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讲解与示范是体育教师传授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最重要的教学手段,是体育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是使学生建立正确技术概念的基本途径。教师如何教,学生就如何学。所以,教师的讲解示范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本人的具体体会如下。
一、讲解
讲解是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语言向学生明确教学任务、动作名称、方法、要领和要求等,以指导学生掌握动作的基本技术、技能和进行练习的一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准确、完整地了解所学技术动作的全过程。
1.讲解首先要抓住教材关键,突出重点、难点
每一项技术动作都有技术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技术动作的重点和关键。从技术结构的角度来讲可先教技术基础部分,然后再教技术细节。例如跳远可先教其技术重点——踏跳,再教助跑、腾空、落地技术,最后教技术细节。这样就抓住了技术动作的重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印象深,掌握快。
2.讲解要准确精练、生动形象
在体育教学中一节课的时间只有45分钟,必须是要用最精练的语言、最短的时间,把技术动作直观形象地讲明白,把各种活动办法有层次地交代清楚,使学生一听就懂,便于理解、记忆。讲解的语言生动形象,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和动机,才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把感知的事物表象重新组合起来,在头脑中出现鲜明的、具体的动作形象,建立正确的动作定型,让学生更易接受。这样既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讲解、示范目的,提高教学效果。
3.讲解要注意时机
在教学中存在着什么时候讲解最为有利、最能收到效果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意讲解的时机。教学中的大部分时间是让学生自己练习,教师要针对练习的具体情况,随时提出要求,给予指导。如在练双手头上向前掷实心球时,应提醒学生向后预摆(超越器械动作)与最后用力动作要连贯,并且此时教师的音量要让所有学生都听见。学生做静止用力动作时,教师不要过多地讲解,以免分散注意力引起伤害事故。在传授新课时,一般不先讲解技术动作,因为这时学生大脑中没有动作表象,所以必须在技术示范后再讲解,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
二、示范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示范即教师把整个技术动作完整地向学生示范一遍,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了解动作的结构、顺序、形态以及要领和方法,从而更好地进行模仿,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
1.示范目的要明确
教师的示范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和模仿,必须目的明确。只有目的明确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每次示范应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示范什么,怎样示范。如新教材,为了使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表象,一般可完整示范一次,然后结合教学要求,再做分解示范、重点示范。
2.示范的位置、方向要正确
教师在示范时,应根据学生的视野、观察部位、动作的结构和要求来选择最合理的示范位置和方向,同时还要注意“三背”,背光、背风、背干扰源。一般教材教师可采用正面示范,但像跨栏的栏上动作,跳远的空中动作,接力跑中传接棒方法等宜采用侧面示范,广播体操基本采用镜面示范。总之应使所有要观察的动作面与学生排列面平行,使每个学生都看得清楚。
3.示范的形式要多样化
示范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重点完整示范、分解示范以及正常速度和放慢速度的示范。如对新教材,教师就应先用正常速度示范一次完整的技术动作,学生初步了解教材的完整技术结构后,再运用放慢速度分解示范,使学生了解动作的要领、要求等,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另外,也可用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如录像、图解等,以弥补示范不足和增加讲解的实效性。这样,正确的技术动作会在学生的脑海中产生更深刻的印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示范与讲解应结合运用
在体育课堂上,教师的示范是学生感知动作外部形象的基础,而讲解则是让学生了解动作内在规律的重要工具,两者结合运用能够缩短学生对技术动作的认识过程。把示范与讲解结合起来,学生就容易领会整个动作规格的要求。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把讲解与示范结合起来运用,才能让学生对技术动作建立完整、正确的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提高练习效果。
总之,在体育课堂上,讲解和示范必须密切配合,互相依存,互相补充。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始终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使学生的直观感觉与思维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产生良好效果,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 黄 晓)
一、讲解
讲解是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语言向学生明确教学任务、动作名称、方法、要领和要求等,以指导学生掌握动作的基本技术、技能和进行练习的一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准确、完整地了解所学技术动作的全过程。
1.讲解首先要抓住教材关键,突出重点、难点
每一项技术动作都有技术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技术动作的重点和关键。从技术结构的角度来讲可先教技术基础部分,然后再教技术细节。例如跳远可先教其技术重点——踏跳,再教助跑、腾空、落地技术,最后教技术细节。这样就抓住了技术动作的重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印象深,掌握快。
2.讲解要准确精练、生动形象
在体育教学中一节课的时间只有45分钟,必须是要用最精练的语言、最短的时间,把技术动作直观形象地讲明白,把各种活动办法有层次地交代清楚,使学生一听就懂,便于理解、记忆。讲解的语言生动形象,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和动机,才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把感知的事物表象重新组合起来,在头脑中出现鲜明的、具体的动作形象,建立正确的动作定型,让学生更易接受。这样既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讲解、示范目的,提高教学效果。
3.讲解要注意时机
在教学中存在着什么时候讲解最为有利、最能收到效果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意讲解的时机。教学中的大部分时间是让学生自己练习,教师要针对练习的具体情况,随时提出要求,给予指导。如在练双手头上向前掷实心球时,应提醒学生向后预摆(超越器械动作)与最后用力动作要连贯,并且此时教师的音量要让所有学生都听见。学生做静止用力动作时,教师不要过多地讲解,以免分散注意力引起伤害事故。在传授新课时,一般不先讲解技术动作,因为这时学生大脑中没有动作表象,所以必须在技术示范后再讲解,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
二、示范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示范即教师把整个技术动作完整地向学生示范一遍,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了解动作的结构、顺序、形态以及要领和方法,从而更好地进行模仿,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
1.示范目的要明确
教师的示范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和模仿,必须目的明确。只有目的明确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每次示范应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示范什么,怎样示范。如新教材,为了使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表象,一般可完整示范一次,然后结合教学要求,再做分解示范、重点示范。
2.示范的位置、方向要正确
教师在示范时,应根据学生的视野、观察部位、动作的结构和要求来选择最合理的示范位置和方向,同时还要注意“三背”,背光、背风、背干扰源。一般教材教师可采用正面示范,但像跨栏的栏上动作,跳远的空中动作,接力跑中传接棒方法等宜采用侧面示范,广播体操基本采用镜面示范。总之应使所有要观察的动作面与学生排列面平行,使每个学生都看得清楚。
3.示范的形式要多样化
示范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重点完整示范、分解示范以及正常速度和放慢速度的示范。如对新教材,教师就应先用正常速度示范一次完整的技术动作,学生初步了解教材的完整技术结构后,再运用放慢速度分解示范,使学生了解动作的要领、要求等,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另外,也可用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如录像、图解等,以弥补示范不足和增加讲解的实效性。这样,正确的技术动作会在学生的脑海中产生更深刻的印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示范与讲解应结合运用
在体育课堂上,教师的示范是学生感知动作外部形象的基础,而讲解则是让学生了解动作内在规律的重要工具,两者结合运用能够缩短学生对技术动作的认识过程。把示范与讲解结合起来,学生就容易领会整个动作规格的要求。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把讲解与示范结合起来运用,才能让学生对技术动作建立完整、正确的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提高练习效果。
总之,在体育课堂上,讲解和示范必须密切配合,互相依存,互相补充。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始终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使学生的直观感觉与思维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产生良好效果,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