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习题引导学生探索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qi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探索”数学教学活动的一种趋势、一种时尚;教师把学生自主探索局限于课本上的法则、定律、规律、公式、关系、方法等新知,而忽视承载巩固旧知功能的习题的引领作用,影响着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索能力提高;我们可以通过运用习题来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一、编成习题,巩固探索方法
  
  把课堂中对一些数学公式、法则规律等的探索过程与方法编成具有一定思维难度、且有很大挑战性的深化练习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从新的角度重新认识原来的探索过程与方法,形成新的思考与见解。编写这类习题,既要把学生原来的探索过程、方法简要地交代清楚,又要找出在原有探索活动中被忽视却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内容,教学这类习题时,教师除了要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讲评外,还要充分利用教具、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再次感知,由感性到理性,进行比较后提出自己的新发现。
  例如,教学“圆的面积”后,把学生探索圆面积计算的过程与方法编成如下习题:把一个圆沿着的它的直径剪开,分成64等份,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周长增加了6厘米。这个圆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学生对圆面积计算的探索立足于这样的认识:把圆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近似长方形就越接近长方形;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这些认识都是基于原有探索的目的——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形成。其实,在这样“剪”“拼”的教程中,还有一些现象值得学生再次研究。譬如,拼成近似长方形是个非常特殊的长方形,它的长约是宽的3.14倍,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增加了圆半径的2倍,等等。这些都能够加深学生对原有“探索”的认识。可见.通过本题练习,学生就能够巩固原来关于圆面积计算的探索方法。
  同时,要加强所编习题的变式训练,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住问题的实质,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二、运用题组,积累探索经验
  
  学生在学习新知时学得的探索方法,需要及时巩固,使之纳入自己的认知系统。同时要对以前相关的探索活动与方法比较、反思,从而积累探索经验。这就需要把一类相关的习题组合起来形成题组,让学生围绕核心问题进行深度探究,发现规律性的东西。
  这种题组一般由3道习题构成:第1道习题是为巩固刚刚学过的新知设计的,第2道习题是为回顾复习与前一道习题相关的旧知而设计的,第3道习题是在前两题的基础上稍作拓展、引申形成的。教学的目的不是每道习题的解题思路与算法,也不是由这三道习题归纳出一般的、共同的算法,它应该是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形成的共性的东西,也就是把各自的探索方法进行比较、归纳,形成探索经验。
  例如,在教完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后,可以设计如下题组:先想一想怎样来获得圆柱、长方体、半圆柱各自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再列式解答。
  1、一种圆柱形状的罐头,底面直径1分米,高2分米。侧面围着一张商标,商标纸的面积是多少?
  2、一个长方体饼干盒,长17厘米,宽11厘米,高22厘米。如果在它的侧面贴一圈商标纸,这张商标约的面积至少有多少平方厘米?
  3、计算半圆柱模型的侧面积?(单位:平方厘米)
  其中,第1题是仿照例题改编的;第2题是一道做过的旧题;第3题是根据与教材配套的补充习题。
  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时,学生通过拿一个长方体、正方体纸盒,沿着一些棱剪开得到展开图来探索并获得它们的表面积计算方法,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在学习圆柱侧面积时,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通过将罐头盒的商标纸展开,探索并获得圆柱侧面积的算法。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通过这一组题的探索,学生不仅学会了一般意义上的圆柱体的侧面积计算,而且巩固了探索这一类柱体侧面积计算的方法,即把侧面沿着高剪开,展开后铺平形成长方形。
  
  三、转换成题型,确立探索思路
  
  一些看似需用公式、法则、定律来计算的常规性习题,凭学生实际的知识、技能与经验却无法用数学公式、法则、定律来直接解答,这种习题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探索线索与空间,而学生很少能根据自己的经难去发现探索思路,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把它转换成探索性习题。
  转换一道习题的题型,使之成为探索性习题,其本身只是解题意识问题,并不需要很强的技巧。因此,学生稍加训练,形成习惯就行了。一般地,可以让学生进行一系列联想,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形成数学猜想,再逐步进行验证,最终解决问题。
  例如这样一题:一个等边三角形边长增加了1/4,面积增加了。由于学生只能使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来求面积,而他们不会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求面积,更不知道一个等边三角形边长增加了,它的高也增加了。因此,可以作如下改编:
  1、一个正方形边长增加了1/4,面积增加了()。
  2、一个长方形边长增加了1/4,面积增加了()。
  3、一个直角三角形边长增加了1/4,面积增加了()。
  4、猜想:一个等边三角形边长增加了1/4,面积增加了()。
  学生通过画图可知:面积增加了1/16 1/4 1/4=9/16。这样让学生由所求的等边三角形问题联想到正方形问题,再想到长方形问题、直角三角形问题,最终形成了等边三角形问题的解决思路。老师引导学生对探索的过程进行反思,从而完善和发展了学生的解题策略。
  总之,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发习题资源,引领学生进行探索,学生巩固的不只是数学知识与方法,更重要的是巩固了所学的探索方法。引导学生对习题本身进行考察,从而发现更为丰富的探索性问题,有利于增强他们自主探索的意识。
其他文献
融媒语境中,微纪录片被发掘出多重功用,朝着产品营销、内容生产和文化重写等多向度发展。产品营销方面,微纪录片以叙事卷入为策略,通过故事情节的沉浸体验实现商业信息询唤;
香港下一届行政长官选举在即,行政长官也称为“特首”,既是特区政府之首,也有“特区之首”的含义。特区是行政、立法、司法相对独立、相互制衡的政治格局,但根据基本法的规定
山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长挖方段,特别是位于长缓坡或竖曲线底部段落,往往排水不畅,在施工中及运营期间,由于雨水下渗或基岩裂隙水导致路床含水量升高,红层软岩、全强风化岩路
在新兴媒体高速发展、传统媒体经营陷入困境的当下,对公益广告进行良性有序的商业化运作,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应是更为理性的选择。
为了改变大新县的落后教育面貌,大新县教育局和教研室的领导和教研人员通过反复比较和论证,以教育局长黄安金同志为首的全体同志认为“六课型单元教学法”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
依据现代建构主义理论构建了小学数学"创设情境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优化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符合新课程标准倡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探究的情境与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那么,如何丰富、完善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方式,笔者通过多年的课堂实践,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提出探究目标  数学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心脏。把枯燥的问题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动画软件辅助教学,对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实验能力,帮助教师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会起很大的作用。其教学效果令其它教学手段望尘不及。    一、运用多媒体动画,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动画的运用,把被感知的对象形象直观地显现出来,通过音响、色彩、动态画面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集
李嘉诚参股的新加坡上市公司亚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ARA Asset Management,下称ARA),去年12月8日在上海达成了一桩成交价高达30亿元的写字楼收购案。这是今年国内投资市场上成交
本文作为对《"去主持人化"——网络时代电视节目的极简选择》一文的回应,从网络虚拟主持人的诞生,网络环境下主持人的生长土壤,真人秀节目中的主持人泛化等三个方面,说明了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