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建设点滴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on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是学生学习个体和群体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重要阵地。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巨大的教育作用。“新基础教育”根据时代发展对“新人”素质的要求及对班级功能的重新认识,提出“把班级还给学生”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管理模式。结合经验,我就谈谈在班级建设中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运用榜样进行有效的德育,促进班级优良作风的形成
  班风是班级中形成的一种共同习惯与风气,总要历经一个由点到面、由少数到多数、由压力到动力、由不自在到习惯的发展过程。推动这个过程发展与前进的除班主任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外,还要靠榜样的力量。任何优良风气的形成总需要有人开风气之先河,做优良班风建设的火车头。这就要求班主任密切注意动向,发现好风气的带头者,大力给予培养、教育、引导并不断提高其认识,增强其行为稳定性,使其成为班集体的骨干与榜样。如:我发现班上有一位男生,桌上总是摆着各种各样学习工具书及课外书籍,而且他总能比别人“未卜先知”,积累了丰富的课外知识。于是,我交给他一个任务,让他事先做好准备,课上再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是如何使用这些有益书本的。我奖励他一颗“学习之星”,并授予他“知得多先生”称号,号召全体同学向他学习。一段时间后,班级掀起了看课外书热潮,爱看课外书籍的学生多了,课上总有学生有出乎意料的表现,我也坚持让学生上台推荐好书,介绍经验。树立榜样要切记不能人为地炒作与包装,要让事实说话,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榜样力量,再通过结对子,手拉手,合作竞争,促进本班优良作风的形成。
  二、充分认识和努力开发学生潜能,让人人都参与班级的各种管理与活动
  “新基础教育”提出要确立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班级是每个人的班级的观念,让人人参与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乃是班级建设的重要前提。班集体建设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教育学生、塑造学生、锻炼学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才能使他们受到教育。
  1.真正做到“民选干部”。每学期开学,我就把班隊干部的评选要求、条件和职责告诉学生,在学生中通过推荐与自荐选举班队干部。选出来的班队干部,直接对全体学生负责,每周的班队课都有一个固定项目,学生考评干部履行职责的情况。既激发了学生干部的工作热情,又增强了学生对班干部工作的认同,增进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2.推进“轮流小老师”制。为全面加强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我推行了“轮流小老师”制度,每周举任两名学生当小老师主持一周班队工作开展的计划、组织、检查、总结和评价。从一年级的“扶”,到二年级的“放”,让学生真正走上讲台,真正独立管理班级,是推行小老师制度的出发点和归宿。
  3.定期评定优秀干部、优秀组长和优秀少先队员,及时巩固学生取得的进步。每周都由小老师组织召开班队干部会,评价一周来学生的行为习惯、文明礼貌、学习习惯和技能等,在此基础上评选优秀干部、优秀组长和优秀少先队员,并由小老师当场颁奖。
  通过这些措施,学生潜能得到了开发,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满足了学生社交和归属的需要,满足了学生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更高了,他们把自己的健康成长视为对班级的一种责任,从而以更加积极的面貌接受学校教育。
  三、创造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班级环境
  “新基础教育”指出:班级文化建设是从班级环境创造开始的,它能以生动活泼的形式,积极健康的内容,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寓于可感知的情景中,形成一种意境。环境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日常的思想行为。为此,我从以下两方面入手进行班级环境的创造。
  1.重视文化性物质环境的创造
  文化性物质环境创造主要是指微观物环境,如班级中的标语、图画、图书资料,教具用品,等等。为了扩大学生知识面,我鼓励学生节约零用钱,为班级添置了图书橱,并将自己的课外书籍放在里面与同学一起阅读,分享知识,图书橱成了学生了解课外知识、拓展知识面的“窗口”;以展示学生的风采、特长为主的“谁最棒”中设立了“优秀作业栏”、“小作品”;有帮助学生之间形成竞争的“谁是冠军”,各小组根据自己小组的特点取名,有“雏鹰小组”、“纪律先锋”、“百灵小组”、“火炬小组”,在各方面进行小组比赛,比比谁拿到的红旗最多为冠军。还有“班级明星”(九种不同性质的“星”),主要是依据个人的平时表现,记载学生方方面面的成绩与进步,人人之间又形成一种竞争力。随着班级和个人的成长、变化,学生逐渐将这些视为自己学校生活的组成部分,产生认同感,成为师生团结进取、顽强拼搏的强大精神动力。
  2.重视社会化环境的创造
  社会性交往环境主要通过活动实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生存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发展社会性交往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社会化。例如:我让学生参加文化传统的中秋节、元旦、清明节等活动,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创设具有社会仿真特征的“班级岗位轮换制”,使学生对社会性行为与社会角色获得感性认识和真实体验;让学生参与具有劳动服务特性的“帮家人做件事”、“我为班级出份力”、“制作小礼品”等活动,使学生获得各种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多种社会性情感的体验等。这些教育活动的提供主题明确、健康、富有教育性,形式生动活泼,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与能力水平,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发展。
