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张扬个性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n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程背景下,创造性阅读正成为阅读教学的一种新模式。语文课堂应该是精彩纷呈、充满活力、见解迭出、令人振奋的,但是真实的语文课堂却不是如此。那么,如何有效进行文本阅读,使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呢?
   一、转变教法,立足文本,鼓励学生与教材平等“对话”
   语文课是要读书的。学好语文的关键就是要善读书。语文课要引导学生走进“文字”的世界,让学生在文字酿造的美好中真正学“语文”。在语文阅读课中,应注意以下对话:①与文本对话:如“文章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中有哪些语言含义深刻?我是这样理解文章的;我理解的理由有这些”等等;②与作者对话:如“为什么要这样写?写作意图是什么?写作意图是否体现得很清楚”等等;③与编者对话:如“为什么将这一篇课文组织在这一单元?为什么要涉及这道题?‘研讨与练习’与‘读一读,写一写’有什么区别?编者的意图是什么”等等。
   课堂教学的顺序上,应遵循“先学后讲”的原则。课堂教学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学生带着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与自己的感受走向教师,向教师求教,而不应该是教师带着已经准备好的、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走向学生,把结果讲给学生听。
   二、发扬民主教学,建构文本个性化阅读平台
   要想让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彰显个性的风采,前提就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
   我国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念,往往是教师居高临下,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单向传递造成了师生之间的不平等性和情感、心理上的距离感。这种师生角色地位的恒定化,桎梏了学生的个性,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如某位语文老师在教完《木兰诗》一课时,一位男生举手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不懂。古代女子都是缠足的,三寸金莲,走路都很困难。木兰怎么还能够参军打仗?”老师闻说便敷衍了事地说:“噢,那可是书上写的,可能是木兰没有缠足吧。”但这位男生却追根问底:“木兰可是个很听话、很孝顺的孩子啊!怎么会不听父母的话,而不缠足呢?”老师这时可不耐烦了,说:“我们只要学懂这篇课文,至于木兰有没有缠足我们就不必去讨论了。”这位男生说:“可是,老师,这样不就违背事实,不真实了吗?……”这位老师听了,沉不住气了,他以训斥的口吻对学生说:“学习这篇课文,你只要理解木兰的性格特点就可以了,别的问题不是这篇课文要写的。你用不着去多想。坐下!”就这样,一句“用不着去多想”重挫了学生的个性,一声“坐下”伤害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尊心,一顿训斥犹如一盆冷水浇灭了学生探索的火花。
   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实施民主教学,做学生“主体的守护者”,呵护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敢想、敢说、敢为,促使学生可持续发展。如一位教师教学《变色龙》一课,刚讨论完警官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学生A举手发言:“我觉得警官奥楚蔑洛夫并没有断错案,赫留金才是罪有应得。”老师在对学生A的提问作了肯定和鼓励后问:“你这么说的依据是什么?”学生A说:“开始时,小狗一副的可怜相;而赫留金却得意洋洋,完全没有受了害的感觉。我认为他想嫁祸小狗以获得一笔赔偿费。”这个发言轰动了教室,极大地激发了全班同学探索的好奇心。教师因势发问:“对于这位同学的说法,大家有什么补充或不同的意见吗?”学生们纷纷搜寻文中相关内容,不久便有多名学生举手。学生B:“我同意同学A的看法。就如警官奥楚蔑洛夫说的,狗那么小,够不着赫留金。”学生C:“我也同意。当有人说出是赫留金用烟卷戳狗时,赫留金很凶,还用自己兄弟当宪兵吓唬人。可见他做贼心虚。”学生D:“我认为,虽然事情的真相是赫留金不对,但奥楚蔑洛夫根本不曾以真相为依据来断案。所以,谈不上有没有断错案。”……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奥楚蔑洛夫断案的依据始终是狗的主人,而非事实,足见其性格特征。
   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变支配者为引路人,应当改变过去那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放下身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平等互助的气氛中与学生研究探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也只有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受到激励,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文本是教学的起点,是学习的载体,只有立足文本,尊重文本,与文本真诚对话,才能有效阅读文本。我们应把文本阅读真正落到实处,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个性化行为,使学生在多元化的阅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我们期待着,在学生阅读的枝头上缀满富有个性的花朵,鲜艳夺目。
   张秀珍,教师,现居浙江浦江。
其他文献
《林冲棒打洪教头》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节选自《水浒传》第9回,与全书的120回相比,内容仅占极小的一部分,因而想要借此全面解读林冲的人物性格特点是不大可能的。故笔者认为,教材选入该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让学生领略古典文学的风采。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古典文学蕴含的价值离他们太遥远,他们最感兴趣的则是课文中的“武功”,究竟谁最厉害,谁才是真正的英雄,毕竟每个
过去五年,全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和视察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逐渐普及,当代学生缺乏书写的时间,致使学生在书写时字迹潦草,错字率也逐渐升高,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面对这
众所周知,听、说、读、写水平的高低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而其中的读和写水平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极大的帮助。但是
如何加强农村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人文素养?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用兴趣这把钥匙去引导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大门。   ㈠树立榜样。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根据学生崇尚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教师时时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和力量。平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钱钟书
<正>台湾名师李玉贵说,好的课堂是上着上着,教师就不见了。教育工作者都能读出这是"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意思,但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构建"生本课堂"并非易事。在
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作出了重要阐述,提出了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的学习工作内容。本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为出发点,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天真活泼的孩子们,有美丽、纯洁、敏感的心灵,儿童时期的心理烙印常常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整个一生,因此,在育儿方法中,也有一个“扬长避短”的问题需要引起家长们的足够重视,具
群文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拓展的新形式,是指教师在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不仅能提高学生阅读的数量和质量,还能拓宽学生阅读的思维视野,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
阳光姐姐:你好,我是初二(5)班的一名女生,为什么我的心情那么阴郁,照不进一丝丝阳光?临近考试了,我感到压力特别大,爸爸、妈妈总觉得我还不够努力,连看看电视新闻都说是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