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数学的问题解决中,应用性问题一直是学生难以逾越的鸿沟,教师教学中的难点。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学生对数学的阅读能力不强,摄取数学信息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总结如下几点,以此抛砖引玉。
1 利用教科书课前预习。培养阅读兴趣
当前中学生普遍对数学阅读兴趣不大。对阅读的材料不会选择。因此培养学生在课前阅读数学教科书。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的求知欲就成了中学教师的首要任务。而数学教科书是数学课程的具体化,不仅是数学教学的主要依据,而且是学生进行学习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材料。因此,笔者在每节新课之前,就布置了阅读的提纲。先按新课的实际情况将新课的内容进行分类:概念部分,公式定理部分,例题部分,习题部分。不同的课型布置不同的阅读提纲。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在课余时间边阅读边思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如在教“函数的概念”之前,笔者布置的预习提纲是这样的:①预习合作学习。并完成填空;②函数和函数值的概念是如何得来的?有什么实际背景?概念表述中有哪些关键词?它们的意义是什么?去掉这些词可以吗?运用概念要注意什么问题?学习概念可以解决什么问题?③函数有几种表示法?这三种方法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课前预习也能较好地拉开一堂课的序幕。每堂新课的预习笔者都以课本内容为基础,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兴趣为目标,布置不同的预习提纲,为学生的预习起到了方向标的作用。然后在上课前抽查阅读笔记及练习,把学生的共同问题汇总记录,及时表扬。通过这种长期的锻炼,在阅读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使学生发现自身价值。同时,在阅读中,鼓励学生发现、提出、分析问题,使数学学习成为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过程,学生就会从阅读中产生兴趣,养成阅读数学的良好习惯。对应用性问题逐渐产生兴趣。
2 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考虑到学生在阅读的初级阶段的实际和数学阅读的特殊性,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优化课堂结构,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有了课前的预习铺垫,学生对新课和复习课的内容不再陌生,笔者就开始着手精心设置阅读示范课。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教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某花圃用花盆培育某种花苗,经过试验发现每盆的盈利与每盆的株数构成一定的关系。每盆植入3株时。平均单株盈利3元;以同样的栽培条件,若每盆增加1株。平均单株盈利就减少0.5元。要使每盆的盈利达到10元,每盆应该植多少株?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边阅读边分析:“每盆植入3株时。平均单株盈利3元”和“以同样的栽培条件,若每盆增加1株,平均单株盈利就减少0.5元”以及“每盆的盈利达到10元”的具体含义,涉及主要数量关系“平均每株的盈利x株数=每盆盈利”和“平均每株的盈利=3-O.5×每盆增加的株数”,建立一元二次方程。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实际问题的阅读方法,数学阅读的能力也随阅读的深入而提高。
3 坚持数学阅读中的咬文嚼字,实现数学语言的精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常常暴露出一些学生在语言的理解、概括、转化、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前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早就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学习数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学习数学语言,学习数学的过程也就是数学语言不断内化、不断形成、不断运用的过程。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了数学语言,就等于掌握了进行数学思维、数学表达和交流的工具。因此,笔者从数学语言的理解教学、数学语言的概括教学、数学语言的语义转化教学和数学语言的表达教学四个方面尝试对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对于每个定义、公式、定理的学习,笔者都要求学生我关键字,理解它们的作用和意义;对于每个例题和习题预习,笔者都要求学生咬文嚼字,逐字逐句的理解,不能忽略其中出现的任何一个字或词汇。例如,写出命题“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的已知和求证时,笔者就要求学生先勾画关键词。再逐字逐句地理解这些关键词,弄清它们的内涵,然后再考虑学生的有关已知和求证的书写表达。
4 以学生说题促成其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所谓说题,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问题所呈现的材料。进行分析思考,说出题目所提供的信息条件、现象过程、解题思路及应采用的规律方法等。说题过程是学生通览全题、说明题目要素,剖析字句、明确题目条件,探索解题思路、思考解题步骤的过程,也是学生在阅读理解基础上,通过独立思考、比较分析形成个人见解的思维过程。可见,让学生学会说题。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更直接地了解学生的解题策略及其形成的原因,并直接通过语言的方式与其他同学和老师进行解题上的沟通,使学生更容易产生思想的火花,出现精彩的解题策略,最终达到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
5 小结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甚至是后继的学习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每位教师要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不能以为阅读就是语文老师的事情,其实也是我们数学老师的事情。无论是课前,还是课上不能放过每一次让学生学习、锻炼的机会,增强他们的数学阅读兴趣、阅读技巧,在自主学习中,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1 利用教科书课前预习。培养阅读兴趣
