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大学生的榜样教育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nybo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榜样作为一种社会主体道德价值取向的载体,是培养大学生自觉遵循道德规范,形成具有时代精神的大学生风范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榜样教育,实现其向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目标健康成长是摆在高校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现实而具体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论述提出榜样教育要坚持四个原则、四种方法。
  关键词:榜样;榜样教育;原则
  
  榜样作为一种社会主体道德价值取向的载体,是培养大学生自觉遵循道德规范,形成具有时代精神的大学生风范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不断发掘榜样、树立榜样,成为高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榜样与榜样教育
  榜样是在道德实践中产生的、具有肯定意义的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榜样教育是指在社会的引导下,通过对榜样人物的感知和理解,引导人们仿效榜样人物的思想作风和言行举止,以期在广大群众中形成符合一定要求的社会态度和行为习惯的活动。大学生作为一个素质较高社会群体,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对其优化管理是摆在高校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现实而且具体的重要课题。
   二、实施榜样教育的原则
  1坚持时代性原则
  在当今社会,衡量英雄模范的标准应该放在对国家与民族的贡献上,要把时代精英当成榜样让受教育者学习,努力宣传那些对社会进步与人类发展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企业家、管理者,让他们成为大学生学习的榜样。
  2坚持贴近性原则
  选择榜样目标时,应该注意选择切实可行的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先进典型,不能一味追求令人望而生畏的高、大、全的典型。通过深入挖掘身边的优秀人物,积极发挥校园现实生活中大学生榜样的示范效应,加强“诚、信、廉、耻、勤”教育,培养学生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感,侧重于宣传那种“平凡中的伟大”的感人力量。
  3坚持持续性原则
  当前,榜样宣传经常缺乏连续性、持久性,榜样宣传多是应景式活动。榜样教育达不到深级的程度,无法对教育者形成持续的教育和影响。对于榜样的宣传要采用多种现代化的教育化手段,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介宣传榜样。对校园中涌现的优秀人物要及时大力宣传,成为大学校园中占主导地位的风尚。
  4坚持广泛性原则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标准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的主体意识增强,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在榜样教育中表现为对榜样需求的多样性。在人们多样化的价值评价和需求面前,单一模式的榜样很难引起社会大众预期的心理共鸣,因此要坚持教育的广泛性。
   三、优化榜样教育的方式方法,建立榜样学习的长效机制
  1将榜样教育纳入两课教育
  “两课”教育作为对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要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社会现实问题。要将课上教育与课下教育相结合;要深入社会,将抽象教育与直观教育相结合。通过“两课”中的榜样教育,增强了同学们学习的参与度和自主性,增强了对榜样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2开展与榜样教育有关的文体活动,宣传榜样形象,提高榜样影响
  以系列活动为依托开展榜样教育,扩展榜样宣传学习周期,增强榜样教育的持久性和渗透性;通过开展以榜样学习为主题的学习研讨会,举办榜样事迹报告会以及开展榜样人物事迹宣传图片展等活动宣传榜样形象,提高榜样影响。要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继承、发展和创新工作方法,引导大学生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3选择学生身边的榜样进行教育
  青年学生具有不甘落后、积极上进的心理需求,这是人们进步的内在驱动力。这种动力推动着人们去观察、比照、学习榜样,由此形成一种先进更先进,中间、落后赶先进共同进步的局面。作为从事思想教育的工作者来说,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善于发现、培养和选用学生身边的先进人物,并组织学生向自己身边的榜样学习。
  4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榜样教育
  通过在网络上宣传优秀的人物事迹,引起学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潜移默化地促使思想认识的提高,激励学生效仿榜样的言行和为人处世的态度,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逐步向着高尚的思想境界迈进。
  参考文献:
  [1]成云雷.当代中国道德建设中的榜样作用[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5).
  [2]李文彬.榜样教育与青少年个性发展[J].青年探索,2000(1).
其他文献
多读好书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气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以读为本还可以加强对学生的语感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日久天长,潜移默化,写作水平自然会提高。由此可见,对每
摘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下的自主阅读就是学生在课堂兴趣、课堂情境、协作交流、自主探究、归纳总结和巩固拓展等方面的建构,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接受阅读;自主阅读;建构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学习方式的转变,即从“接受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转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衍生的传统的“接受阅读”和新兴的“自主阅读”的学习方式的比较和权衡,在某种程
主要通过对湖北省中部地区农村的种植业实际情况和耕地流转状况的调查,应用SWTO方法分析了当前湖北省中部地区农村耕地流转的规模种植的态势,发现湖北省土地流转的步伐加快,规模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应提高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使学习过程成为再创造的过程。”
查尔斯·蒂利教授是享有国际声誉的知名学者,在集体行动、城市研究、民族国家等诸多问题上有深刻的见解,蒂利教授的大作能够译介到汉语学界是学术界的一件幸事。经典的学
本文作者结合新课标要求,对初中数学整体性教学策略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阐述,以期让学生在新教学理念的教育中获得发展与进步。
在课程改革浪潮推动的今天,我们特殊教育学校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将逐步被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所取代。我认为,由于我们教育对象具有特殊性,为加强双方
孩子接受学校教育之前,对世界的一切充满着好奇,爱问这问那,表现出强烈的探究欲望。可进入学校后,他们往往被唯一的标准答案所束缚,不敢发表自己的主见,不敢与人争辩,更不敢独辟蹊径、标新立异。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哀。如何改变这种局面,我认为空话、大话都不要讲,首先要做到“尊重儿童”。尊重一词,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千百年来,儿童的生命何时真正被重视过?我们漠视他们的存在,当着他们的面大声呵斥,任意批评。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一支笔、一本书、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恰当地利用原声电影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看就会,一听就懵,一说
在体现着浓重的宗法伦理精神的中国古代丧服制度中,“三年之丧”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可是自古迄今.对于“三年之丧”起源于何时这一问题,人们一直聚讼纷纭,迄无定论。在对历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