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应为理性思维而教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jsp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怀特海认为“教育就是把你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全部忘记了,把你为考试背的东西全部忘记了后剩下的东西”。那剩下来的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智力活动的习惯和融入身心的原理。作为一线教师,立足一线平台在习惯的养成上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以下是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与大家一起讨论。
  一、科学规划课堂目标,系统优化课堂环节
  把课堂45分钟进行合理划分,赋予各个部分以意义和内涵。当堂阅读5~7分钟,设置阅读的范围和要求,明确目标才能提高效率。检查时间3~5分钟,在检查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体验阅读学习的成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也可以在检查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提升自我學习的能力。设置判断题思考检查10分钟左右,进一步明确概念。重难点剖析15分钟,此处的关键是尽量利用与原有知识的衔接,遵循思维认知的规律。构建思维导图5分钟,重点在新知的落实上。最后的当堂知识运用检测5分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创设课堂情境,增强信心
  市场对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是“市场配置资源”中的第一个重难点。如何实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呢?笔者在备课过程中设置了课堂的前5分钟让学生自主学习,包括复习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和预习新框题“市场的积极作用”。课堂实践的结果是学生在温故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了已有的知识;在新知的自主学习中,也没有悬念地找到了答案。但如何深化理解,为新知重难点的突破构建知识的逻辑联系呢?
  接下来,笔者用5分钟时间请学生板书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的图示。
  通过已有知识的链接,来解读新知,让学生在参与解惑的过程中,增强自主解疑、释疑的勇气。
  三、顺应逻辑规律,锻炼思维能力
  1.请根据对生活实际的了解,为实现利益最大化,企业会如何经营?请从企业生产经营环节来思考。
  首先,借助价格的涨落了解市场的需求,制定经营战略;其次,考虑生产要素的成本,尽量降低生产要素的成本,如寻求可以替代的低成本的要素等;再次,尽可能地保质保量地产出,改进技术和改善管理,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最后,考虑如何更好地实现由商品到货币的惊人跳跃;等等。
  2.请联系社会现实,发挥想象: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会采取哪些措施?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难以避免的情况?
  四、享受智力活动幸福,培养智力活动习惯
  培养独立思考的信心从质疑开始。笛卡尔主张对未经独立思考过的一切要存疑。真正的动力是内驱力,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存有质疑之心,养成培养智力活动的习惯。
  学习过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之后,学生自然会思考市场调节的作用,在逻辑上会产生新的疑问:有哪些不足呢?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教材是这样描述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但学生对教材“自发性”的解释存在疑惑,教材描述为“在市场经济中,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有的工厂大量排放废气、废水,甚至制假售假;有的人为了自身的不正当利益,剽窃他人的智力成果”,学生疑惑价值规律自发调节下的结果不是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的积极作用吗?此处为何是市场调节弊端的自发性呢?再读教材,原来是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才把自发性认为是市场调节的弊端。
  笔者认为,理性思维也是政治核心素养的一种,同样指向人的生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把理性思维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目标。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将探究式学习列入了各学科课程标准,其目的在于引发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的变革,以凸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时代要求和国家需要。探究式教学在地理学科教学中应用广泛,学会正确开展探究活动将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笔者就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荒漠化的防治》一课为例,谈谈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探究实效。  一、创设有实际探究价值的探究情境,让学生乐于探究  情境是探究教学的载体,教师不能提供有
【摘要】英语学习活动观可以全面落实学科素养,转换现有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此次研究将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二第二单元Reading部分“An adventure in Africa”作为案例分析,通过文本解读、制订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等方面,深入分析英语学习活动观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希望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朱蓓燕(197
“主导—主体—主线”三维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主导,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以学生的思维为教学主线,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學习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一、“教”为主导  “主导—主体—主线”三维教学模式强调以教师为教学主导,由教师制定教学策略,有效引导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历史课程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人文性,即“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两部分中,却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并把它作为宗
一、传统历史试题分析技术及其优缺点  先来看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历史试题分析实例。  (2015年高考江苏卷第6题)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  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失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历史概念是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补充史料,引导学生理解历史发展的复杂性  历史课标在“课程目标”中要求: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知道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评析和价值判断;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面对
近年有效教学等教学理念被广泛使用,但教学理念和实际工作脱节现象依然严重。所以我们需要注重课堂细节,激活学生思维,增加师生互动,让活力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笔者以高三复习课“消费专题”为例,从教学环节入手着重探讨如何焕发课堂生命活力,构建充满活力且带有政治学科特色的课堂。  一、利用生活素材导入,发掘活力课堂的源泉  叶圣陶说过:“教育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先锋部队。精心设计导
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导入,演绎精彩的政治课堂呢?  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精心准备  .备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一切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备课中教师要针对考纲,认真研究、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关学情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基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是从2012年启动,历经四年半,一百多位德育及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专家、一线优秀教师、出版社编辑等共同经历现状调研、课程理念研讨、教材整体框架设计、教材初稿、试教试用、反复研讨与修改等环节,可谓精雕细琢。教材各个栏目的设计目的明确,与正文内容相辅相成,各栏目间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精心搭建起教与学的“脚手架”。笔者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中的《爱在家人间》为例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核心项目自主合作、自主探究、自主实践。项目式学习的突出特征是以项目为主线,以探究、实践为原则,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勇于实践的新型教学模式。  笔者在本文以《水循环》一课为例,谈一下项目式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一、核心概念(核心项目提出)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