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中的中学历史教学与道德培养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DWICHS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一种教育模式,都是在具体社会条件下,对时代性的要求作出的反应。回顾中国近代乃至现代教育的发展历程,可谓艰难曲析,这是由近代中国剧烈的社会变动决定的。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由一个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学教育所要解决的最关健的问题主要是如何完成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而历史教学又应如何调整自身的结构与功能呢?现就素质教育中,历史教学与道德培养的关系有所议论,以求教于大方。
  一、重德是中国历史的文化传统,素质教育必须将德育放在首位
  任何学科可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可为福,亦能为祸,怎样扬善抑恶,趋利避害,“德”在其中起了决定性的导向作用.所以,中国历代对人的教育与培养,都极端重视德育。儒家思想中的一个主旨就是先立德,而后为学。建国后,优良的文化传统得到继承和发扬,德育仍然受到重视。教育的目的不仅要求青年一代具有先进的科学基础知识,更要有思想觉悟。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德育放在首位,这在邓小平同志1983年10月给北京景山学校题词中体现得十分明确。他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冶方向放在第一位。”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更要求把德育放在首位。众所周知,应试教育重点追逐分数的单线选择,已使德育失落其应有的地位。素质教育对能力培养要求的提
  出,其本身即是对应试教育弊端有针对性的纠正。一个国家没有足够的人才使科学与日俱进,就往往陷入落后挨打的境地,而一个国家没有道德资源的支撑,不但国家的独立受到威胁,甚至连民族的主体性也会丧失,所以没有任何理由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素质教育可以不把德育放在首位。
  二、历史是德育的重要理论资源
  我国现在德育理论的来源相当复杂,其中包括:﹙1﹚从开辟革命根据地以来的人民教育传统;﹙2﹚苏俄德育理论影响;﹙3﹚西方近代以来德育理论的渗透;﹙4﹚儒家道德修养学说的深层影响;﹙5﹚人民共和国教育发展过程中德育理论与实践经验的积累。其中,直接属于历史内容的有(1)与(4)。(1)是中国革命史的重点,(4)是中国古代史的精粹,其余三点则间接与历央有关,所以历史对德育理论的影响广泛存在。
  教育同历史一样,其价值取向必须立足社会现实。历史本身的教化功能是历史教学与德育的接合点。素质教育中的各门课都必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边缘渗透,在统观全局的视角中,突出自身的特色。历史本身就具有知识的综合性,它是严甭的人文科学,以人为中心,关注对人的教育和培养,所以素质教育中,中学历史教学必须突出德育,更为重要的是,现代中学思想品德课的苍白,相应地有利子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应试教育中,思想品德课与升学率没有密切联系,对这门课的教学研究缺乏力度,对学生的品德培养陷人空洞的说教。这种筒单化、公式化、表面化的品德教育弊病很多。首先,对品德的划分峡乏层次。通行的观念是品德的合格与否与违法乱纪有关,学生品德的优秀与成绩直接挂勾,这样即便采取民主评议也不能完全保障其科学性。其次,学生容易形成双重道德人格。由于道德说教的抽象性、概念性,使之远离生活。道德教育对学生的实际生活没有影响,它并不能实现学生生活的充盈与完满,因而学生很难将灌输的道德观念转化为自身的自觉行为,道德容易蜕变为某种工具,导致学生在不同场合的道德表现大相径庭。这反映了思想品德课在新时代的挑战面前缺乏适应性,不能及时采纳现实性强的方式去深入细腻地贴近学生的心灵,产生感染力。而历史教学则因自身的特点可以弥补思想品德课的某些不足,在构建新时代新道德体系上有所建树。
  三、现代中学历史教学中德育的不足及改进
  尽管历史的现实感极强,一切历史必须以现实为立足点,它密切关注现代社会生活的风尚及走向,能够为德育提供大量活生生的理论资源。但目前历史教学中主要任务是传授历史基础知识,德育则相对不足:首先,具有分散性,历史教学没有系统培养品德的意识,授课过程中,根据知识点,进行顺带的德育教育。缺少统筹安排,任意性极大,不能持久深入地进行道德影响;其次,具有片面性,即使是现有的历史教学中的德育也不全面,只做到重点突出。所谓重点,即爱国主义教育,这是时代使然,当然要突出。社会耍求“发扬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为现代化建设贡献一切的艰苦创业精神。”但德育仅凭爱国主义精神还不够,因为道德有两个层次:一是人与社会(包括国家与民族),二是人与人。爱国主义教育只完成前者的任务,后者则成为空白,只好留待大学、社会的课堂去解决。单就爱国主义教育而论,历史素材的发扬也不充分。主要停留在中国近代史及科学技术文化的中西对比上。
  对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的改进,本文的一个中心思秘是加强历史课的隐性课程职能。所谓隐性是指一些没有在教学火纲上规定的非学术性的价值、动机、态度及共他的心理成长。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有意识地通过积极心理暗示,便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也接受了潜移默化的道德影响,这符合道德培养的一般规律。一定的道德观念只有在一定的道德情境中才会被接纳,并转化为一种自觉的道德行为。这是道德三因素:道德观念、道德情境、道德行为,即知、情、行三者在历史教学上的有机结合历史教师必须注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存在的必要性和学生学习主体性两者关系的协调,积极营造情境,扩大师生的心理交流,便隐性课程的功能充分发挥。
  另外,历史教学的德育改进,还要求教师的素质提高。历史教师不仅要对素质教育中历史课之地位、职能有清楚的认识, 而且自身必须其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水平的道德修养,往往从教师身上体现出的一切,具有更大的感召力。同时,从小到学校,大到社会,外部教育环境必须改变观念,不惟分数是求,还德育以应有的地位。
  
  
其他文献
