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仿用,小学中段词语教学四技新谈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cdu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听过这样一句精辟的话:“不要把‘祖国’这样一些词像廉价的钱币那样塞给学生。”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如果说抓住了语言,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那么,抓住了词语教学,就抓住了语文教学中根本的根本。小学中段,一般被称为过渡阶段。在这一阶段,语文基本功的训练项目逐渐增加,要求也在逐渐提升。而词语的训练是段、篇的训练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词语教学理所当然应该成为中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内容。读、写、仿、用这四种方法经历了语文教学历史的洗礼,在人们从感性到理性的思想变迁之后,仍然闪现着熠熠光辉。而对此四技的深度开掘,更能使词语教学涌动智慧和灵性。
  
  一、专“情”读,立现意蕴万千
  读词语,在学习词语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然而每位教师在“读词”这一环节所花费的心思却不尽相同,效果也千差万别。给“读”注入情感色彩,给“读”赋予新的外延,它所呈现的就不止是平常意义上的会读、会认,而是能让“词语”立体鲜活起来,成为蕴涵着独特审美性格的精灵。
  教学片段(《女娲补天》人教版三下):
  师:女娲为什么会难过?请从课文的第一段中找出直接描写灾难的四句话。
  课件出示四句话:
  (1)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
  (2)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
  (3)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
  (4)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师:让我们仔细地来看这四句话,天怎么了?地怎么了?(汇报时边说边板书:天塌、地裂、火烧、水淹)
  师:这段话里面出现了好几个叠词,(课件加红)谁来读一读这三个词?(指名读)
  师:请听老师读一读这三个词,你听出了什么?(师有感情地范读)
  生:我听出了大窟窿很黑,沟很多,火很大。
  师:窟窿黑不黑,沟多不多,火大不大,都是用眼睛看的,怎么能听出来呢?
  生:老师读“黑黑的”这个词的时候,压低嗓门,而且拉长了音,让人感觉很黑,很恐怖。
  生:老师读“一道道”的时候,“一”字拖得很长,听起来就知道很多,一道又一道。
  生:老师读“熊熊大火”的时候,声音很高,还有点儿发颤,让人感觉火太大了。
  师:是啊!同样一个词,不同的读法,会让人产生不同的感受。下面谁再来读一读这三个词,用你的声音告诉大伙儿,这场灾难太可怕了。
  读好词是读好句子、读好文章的基础,然而,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侧重于重点句、重点段落的朗读指导,而忽视了单个词语的诵读。上述片段中,教师紧紧抓住三个叠词的感情朗读,使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逐渐提高朗读技巧,逐步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表面上看是专注于情感的朗读,实质上是让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感受这场灾难的可怕,体会女娲内心的痛苦,领悟课文的情之所在。有句话说得好,阅读教学,“读”占鳌头。这样的读,胜过千万次的说;这样的读,也让课文在学生的头脑中意蕴万千。
  
  二、用“心”写,呈现深深意境
  学习词语离不开写,这似乎是老调重弹了。而“写”并不是千遍一律地“写”,写也要写出味道,写也能教出新招。用“心”写,就是让学生不仅用笔,而且用心,边写边记,边记边思,边思边感。使冰冷的词语有了温度,有了情感,有了色彩,呈现出款款深情,深深意境。通过写,促进读,激起思,引发感,功劳决不亚于教师课堂上千万次地问,学生千万次地答。
  教学片段(《鱼游到了纸上》人教版四下):
  (出示两行词语:
  忘我的 呆呆地 静静地
  工笔细描 一丝不苟 挥笔速写)
  师:先读一读这两行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第一行都是三个字的,第二行都是四个字的。
  生:第一行是写这位青年看鱼的神态,第二行是写这位青年画鱼的动作神态。
  师:拿起你们的笔,请你们忘我的,静静地写一写第一行字。
  (生写)
  师:说一说,刚才你写这行词的时候的感觉。
  生:我在写“忘我的”这个词的时候,一心想把它写漂亮,有点忘我了。
  生:我在写“呆呆地”这个词的时候,想到这位青年看鱼可真入神啊。
  生:我在写“静静地”这个词的时候,感觉教室里是那么安静,大家都写得很认真。
  师:说得真好!再请大家拿起笔写一写第二行词。
  (生写)
  师:现在你又有什么感觉?
