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华去尽显本色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小语课堂教学研究空前活跃,出现了百花齐放、流派纷呈的局面。这也使我们许多语文教师手忙脚乱、无所适从,觉得课听得越多自己越来越不会上语文课了。现在的语文课手段复杂、内容复杂、环节复杂、形式复杂,似乎什么都不缺,缺的就是简约、本真。语文课堂需要去尽浮华、回归简约,找到自己回家的路。
  【关键词】 小语教学 浮华去尽 简单语文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在做着一道与生活的等式,凡是能挂上钩的统统挂上,承载了太多太重的东西。加上教学的不断改革,而人们对改革的理解又不时忽东忽西,忽左忽右,老师们尽管手忙脚乱,可还是无所适从,越来越觉得不会上语文课了。难怪杨再隋先生发出感慨:我们的语文教学又怎么啦!
  现在的语文课堂似乎什么都不缺,缺的就是真实、扎实、朴实。正如浙江省教研室副主任柯孔标所说的那样:"激情燃烧的岁月已经过去,让我们沉下心来,把我们的课上得更朴素些,作秀的东西少一点,真实、朴实的东西多一点;预设的东西少一点,生成的东西多一点……"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思考:"语文课,我们到底应该怎么上?"笔者认为:应该还语文一个简约、真实的面貌。
  
  1 "乱花渐欲迷人眼",课堂合作非要不可吗?
  
  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作为新课改的一个重要内容,走进我们的课堂,它打破了以往僵化沉寂、相对封闭的学习状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享资源的意识和能力。一时间,这合作交流成了"香饽饽",人人用之,课课用之。问题是,合作交流这一学习方式应该与教学目的相吻合,要看需不需要而非必须。语文课上几乎都安排了小组的讨论,按兴趣分组学习的环节,但稍加推敲就发现不少这样的环节是不太恰当的,有的是虚设的。小组的讨论应在个人学习的基础之上,个人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才需要小组合作,个人有了收获想和别人分享时需要与伙伴交流,或者需要大家一起完成某项任务时需要分工合作……我们却经常不管时机,不管内容,不管需要,一味地合作,也不管是否合作了,怎么合作的。有的课堂为了体现合作,甚至成了闹剧。有一位老师上《大熊猫的故乡》一课,让学生小组讨论:1.大熊猫的故乡在哪里?2、大熊猫的生活离不开哪四个条件?3、大熊猫和熊猫幼仔的样子是怎样的?这些问题的答案一目了然,又何须大费周折地讨论一番呢,纯属浪费时间,多此一举。
  其实,语文课上,我们教什么?这似乎不是一个问题,但是,我们稍稍深入地想一想,每篇课文我们到底教些什么,学生要学会哪些知识,形成哪些技能,经历什么过程,掌握什么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些什么考虑,而这一切是否都是属于语文课上首先应该做的事,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呢?
  我们不要因为要体现一些"理念"而去教学,好的教学首先是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语文的教和学的规律,尊重了规律,"理念"自然就体现出来了。诸如特级教师王崧舟、于永正、窦桂梅上课,很少有课堂合作的设计,但细细品读他们的课堂实录,细细盘点他们的课堂精彩,好似在品尝各具风味的美食大餐,汲取各种不同的营养,留给我们的一样是震撼人心的语文本体价值追求和精神享受。所以,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静静地阅读、思考、感悟、体验,让他们的心智真正聪慧起来,让他们的心灵得到真正的滋养,使他们在这个浮华的年代不做浮躁的人。
  
  2 "闲花落地听无声",多媒体非用不可吗?
  
