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生成资源 扬起学习之帆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tai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备课时,教师都会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设计问题和教学的环节上进行科学合理的预设,可是,课堂教学往往会发生很多意外。如一个问题提出之后,除了预设的答案,学生还会萌生出教师始料未及的看法和观点,也就是所谓的“生成”。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教师,能很好地应对,但如果缺乏应对的心理准备和经验,教师就会手足无措。对此,本人想谈谈一些自己在这方面的具体做法,以供参考和交流。
  一、承认课堂生成的合理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教与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积极过程,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交流与探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创造性,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灵活应对突发事件,植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种子。
  以下是《我不是弱小的》(苏教版第八册)的课文的教学实录。
  师:萨沙听懂妈妈的话了吗?你们从哪里知道?
  生1:“情急之下,萨沙朝蔷薇丛走去。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师:在萨沙的眼里,蔷薇花为什么是弱小的呢?
  生2“滂沱的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师:轻轻地读一读这句话,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生3:蔷薇花此时很弱小,毫无抵抗力。
  生4:此时的雨下得很大。
  生5:蔷薇花很无助,很弱小,非常需要别人的帮助。
  师:你们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来?
  生6:我从“低垂着头”“娇嫩纤弱”中读出来。
  师:滂沱大雨来临之时,萨沙掀起雨衣盖在娇嫩纤弱的蔷薇花上,保护了比他更弱小的野蔷薇,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我不是最弱小的”。萨沙又对妈妈说了什么?
  生7:“现在我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
  师:你读懂了什么?
  生8:萨沙现在不是最弱小的,因为他保护了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
  师:萨沙此时的心情怎样?
  生9:他很高兴。
  生10:他很激动。
  生11:他很有成就感。
  在此过程中,教师善于因势利导,敏锐捕捉与课堂教学情境有关的课程资源,激发想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词语描述自己的感受。“生成”是沟通课堂生活与现实生活,沟通生活的世界与符号的世界的一座桥梁。这样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符号的世界就不再抽象了。
  师:你们甘心做弱小者吗?生活中,你们又是怎样保护弱小者的呢?好好回忆一下,把你们保护弱小的真实故事写下来。
  生1:一天,我在公共汽车上看到一位老奶奶,我就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了老奶奶,老奶奶连声向我道谢。
  生2:有一次我在小区的花园玩,看见一个小男孩跌倒了,刚开始我不想扶,后来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我走过去把他扶了起来。
  生3:(说得很坚定)我不愿做弱小者,我要变得勇敢强大。
  课堂教学要从“问导”走向“导问”。目前的语文教学,重视教师的“问导”,对学生的“导问”重视不够;关注教师如何提问,很少关注怎样引导学生提问。在这种“生从师问”的情况下形成的学习心理是消极的、被动的。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科学地引导学生提问,使课堂提问更切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学习情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探索者。
  教师面对“生成”,以宽容的心态调整教学,尊重学生的多元感悟,能使课堂变得有张力,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学习,收到意外的惊喜。
  二、精心引入“生成”,延伸课堂“触角”
  教学《女娲补天》(人教版第六册)时,为了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我先让学生读题质疑,然后带着问题读书。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现在谁想汇报一下读书成果?
  生1:女娲是传说中造人的人。
  生2:我不同意他的说法,人是猿猴变的,不是女娲造的。
  生1:书上说是女娲造的,难道你能说书上错了吗?
  生2:书上的不一定全对。
  生3:我在《十万个为什么》上看到,人是猿猴在长期劳动中转变来的。
  生4:我看过《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上面说人是女娲造的。
  看着争得面红耳赤的学生,我很高兴。人是怎么来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已经会质疑,会探究,他们的学习方式在悄悄地改变。此时,我的脑海闪过一个念头:“人到底是女娲造的,还是猿猴变的,我也说不清楚。大家可以下课后继续研究,读一读《达尔文》《十万个为什么》《女娲造人》等书,明天我们再来讨论这个问题。”
  课程改革中的“大阅读教学观”,主张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学生为“人是怎么来的”争论时,我没有告诉学生答案,而是把学生引向阅读,通过阅读来研究和交流。这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可以想象,下课后,学生一定会迫不及待地寻找相关读物进行阅读和研究。我以生成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在课外读书、探究,培养了学生爱读书、爱探究的学习习惯。
其他文献
儿童诗课堂教学应该既要遵循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注重诵读、感悟等基本理念,也要遵循诗歌这一文本特色,要让儿童诗的课堂上散发出独特的诗歌味。现结合我校举行的童诗教学优质课
李女士怀孕9个多月还没有临产,超过预产期2天住进了医院。住院后经医生认真检查,显示:孕妇身高150厘米,体重45公斤,骨盆测量小于正常标准,估计胎儿重3300克,不能经阴道分娩。医生的
随着土鸡蛋的热销,一些不法商户用小个头的普通鸡蛋来冒充土鸡蛋欺骗消费者,经常有消费者上当受骗。
我的孩子今年八岁了,平时经常眨眼,最近特别严重,我和他爸爸提醒他时,情况反而变得更糟。我们起初以为他在玩游戏,后来经观察发现,这些眨眼动作是不自觉、不受控制的。他通常在大人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中,朗读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能力。大纲要求“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确,朗读可以让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语感、陶冶情操、获得美感、体味乐趣。但是,小学高年级由于教学任务重、升学压力大,可能让大量的习题训练挤占了朗读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朗读教学。其实
形状:包装开封后仍保持原形,没有油外溢,表面光滑的奶油质量较好;如果变形,且油外溢、表面不平、偏斜和周围凹陷等情况则为劣质奶油。
在汉代古书中就有燕麦可用于产妇催乳及婴儿营养不良的记载;现代医学则表明,经常食用由燕麦加工成的燕麦片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好处。
语文教学必须从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开始。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汉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语感的积累、熏陶和培养,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感是语言能力的核心,《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因此,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成了当代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和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诵读吟咏。感悟语言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而读这一重要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实施,教育界上下对评价高度重视,掀起了改革的热潮,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评价目的模糊,评价方式单一,评价主体固定等等。然而,这并不影响我们继续探究的步伐。笔者认为,当前语文学习评价应试图追求“绿色评价”。杨叔子教授说:“对人的教育不‘绿’,对人脑的开发不‘绿’,那么人与世界的关系怎能‘绿’?”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扬起“绿色评价”的旗帜,让课堂生机盎然,充满浓
语文是要有人文性的。语文课堂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需要诗意,需要浪漫主义的情怀。我们的学生早已厌倦了条分缕析和空洞说教的语文课堂,他们渴望一种心与心毫无隔阂地交流,情与情自然而然地融通的真实、和谐而灵动的语文课堂。这是学生的需要,也是我们语文老师的追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善于创设动的空间,语文课堂一定会焕发活力。    一、在表演中尽兴    低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小,各个方面的储备都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