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立体几何》中“平面”一节的认识和教学实践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面”作为学习立体几何开始的第一个研究对象,有其特殊的地位和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有了“平面”加上点、直线,空间的基本元素已臻完备,学生要在观念上转化,已不能再像学平面几何那样,认为所有的元素都在平面内,认识囿于平面,就不会形成空间观念。而当知道了空间图形的含义, 知道了空间元素不全在一个平面时,学生的观念才真正进入了空间,有了初步的空间概念,而这种空间概念,空间想象能力,正是立体几何教学所始终力求培养的观念与能力。平面的基本性质及其推论是研究空间图形性质的理论基础,“平面”这一概念在今后的学习中,无处不在,经常都要用到。几乎所有的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关系最终都将遵循“降维”的思想规律,把它转化为二维(平面)的问题去解决。“平面”正是起着这种化复杂为简单,化一般为特殊的媒介或桥梁的作用。因此,如何将“平面”及其基本性质较好地为学生理解和接受,消除学习立体几何的畏难情绪,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以下就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
  一、“平面”的概念
  首先,“平面”是一个只进行描述而不加以定义的何中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在这一点上利用学生已经熟悉的“直线”来比较进行说明。
  其次,为让学生正确地掌握平面的概念,在教学中列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1)铺得很平的一张白纸是一个平面吗?
  (2)一个平面的面积极可以等于1000m2吗?
  (3)“平面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或矩形”。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4)如图表示直线ι在平面a内,这种画法对不对?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讨论,可使学生对于“平面”的概念有进一步的认识,并能牢固地掌握“平面”最本质的一个属性——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第三,在对学生讲清平面的表示方法后,提醒学生:
  (1)所画的平行四边形是表示它所在的整个平面,需要时,可延展出去。
  (2)有时根据需要也可用其他的平面图形来表示平面,如菱形、圆等等。
  (3)在以后的学习中,只要看到表示平面的图形、符号或文字,就应立即联想到“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二、平面的基本性质
  2.1 公理1主要说明的是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中直线在平面内的情形,为此,在教学中利用了下列问题来引出公理。
  问题1:直线ι上有一点A在平面a内,直线ι是否全部落在平面a内?
  问题2:直线ι上有两个点A、B在平面a内,直线ι是否全部落在平面a内?
  并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事先准备好的纸板和直棍加以演示和说明。
  然后指出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1)关于公理1向学生阐明:“直线在平面内”是指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并引导学生分析公理的题设和结论,使学生理解掌握公理的文字叙述。
  (2)引入运用集合符号:
  (Ⅰ)点A在直线a上,记作:Aa
  (Ⅱ)点A在直线a上,记作:Aa
  (Ⅲ)点A在平面a内,记作:Aa
  (Ⅳ)点A不在平面a内,记作:Aa
  (Ⅴ)直线a在平面a内,记作:ιa
  (3)用数学符号表示公理1,并画出图形
  A ι A a
  B ι Ba
  (4)以“直线在平面图”的意义为依据,引导学生得出推理:
  
  即:点在线上,线在面内,则点在面内。
  2.2 公里2主要说明的是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中平面与平面相交的情形,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了下列问题:(1)两条直线相交可能有几个交点?(2)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相交可能有几个公共点?(3)具有公共点的两平面会不会只有一个公共点。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具加以演示和说明,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然后引出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这个公共点的公共直线。同时,
  (1)引导学生分析公理2的题设和结论时,须讲清结论中“有且只有一条”的“有”是存在性,“只有一条”指的是唯一性,在此,“有且只有”与“确定”是同义词。
  (2)阐明“什么叫做两个平面相交?”即说明如果两个平面α和β只有一条公共直线a,则称平面α和β相交,交线是直线a,记作
  用数学符号表示为:
  (3)用数学符号表示公理2:
  
  且 ,并由此分析得出:
  (1)
  
