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质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xingjie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育的基本性质——基础工具性,决定语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是从学生的语文学习起步,学生的语文水平常常是学生素质高低的表现。
  语文教育的社会性决定语文与生活共存,凡是有人类生活的地方都有语文和语文学习。人们就是借助语文来参与生活,进行社会交际,同时在生活、交际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因此,语文教育应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把教语文同教做人、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语文素质培养和训练。
  一、发挥课堂教学的素质教育主渠道作用
  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核心。课堂教学是语文教育的主渠道,语文素质教育的要求,要落实到每节课的教学之中,靠读写听说训练去完成。
  1.结合生活教读
  语言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产生,又为生活服务的。根据教材内容,有机联系到校园内外、国内国际,缩千万于三尺讲台,纳天下事于几方丈教室。途径有二:一是善于捕捉学生所关心的事情,捕捉学生中的热点问题,因势利导,进行语文教读。例如,《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为什么读书?”从而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二是寻找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语文走出学生的生活。例如,《这不是一颗流星》,让这生联系自己的家庭谈谈尊老爱幼的事例,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纯洁的感情。
  2.结合生活训练
  训练要着眼于学以致用,训练的材料来自生活。例如,让学生写春天,就带学生到公园,到郊野,去观察春天里各种事物的情态。在作文训练中,还要提倡写生活、写真情实感,鼓励创新,写“放胆文”。教材上的练习题和训练材料,要挖掘与生活的联系。
  3.教给实用的学习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语文教师要教给学生自学语文的方法,在自学中提高语文能力。课外指导学生做知识卡片,写日记,摘抄读物上的名言、警句、优美语句。
  4.学语文与学做人结合
  语文含有人文因素。学习祖国语言,就是民族意识、民族精神、民族传统的接受、认同、形成的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陶冶灵魂、磨练思想、完善人格,达到语文能力与心理品质共同提高。
  二、积极开辟语文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
  教学大纲提出:“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语文课外活动和语文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因此,课内语文学习和课外语文活动必须结合,积极开辟语文教育的第二课堂--语文课外活动,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语文课外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按内容可分为:①阅读活动。例如:实用文体、科技读物、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读书报告会等。②写作活动。例如:课外作文,办墙报、手抄报、写日记、读书笔记等。③听说活动。例如:讲故事、讲演比演;听广播、听音乐后叙述内容,听新闻广播,抗干扰比赛等。④书法活动。例如:练习毛笔书法、硬笔书法,举行书法比赛等。⑤社会实践活动。例如:游览古迹名胜、社会调查、访问英模人物、搜集民间谚语、故事等。
  三、结合学校生活进行语文素质教育
  1.架起各科教学与语文素质教育的桥梁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语文是各科知识的载体,数学的法则定理,有些就是一个多重复句;理化的实验解说,就是一篇说明文;历史事件的记述就是记叙文;地理风光的描绘,就是生动优美的散文;政治观点的阐述,就是逻辑严密的论文。在进行各科学习的同时,也有意进行语文学习,把各科教学当作语文素质教育的另一场所。
  2.在班级生活中进行语文素质教育
  班级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和组织形式,是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场地,在这里既能进行班级建设,又能实践语文能力,既能进行集体教育,又能进行语文训练。例如,选举班干部,让学生推荐或上台讲演;班里组织活动,让学生当主持人;学生轮流值日,一分钟讲演评论班级生活,填写班务日志;写会议发言稿,当班会记录人;新老师上课写欢迎词;组织欣赏绘画、摄影、雕塑、书法等艺术作品等,使班级教育与语文素质教育和谐统一。
  3.在学校生活中进行语文素质教育
  要让学生具备一种在学校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学习和运用语文的“本能”。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艺术节、义务劳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重大活动后,让学生作文;听领导讲话、专题报告时,边听边做记录,训练提纲挈领的技能,学习生动的语言和优美词语;让学生办板报,纠正校园内外的错别字和不规范的汉字;开展人人都讲普通话活动,组织语文竞赛等。这样既丰富了学校生活,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把语文教育由课堂扩展到学校生活的天地。
  四、在家庭生活中接受语文素质教育
  家庭也是学习语文的相当重要的场所。家庭中的语文学习,听说读写齐备,说听结合,图文并茂,灵活多样,生动活泼。中学语文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家庭这个学习语文的环境中,自觉接受语文教育,提高语文素质。例如,看电视已成了家庭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利用近期所播放的有影响的影视片指导中学生有目标的的进行“影视语文学习”。这样,中学生看电视,就是看“热闹”,不是单纯的消遣、娱乐,而是在意地进行语文学习了。
  五、在社会生活中接受语文素质教育
  语文是人们社会交际的工具,社会这个学习语文的场所是无边无沿的,凡是有人的地方,都要运用语言(口头或书面),只要应用语言,就会给青少年以影响。
  中学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中,自觉地运用语文这个工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为改造社会尽一份的责任。例如:所见所闻的城市环保、治安状况、物资交流会、乡镇企业等,都可以成为他们关心、思考、评论的对象。大到社会热点问题的反响,小到对招牌、标语、广告上错别字、不规范用字或有损国格用语的查找、分析认识,都可以达到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提高语文素质的目的。
  