  生:工笔细描就是一笔一画都是那么认真,那么细致,如果都这么写字,字一定更漂亮了。
  生:我一丝不苟地写“一丝不苟”。
  生:我想挥笔速写,可写不出,看来要做到挥笔速写得有很深的基本功。这位青年的画技真好。
  师:看来,你们刚才都是用“心”去写字的。只有用“心”写,才会有这样深刻的感受。这位青年就是用心去观察金鱼,用心去画金鱼,鱼才会游到他的纸上。
  很多教师也许会在理解重点词上浓墨重彩,但在书写重点词上如此大下功夫的可能不多,而这着实能让学生有着别样的收获。上述课例中所出示的两组词正是本文刻画主人公的重点词语,教师将它们分组列出,别出心裁地设计了“跟着词意书写词语”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词语的内涵,进而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感受着人物的高大形象。深深的意境,在无声处款款流露。因为用“心”写,使词语与精神进行了同构,使主体心灵中获得了持久的生命活力。
  
  三、勤“模”仿,发现万紫千红
  模仿是语言习得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词语的模仿能让学生有效地理解课文,高效地习得词语,丰富自身的语言储备。模仿可以存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式。教师如果在课堂中能灵活地把握教学时机,恰当地设计各类词语“模仿秀”,将会使课堂添得光彩,使学生学得轻松高效。
  教学片段(《秋天的雨》人教版三上):
  (多媒体展示秋天的美景)
  师:请同学们带着美好的感情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生画出黄色、红色、金黄色、橙红色、紫色、淡黄、雪白)
  师:秋雨中,大地上有着数也数不清的颜色,文中哪个词来形容?
  生:五彩缤纷。
  师:五彩缤纷说明还有其他颜色,你还能说出哪些表示颜色的词?
  生:绿色、柠檬黄、绿油油、杏黄、土黄、梨黄、红彤彤、紫红、桃红、深红、火红、天蓝、海蓝、墨黑、白花花······
  师:同学们一口气说出了这么多。老师给它们分分类。请大家仔细观察,有什么规律。
  (出示:A:土黄、桃红、天蓝······
  B:深蓝、淡绿、暗红······
  C:白花花、绿油油、黑漆漆······)
  生:我发现第一组的颜色是一种物品的颜色,第二组是按照深浅来表示的,第三组是ABB形式的表示颜色的词。
  师:你们真会观察,真会思考,真会归纳。谁能按照前面的类别,在省略号的地方再补充一些这样的词呢?
  生:A组还有杏黄、橘黄、橙黄、青绿、海蓝、烟灰。
  生:B组还有深绿、浅黄、深灰、淡蓝。
  生:C组还在白茫茫、红艳艳、金灿灿、蓝晶晶。
  师:瞧,同学们的小脑袋里藏着这么多的词儿,这就是五彩缤纷!
  “五彩缤纷”是文中的关键词语,教师紧紧抓住它,环环相扣,集中下文中的其他描写颜色的词语,水到渠成地理解了“五彩缤纷”的意思。但教师不满足于此,有效地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在充分回忆中,让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生活链接,归纳出了许许多多的同类词,对词语的理解更加形象化。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库,还引领学生在理解词语中走了一个来回,在感性与理性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做到了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既巧妙又实在。
  
  四、常“活”用,展现文采无限
  叶圣陶先生说:“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词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起初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的确,人在生活中积累的表象是人精神仓库中存量最多的经验材料,是包括文字在内的一切抽象符号在主体心灵中得以扎根的土壤。好多词语学生已有了积累的表象,教师需要做的是将这些表象加以激活,让词语与表象得以同构。这就是“活”用词语,教学中常学常用,并多形式,多角度地“活”用,不仅能使学生全方位理解运用词语,还能使学生的文采得以提升与丰富。
  教学片段(《荷花》人教版三下):
  (出示一组词语:饱胀 破裂 姿势 一幅活的画)
  师: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这组词。想想是什么意思。
  (生读)
  师:谁能用你的小手做一做“饱胀”是什么意思?
  (师选了几位同学上台演示,区别“饱胀”与“饱满”的不同。)
  师:再请你们做一做“破裂”是什么意思。能配上声音那就更好了。
  (生开心地做着,嘴里还“啪啪”“、嘶嘶”地叫着。)
  师:除了荷花,你还见过什么花是这样的?
