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品德课问题的提出走向高效的几点建议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rl3078214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改前,昔日品德课注重形式化,缺乏实效。课堂中,常常呈现小组讨论、情境表演等场景,出现“学生讨论注重形式,情境表演注重课堂气氛”等现象。看似热热闹闹的课堂,但学生所学知识很少,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展,学生的讨论时间得不到保证,在情境中的体验得不到满足,不能完成品德课的教学目的。这样的课堂,又如何谈课堂的实效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强调:“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为此,我在教学中,不断积累、不断学习,对品德课走向高效进行深入的探索,形成以下教学模式 :“激情——知事——明理——导行”,使品德课真正贯彻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宗旨。
  激情——是手段、是措施。它往往凝结在“知事、明理、导行”等教学环节之中,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知事——是载体,是过程。通过对事件发生、发展的了解,明白人的活动方式与处理各种关系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即“道德”表现。
  明理——是体验,是感悟。明白道理,是一个思想教育过程,明白一个“为什么”的道理,并把它“内化为道德认知”,在脑海里打下深深的烙印。
  导行——是规范,是目的。解决一个“怎样做”的问题,外化为道德行为。让学生能够按照良好的道德规范,正确地去作为,用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标准处理各种社会关系。
  为了增强课堂的实效性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的设计中,用心揣摩学生心理和接受能力,精心设计每一环节,力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在实践教学中,我是这样巧妙进行导入的。
  一、利用故事巧妙导入
  小学生爱听故事,因此我经常利用这一特点,在课堂开始,给学生讲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自然进入情境之中。如在教学《放飞和平鸽》一课时,我满怀激情地向学生讲述“和平鸽的故事”,通过讲故事让学生明白和平鸽是和平的象征,通过这些小故事作为创设情境,以自己的情感来感染学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情感的火种,从而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利用图片激情导入
  小学生喜爱看图片,图片又能直观形象地吸引小学生。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充分利用色彩丰富的图片来吸引学生进入课堂。如在教学《江山如此多娇》一课时,在课堂开始我就播放一组美丽的风光图片,如西湖全景、九寨沟风景、黄山四绝和我们家乡祖山的图片,尤其是在看到自己本乡本土的美丽风光时,学生群情振奋,那种骄傲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学生在这样的情绪下,学习的热情极其高涨,学习效果特别显著。
  三、利用经验激情导入
  我特别注重非零起点教学的理念。每一次教学时,我都要认真思考学生的已有经验,充分激活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真正实现教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如,讲《男生和女生》,我直接出示一个表格,在引导学生填表后,我又不失时机地提出:“通过填表,你能发现什么?”在学生充分思考,认真填表的基础上,这样的交流变得有深度,有价值。在交流和对比中,学生发现了男生和女生既有差异,又有很多共同点,这让学生很兴奋,因为通过这个形式,男女生彼此有了更多的了解,从而让男生和女生能够学会在与异性交往中去发现对方的闪光点,提高审美能力。
  知识是教学的载体,是教学的重要过程。在完成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我是这样进行的。
  1.教学重点的拟定与现场体验相结合。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中,备课既是前提又是基础。拟定教学重点时,不仅要考虑小学生学习兴趣、情绪、情感、求知需要、毅力、恒心、自信心、性格等心理特点,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拟定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借助实物在现场体验感受的方法来掌握教学重点。例如,在教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中“纸给人类带来的方便之处”这个环节。笔者认为可以先请5个学生上台分别在“石头、木板、布、纸、竹子”写字,并让他们谈谈在上面写字的感受。这样,学生有了参与,就有了真情实感,谈及感受,就会言之有物。因此,给学生一个体验的机会,就能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思考,在体验中表达,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教学内容的安排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课堂上,可以通过情境表演、现场体验等方法来落实课堂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时,笔者安排了一个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环节。全班的学生亲眼目睹、亲耳耳闻了文文与查询电话的阿姨打电话的过程,学生有了评价的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打电话的文明礼仪,突出“实践性的特点”。实践证明,这样的活动设计和教学达到了课堂的实效性。
  3.教学过程的关注与培养习惯相结合。课堂犹如美丽的种子,细节犹如美丽的瞬间。倘若能捕抓细节,就能让课堂锦上添花,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种自信的精神面貌、一个见解等都与培养学生的习惯息息相关。例如,教学《追求文明》,在学生带着问题欣赏《文明从这里传递》的视频时,有一个学生在记录视频的内容。这时,可以告诉学生:“边欣赏视频,边做笔记,是一种认真学习的好习惯。”不知不觉中让学生懂得了一个学习的好习惯:边欣赏视频,要边做笔记。如果一节课,能教给学生一个好习惯,这对于学生的发展将是终生受益的。
  4.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学生思维相结合。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各种感觉器官在大脑中形成关于某种事物的整体印象,即各种感觉的再现。如果在教学中能抓住这一特点采取“化抽象为形象”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是受益匪浅的。这正是“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的精髓所在。我们应努力找到文本中抽象知识与学生形象思维的切入口,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
  明理、导行的生活化是品德课的归宿,因此教学要从学生真实的生活出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纽带,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思维去碰撞、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使得孩子们的道德在多层面的体验活动中无痕地内化为道德行为和社会责任感。
  品德与社会的高效课堂的教学是个永恒的话题,要想真正达到高效。我觉得应遵循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年龄特点、学习能力,循序渐进、有的放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法,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真正走向实效。
  (责编 张敬亚)
其他文献
诗歌教学大致有“读”“析”“赏”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读,熟读成诵。第二层次,析,理解把握,第三层次,赏,玩味意象,神游意境。
在校园文化中融入企业文化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结合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从总体规划、师资队伍、行业特点及能力本位四个方面作了一定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是当前新课改着力点之一。相对于语文学科,对教材的创新解读,无疑是训练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教材解读上,不唯教参、教师、教辅
文章从“话题选择”、“文体专长”、“谋篇专长”、“手法专长”和“选材定向”五个方面的培养,针对当前高考作文的“多话题(命题)”和“三自政策”,结合教学中的做法和体会,阐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某一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有积极的情绪,并能克服阻碍去努力实现。学生也是如此,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有学习的积极性,注意力集中,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效率高。反之,则不愿意学习,学习热情不高,学习质量低,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促进学生学习进步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作为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掌握学习的
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孔子“冬弟,等着吧,明儿姐一定给你买糖吃!”“冬弟,晚上把被子盖好,姐一晚上好几次地起床给你盖被子。”“冬弟,姐穿这身漂亮不?”……想起自
记忆中,有一片茂密的芦苇。  她是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江畔一方瘠土,筛风弄月,潇洒倜傥。她,细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诗情一缕缕地挑亮,匝密的芦花把生命的画意一抹抹绽放,野地的清苦和宁静于中浓缩成了亘古的沉默,醉倒了时间,醉倒了诗人;她,仿佛是陶渊明的山水诗,寻不出现实的意味和历史的痕迹,只有一丝淡远飘浮于烟的高度,酬和一份清高,一份落寞,一份不为人知晓也无意让人知晓的随意和散逸,原始的单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is a long-lasting,relapsing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abdominal pain/discomfort and altered bowel habits.Intestinal motility impair
意象是诗歌写作的焦点,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意象是诗歌构思的核心,是鉴赏古典诗歌的要素。
期刊
鲁迅的杂文是诗与政论的结合,是文艺性的社会论文,是诗人与战士一致的产物。它既不同于一般的政论,也不同于一般的文艺作品,它具有一般的评论性质,同时又有文艺作品的特点。具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