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ji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就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两位语文教育家的论述都说明了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教师只有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分析,披文入情,深入理解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才能充分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语文教学中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我有了一些粗浅的体会,以下具体谈谈我的做法。
  一、加强朗读,在读中感知
  “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朱作仁语)。可见,课堂上书声琅琅,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又便于教师从学生读的语气节奏中知道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如《狐狸和乌鸦》一课,狐狸为骗取乌鸦嘴里的肉,讲了一些好听的话,这是全文教学的重点、难点,而对这一句话的朗读训练,则是突破这一教学难点的关键。因此,教学中我在引导学生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朗读,读出狐狸虚情的问候,假意的赞美,违心的请求。又如《桂林山水》中“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这六个句子,在体会作者的感情時,应重读“真”字,深刻体会作者笔下具体描写的是“真景”,心中要表达的“真情”。愈读就愈能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样通过朗读训练,学生就能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既丰富了语言积累,陶冶了情操,又培养了语感。
  二、揣摩词句,在读中理解
  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对表达文章中心、作者情感往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时只有引导学生对这些关键词句细细揣摩,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如《鸬鹚》一课中,“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一抹,鸬鹚就都扑着翅膀钻进水里去了”,针对这句中的“抹”字,学生经过换字比较后纷纷说:“渔人惜鸬鹚”,不舍得用劲,“挥”“扫”不能表达渔人对鸬鹚的爱护,“抹”是一种很轻的动作,鸬鹚被养熟了,对主人很有感情,很听命令,渔人稍微示意一下,它们就下水了。当时周围很静,渔人和鸬鹚在静静地等鱼群。渔人为了不惊走鱼,赶鸬鹚的动作也尽量轻一点,“抹”正体现了这些特点。通过这样替换比较,指导学生朗读这一句后,就能让学生充分领悟作者遣词造句之精妙,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体味情境,在读中感悟
  具体的情境可以唤起人们相应的情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感情上达到与作者共鸣,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如《一夜的工作》中有概括周总理品质的中心句、中心词,因此,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并不难,但作者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周总理的敬仰之情,这些却是学生比较难领悟的。课前,我就查找并阅读了大量的关于周总理夜以继日工作的事迹材料。教学时,我出示了描写总理病重时工作的文字资料,并用无比敬爱总理的语调朗读,以声传情,以情动人,使学生深深地受到了感动,对总理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在此基础上,学生再朗读课文自然就读得格外投入,这样的教学达到了培养学生语感的目的。
  “敏锐的语感既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朱作仁语)语感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敏锐、丰富的领悟能力。在教学中,我们不应仅仅让学生停留在对文中字、词、句的品味与琢磨上,还应该让学生以读促说,以说促写,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感。
  (作者单位:山西省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娣
其他文献
过 去人们抚养孩子的观念 是:只要孩子能吃、能睡、不咳嗽发烧就算是健康了。其实,这只是说身体一个方面的,还不够全面。现在联合国卫生组织对健康提出的新概念是:身体、心
我任教中高年级多年,“难作文、作文难、文难作”已成为小学生学习語文的“通病”。在课堂教学中,我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下足课前功夫  1.教师充分备课,吃透教材  教师要吃透教材,了解课文的编排意图及前后联系,熟悉课文的具体写法。如《桂花雨》采用了寄情于事的方法。《鲸》是说明文,每个自然段的开头都有总起句,作者还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每一
找工作的人成千上万,找人才的企业焦虑万分,谁能架起企业与人才的时光通道?并不是所有的面试都是正襟危坐,也不是所有的题目都正儿八经,请看看谷歌的面试题,让我们一起脑筋急转弯吧!  试想你被缩小到一枚硬币大小扔进搅拌机。你的质量减少,密度不变。搅拌机60秒内就会开始搅拌。你会怎么办?是被问傻了,还是立刻回答:掏出口袋里的零钱,把它扔到搅拌机的电机里卡住它。  假设有6个数字:10,9,60,90,70
课标强调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与文本、作者乃至编者进行多元对话。在一节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中,其对话必然有着浓浓的语文味道,遗憾的是当前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缺乏语文特有的魅力。在教学中,教师如能恰当地进行课堂评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尤其是重难点的突破,使整个课堂流淌着语文味。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重点就教师课堂评价主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