  即:如果两个平面有两个公共点,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交于由这两点确定的一条直线。
  (Ⅱ)
  即:分别在两个相交平面内的点一定在相交平面的交线上。
  2.3 公理3.给出确定平面位置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设计了下列问题:(1)经过空间一点A可以有几个平面?(2)经过空间两个点A、B可以有几个平面?(3)经过空间三个点A、B、C可能有几个平面?并利用教具如下列图形进行演示和说明:
  从而引出公理3及其推论
  公理3.经过不在同一直线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在引导学生分析清楚公理3及其推论的题设和结论之后,要强调在推论的推导论证过程中要论证结论的两个方面即存在性和唯一性,并指导性地得出证明的两个平面重合的一般推理:
   为了让学生正确理解和牢固掌握确定一个平面的方法,还要求学生对下列命题的真假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说明理由:
  (1)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2)一条直线和一点确定一个平面。
  (3)两条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4)三角形和梯形一定是平面图形。
  (5)顺次首尾连接的四条线段一定在一个平面内。
其他文献
一、辩证关系的调整──学生兴趣形成的前提  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教学效率的提高,光靠老师的填鸭式教学和逼迫式教学是不够的,新课改要求我们提高学生兴趣,塑造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能力,所以我觉得在教学中应切实处理好以下的辩证关系:  1.教与学  在教育过程中,关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长期以来争议最多的是“谁是教育过程的主体及客体的关系”问题,这一争论至今未能形成较为一致的提法。但我觉得,教
期刊
历史是一门基础的人文学科,对塑造中学生健全的人格,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国际交往和交流的需要,从2004年开始,全国各地陆续进入了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学习和探索。素质教育是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多种途径综合完成,而历史学科则承担着重要的责任。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把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和素
期刊
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必须通过大量阅读,发展思维,开发智力,才能适应当今信息化,全方位开放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笔者以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为原则,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其做法如下: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儿童最喜欢图文并茂的注音读物。特别是童话,寓言或关于英雄人物的注音读物。他们不仅喜欢读,还喜欢讲给别人听。教师必须是此类课外书的积极读者,可选讲一个故事,
期刊
诵读,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起始环节。重视和强调这一环节,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一条最基本的宝贵经验。学童发蒙,其任务便十分明确——去“读书”,今名之为“学生”者,民间仍延用自古来不变的名称——“读书人”,而“读”字的本义,据《说文解字》的解释,便是:“读,诵书也。”可见, “读书”乃读书人最基本的任务。然而,“读书人”不“读书”,却成了而今学校中并不少见的怪现状。  教中小学语文的教师,想必都遇到过
期刊
教育家周弘教授曾经说过:“孩子的心灵是否舒展才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心灵舒展的孩子必然会欢乐而轻松地飞,心灵压抑的孩子只能痛苦而缓慢地爬。”新世纪、新阶段、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是顺应世界范围内的“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个性的发展”的教育理念。  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以怎样的素质、怎样的方式才能擅长做“教练”,把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煽得旺旺的,点燃他们“兴趣”的熊熊之火,使人人喜欢语文,个个迷恋
期刊
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充分地动起来,就要让生活画面浮动,思维启动,三者统一。真切的心理体验是这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古人说:“言为心声。”就是要说出写出心中真实的感受,有关专家曾经从作文心理这个角度,探究了作文经历双重转化的过程:是现实生活向学生情感的转化,是学生情感向文学表现的转化。根据这个转化过程,学生在习作过程中,主动地打开生活经历这本书,寻着心理成长轨迹,让心灵感受人情的喜、怒、哀、乐,生活的真
期刊
语文教育的基本性质——基础工具性,决定语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是从学生的语文学习起步,学生的语文水平常常是学生素质高低的表现。  语文教育的社会性决定语文与生活共存,凡是有人类生活的地方都有语文和语文学习。人们就是借助语文来参与生活,进行社会交际,同时在生活、交际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因此,语文教育应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有机地
期刊
近年来,青少年学生的体能和运动素质持续下降,视力不良居高不下,超重和肥胖比例迅速上升,这些现象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为了纠正这种偏向,就要转变全社会的教育观、健康观和生活方式,把学校体育工作摆到应有位置,保证学校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的开展,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贯彻和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思想,促进青少年体育的发展势在必行。  一、“阳光体育运动”是青少年体育发展的题中之义  1.关于“阳
期刊
网络教学平台顾名思义,就是为师生的教学活动提供了一个可进行填充资料、修改资料、保存资料、查阅资料、共享资料的多媒体演示台。师生既是它的使用者又是它的建设者。使用网络平台,带给语文学科的巨大效能,体会到了使用网络平台带给我们的喜悦,激励自己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为让语文教学更加有效,可将网络平台在以下几个方面和语文教学整合:1.利用网络平台收集相关课程资源;2.利用网络平
期刊
一、新课程改革呼唤地理教育现代化  2004年4月《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标志着新一轮高中地理课程改革进入实施阶段。《标准》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定位系统、对地观测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数字地球概念的建立,都为地理课程革新注入了活力。要求我们“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