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floved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教学中发掘教材中的美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经过初步的探索我认为,小学语文审美教学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实施。
  (一)重视课堂教学 提升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在美感愉悦中乐学,最为关键的,离开了审美化,语文课堂教学就会索然无味,枯燥了。
  1、剖析形象,审美鉴赏
  审美的主体是学生个体,审美的对象是形象。小学语文大多作品是艺术经典,它用语言来刻画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及人与人之间的具体的生活场景,它所呈现的形象是活灵活现、丰富多彩的。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鲜活起来,把课本语言内化成学生语言,使学生与作品中人物产生共鸣,强化艺术感受。要使学生加深对形象的鉴赏,可从哲学角度出发。
  (1)联系的角度。教师和学生解读文本时,若孤立理解人物形象,那只能是片面的。必须全面地,联系地理解人物形象,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解读,更有利于学生感悟人物性格。课堂教学时要从联系的角度,对课文写作的相关背景进行相应的介绍,有助于激发学生情感,理解形象。
  (2)突出重点。历来的文学作品,以塑造典型人物,最逼真、最能打动人。教学时可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等重点突破。在感受人物形象的教学中,可通过创设图片、音像等情景、激情朗读等现代教学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
  (3)注重细节。一个标点,一个词语,一句话的教学,都应显示教者的睿智,学者的聪慧。细节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紧扣细节,一点突破,由点及面,既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又能凸现文章主旨,提高了语文教学实效。细节教学给我们的启迪是多方面的。现实生活中,大起大落,大悲大喜的事情固然能打动人,给人以美感。而那些不起眼的小事同样能打动人,正如美的范畴一样,除了崇高之美,还有和谐之美。血战沙场、英勇献身是一种崇高的美,而生活中的一颦一笑有时也会令人铭刻在心,因此引导学生紧扣课文中的细节进行启迪,十分有利于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2、激发想象,美化心灵
  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在审美活动中,想象力是必不可少的,创作如此,欣赏亦如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意义和意境的把握,从而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审美的愉悦。吟诵李白的不朽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出现在人的脑海里的何止是黄河呢?也许是浩瀚无际的大海,也许是一泻千里的黄果树瀑布,也许是滚滚东去的长江……想象在人们头脑中迭现的是许多波澜的画面,使审美的感受更丰富了。
  老师们可借助儿童生活经验和想象能力,引导他们根据课文内容,在头脑中再现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画面,这不仅顺应儿童长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心理年龄特点,有助于理解课文,而且可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
  (二)注重课外活动 重视美育渗透
  语文教学是一个外延无限的过程,课堂的四十分钟,只能算是杯水车薪。教学的触角伸向课外,是有识之士的一种共识,美育在教学中的渗透也一样,但若只限于课内,是十分狭隘的。因为,学生更易于在活动中体验美育,所以美育在语文 课外活动中的渗透,能促进课堂教学,具有相得益彰、事半功倍的功效。
  (1)开发思维,促进交流。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举办辩论比赛,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进行充分准备,运用完备的陈辞,展开激烈的辩论,使学生的思维插上了翅膀,尽意驰骋飞翔,此过程,开发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语言能力。活动中,让学生交流好词好句,开展评论,既能培养学生交流的能力,又能促进语文课堂的教学,能起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2)增强体验,朗读探究。
  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的阅读教学应当重视朗读,在朗读中陶冶孩子们的情感,激发想像。如诗歌《瀑布》最后一节,描绘了瀑布的形态:好伟大啊,一座珍珠的屏!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这是作者对瀑布的由衷的赞美。教学时,首先,我通过让孩子们从欣赏画面入手,一下子把孩子们带入奇妙世界中去,并让他们喜爱朗读心爱的作品,同时抓住关键词语适时引导感情朗读,在此基础上,孩子们很快进入了教师所创设的梦幻世界,达到了文与情地交融,激发了孩子们读书的热情!然后我先用轻柔、缓慢的语调,赞美的语气范读,风中瀑布那轻烟袅袅上升的那情景,迷雾朦胧、细尘飘洒的姿态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在范读中使学生感受到了瀑布的形象美。教师融情的范读,景随声出,便可以唤起学生心中“珍珠屏”美的形象。
  通过范读激情、配乐激趣、情景动情、角色悟情等形式,引领学生在细细品味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感悟语言美。在课外,学生创作、排练、表演课本剧、相声,写调查报告,这些活动不仅会让学生学会与此相关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探究过程中生成愉悦感和美感。
  语文的审美化教学体现了“鉴赏美—内化美—表现美”这一动态的过程,而语文课外活动则是一个广阔的天地,美育在其中的渗透显得更加的自然,其功效不仅潜移默化,而且是事半功倍的。这两者的结合,必将大大地促进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
其他文献
思想政治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学科,更是初中学生健康成长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现在新课标实施后,对思想政治学科进行全方位改革,将这门学科完全与学生的生活紧紧扣在了一起,很多课文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很多课文正是学生好奇的知识,课本中又安排了很多的实践活动,每课都有学生参与的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学习的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以能
【摘要】:中学阶段正处于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是其人格形成、世界观和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不仅关系到未来学生学业上更进一步的深造,也关系到其一生。语文教学开展美育,对学生至关重要。寓美育于语文教学中,不仅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浇灌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还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能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人自身各种因素协调发展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了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遗传学教学的优势,并针对多媒体技术在遗传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及实施方法进行一一分析,从而可以有效的解决遗传学教学中长期存在的相应教学问题,改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的质量。由此可见,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遗传学的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有效的改善遗传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与学习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遗传学;教学;应用分析  遗传
高考总复习是高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在学生学完了中学的全部内容之后,进行的一次系统地、全面地回顾与整理、以达到将各部分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构建知识的结构体系、形成整体性的“认知框架”,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高考复习具有较高的综合性、灵活性和不确定性,从而增加了高考复习的难度,如果把握得不好,将会严重影响高考复习的质量和效率。要提高高考复习的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与实验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实验教学。  一、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最基本的科学
作为一名体育教学工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历和教学感悟,就当前课程改革中体育创新教学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体育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学科,在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成了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是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注重融洽师生
【摘要】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动手实验以及鲜活的教学案例等途径,有效地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达到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学习 兴趣  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应当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在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及学习兴趣。宽松和谐的环境只有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 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
高中生涯,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升学的压力使得学生们的创造性、想象力受到极大的制约,许多授课老师经常面临如何活跃课堂气氛的问题。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通过互动式教学来使学生放松心情,从而更加高效地进行课程学习,这也是笔者多年来一直探索和实践的问题。  一、互动式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所谓“互动式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以“让学生爱学、会学、善学”为目标,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之间的
新课程改革也好,提高教学质量也好,关键在课堂教学改革。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它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
目的:运用祛湿降浊法,观察加味三仁汤治疗湿热蕴脾型自汗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符合本课题研究的门诊患者30例,经诊断为湿热蕴脾型自汗。将加味三仁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