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探究能力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fuen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数学教学,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到了一定的高度. 数学教学中,传授知识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使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众所周知,数学能力的核心是数学探究能力.
  一、探究性学习的含义及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必要性
  所谓探究学习就是从科学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可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 为此,我们提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注意自主探索的实效性研究,是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能力的挑战,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开发学生学习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在尝试探究中找乐趣、增长见识、开发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合作精神,从中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研究,体验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二、问题的思考
  学生的发展总是伴随着特定的活动过程,可以说活动过程展示得愈充分,学生体验愈深刻,也就愈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 为此,应遵循让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鼓励学生“观察”、“思考”与“发现”,倡导学生自主探究,体现数学的再发现的过程,让学生发展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自主探究的目标是挖掘学生潜力,发挥其自我感悟和吸收的能力,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依赖教师的激励与指导,教师的引领可以为学生自主探究作铺垫,当学生探究的任务在头脑中有操作的动向后,何愁学生没有进一步的探究热情. 为此,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存在的价值,把学生的热情毫无痕迹地吸纳于问题的理解、探究之中.
  三、培养中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的途径
  (一)创设情境,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教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例如,在引导学生构建“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个重要的数学工具时,先向学生提出“你还记得在电影院怎么样找到座位吗?”“地球上一个地方的位置是如何确定的?”“人们是怎么样确定街道的位置的?”等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之中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找寻找“直角坐标系”已经是呼之欲出了. 接着引导学生结合已经学习过的数轴,探究“如何建构一个新的工具,使得我们能用两个实数来确定平面上一个点的位置. ”这样的问题设计,使得学生能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基础上进行探究新知识的学习.
  (二)设置悬念,激发探究兴趣
  俗話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设置一个悬念,启发、诱导学生把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和现实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知识对其进行思考、解释与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构造认知冲突,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三)开放思维 ,提供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心理学研究指出,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内在规律性质关系的概括与见解的反映,而自主探索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或已有的知识背景去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时,要顺应他们的思维发展特点,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 例如在学习“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时,学生已经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老师提问: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能否把多边形任意地划分成若干个三角形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心中疑问万千,自主探究的欲望被强烈激发,学生积极地动手探索. 经过一番讨论分析与思考,有的学生连接多边形的某个顶点的对角线,把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 而有的同学在多边形内任意取一点,连接这个点与多边形的每个顶点,可得若干个三角形. 还有的同学又想出了在多边形的外部或边上去任意取一点,也把这一点与多边形的各个顶点相连,同样把多边形划分为若干个三角形,经过学生深入地探索,不仅得到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培养与锻炼.
  (四)激励评价,促进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完善
  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一种激励,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与赏识. 因此. 教师要对每一名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课堂的表现做深入地了解和仔细观察,对积极参与学习的学生要及时评价、表扬和激励,让他们充分体验探究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在课堂教学中,对每一名学生的每一次精彩的发言、每一个独到的见解、每一个勇敢的尝试、每一次进步的努力……都应当恰当有效地进行评价,给他们一些表现的机会和多种鼓励,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使他们感觉到自身的价值,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也可为他们由于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有效学习,为步入成功注入新的催化剂.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要更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教师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着眼于对“学数学、用数学”能力的培养,不断更新观念,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为富有时代精神的“探究式学习”,摸索出一个适合学生自身发展、顺应时代潮流的教学之路.
其他文献
本人从教十几年来,一直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一直担任教书匠的角色,从事着一种简单重复的工作——单向、平面、呆板地讲解教科书,完成传授知识的目的,选择教育教学方法时,就是以怎样处理好教材,怎样教好教材为教学艺术,以本人对目标和教材的理解,预先设计、规划,这往往已经超越了学生水平,与学生的实际不相符合,正因为过分预设,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成了教师灌输知识的器具,没有思维的碰撞,缺乏生气
新课改已经进行多年,怎样搞好初中数学的有效课堂教学,有我的一点粗浅理解:有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指定的教学目标,有效教学追求社会化、人性化教育,强调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有效课堂教学的表现:课堂上教师能自由驾驭课堂,收放自如:要动能动,要静能静,要思能思,要看能看,要停能停,学生没有游离于课堂之外的现象,课后每名学生都有学习的收获,
新课改的重要教学理念,就是要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通过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使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探究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途径. 从传统教学模式来看,采用的是灌输式、被动式的教学方式,而往往忽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缺乏对数学知识获取过程的关注. 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课堂交往的有效性,本文就对此问题进行探讨,以不断提高初中数学课堂中合作的有效性.  一、探究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
【摘要】 数学学习困难生是指因某些原因造成数学学习有障碍、学习效率低下、达不到《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学生. 在目前的农村中学中,这类学生所占的比例很大,对这类学生的转化,具有极其现实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学困生;情感教育;学习兴趣;自信心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落实教学效果是教师们一直的追求,但在此问题上教师们总是存在一些困惑,如何使学困生得到转化,我认为要做到以
检查与监督是HSE管理体系十要素之一,是实施HSE管理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检验HSE管理体系好坏的一种有效手段.中国石化广州分公司充分认识到检查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开发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