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与“浊、醉”的矛盾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chen123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离骚》是我国最早的长篇抒情诗,作者是屈原。屈原为什么创作《离骚》?司马迁在《报任安书》有一段话:“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诗三百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史记·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放”即放逐,流放的意思,和贬谪意思相近。屈原最终投江了,汨罗江里永存着一缕忠魂。笔者认为,屈原的投江与在课文里体现的三组矛盾密不可分。
  一、屈原的赤胆进谏和佞臣小人的不良蛊惑的矛盾
  那么,屈原为什么会被贬?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在课文中可以找到答案。明确以下几点:
  1.熟读相关段落,在“终不察夫民心”一句停止,结合注释加深理解。
  2.“长太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和“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使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
  3.“蕙纕”“揽茝”运用比兴手法,说明屈原的美好的品德。
  4.“替”和“申”就是贬黜的意思,即司马迁口中的“放逐”;“谇”是进谏的意思。
  5.“灵修浩荡”,君王荒唐可以推断楚王身边有不少佞臣,他们只顾妄进谗言,所以敢于进谏的屈原就被放逐了。
  补充资料:“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后来“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最后慢慢被楚王疏远。
  这是屈原的矛盾之一:屈原对自己的人臣之责任非常清醒,自己的赤胆进谏和佞臣小人们的不良蛊惑的矛盾:他的赤胆进谏正是他清醒自己是一位忠臣;而其他佞臣却不断蛊惑君王,成为国之蠹虫。
  二、屈原高洁的人生志向与浑浊的官场世情之间的矛盾
  1.学生齐读“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厚”,结合注释,理解“嫉”“谣诼”“工巧”“偭规矩”“背绳墨”“追曲”“竞周容”意思,这是一個是非颠倒,黑白不分,群臣以谄媚为荣,以馋妒为业的世界,朝纲不振,群魔乱舞。屈原只能枉自叹息。
  2.在《史记·屈原列传》中,有这么一段对话,“渔父曰:‘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啜其醨’?”文中“时俗之工巧”表明阿谀取巧已经成为社会现象;当时楚国上至君王、下至黎民已经麻木,人人随波逐流。
  3.面对这样一种情势,屈原发出了“不忍此态”“溘死以流亡”的悲愤之语,“借鸷鸟之不群兮”几句明确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的德行。
  明确:(1)屈原笔下的楚国已具亡国之象;(2)屈原用“受困”“不群”“溘死”来表达无言的抗争,“受困”是对自己现状的客观描述,“不群”是自己对群魔乱象的不屑,“溘死”表明自己愿意为高洁人格献身,情感逐层深入。
  这是屈原的矛盾之二:自己高洁的人生志向与浑浊的官场世情之间的矛盾。屈原在与渔父的对话中说“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这表明屈原始终坚持着人格之高标,追求清白高洁的品格,宁愿舍弃生命也不与污浊的尘世,同流合污,虽然理想最终破灭了,但至死不渝。
  三、屈原追求的生命之真理与被君王贬黜之间矛盾
  1.上段说屈原不愿与时俗同流合污。怎么办呢?古代士大夫遵循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立身准则,这句话可能在屈原时代还没有通行,但士大夫的所作所为都是以此为一条潜在的准则的。屈原首先是“悔”,什么意思?“悔”代表着“悔恨”,由“悔恨”而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往,猛然发现自己“及行迷之未远”,至于“远”还是“未远”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屈原开始因“穷”而生发出“退”的念头,“退”意味着什么?文中怎么说?“修吾初服”。
  2.齐读第二段,疏通文意。找出这段的形容词和名词:“兰皋”“椒丘”“芰荷”“芙蓉”“岌岌之高冠”“陆离之余佩”“佩缤纷”和“芳菲菲”,领会这些词,有什么作用?这些词描写的是美好的事物,象征屈原的美好品格,同时也象征着屈原追求高尚品格的精神境界。有人形容屈原是“峨冠博带,高蹈飘举,长铗陆离,华服芳菲”,其境界必定是超尘脱俗,羽化登仙。
  3.思考:这样的结局是屈原想得到的吗?肯定不是。屈原贵为帝胄,毕生致力于楚国的富强,无奈谗臣当道,屈原郁郁不得志。所以只能修炼自己的美好品德,孜孜不倦追求真理。屈原说:“余独好修以为常”,即把修身当做自己的常态。其实这包含了深深地无奈,一位文才出众的贤士竟被流放至江畔,所以屈原只能把济世兴国的热情消耗在修身功课上,修身是追求真理、兼济天下的无奈之举。
  这是屈原的矛盾之三:自己追求的生命之真理与被君王贬黜之间矛盾。屈原的“清、醒”体现在他对“人臣之职责”清醒,对“人生之志向”清醒,对“生命之真理”清醒;而当时的楚国上至君王,下至庶民皆浑浑噩噩,朝纲不振,世风不醇,呈现亡国之象。对屈原来说,这个矛盾只能用生命的终结来化解。他在《离骚》中多次提到“死”“九死”“溘死”“死直”和“体解”,“死”对屈原来说既是生命的抗争,也是悲壮的无奈。
  综上,《离骚》教学过程中,补充了不少《报任安书》和《史记·屈原列传》里面的内容,目的是屈原的形象更加全面丰满,也方便学生对屈原的认识更具体、更全面;同时,“仅有课内古诗文阅学习是不够的拓展延伸在古诗文教学中也很必要”,笔者深表赞同,通过课外资料进入课堂,也更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作者和作品的理解,启发学生的思考。
  参考文献:
  [1]粤教版语文(必修一)[M].广东教育出版社,2017:93-94.