  多媒体是目前电化教学中较为先进的一种教学手段,它以凭着无法比拟的魅力登上三尺讲台,成为课堂"新宠"。多媒体课件以其大量视听信息、先进逼真的音响画面冲击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多方面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不足,使语文以一个崭新的面孔呈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好学、乐学、学得有灵性。但课堂上也存在滥用的现象。我们看到的公开教学中几乎每课必用,似乎不用就是落后,不用就不精彩。有的地方甚至采用一票否决制,不用就不是好课。我们来看一个课例:一位教师教学《燕子》,把燕子飞行的内容也做了动画:一只笨拙的燕子在屏幕上一张一合地扑扇着翅膀,由这边的稻田上缓慢地飞到那边的高柳之下。这是机灵活泼的小燕子的轻快飞行吗?学生没见过燕子的飞行吗?语文课上,学生面对的是文字,我们要培养的主要是学生阅读文字和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文字给学生的空间是无限的。如果我们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制作多媒体课件,把无限的充满无穷意味的文字空间按教师的意志变成有限的画面,换取课堂上表面的繁华,那么,我们是做了好事还是坏事?我们是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还是折断了学生想象的翅膀?
  此外,用鼠标代替粉笔,屏幕演示代替教材。学生的眼睛多半时间盯着屏幕,学生手中的教材被冷落在一边。只有在指导朗读时,因为屏幕上的字太小,看不清楚,才让学生翻开课本读了读。多媒体呈现的课文内容一闪而过,学生无法重复学习和回味,对词句的理解往往也不够深刻和充分。整节课教师关注更多的是多媒体的操作和教学内容的演示,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等反馈信息被忽视;学生关注更多的是多媒体所演示的内容,教师的言语鼓励和情感表达常被排斥。一张张幻灯片在学生眼前一晃而过,加之纷繁的动画效果,看似热热闹闹、生动形象,学生获得的知识、能力却很少。还有的教师,有了课件便"抛弃"了粉笔,从课题出示到板书设计或字词教学,皆由课件包了。一节课下来,黑板上无一字,手上无一粒"尘埃"。我想,黑板和粉笔不应这么早退出教学的舞台,应让它们发挥应有的作用。
  我们要用好文本资源,能用书的,就不一定要用多媒体,应该把着力点落在思考、感悟和想像上,凸现语文本体,努力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和谐统一。前不久刚听了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执教的《卖鱼的人》,颇有感受。整节课贾老师没有用课件,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生动的表演,只用了一支粉笔和黑板,但却完全体现了贾老师真实、朴实、扎实的教学理念。简简单单的教学分四步进行:一是从汉字"人"入手,话题导入。二是读文识字。贾老师时而引导学生从字形入手辨析"鱼"与"渔"如;渔夫、渔民、渔翁,时而又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买"与"卖"的区别如;买卖、贸易。三是感悟理解。让学生结合课文,说一说:我们平常买鱼的时候,跟"卖鱼的人"卖鱼的时候有什么不同?这么多的不同,可以看出卖鱼的人是一个()人,用两个字概括,'正因为。。。。。所以。。。。。。'练习说话,最后用 "卖鱼的人、诚信"进行写话。四是谈体会,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理解的诚信是什么。最后,贾老师以"人是容易写,但做一个诚信的人不容易"结束了教学。课堂简约明晰、扎实有效,虽然没有华丽的形式,但学生在老师启发下尽情进行写听、说、读、写的训练,尽情地舒展着个性与灵性。
  当然,我们不否认多媒体用得恰当适时的,帮助了学生的理解,丰满了学生的想象。但我们运用时还是应想一想,用课件的目的是什么,需要不需要用,怎么用,什么时机用。总而言之,多媒体的运用应该适时适度,做到恰到好处。
  
  3 "任尔东西南北风",评价非肯定不可吗?
  
