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步在自由呼吸的教育境界里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xijiunian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队列队形练习是体育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通过队列队形的练习,即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又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正常发育,从而形成正确的身体姿态,此外,还可以迅速集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尤其是踏步走练习,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体育教师必须从主观上重视这一教学内容。然而针对目前教学实践中,练习显现出单调、枯燥的状况,练习中,孩子们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错误:左右分不清楚;踏步时候,膝盖外展;摆臂时,上体躯干随手臂前后晃动,或者摆到一定位置后手臂没有制动等等。形成了老师苦于教,学生恼于学的局面。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创新教法,巧妙构思,让踏步走练习成为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真正达到既锻炼身体又愉悦心灵的目的。
  在教学原地踏步的练习中,教材中对摆臂的角度与幅度有很高的要求。可是这种空间感和本位感较强的动作,对小学生来说是很难达到的,而且对动作刻意的强调,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进而影响整个动作的准确性。在教学中,面对这些难点,教师要降低动作难度,使学生易于做到。如摆臂时学生能够做到双臂自然摆动、动作协调、姿态美观,就可以视作达到要求。学生在训练中有了兴趣和自信,才能使以后的教学得以顺利进行。为了使孩子们能够感受到自己手臂摆动的位置,我特别制定了几根缠着布的长竹竿,每2根一组,孩子们站在2枝竹竿的中间,原地练习摆臂动作,以小臂触到竹竿为止,孩子们看一下自己的手臂,以起到直观表象的作用,在脑海中留下初步的印象。接连练习几次后,达到熟练的程度后,老师给以鼓励:"看同学们闭上眼睛后,能不能也用小臂碰到竹竿呢?"学生的好胜心理轻而易举地被调动起来了,他们认真努力的模样真叫人喜爱呀!诸如此类的高要求还有很多,如原地踏步时提腿的高度,集体训练时的动作同一性等,使学生望而生畏,产生排斥抵触的情绪。这些问题,我都是通过这个办法来解决的。
  踏步时候,手臂的动作协同一致了,可学生们的整体动作怎么还没有预期的那样漂亮呢?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呀?我一边观察学生的动作,一边思索这个问题。忽然眼前一亮,找到问题的根源了:这些小家伙们虽然抬腿的高度这个问题解决了,但是又制造了一个新的问题呀。你瞧,这不,有的同学一条腿的膝盖外展,有的同学两条腿的膝盖全部外展。面对孩子们再次给我的学习机会,我的挑战欲望又一次被他们给调动起来了:都说丰富有趣的肢体语言是体育教师不可缺少的法宝。要使学生掌握动作要领也不是困难的问题,关键在于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学们,老师看你们的本领已经学习的差不多了,谁和老师一起练习一次,其他同学呢,有一个艰巨的任务,要做一个侦察兵,侦察一下踏步时,我们的膝盖有什么不一样?看谁侦察的准确?"就这样,我请到了一个同学和我一起练习。
  "老师,我侦察到了,李一凡的膝盖向两边了。"
  "老师,我也看到了,李一凡这样了。"苗元边说边在那里模仿。
  、、、、、、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教师的动作示范是必不可少的,在队列队形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同样重要。教师必须以身作则,精神饱满、严肃认真,动作熟练、准确,口令宏亮、清晰。体育教师从动作上传达的信息有时远比语言来得清楚,学生通过观察不仅看到了准确的动作,还能感受到形体姿态的美,以及奋发向上的精神。学生找到了自身存在的错误,就会积极的去改正。"孩子们,老师今天还为你们准备了一个游戏、、、、、、"学生们没等我说完,就开始欢呼起来。(事先画好的脚印,要求宽度只能等于或小于脚的宽度。)"地上的脚印,看谁踏的准确,不能偏斜。"看着他们在各自的图案上面,拼命的练习着,嘴里还不停的喊着"一二一、、、、、、"美丽的笑容绽放在孩子们脸上,可它却开放在我的心里。在队列队形教学陷入单调沉闷时,教师的肢体语言同样能起到非凡的气氛调控作用。一个夸张的表情,一段学生错误动作的滑稽再现,都会让现场的气氛迅速活跃起来。
  "两臂摆臂要有力,一二一;抬头挺胸向前看,一二一;踏步膝盖不外展,一二一;"学生们在我有力口令的感染下,动作越做越使劲。让人看起来,精神十足,可躯干的动作却不那样让人养眼。他们只注意到了使劲摆臂,而躯干也随之"舞动"了起来。但孩子认真努力的精神真是可嘉啊!我想到了我们学校的美容镜子:"同学们,听说我们学校的"魔镜"可有魅力了。它可以告诉我们谁是世界上踏步走最漂亮的人,你们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就是那个人呢?"孩子们对着镜子,看到里面身子乱扭的自己,认为这样不漂亮。这样,我把孩子们分成两队(横队),后面的孩子扶着前面孩子的肩膀,两人互相配合,齐心协力战胜困难。扶肩的孩子不时的指指点点,还真的改正了前面小朋友的躯体随前的动作了呢!