  [2]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9:505-506.
  [3]孙霞,徐洪燕.古诗文教学方法新探[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5(8).
其他文献
【摘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倡导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笔者以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八Unit2 Cloning: where is it leading us?为例,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视角下进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的探究,开展学习理解类活动、应用实践类活动、迁移创新类活动,环环相扣,逐层递进,帮助学生在语言知识生成语言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关键词】高
【摘要】本文基于学校教改实践从模式内涵、模式理论依据、模式目标及条件、模式核心内容、模式操作程序、模式特色及创新点、模式评价等七个方面阐述“三环五步”教学模式的建构。  【关键词】研学后教;三环五步;教学模式  一、模式内涵  “三环五步”教学模式是以“研学后教”理念为指引,以依据,以“研学案”为载体,以“研学”为前提,以评价驱动学生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为形式,以建构“和谐、互动、 高效”的课
【摘要】“微课程是以微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精心设计和开发的一种可视化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使用微课,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本文在分析初中语文古文学习特征与微课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明确了微课应用于初中语文古文教学的优点,并指出了
【摘要】数学是小学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学好数学有利于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选择的任何教学方式,都会影响到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以及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及教学规律,合理选择课堂教学形式,并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不断创新,以此来吸引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小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学习到更多的数学知识,使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
【摘要】在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小学高段的阅读量是低中两段总和的两倍。因此,小学高段引导学生阅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而课外阅读是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城市地区学生人均课外阅读量不断升高的今天,农村地区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着实令人堪忧。因此,本文着重在分析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基础上,对教师怎样指导农村小学高年段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
【摘要】近年来职业倦怠已成为各行各业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亦困扰着初中语文教师。本文拟聚焦于社会环境、课堂与学生、师生关系、教师自身探寻初中语文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以及寻找缓解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对策  职业倦怠(burnout)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最早由费登伯格(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他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最容易在助
【摘要】基于传统的高中教育,只注重知识点传授、统一步调的培养模式,满足不了不同潜质学生发展的需要,满足不了现代社会对多层次、多类型人才的需要。为了高中教育与时代接轨,改变“千校一面”的现象,实现特色化高中“百花齐放”,普通高中学校走多样化发展之路势在必行。  【关键词】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涵义;必要性;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成就令人瞩目,并通过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对存在的一些“短板”进行完
【摘要】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课前研究,主动思考问题,快乐地探究方法,在“主动”中发展;合作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平台,在“交流”中增知,在“互动”中提升,快乐地学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传统教学的突破与补充,它能促使教学走向民主、走向开放,让师生、生生多边互
【摘要】基于广东省义务教育英语适切教研的探索研究和佛山市小学英语教师队伍的实际,以佛山市小学英语青年教师技能大赛设计为例进行分析,从地级以上市小学英语青年教师技能大赛活动构想、活动设计、活动流程及活动实施等方面,提出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适切教研内容与方法。  【关键词】适切教研;技能大赛;专业发展  教研工作的核心是研究、指导和服务,所谓适切教研就是开展与教研背景因素相适切的(context-app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智慧地面对孩子们的错误,分析孩子们犯错的原因,并且透过错误挖掘相关的问题,在错误方面做文章,将“废”变为“宝”,利用这一“错误”资源为数学课堂教学服务。  【关键词】课堂;错误;精彩;创新思维  数学错误随着数学学习的开始也产生着,对于错误,很多教师经常在课堂上感到无所适从、无从下手,甚至想简简单单地、迅速地绕过这块倒霉的“绊脚石”。而我却觉得数学教学课堂中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