  教师没有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不加辨析地盲目鼓励,看似是对学生发言的尊重,实则是一种极大的不尊重。没有倾听,哪有交流?没有交流,学生怎样进步?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是有正误、深浅之分的,语言的积累有多少之分,语感有优劣之分,语文能力有高低之分,德、智、体、美的综合发展亦有和谐与不和谐之分。对学生的发言不耐心倾听,不加以辨析,又怎能有针对性地指导,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呢?现在的课堂上,为了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很煽情,给学生戴很高很大的高帽,给学生的作文打几百分。教师对学生的任何表现都给予肯定,甚至对学生的错误也不敢指出,不敢纠正。例如,一位教师执教《翠鸟》一课,学生说到翠鸟的特点时脱口而出:"翠鸟喜欢爱贴着水面疾飞。"教师对学生的语病充耳不闻,微笑着加以鼓励:"说得好!"又如,学生在讨论火烧云的颜色特点时,有的说"五颜六色",有的说"五彩缤纷",有的说"五花八门"。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没有作任何评析,只有一句简单的鼓励:"同学们说得都对。"这样的现象是不是违背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精神?是不是教学上的一种浮夸?会不会养成学生的功利心?
  平等、朴实、充满真情实意的赞扬,才能真正打开学生的心扉,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学生需要真心实意的表扬与鼓励,也需要真诚地指出问题,纠正错误。教师夸大的、虚假的表扬,学生能感受到,他们会感到尴尬。对一些敏感的学生,这也许是一种伤害。老师和学生之间需要真诚的心与心的交流,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课堂评价,应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发挥评价的矫正功能,促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提高和发展。如孙双金老师在执教《落花生》时,鼓励学生提问,有个学生提出:"第7小节为什么把花生和桃子、苹果、石榴进行比较?这说明什么?"孙老师评价道:"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孙老师给你提个小小的建议:你要相信自己,你一相信自己,说出来的话就理直气壮,你的声音那么小,像蚊子一样,你不相信自己,是不是?一个人要想成功首先要自信。你再把你的问题说一遍!"赞扬得是如此具体,需要改进的方向和策略是何等明确,语气恳切而坚定。这些贴切的评价语,客观地指出了学生的优点,又指出了学生的不足,让学生明白了改进的方向。
  
  4 "宁可枝头抱香死",目标非完成不可吗?
  
