验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实验教学。  一、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最基本的科学
作为一名体育教学工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历和教学感悟,就当前课程改革中体育创新教学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体育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学科,在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成了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是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注重融洽师生
【摘要】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动手实验以及鲜活的教学案例等途径,有效地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达到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学习 兴趣  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应当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在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及学习兴趣。宽松和谐的环境只有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 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
高中生涯,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升学的压力使得学生们的创造性、想象力受到极大的制约,许多授课老师经常面临如何活跃课堂气氛的问题。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通过互动式教学来使学生放松心情,从而更加高效地进行课程学习,这也是笔者多年来一直探索和实践的问题。  一、互动式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所谓“互动式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以“让学生爱学、会学、善学”为目标,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之间的
新课程改革也好,提高教学质量也好,关键在课堂教学改革。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它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
目的:运用祛湿降浊法,观察加味三仁汤治疗湿热蕴脾型自汗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符合本课题研究的门诊患者30例,经诊断为湿热蕴脾型自汗。将加味三仁汤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教学中发掘教材中的美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经过初步的探索我认为,小学语文审美教学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实施。  (一)重视课堂教学 提升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