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5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维能力:指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思维。它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我们常说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
  【关键词】教师 小学生 数学思维
  强的思维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师要深入地挖掘教材,分析教材,灵活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理念、新思想引入课堂,与课堂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使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一、教师要创设生动有趣问题情境,能引起学生思维。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探究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能引起学生质疑的问题情境,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问题气氛之中,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同时使思维得到发展。例如:在一个学校听了一位老师的《统计》,她创设了“羊羊运动会”的情境,她用多媒体播放了小羊出场的过程,非常好,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同学们的注意力全集中到学习上。然后提问,“你们想知道什么问题?”第一个学生说:“我想知道参加运动会的小羊有几只?”第二个说“我想知道喜羊羊投了几个篮?懒羊羊呢?”,非常好。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的思维达到了高峰,不仅使问题得到解决,学生的思维能力也真正得到提高。
  二、教师要多给学生留些思考的空间。
  给学生的思维留有余地,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看学生一下子想不出来就急着帮学生说出答案,这样会剥夺学生的思考机会。比如:在上节课中,在引导学生画出统计图后,因为怕学生不会看图,老师就着急地告诉学生,“我就看出猴子有6只,小兔有5只,我还能看出 小兔比小猴少1只。”这种做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都不思考了,而且越听越糊涂。
  三、教师要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课堂上让学生大胆说、讲、议、辩,给其充分表达的机会。通过讲,理清自己的思路,从不同角度考察概念,感受数学思维方法,新課标也指出:教学时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还要重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让学生通过理解和分析,说清分析过程,就能把旧知识通过同化和顺应,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使所学知识真正得以“融会贯通”。因为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肯定是经过了丰富的积极的思维活动,然后才是通过语言把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表达出来,所以,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得到充分锻炼和发展。比如:学生做完计算题可以让他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解决完一个问题,可以让他说说是怎么想的。把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有利于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错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条理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
  四、教师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来发展思维。
  动手操作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动手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思维始于动作。动手操作可以获得感性认识,为学生进行思维提供支柱。动手操作是激发学生思维兴趣切实可行的好方法。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有意识地设计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动脑思考,从而发现什么。既能掌握新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圆的认识”中,为了让学生发现同一圆中有无数条直径,我让学生先在手中的圆上画一条直径,然后让他们看看还能画出来吗?学生接着画直径,我继续让他们画,看谁画得多,结果,学生画了几条后,就发现在同一圆中有无数条直径。再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让学生动手把平均分成16份的圆进行慢慢拼接,在拼接中,学生发现拼成的长方形的长正好是圆周长的一半,而长方形的宽正好是圆的半径,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想出来圆的面积的求法。在学习圆锥的体积时,多数学生找不到圆锥与圆柱的体积之间的关系,老师讲了,学生还是对这个结论持怀疑的态度,这时,我拿出同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来,让学生倒水做实验,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学生边操作、边观察、边思考,不仅弄清了圆锥与圆锥体积间的关系,知道了圆锥的体积的求法,动手能力也越来越强,同时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也提高了。
  五、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课堂练习中努力创造活跃思维的条件。因为材料是训练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能引起学生去思考,所以在练习中要给学生创造灵活解题的情境,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引导正确的思维方向,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方面、多角度的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在课堂练习中进行变式练习,使其中的本质属性保持恒定。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问题,防止单调重复。解答问题时不要死盯着一处想,一处不通另找一处否则,这方面不行另找一方面。
  六、教师要合理调节自己的情感。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处于愉快、振奋的良好情绪状态,因为教师是情感教学的具体实施者,其喜怒哀乐在教学过程中很自然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举手投足之间都将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的情感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教师要把课堂当成与学生情感交流的平台。从高高的讲台走下来,到学生中去,用真诚的微笑、良好的情趣、满腔的热情去面对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学生在课堂上才会大胆地想、说、做。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喜欢老师,同时喜欢这位老师的课,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去思考他所喜欢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把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作为教学主线,从多方面随时培养学生的思维,真正达到课堂落实创新教育的目的,使学生的思维更广泛,更灵活。”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一种新型自拟复方中药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所致小鼠帕金森病(PD)的预防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中药对照组(B组)
看图写话是低年级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能否把好这一关,直接关系到学生以后的写作能力。本文从激发兴趣、指导观察、激发想象、畅所欲言、挥洒图意这几方面入手,谈谈教师应该如
如同皮肤和毛发,阅读是“皮”,是吸收营养的的源泉;写作是“毛”,是从皮上滋生的各类形态的作品,它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完美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学中,常常存在着“皮”“毛”两处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陈旧的教学文化是制约新课改深入的重要原因,适宜的教学文化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基石。聚焦教学文化,构建以科学的教学观为前提,以学校教学为主要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给人类经济生活方式带来质的变化。未来的科技发展还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 我们的教育也不例外,对于一门抽象的数学而言,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进入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 进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理论,于1988年提出的精辟论断。这个精辟论断揭示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为我
【摘要】学生创新的支点在于真正确立其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的发展。如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真正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促进和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创设思维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引导 创新 实践  【正文】“激励民族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基础在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所以我们在
根据最新教学大纲规定:“按照目前的语言学习规律,学生必须掌握相当数量的语言材料和经过一定量的语言实践,才能获得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阅读不仅可以超前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增强学生的语感,而且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还能提高写作水平。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近年来,不难发现在英语的各类考试中,阅读理解的分量很重,能占到试卷总分的30%,而且其难度也呈上升趋势,所以加强学生
[摘 要] 在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之下,社会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的同时,也对英语人才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不但需要他们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现本文主要对如何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教学策略进行探究,主要目的为日后小学英语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学 培养 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要想获取更多的英语知识离不开扎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提倡自主学习,学生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就应当是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应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起兴趣,培养学生健康活泼的个性。 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体会数学的使用价值及“做”数学的无穷乐趣。  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学会学习  1.创设富有趣味性、
[摘要]吉他是最受人们欢迎的乐器之一,特别是青少年对它的热衷高于任何乐器。这主要是因为风格典雅的吉他在众多的种类和流派里的艺术性最高。中小学的音乐教学是围绕旋律、节奏、和声三大基本要素来展开的。吉他作为一种和声性弹拨乐器,在音乐教学方面呈现出独特的优势,将有着其他乐器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上的可行性显著,可以为本已绚丽缤纷的音乐教学增添一抹更绚丽的色彩。  [关键词]吉他音乐教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