  总之,我们只有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领会新基础的理念,并把它变成指导教学活动的实际行动。在实践中深化认识,并发现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使实验呈现出新的活力,培养出21世纪一代新人。我相信,只要我们继续深化班级管理的改革,定能迎来班级管理的春天。
其他文献
隋唐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不仅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十分强盛,文化艺术也进入了一个历史巅峰时期。其中的音乐文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中国音乐发展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开放的王朝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外来音乐文化。在音乐文化的交流过程中,隋唐音乐广泛吸纳域外民族优秀的音乐元素,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隋唐音乐文化,对后世的音乐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打击乐器作为其中一种重要的乐器形式,由于为当时的统治者
期刊
摘 要: 在近些年的高考文综试题中,总会有一道计算类的试题,这道试题对于文科生来讲,普遍难度较大,很多同学在这道试题上失分。为了应对这道经济生活中的计算题,作者特意对这些年高考试题中的计算试题进行归类整理,并以例题形式教给大家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自如地应对经济生活中的计算类试题。  关键词: 高考文综试题 计算类试题 解题方法  在些年的高考文综试题中,总会有一道计算类的
摘 要: 特殊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逐渐受到关注。文章从信息熵的视角,分析当前特殊教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建议,为提高特殊教育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提供一种思路。  关键词: 信息熵 熵增 特殊教育 课堂教学  一、信息熵理论  (一)信息熵和熵增。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但在教學过程中传播的信息往往量化程度低,比如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教案、教学进度、教学课件和教学的学
在為幼儿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驱使下,我获得了审视幼儿教育的新视野,探索出了搞好幼儿教育的新方法。  1.创设游戏情境,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理解安全和自我保护知识。游戏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安全教育中的一些现象直接带有伤害性。幼儿获取安全知识和经验,不可能都亲自接触。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学习安全和自我保护常识及规则的最好机会。幼儿通过模仿安全教育的行为准则,缩短掌握行为规范的过程,并把这些
非多重集群音程循环与梅西安有限移位模式具有同构关系,本人在《非多重集群音程循环算法与有限移位模式拓展》一文中 已经计算出了相关运算数据,并引申出5种新的具有非多重集群音程循环特点的有限移位模式以及相关运算公式即 :  Ord.PCI(1,3)-Cycle SUM=4 d=4 L=6 四次移位,音数6; (六声音阶)  Ord.PCI(1,2,3)-Cycle 0 1 3 6 7 9 0 SUM=6
期刊
厌学心理是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厌恶,从而萌发逃避学习的一种心态。调查表明,大多数孩子厌学与他们是否聪明没有多大关系。厌学心理的产生与发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绩,甚至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改变学生的厌学心态,首先应该了解产生这种心态的直接和间接原因。  一、学生的厌学心理主要表现  1.为他人而学。他们内心的一致感受是,自己根本不想学习,但迫于家长和老师的压力又不得不学,觉得是为别人而学。  2.
摘 要: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人动手能力成为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学生对一些纸材的使用和操作能力与意识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小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美术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因此该阶段教师需要将一些手工课引入具体的美术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关键词: 手工课 小学美术 拓展运用 纸材  小学美术手工课主要有剪纸、折纸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总体表现出学生利用第三方物体作为绘画工具,这样
摘 要: 小学阶段的科学实验课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的思维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科学课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让学生在亲历中掌握科学知识,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最关键,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对所教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具的准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等因素进行充分了解,关注实验课的本质,明确目的所在,从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