  现在的语文教学出现了许多华而不实的怪现象:在课堂教学中弄虚作假,以期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或师生共同作弊,事先埋下伏笔;或教师为了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而蒙骗学生。请大家冷静思考"高潮迭起"背后的"速成"与"恶补"。到底是得到了,还是失去?由此,我想起了我们的语文课堂。多少"美丽"的背后是什么?是千锤百炼,直至天衣无缝。课件的美仑美奂,花样的层出不穷,高潮的频繁迭起。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的。教师们在确定每一课的教学目标时,的确是煞费苦心,力求做到全面,具体、重点突出,对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精心设计,以求能完满地达到既定目标。有些教师不禁被自己较为完美的预先设计所束缚,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一发现学生的发言有偏离教学方案的倾向,便立即想方设法把学生拉回来,以使教学按原计划有序地进行。殊不知在这拉拉拽拽的过程中,师生都成了完成教案的工具。教师在力求全面达到既定目标的时候,却丢弃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和创造性,丢弃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乐趣。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火烧云》一课时,让学生读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一个又一个学生读了,不论学生读得是对是错,是好是差,教师都不说什么,直到有一位学生读出教师想重点指导的部分,教师这才展开笑容进行指导。这种现象在很多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当学生们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时,教师或沉默不语,或巧妙地打断学生,只有当学生说到教师想要的答案时,教师才大加赞扬,就此展开下一环节的学习。这种过于注重既定目标达成的评价,往往会造成课堂上师生的自我迷失,对教学是十分有害的。
  相反,如有位教师在上《我多想去看看》一课时,想借北京的风景图片揭示课题。不料,刚一出示,下面就开始唧唧喳喳--"我去过北京,那里真的美极了!"、"我也去过"……初看教学秩序被打乱,个别学生左顾右盼讨论起自己的游览经历。此时,有些老师可能会为了赶进度,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采取急功近利的方式,摆出一副师道尊严来镇压吵闹。虽然秩序也许井然了,但是学生的学习热情一定被你删减了。这位教师采取的是改变教学步骤,顺势利用学生的热情谈论的资源说:"是的,很多小朋友去北京游玩过,许多小朋友也从书本、电视等方式了解了北京,就请你和同学谈谈你对北京的了解,一会儿,我们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室顿时炸开了锅,连几个调皮鬼也撑起下巴听得有滋有味!等交流很充分了,教师再来揭示课题--《我多想去看看》,开始下一步教学。虽然到下课铃响的时候,既定的教学目标没有完成,但笔者认为这位教师在课堂上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完成既定教学目标",因为我们的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应该是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语文素养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养成的过程,并不能立竿见影。语文课堂教学具有"现场生成性"的特征,学生对文本的反应,不可能完全由教师在课前予以预定。教师的预先设计只能是一种"设想"。一个"计划",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根据鲜活的"学情"做现场处理,随机调控。对学生课堂上的发言,教师要有灵活的应变性和随机的可塑性,善于把"刚性设计"转变为"弹性设计"。
  逢场作戏的语文课堂该收场了,理想的语文课堂必须远离演练、彩排、渗透,坚决摒弃"作秀"!或许,真实的语文课堂不是完美的课堂,但是不真实的语文课堂就绝对不可能是完美的课堂;真实的语文课堂将走向完美,而不真实的语文课堂永远都不可能走向完美。让我们永远记住:真实,才是课堂的生命,也是师生共同扎根的土壤。
  崔峦老师说:"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真实、扎实、朴实。"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去尽浮华,让语文教学走短程线,回归简约,找到自己回家的路。"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学做人,扎扎实实求发展",这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教学境界吗?
其他文献
现如今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人的心理素质这一层面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也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  我非常喜欢看《小学生健康教育》一类的书籍,其中这几句我很欣赏: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容忍中,他便学会耐心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扬中,他便学会自赏  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  
期刊
【摘要】感受生活,挖掘生活,力求写实;模仿是创新的一步,提倡,培养文风。以说促写,下笔成文;多加肯定,少作批评;鼓励创作,推荐发表。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有首先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诸熟门径,让"老大难"的作文成为"小儿科"。  【关键词】 观察生活 写实 模仿 以说促写 创作    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那么,如何才能
期刊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是基础,读书写是目标,是根本。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可是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他们越来越不爱写作文,尤其是与生活联系较远的内容,更是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要么东拼西凑,要么草草了事,要么脱离实际,总之写得好的为数不多。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在写作中让自己的思绪流泻与笔端呢?在实践中我渐渐有了一套可行
期刊
"文无定法,教无定法"是说文章不拘一格,所以教师在教法上也要灵活多样。不管是什么文体的文章,其教法上都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就其课型结构而言,无论是讲读课还是课内自读课,若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根据不同的文体和课型结构采取不同的教法。下面就初中语文中的课内自读课的教学方法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课内自读课,就是要学生在课堂上反复读,以达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作为教师,在课堂中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点拨
期刊
自然科学中能做到"举一反三"的试题,既可教会学生学习基本科学知识,又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分析判断和操作创造能力,也必然会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显得很轻松。  在2008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中一题关于溶解度的计算题,例题:10克的35%的浓盐酸和一定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氢氧化钾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求:(1) 反应后生成氯化钾的质量是多少?(2
期刊
【摘要】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自学自励。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具有"点石成金"的指头,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成为真正有用的新型人才。激发兴趣;变教学为导学;还学生学习主动权;搭建自主平台,创设施才空间。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激发兴趣 导学 自主学习    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自学自励。《
期刊
小学队列队形练习是体育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通过队列队形的练习,即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又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正常发育,从而形成正确的身体姿态,此外,还可以迅速集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尤其是踏步走练习,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体育教师必须从主观上重视这一教学内容。然而针对目前教学实践中,练习显现出单调、枯燥的状况,练习中,孩子们出现了各种各样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外语界专家倡导将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简称ESP)教学的实施作为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本文将对ESP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简要阐述,并对民族高校ESP教学模式的实施原则及途径进行初探,以期为民族高校特别是本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 ESP课程模式 民族高校    专门用途英语ESP(E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受僵化的、传统的、理念的禁锢。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新课程改革的钟声,呼唤全新的语文教学。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应把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师的创新因素。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把握 创新因素    通过教学《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我感受很深。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时时处处将创新手段
期刊
【摘要】当前建筑装饰设计行业,正向着层次更高理念更远的方向发展。新的设计方法、时尚潮流,引领着装饰设计教学不断的探索。本文试针对当前装饰教学的理念进行总结研究分析,以利于提高建筑装饰教学水平。  【关键词】 建筑装饰教学文化底蕴建筑知识    1 总述:    近年来,建筑装饰行业随着房地产热潮的兴起,已快速成长为建筑业三大支柱性产业之一。各大高校对装饰人才的培养,也逐步从量往质上迈进,与此同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