  
  参考文献
  [1] 张君.中学生队列与队形练习的手势运用,中国学校体育,2007,(5)
  [2] 黄燊.体操(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如果教师能运用灵活的、恰当的教学方法,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会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如果我们的方法得当,会使学生由"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他们对知识有一种渴求的欲望。因此,我们每位教师都应重视课堂教学,让课堂真正成为学习和各方面发展的主阵地。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    1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保证    1.1 强调教
期刊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维持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不竭动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创设问题情境、游戏情景,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兴趣、师生关系 情境 游戏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越来越被人所推崇。兴趣也可以说是维持学生积极主动的不竭动力。在教学中,创设乐学的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
期刊
创新教育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放飞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 创设情景,诱发创新欲望    1.1 创造良好氛围,激发和保护创新欲望  情绪能刺激想象。课堂上重要的是保护学生探索欲望,充分肯定学生创新成果,让学生获得探索后的成功与喜悦感。由于学生思维个性差异,对同一个问题想象结果也是多种多样,我们应该用心灵、智慧和行动培育孩子们刚刚出
期刊
教学的艺术性,不是单纯地追求形式,更不是搞"花架子",而是在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更好地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教师所精心设计的自学提纲是十分重要的,是教师能否在课堂上落实听,说,读,写的训练的重要一环。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教师要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必须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的特点,培养
期刊
现如今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人的心理素质这一层面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也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  我非常喜欢看《小学生健康教育》一类的书籍,其中这几句我很欣赏: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容忍中,他便学会耐心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扬中,他便学会自赏  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  
期刊
【摘要】感受生活,挖掘生活,力求写实;模仿是创新的一步,提倡,培养文风。以说促写,下笔成文;多加肯定,少作批评;鼓励创作,推荐发表。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有首先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诸熟门径,让"老大难"的作文成为"小儿科"。  【关键词】 观察生活 写实 模仿 以说促写 创作    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那么,如何才能
期刊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是基础,读书写是目标,是根本。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可是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他们越来越不爱写作文,尤其是与生活联系较远的内容,更是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要么东拼西凑,要么草草了事,要么脱离实际,总之写得好的为数不多。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在写作中让自己的思绪流泻与笔端呢?在实践中我渐渐有了一套可行
期刊
"文无定法,教无定法"是说文章不拘一格,所以教师在教法上也要灵活多样。不管是什么文体的文章,其教法上都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就其课型结构而言,无论是讲读课还是课内自读课,若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根据不同的文体和课型结构采取不同的教法。下面就初中语文中的课内自读课的教学方法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课内自读课,就是要学生在课堂上反复读,以达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作为教师,在课堂中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点拨
期刊
自然科学中能做到"举一反三"的试题,既可教会学生学习基本科学知识,又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分析判断和操作创造能力,也必然会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显得很轻松。  在2008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中一题关于溶解度的计算题,例题:10克的35%的浓盐酸和一定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氢氧化钾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求:(1) 反应后生成氯化钾的质量是多少?(2
期刊
【摘要】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自学自励。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具有"点石成金"的指头,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成为真正有用的新型人才。激发兴趣;变教学为导学;还学生学习主动权;搭建自主平台,创设施才空间。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激发兴趣 导学 自主学习    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自学自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