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要立足四点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xiaojie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挖掘原初动力,激发学习热情
  人的欲望和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小学生对科学的欲望和需求是学好科学的原初动力,也是提升自身教养的原动力。因此,我们在科学教学中需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原动力,让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极致散发。小学生对大千世界充满着好奇。科学本身就是一门神奇的学科,其内涵丰富而深邃。小到虫鱼鸟兽、花草树木,大到日月星辰、天体宇宙,有着诱人的声光电磁、风霜雪雨。我们如何恰当利用这些科学资源,激发学生的欲望和需求?首先可以放大这些奇妙的科学素材。我们或用实物、或用模型、或通过多媒体等巧妙地将这些美妙的自然景物或现象呈现在孩子们的身边、眼前,让他们触手可及,拉近它们与孩子们现实生活的距离,让他们感受到那些奇特的景观或现象不再是那么遥远而神秘莫测。我们还可以课内引导,课外延伸。课堂上努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科学探究材料,引导学生充分观察,动手操作,实验探究,满足他们的探究欲望,让他们既动眼又动手,在亲自探究中获得学习科学的需求。课堂外,为学生构建更大的平台,拓宽他们科学探究的空间,鼓励并组织他们开展课外科学阅读,搜集科学信息,开展社会调查,进行种植饲养等,通过多种途径让他们的科学欲望和需要得到更大满足,使他们的原动力得以深度挖掘,学习热情得到极大散发。
  二、倡导小组合作,凝聚集体情愫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养成与同学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陈述自己意见的习惯。更重要的是,通过小组合作,能更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有助于形成尊重差异、共同生存的积极人生观。当前各地各学科都涌现小组合作学习热潮。有些只是形式上的合作,三四个人围坐一起,就某个人人皆知并没有太大探究价值的问题讨论一番,就算是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这种为了合作而合作的小组学习,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意义和效果。我们在科学教学中应当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需要,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如,在教学《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我在学生认识电磁铁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我只是为各组学生准备了一根导线、大小不同的两枚铁钉、三节电池、大头针若干等研究材料,其余自主权都交由学生,让他们自行研讨提出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各自分工、共同合作探究。我作为组织者和参与者,在一旁观察并适当指点。发现他们在小组学习中分工明确,有的动手操作、有的动眼监督、有的动笔记录,在这个小集体中各自找准自己的定位,有分工有合作,有争议有统一。小组合作让孩子们的个性灵动飞舞,个人价值彰显,同时人与人之间更加融洽和谐,集体情愫得以凝聚。
  三、讲究规范操作,养成精细习惯
  学生特别喜欢上科学实验课,因为他们知道实验课上可以自己动手。有些学生一进实验室,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往往会迫不及待地这儿摸摸,那儿摸摸,将老师的要求和实验目标、实验步骤抛到九霄云外,结果既耽搁了学习时间,又耽误了实验进程。有的学生虽然听清了实验要求,但是具体操作时随意性较强,不讲究科学规范,同样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实验过程中不但要提倡自主开放、创造性地探究,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规范化操作。例如,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要求学生轻拿轻放温度计,不要碰到杯壁和杯底,读数时温度计不要拿出来,眼睛要平视液柱顶端刻度。使用天平时不要用手直接拿砝码,以免沾污了砝码,影响测量的精确度。实验操作中时时讲究规范操作,注重细节到位,养成追求精细完美的科学习惯。又如,有的对比实验需要规范控制变量。我在教学研究摆球的摆动时,首先让学生搞清楚摆球摆动过程中涉及的变量(摆线长短、摆球轻重、摆角大小、摆球摆动快慢),然后让各小组自主选择一个变量进行探究。若考察摆线长短对摆动快慢的影响,则保持摆球轻重、摆角大小不变,改变摆长,测量摆动周期。在选择好确定好一个变量后,其他的量要严格控制保持一致,否则会影响到实验结果。规范化操作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实验时,通过规范化操作和准确的观察,能使学生获得最典型、最真实的感性认识,再通过思维活动顺利地形成概念,总结出规律。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方法上少走了弯路,而且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最简捷、最有效的锻炼,使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了和谐的培养和发展。通过平常的规范化操作,更好地培养了学生认真做事的态度和热情,养成精细习惯,让学生懂得细节决定成败。
  四、尊重实验结果,追求求实精神
