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的“静”与“动”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tly5402053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正确把握学生的"静"与"动"的关系,才能迈向教学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 教师 静 动 学生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教师应该为之而努力追求的目标。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教师的每一个行为,每一句话,对受教育者来说都具有示范作用。教师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具体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育对象。
  在改进课堂教学的探索实践中,时下不少过了"度"失了"值"的体育授课不断演译着。为了更好地交流课堂教学经验,提高45分钟效率,不应搞一些花架子,应以深入钻研教材,根据学生实际素质写好教案为主。不能把精力放在反复演练上,过分地追求"动"而不让学生"静思"。
  怎样才能上好体育课,笔者认为,正确地把握教学中的"动"与"静",力戒形式主义,应注重实际效果,崇尚自然,尊重个性,教出自己的风格,才是体育课教学为之努力的方向。
  "静"与"动"是辩证统一的。作为理想的体育课教学模式,如果片面地把课堂上的"热热闹闹"和学生寻求体育知识的"动"混为一谈,为"动"而动的教学效果并不一定好。比如每堂教师示范,讲解其每个动作要领时,不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只是为了"动"加快教学的节奏,追求精讲多练,迫不及待地指名让学生做动作,是违背了教育规律的。若只有极少的学生才能做出动作来,多数学生还不知道所以然,教师便称赞不已,岂不知,此时的大多数学生思维的闸门刚打开,不少学生尚未进入思维的佳境,所以这般急于求成,一定会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思维,时间长了,不能使不少学生养成思维的惰性,渐渐变成"陪练生"、体育课的"差下生"。
  有位教育家讲过:"教育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让学生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辩,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这就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新要自己积极地内在思维,而创新思维火花往往是在思维最活跃的时候才能迸发出来,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体育比赛中的最佳状态包括技能的充分表现和思维(精神)的最佳进入。所以在体育课教学中有时要"静思片刻"。这瞬间看似短暂,学生的表情看似安静,其实头脑里正在紧张地思考,这是最有效的内在的"动",我们应该给学生这样的机会。我们应推广这种"动",也只有大多数学生真正思维起来了,并进入角色,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中的"静"与"动",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教学中什么时候读"静",什么时候读"动",需要教师苦练基本功,反复实践总结。方能"深入"、"浅出"。真正把握"静"与"动"的佳机,以静推动。
其他文献
"文无定法,教无定法"是说文章不拘一格,所以教师在教法上也要灵活多样。不管是什么文体的文章,其教法上都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就其课型结构而言,无论是讲读课还是课内自读课,若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根据不同的文体和课型结构采取不同的教法。下面就初中语文中的课内自读课的教学方法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课内自读课,就是要学生在课堂上反复读,以达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作为教师,在课堂中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点拨
期刊
自然科学中能做到"举一反三"的试题,既可教会学生学习基本科学知识,又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分析判断和操作创造能力,也必然会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显得很轻松。  在2008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中一题关于溶解度的计算题,例题:10克的35%的浓盐酸和一定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氢氧化钾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求:(1) 反应后生成氯化钾的质量是多少?(2
期刊
【摘要】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自学自励。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具有"点石成金"的指头,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成为真正有用的新型人才。激发兴趣;变教学为导学;还学生学习主动权;搭建自主平台,创设施才空间。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激发兴趣 导学 自主学习    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自学自励。《
期刊
小学队列队形练习是体育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通过队列队形的练习,即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又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正常发育,从而形成正确的身体姿态,此外,还可以迅速集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尤其是踏步走练习,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体育教师必须从主观上重视这一教学内容。然而针对目前教学实践中,练习显现出单调、枯燥的状况,练习中,孩子们出现了各种各样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外语界专家倡导将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简称ESP)教学的实施作为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本文将对ESP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简要阐述,并对民族高校ESP教学模式的实施原则及途径进行初探,以期为民族高校特别是本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 ESP课程模式 民族高校    专门用途英语ESP(E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受僵化的、传统的、理念的禁锢。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新课程改革的钟声,呼唤全新的语文教学。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应把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师的创新因素。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把握 创新因素    通过教学《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我感受很深。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时时处处将创新手段
期刊
【摘要】当前建筑装饰设计行业,正向着层次更高理念更远的方向发展。新的设计方法、时尚潮流,引领着装饰设计教学不断的探索。本文试针对当前装饰教学的理念进行总结研究分析,以利于提高建筑装饰教学水平。  【关键词】 建筑装饰教学文化底蕴建筑知识    1 总述:    近年来,建筑装饰行业随着房地产热潮的兴起,已快速成长为建筑业三大支柱性产业之一。各大高校对装饰人才的培养,也逐步从量往质上迈进,与此同时,
期刊
【摘要】目前,小语课堂教学研究空前活跃,出现了百花齐放、流派纷呈的局面。这也使我们许多语文教师手忙脚乱、无所适从,觉得课听得越多自己越来越不会上语文课了。现在的语文课手段复杂、内容复杂、环节复杂、形式复杂,似乎什么都不缺,缺的就是简约、本真。语文课堂需要去尽浮华、回归简约,找到自己回家的路。  【关键词】 小语教学 浮华去尽 简单语文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在做着一道与生活的等式,凡是能挂上
期刊
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篇"大文章",也可以说是当前国内外教育界瞩目的热门课题。新课改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对此,我谈谈自己平时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1 更新理念,转变角色    作
期刊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推动社会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以多媒体技术为灵魂的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赋予传统教育新的内涵,正如宋代诗人朱熹在《观书有感》所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多媒体作为新生事物,进入课堂已经显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  多媒体技术服务于教学主要有以下优点:(1) 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有机结合,多种感官刺激,易于激发学生兴趣。(2) 传输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可随机调节,以及操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