  生:我家小区里的月季花也是这样的。
  生:我爷爷养的兰花也是这样的。
  师:(捧出一盘兰花)仔细观察这盘兰花,看看每一朵的姿态有什么不同,再模仿课文中的句子,用上这四个词写一写这盘兰花的样子。
  (生写)
  这是一段极富情趣的片段,用手来“解释”词语,这可是孩子们从未见过的“玩”法,让他们乐不可支。课堂上,孩子们跟着老师,慢慢地做,还配上花开的声音,孩子们在缓慢的声音里面感受饱胀的花朵破裂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那样饶有趣味。这样的情景,不仅让学生形象地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更培养了他们用词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还见过什么花是这样的,然后让学生边观察兰花,边用上所学的词语,模仿课文写话。这是词语教学的最高境界“表现”。表现,是人固有的言语生命的欲求,作为教师,要唤醒、顺应和养护这种欲求。学生学习词语,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更重要的目标是指向于“言语表现”,因此,教学词语,要结合课文内容,创设“语用”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写话说话,在说和写的训练中,让词语在表现中最大限度地增值。上述片段中,教师循序渐进,循循善诱,学生在经意与不经意间,理解了课文,拓展了知识,提高了表达能力。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李海林语),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王尧语)。小学中段词语教学在学法指导上起着显著的过渡作用,它更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能全方位地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适度、适宜地为学生创造积极、高效的学习策略,为学生习得语言提供有有效的帮助。
  (责编韦淑红)
其他文献
形状:包装开封后仍保持原形,没有油外溢,表面光滑的奶油质量较好;如果变形,且油外溢、表面不平、偏斜和周围凹陷等情况则为劣质奶油。
在汉代古书中就有燕麦可用于产妇催乳及婴儿营养不良的记载;现代医学则表明,经常食用由燕麦加工成的燕麦片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好处。
语文教学必须从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开始。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汉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语感的积累、熏陶和培养,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感是语言能力的核心,《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因此,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成了当代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和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诵读吟咏。感悟语言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而读这一重要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实施,教育界上下对评价高度重视,掀起了改革的热潮,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评价目的模糊,评价方式单一,评价主体固定等等。然而,这并不影响我们继续探究的步伐。笔者认为,当前语文学习评价应试图追求“绿色评价”。杨叔子教授说:“对人的教育不‘绿’,对人脑的开发不‘绿’,那么人与世界的关系怎能‘绿’?”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扬起“绿色评价”的旗帜,让课堂生机盎然,充满浓
语文是要有人文性的。语文课堂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需要诗意,需要浪漫主义的情怀。我们的学生早已厌倦了条分缕析和空洞说教的语文课堂,他们渴望一种心与心毫无隔阂地交流,情与情自然而然地融通的真实、和谐而灵动的语文课堂。这是学生的需要,也是我们语文老师的追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善于创设动的空间,语文课堂一定会焕发活力。    一、在表演中尽兴    低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小,各个方面的储备都不够,
备课时,教师都会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设计问题和教学的环节上进行科学合理的预设,可是,课堂教学往往会发生很多意外。如一个问题提出之后,除了预设的答案,学生还会萌生出教师始料未及的看法和观点,也就是所谓的“生成”。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教师,能很好地应对,但如果缺乏应对的心理准备和经验,教师就会手足无措。对此,本人想谈谈一些自己在这方面的具体做法,以供参考和交流。  一、承认课堂生成的合理性,突出
决定分娩的因素包括产力、产道、胎儿及产妇的精神心理因素。而子宫收缩力、腹肌及膈肌收缩力和肛提肌收缩力共同构成了产力。其中子宫收缩力是分娩进程中最主要的产力,贯穿
现代语言学家认为,完整的语言学习过程应该由语言的“输入”(理解、记忆)和语言的“输出”(运用)两个环节构成,如果没有语言输出,要真正掌握一门语言是不可能的。语文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其核心功能在于能够熟练地“运用”,学生语文能力过关的主要标志也是能够熟练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际。因此,语言运用训练应该作为阅读教学的重点。然而,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运用训练由于缺少教师的指导,大多训练只是学生原有水平的
丁水益老师说:"我跟卞俶成打过几次交道,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天他打电话。那是1936年‘双十二事变’之后,人们尚不知张学良将如何处置蒋介石。国药业老板一向对国事不闻不问,对外
问:我在结婚前后,月经都很规则。最近,我身体没有出现其他情况,但按期该来的月经却没有来,不知是否怀孕,于是我用小瓶子装着尿液送医院做尿妊娠试验检测,结果呈阳性。三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