  科学素养的核心是科学精神,而“实事求是”更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平时教学中的点滴细微之处,都可能成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精神的良机,在学生的探究历程中烙下深深的印迹。有一次,我在指导学生实验研究“油和水的吸热和散热的快慢”时,实验结束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10个小组中有1个小组出现不同结论。他们汇报认为:水吸热快散热慢,油吸热慢散热快。我就和全班学生仔细分析了他们的实验数据,发现数据确实证明是上述结果。我就说,他们一组的实验数据的确说明“水吸热快散热慢,油吸热慢散热快”,没有问题。但是他们的实验结论是错误的,正确结果应当是“水吸热慢散热也慢,油吸热快散热也快”。可是他们小组却不服气,认为他们的实验数据没有错,数据就是事实,事实就是那样。我没有办法说服他们,于是就再次和全班学生一起找原因。终于发现:原来这一小组使用的石棉网出了问题,一块石棉网是完好的,另一块石棉网中间坏了,同时加热时,坏了的石棉网上面的水吸热反而比油要快。由于我课前准备时没有细心检查,导致他们组得出了错误的结论。我就让这一组用两块完整的石棉网重新实验,结果和其他小组一样:油比水吸热快散热也快。我乘机利用这次机会表扬了他们小组没有人云亦云,而是尊重事实,实事求是。此次状况虽然影响了本课教学任务,但是让我看出我们的孩子尊重实验结果,有着一种追求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科学研究应当实事求是,一是一,二是二。既要“事实”,又要“求是”。我们既要尊重事實,又要追求真理。科学探索需要“实事求是”。科学教学中不但要注重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等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在科学探究历程中养成科学教养,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学习、生存的积极主动的态度和认真做事的热情,以及尊重差异、共同生存的积极人生观念,最终形成完满人格。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了重庆市高校研究生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态度,在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和教学质量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摘要】初中是学好数学学科的重要阶段,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成效,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感到很难。我认为,要从培养兴趣、思维和设计入手,多管齐下,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初中数学 培养兴趣 数学思维 教学设计  一、从兴趣入手,激活学生的数学创新欲望。  创新欲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初中
贝尔京是瑞士格劳宾登州的一个小镇,坐落在阿尔布拉山口的脚下.那里四季分明,碧水蓝天,至今还保留着未经开发的原始自然风貌.
评价我国工业技改的状况;分析清洁生产与工业技改的关系。提出结论:清洁生产有利于工业技改,工业技改促进清洁生产,我国推行清洁生产有广阔的空间与前景。
【摘要】加强小学音乐课堂的趣味性一直是教师在教学时探索的主要目标,也是音乐大纲对教师提出的首要目标,然而教师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时,却发现音乐游戏这一教学模式可以很好的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此同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都取得了很好的提高。那么音乐游戏教学的特点和作用都有哪些,如何让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更好的将游戏法融入到课堂中,丰富课堂内容,从而更好的提高音乐课堂有效性。  【关键词】音乐课堂 音乐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实验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去,亲自感知实验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变化,通过认真观察、认真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实验教学的成败与实验材料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做好每节课前各项准备工作:实验
【摘要】课堂评语直接关系着教学成败,推动着教学进程,是师生沟通情感、交流知识的桥梁和纽带,中学数学教学必须精心研究、运用课堂评语,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课堂评语掌握最为有效的学习效果信息,获得学习成效的认可或接受思想、认识的启发与引导。在运用教学评语过程中,教师要态度真诚,情感真挚,准确及时,语言新颖。  【关键词】数学教学 课堂评语  课堂评语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忽视评语的积极
5月7日,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陈明忠,松辽委副主任齐玉亮一行到吉林省水利厅调研水资源管理工作。在听取吉林省水资源管理工作情况汇报后,陈明忠司长充分肯定了吉林省水利厅近年来
6月16-17日,贵州省毕节市水务局联合市畜牧水产局、市地方海事局、市公安局、市环境保护局、市水库和生态移民局等单位组成市专项联合执法检查组,对支嘎阿鲁湖、东风湖、乌江库
近日,山东垦利黄河河务局水政监察大队开展“禁止放牧,保护绿色堤防”专项整治活动,确保在工程养护的同时及时制止堤防放牧行为,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加大巡逻和宣传力度,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