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的探索与研究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fuq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的深入改革为广大教师带来了诸多挑战,小学数学教师只有密切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差异,注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断创新教学策略、灵活施教、才能永葆教学质量的不断攀升。
  【关键词】数学问题意识  学习兴趣  生活经验
  
  
   数学,作为一门自然基础学科,被人们誉为思维的体操,是人类改造世界最有力的武器。而小学数学又是数学学科中最为基础的部分,也是每个学生在生活实践活动中应用最多的最基础的知识学科。决定数学应用效果和应用质量的根本的将取决于他们的数学素养所达及的程度,反过来,如果小学生数学素养水平提高了,其在生活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必将有所提高。教学中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是提高创新教学策略质量的关键,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实施教学活动策略的要求更高。为此,本文以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及小学生数学学习特点为基础,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课堂参与两个方面提出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并加以交叉灵活运用,以形成优势互补。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9/view-4253083htm
  一、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具有可观察性、易变性、可培养性、推测性以及稳定性等特点,且随着年级的由低到高特点也有所不同。因此,应根据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1)夯实数学基础,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扎实的数学基础为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所获得的数学知识并非越多越好,关键是要让其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2)使小学生明确“提出问题”的意义。让学生了解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开始。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学习行为有很大的可塑性,要想使其做某事,首先要使其明白做某件事的意义,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知道“提出问题”的意义,使其意识到提出问题的重要性。
   (3)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数学情境的根本意义是诱发学生提出问题,在“做数学”中学数学,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实现数学“再创造”,即引导学生寻找数学知识的源头、学习数学思想、探索数学发展的规律、从而真正理解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质疑问难中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
   (4)授人以渔,加强发散思维训练。要想学生会问,必须让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技巧,改变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爱提问的习惯,教师的引导示范非常重要,应当传授学生追问、反问、联想同类题、对比不同题、变化条件以及在反思中总结提问的技巧等;同时,应当注意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加强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方法的变式训练,根据数学教学内容设置开放性问题情境等。
  二、教师要学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良好地开展学习的必要因素、学习成功的秘诀、获取知识的开端是培养求知欲望的基础,小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思维活动就会积极、有效,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清晰,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全过程教学策略。小学数学教师应在教学全程中,依据与学生的交流了解的学生情况针对性地开展教學,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1)课前摸底。为了能使教师依据学生知识储备的实际情况和对教学方式的好恶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应在备课前与学生沟通,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情况。
   (2)课中答疑。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时时关注学生的反馈,从中获取他们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信息,在遇到学生没听懂或提出意想不到、一时无法回答的问题时,教师的回答应该机智、认真且谨慎,不要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不要让学生丧失信心和学习兴趣。
   (3)课后总结。课后,教师应该及时对教学方法和效果进行总结,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不仅可以拉近师生关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
   2因人而异教学策略。因人而异教学策略,是指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对数学学习兴趣等多种因素,对小学生进行有差异的数学教学。
   (1)“双高”学生重保持。对于数学成绩好、兴趣高的“双高”学生,应该努力让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成绩及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针对这类学生的学习成绩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给他们出一些拔高的难题,让他们感受到学无止境及“数学王国”的奥秘、乐趣。
   (2)“分高趣低”重激发。对于数学成绩好、兴趣低的学生,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增加一些关于数学史、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妙用、趣味数学谜题等教学内容,使这些学生逐渐实现有兴趣地学习数学。
   (3)“分低趣高”多鼓励。对于数学成绩差、兴趣高的学生,需要教师敏锐地发现他们鼓励他们,同时有针对性地由易到难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逐渐让他们掌握数学学习的规律及正确方法,体会到数学学习起来是有章可循的,如此,进入成绩与兴趣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三、注意授课中数学问题的解决与生活经验相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就要求我们把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地观察、思考、分析,揭示规律,再用于指导生活实践,体验研究的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所在。
   在学习了米、厘米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之后,我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身高、测量手臂伸开的长度、测量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门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等活动,以此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同时,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数据。特别是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高度的测量,感觉到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实际测量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在用。
   总之,新课程的深入改革为广大教师带来了诸多挑战,小学数学教师只有密切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差异,注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断创新教学策略、灵活施教、才能永葆教学质量的不断攀升。
其他文献
【摘要】加强小学音乐课堂的趣味性一直是教师在教学时探索的主要目标,也是音乐大纲对教师提出的首要目标,然而教师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时,却发现音乐游戏这一教学模式可以很好的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此同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都取得了很好的提高。那么音乐游戏教学的特点和作用都有哪些,如何让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更好的将游戏法融入到课堂中,丰富课堂内容,从而更好的提高音乐课堂有效性。  【关键词】音乐课堂 音乐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实验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去,亲自感知实验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变化,通过认真观察、认真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实验教学的成败与实验材料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做好每节课前各项准备工作:实验
【摘要】课堂评语直接关系着教学成败,推动着教学进程,是师生沟通情感、交流知识的桥梁和纽带,中学数学教学必须精心研究、运用课堂评语,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课堂评语掌握最为有效的学习效果信息,获得学习成效的认可或接受思想、认识的启发与引导。在运用教学评语过程中,教师要态度真诚,情感真挚,准确及时,语言新颖。  【关键词】数学教学 课堂评语  课堂评语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忽视评语的积极
5月7日,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陈明忠,松辽委副主任齐玉亮一行到吉林省水利厅调研水资源管理工作。在听取吉林省水资源管理工作情况汇报后,陈明忠司长充分肯定了吉林省水利厅近年来
6月16-17日,贵州省毕节市水务局联合市畜牧水产局、市地方海事局、市公安局、市环境保护局、市水库和生态移民局等单位组成市专项联合执法检查组,对支嘎阿鲁湖、东风湖、乌江库
近日,山东垦利黄河河务局水政监察大队开展“禁止放牧,保护绿色堤防”专项整治活动,确保在工程养护的同时及时制止堤防放牧行为,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加大巡逻和宣传力度,抓住
一、挖掘原初动力,激发学习热情  人的欲望和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小学生对科学的欲望和需求是学好科学的原初动力,也是提升自身教养的原动力。因此,我们在科学教学中需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原动力,让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极致散发。小学生对大千世界充满着好奇。科学本身就是一门神奇的学科,其内涵丰富而深邃。小到虫鱼鸟兽、花草树木,大到日月星辰、天体宇宙,有着诱人的声光电磁、风霜雪雨。我们如何恰当利用这些科学资源,激
青海省西宁市湟水流域水资源分布状况总体上呈现“北丰南枯”,湟水南岸水资源量仅为1.72亿m^3,占全市水资源量的13.1%,严重制约着南岸新型工业园区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本文
【摘要】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的有利手段。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可见课堂有效的提问不可忽视,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提问已经成为初中信息教师不断深入探索的新课题。  【关键词】提问 有效性 信息技术 活力课堂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的确,“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是问
7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是狠抓政策落实,确保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