其他文献
器乐是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的美国音乐家詹姆士穆塞尔曾经指出:“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过更好的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实施器乐教学,既能激发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儿童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又能促进其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能力的发展,进而使儿童的音乐整体素质得以提高,同时出有效地发挥音乐教学的审美教育能力。? ? 古筝是民族音乐的瑰宝,至今已有两干多年的历史,早在战国时
期刊
《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新课程理念是:  1.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2.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3.注
期刊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书育人的主渠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如何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何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轻松、和谐、欢快、活泼的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则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  我们期待的课堂,跃动着生命的火焰,闪烁着智慧的灵光;课堂外学生应该欢歌笑语,朝气蓬勃。审视我们过去的课堂,老师总是按照统一的
期刊
随着现代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职业教育理念也有了深层次的拓展与更新,教育的目的不再只是在有限范围内单一专业的培养,而向着更宽幅、更丰富的层次发展。素描研究不仅要获得技能,而且要懂得艺术,它不仅要求对自然的造型结构规律作深入的研究,同时也需要对如何反映自然的艺术规律进行深入的探讨。  素描教学是艺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艺术观和审美观的教育。在当今的素描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避免学生在学习素描的过程中
期刊
一、辩证关系的调整──学生兴趣形成的前提  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教学效率的提高,光靠老师的填鸭式教学和逼迫式教学是不够的,新课改要求我们提高学生兴趣,塑造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能力,所以我觉得在教学中应切实处理好以下的辩证关系:  1.教与学  在教育过程中,关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长期以来争议最多的是“谁是教育过程的主体及客体的关系”问题,这一争论至今未能形成较为一致的提法。但我觉得,教
期刊
历史是一门基础的人文学科,对塑造中学生健全的人格,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国际交往和交流的需要,从2004年开始,全国各地陆续进入了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学习和探索。素质教育是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多种途径综合完成,而历史学科则承担着重要的责任。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把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和素
期刊
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必须通过大量阅读,发展思维,开发智力,才能适应当今信息化,全方位开放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笔者以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为原则,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其做法如下: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儿童最喜欢图文并茂的注音读物。特别是童话,寓言或关于英雄人物的注音读物。他们不仅喜欢读,还喜欢讲给别人听。教师必须是此类课外书的积极读者,可选讲一个故事,
期刊
诵读,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起始环节。重视和强调这一环节,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一条最基本的宝贵经验。学童发蒙,其任务便十分明确——去“读书”,今名之为“学生”者,民间仍延用自古来不变的名称——“读书人”,而“读”字的本义,据《说文解字》的解释,便是:“读,诵书也。”可见, “读书”乃读书人最基本的任务。然而,“读书人”不“读书”,却成了而今学校中并不少见的怪现状。  教中小学语文的教师,想必都遇到过
期刊
教育家周弘教授曾经说过:“孩子的心灵是否舒展才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心灵舒展的孩子必然会欢乐而轻松地飞,心灵压抑的孩子只能痛苦而缓慢地爬。”新世纪、新阶段、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是顺应世界范围内的“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个性的发展”的教育理念。  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以怎样的素质、怎样的方式才能擅长做“教练”,把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煽得旺旺的,点燃他们“兴趣”的熊熊之火,使人人喜欢语文,个个迷恋
期刊
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充分地动起来,就要让生活画面浮动,思维启动,三者统一。真切的心理体验是这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古人说:“言为心声。”就是要说出写出心中真实的感受,有关专家曾经从作文心理这个角度,探究了作文经历双重转化的过程:是现实生活向学生情感的转化,是学生情感向文学表现的转化。根据这个转化过程,学生在习作过程中,主动地打开生活经历这本书,寻着心理成长轨迹,让心灵感受人情的喜、怒、哀、乐,生活的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