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也“发烧”

来源 :儿童故事画报·自然探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sualer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天,万物复苏,一些细菌也相当活跃。当我们被细菌感染时,有时候就会出现发烧等症状。发烧会使身体感觉到更加难受、疲惫,但医生们会告诉我们,发烧是人体的免疫系统抵抗感染的一场保卫战。如今,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因受感染而发烧的现象,在植物界也十分常见。
  植物的正常体温是多少呢?根据科学家们的观察,正常植物的“体温”通常只比周围温度高出2℃-4℃。超过这个范围,植物就很有可能“发烧”啦!植物“发烧”都有哪些原因呢?
  “发烧”原因一:爱“捣乱”的水杨酸军团
  水杨酸平时“潜伏”在植物体内,不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而一旦植物受到病毒感染,分布在植物体内的这些水杨酸物质就被激活了。它们就像一个强大的动力工厂,能促使植物更快地生产出抵抗病毒的特殊蛋白质。但水杨酸的脾气十分古怪,它们一旦开始行动,就会把植物叶片上的气孔全部关闭。
  要知道,气孔可是植物重要的散热通道呀!这门一关上,热气可往哪儿跑呀!所以,叶片的温度就会快速上升。这样一来,植物就“发烧”了。
  更糟糕的是,当水杨酸军团占据植物的根部時,它们也会关上根部和土壤之间的通道,影响植物对水分和营养的吸收。上面的气孔被关闭,正常的光合作用受到影响;下面又吸收不到土壤里的养分,正在“发烧”的植物难以获得充足的营养补给,会变得更加衰弱。
  看来,不用药解决掉病毒,水杨酸军团是不会停止捣乱的……
  “发烧”原因二:抗旱战术
  植物发烧的另外一个原因,不是因为生病了,而是口渴了。没错,口渴也会导致发烧。土壤里的水分充足时,植物会进行很高效的蒸腾作用,叶子的温度能快速降低;当土壤里水分不足时,叶子得不到充足的水分,为了避免体内水分过度蒸发,植物会主动关闭叶片上的气孔。这样一来,蒸腾作用就会减缓,而叶子本身的散热能力也跟着减弱。所以,这种情况下,叶片就会出现“发烧”的状况。
  如果你们家的植物有“发烧”的状况,你可以试着给它浇浇水。
  “发烧”原因三:为了繁衍大业
  有些植物“发烧”,不是因为病毒入侵,也不是因为口渴,而是自身早有“预谋”。
  马蹄莲、天南星、半夏、白菖蒲、魔芋等天南星科植物的花朵都很引人注目,因为这些花朵都有焰火状的美丽花苞,有“佛焰苞”的美名。
  当这些植物的花朵盛放时,花部会“发高烧”,这种状态一般会维持1天左右。花朵在“高烧”时,会散发出一种刺激性的气味,这种气味正是昆虫喜欢的。
  植物们用“发烧”作为繁衍后代的手段,实在令人惊叹。那么,这些植物是如何巧妙地调节自身体温的呢?
  科学家对一种佛焰苞植物——臭菘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研究,发现它的内部有很多产热细胞。这些细胞里含有一种酶,能促进植物体内的能量转换,使植株释放出为花朵“供热”的能量。根据科学家的测定,这种酶的产热效率甚至超过了哺乳动物对自身能量的利用效率。
  科学家陆续发现了很多类似臭菘这样的植物,它们在严寒中依然能保持“高温”。科学家把这些植物称为温血植物。
  温血植物“发烧”的现象不仅让人大开眼界,而且赋予了科学家们更多的科技灵感。我们是不是可以模拟植物的温度调节机制,发明更加绿色、环保的空调呢?相信在不久的未来,科学家会给我们答案。
其他文献
新课改正如火如荼的开展,落实素质教育成为初中思品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教学已无法适应当前学生发展需求,初中思品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所谓“抓住‘圆心’ 散射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抓住重点,以重点为核心延伸教学内容,在丰富课堂知识的同时,活跃课堂氛围。因此,在初中思品教学中如何做到环环紧扣、突出重点是当前每一位初中思品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创设教学情境,导入重点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
数以万计的确诊病例,史无前例的封城管控,令人落泪的最美逆行……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带来的感受是激烈和深刻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笔者在本文从“常闻天下事”、“慎思明辨之”、“平肩担道义”三个角度,简述如何依托高中思政课平台,培育学生的高贵灵魂。  一、常闻天下事——以“热点情境”吸学生之睛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
历史本是一门具有较强趣味性的学科,然而,鉴于当前许多初中历史教师因受传统应试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仅注重对历史课程内容的讲解而忽略了历史课程本身趣味性的体现。对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师,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可以以故事化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这样,才能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余,逐步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一、初中历史故事化教学的基本原则  1.故事的真实性原则。  在实际
自2017年秋季开始,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在全国投入使用。我们如何使用新教材,如何利用新教材中的内容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思考和研究的课题。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拥有健康的心理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当代中学生暴露的问题,大多与心理问题有关。尤其是留守儿童,因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照顾,心理上极易发生扭曲,而且大多存在自卑心理。还有一些家庭过分溺爱孩子,导致
一、背景分析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强调,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紧密结合社会实践,要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进程,培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本课程力求构建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学科内容以思维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呈现。本课程使理论观点与生活经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历练中、
新课改形势下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亟待提升的重要能力之一。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把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和作品资源与教学相结合,具有重要意义。网络云平台在教学中的出现,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本文是课题组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北京四中网校云平台开展自主学习,将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生成的资源应用于教学的几个案例研究及思考。  一、巧用学生生成的问题资源设计活动  以《古史传说时代》的教学为例。本
乡土史课程资源是新课改背景下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之一,将乡土文化融入历史教学中,不仅能增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性,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加强学生对统编历史教材的理解,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乡土历史文化都可以拿来在课堂中运用。面对浩如烟海的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如何取舍、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就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以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物质生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的标志,不管是政治、经济,还是教育,都在大刀阔斧地进行创新。以教育为中心,从教与学的角度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革,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落后于时代。高中历史教学要以史为鉴,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对其精华部分加以吸收,为我所用。笔者在本文主要围绕如何培养历史情结,创新历史教学,探索高中历史教学的方法,为高中历
听课是当下教研的主要方式之一,高效的听课能够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但是,在日常的教研工作中,许多教师的听课工作显得十分随意,这绝不仅仅是工作态度的问题,更是听课的规范性与科学性的问题。为此,本文力图理清听课工作的脉络,让听课工作高效起来。  教师在参加听课之前,应该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构想。以抗日战争为例,教学构想可以分为知识与能力立意、过程与方法立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立意。三个层面的教学构想既
当学生感觉枯燥乏味,习惯依赖教师而昂首等待,急于求知而无从理解时,便会渐失兴趣,淡漠激情,难以自主乃至深入学习。这就需要教师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心灵世界,让他们充满激情,与自我对话。笔者在教学《澳大利亚》时摸索了以下一些浅显的做法。  一、连环闯关  “文似看山不喜平”,写文章如此,学习也诚然。特别是初中生正处于爱挑战、喜探索的年龄。在传统教学中,关于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学生流于表面地对澳大利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