当前中学生普遍对数学阅读兴趣不大。对阅读的材料不会选择。因此培养学生在课前阅读数学教科书。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的求知欲就成了中学教师的首要任务。而数学教科书是数学课程的具体化,不仅是数学教学的主要依据,而且是学生进行学习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材料。因此,笔者在每节新课之前,就布置了阅读的提纲。先按新课的实际情况将新课的内容进行分类:概念部分,公式定理部分,例题部分,习题部分。不同的课型布置不同的阅读提纲。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在课余时间边阅读边思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如在教“函数的概念”之前,笔者布置的预习提纲是这样的:①预习合作学习。并完成填空;②函数和函数值的概念是如何得来的?有什么实际背景?概念表述中有哪些关键词?它们的意义是什么?去掉这些词可以吗?运用概念要注意什么问题?学习概念可以解决什么问题?③函数有几种表示法?这三种方法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课前预习也能较好地拉开一堂课的序幕。每堂新课的预习笔者都以课本内容为基础,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兴趣为目标,布置不同的预习提纲,为学生的预习起到了方向标的作用。然后在上课前抽查阅读笔记及练习,把学生的共同问题汇总记录,及时表扬。通过这种长期的锻炼,在阅读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使学生发现自身价值。同时,在阅读中,鼓励学生发现、提出、分析问题,使数学学习成为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过程,学生就会从阅读中产生兴趣,养成阅读数学的良好习惯。对应用性问题逐渐产生兴趣。
2 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考虑到学生在阅读的初级阶段的实际和数学阅读的特殊性,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优化课堂结构,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有了课前的预习铺垫,学生对新课和复习课的内容不再陌生,笔者就开始着手精心设置阅读示范课。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教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某花圃用花盆培育某种花苗,经过试验发现每盆的盈利与每盆的株数构成一定的关系。每盆植入3株时。平均单株盈利3元;以同样的栽培条件,若每盆增加1株。平均单株盈利就减少0.5元。要使每盆的盈利达到10元,每盆应该植多少株?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边阅读边分析:“每盆植入3株时。平均单株盈利3元”和“以同样的栽培条件,若每盆增加1株,平均单株盈利就减少0.5元”以及“每盆的盈利达到10元”的具体含义,涉及主要数量关系“平均每株的盈利x株数=每盆盈利”和“平均每株的盈利=3-O.5×每盆增加的株数”,建立一元二次方程。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实际问题的阅读方法,数学阅读的能力也随阅读的深入而提高。
3 坚持数学阅读中的咬文嚼字,实现数学语言的精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常常暴露出一些学生在语言的理解、概括、转化、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前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早就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学习数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学习数学语言,学习数学的过程也就是数学语言不断内化、不断形成、不断运用的过程。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了数学语言,就等于掌握了进行数学思维、数学表达和交流的工具。因此,笔者从数学语言的理解教学、数学语言的概括教学、数学语言的语义转化教学和数学语言的表达教学四个方面尝试对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对于每个定义、公式、定理的学习,笔者都要求学生我关键字,理解它们的作用和意义;对于每个例题和习题预习,笔者都要求学生咬文嚼字,逐字逐句的理解,不能忽略其中出现的任何一个字或词汇。例如,写出命题“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的已知和求证时,笔者就要求学生先勾画关键词。再逐字逐句地理解这些关键词,弄清它们的内涵,然后再考虑学生的有关已知和求证的书写表达。
4 以学生说题促成其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所谓说题,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问题所呈现的材料。进行分析思考,说出题目所提供的信息条件、现象过程、解题思路及应采用的规律方法等。说题过程是学生通览全题、说明题目要素,剖析字句、明确题目条件,探索解题思路、思考解题步骤的过程,也是学生在阅读理解基础上,通过独立思考、比较分析形成个人见解的思维过程。可见,让学生学会说题。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更直接地了解学生的解题策略及其形成的原因,并直接通过语言的方式与其他同学和老师进行解题上的沟通,使学生更容易产生思想的火花,出现精彩的解题策略,最终达到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
5 小结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甚至是后继的学习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每位教师要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不能以为阅读就是语文老师的事情,其实也是我们数学老师的事情。无论是课前,还是课上不能放过每一次让学生学习、锻炼的机会,增强他们的数学阅读兴趣、阅读技巧,在自主学习中,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