历史是一门基础的人文学科,对塑造中学生健全的人格,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国际交往和交流的需要,从2004年开始,全国各地陆续进入了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学习和探索。素质教育是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多种途径综合完成,而历史学科则承担着重要的责任。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把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和素
期刊
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必须通过大量阅读,发展思维,开发智力,才能适应当今信息化,全方位开放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笔者以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为原则,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其做法如下: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儿童最喜欢图文并茂的注音读物。特别是童话,寓言或关于英雄人物的注音读物。他们不仅喜欢读,还喜欢讲给别人听。教师必须是此类课外书的积极读者,可选讲一个故事,
期刊
诵读,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起始环节。重视和强调这一环节,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一条最基本的宝贵经验。学童发蒙,其任务便十分明确——去“读书”,今名之为“学生”者,民间仍延用自古来不变的名称——“读书人”,而“读”字的本义,据《说文解字》的解释,便是:“读,诵书也。”可见, “读书”乃读书人最基本的任务。然而,“读书人”不“读书”,却成了而今学校中并不少见的怪现状。  教中小学语文的教师,想必都遇到过
期刊
教育家周弘教授曾经说过:“孩子的心灵是否舒展才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心灵舒展的孩子必然会欢乐而轻松地飞,心灵压抑的孩子只能痛苦而缓慢地爬。”新世纪、新阶段、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是顺应世界范围内的“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个性的发展”的教育理念。  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以怎样的素质、怎样的方式才能擅长做“教练”,把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煽得旺旺的,点燃他们“兴趣”的熊熊之火,使人人喜欢语文,个个迷恋
期刊
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充分地动起来,就要让生活画面浮动,思维启动,三者统一。真切的心理体验是这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古人说:“言为心声。”就是要说出写出心中真实的感受,有关专家曾经从作文心理这个角度,探究了作文经历双重转化的过程:是现实生活向学生情感的转化,是学生情感向文学表现的转化。根据这个转化过程,学生在习作过程中,主动地打开生活经历这本书,寻着心理成长轨迹,让心灵感受人情的喜、怒、哀、乐,生活的真
期刊
语文教育的基本性质——基础工具性,决定语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是从学生的语文学习起步,学生的语文水平常常是学生素质高低的表现。  语文教育的社会性决定语文与生活共存,凡是有人类生活的地方都有语文和语文学习。人们就是借助语文来参与生活,进行社会交际,同时在生活、交际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因此,语文教育应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有机地
期刊
近年来,青少年学生的体能和运动素质持续下降,视力不良居高不下,超重和肥胖比例迅速上升,这些现象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为了纠正这种偏向,就要转变全社会的教育观、健康观和生活方式,把学校体育工作摆到应有位置,保证学校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的开展,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贯彻和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思想,促进青少年体育的发展势在必行。  一、“阳光体育运动”是青少年体育发展的题中之义  1.关于“阳
期刊
网络教学平台顾名思义,就是为师生的教学活动提供了一个可进行填充资料、修改资料、保存资料、查阅资料、共享资料的多媒体演示台。师生既是它的使用者又是它的建设者。使用网络平台,带给语文学科的巨大效能,体会到了使用网络平台带给我们的喜悦,激励自己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为让语文教学更加有效,可将网络平台在以下几个方面和语文教学整合:1.利用网络平台收集相关课程资源;2.利用网络平
期刊
一、新课程改革呼唤地理教育现代化  2004年4月《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标志着新一轮高中地理课程改革进入实施阶段。《标准》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定位系统、对地观测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数字地球概念的建立,都为地理课程革新注入了活力。要求我们“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
期刊
“平面”作为学习立体几何开始的第一个研究对象,有其特殊的地位和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有了“平面”加上点、直线,空间的基本元素已臻完备,学生要在观念上转化,已不能再像学平面几何那样,认为所有的元素都在平面内,认识囿于平面,就不会形成空间观念。而当知道了空间图形的含义, 知道了空间元素不全在一个平面时,学生的观念才真正进入了空间,有了初步的空间概念,而这种空间概念,空间想象能力,正是立体几何教学所始终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