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件编号:1003—7586(2010)04—0018—03
摘 要 教案是教师为学生的学习而设计的一种预案。它是为教师本人而准备的,经过对学生、对教材、对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等因素进行合理和最佳配置的一种工艺品,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动时教师的提纲。从对教案的误区认识着手,阐明了教案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并辅以中、美两国对于同一题材教案的分析比较。
关键词 教案 细胞 程式化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教案是对学习的准备,教学进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非预期性,必然使课程内容突破其预期目标和既定计划的限制,走向创新、开放的广阔天地,教案的创新品格也趋向充分表现的极致。教案不是一件按照要求制造的产品,它是一种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优先者,教师有必要针对学生这个活生生的群体,依据他们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制定出和学生的实际相一致的教案。
1 教案的定义
1.1 传统教案
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有的教案还列有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影、投影、录像、录音等)的使用、作业题、板书设计和课后自我分析等项目。所以切忌将文化知识的学习窄化为教材内容的学习,将教材内容的学习窄化为知识要点的学习。
1.2 现代教学设计
这是课程改革的产物,比前者更进了一步,具体有三维的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后记等。教学设计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是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具体来说,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合理组织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因此,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1.3 电子教案
这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衍生出来的一种教案,基本上是传统教案的多媒体化,以至于在很多语境中,被教育者误认为是教学用的课件。这个误会有点过头,需要阐述清楚,以正视听。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随着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在许多学校被广泛地使用,教师在备课时使用PowerPoint制作教案,使用演示文稿、幻灯片、投影设备进行教学。这些电子教案具有直观性和声情并茂等特点,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但许多学校在检查教师的教案时,往往也要求教师要有完整的手写的教案。
1.4 学教案
这也是一个新名词,其源头是学案的兴起,即适用于学生学习的素材,与教师的教案相对应。由此学教案,自然就是学案与教案的综合。这个称谓,笔者很难理解,毕竟教师占据着课程知识的上位,而学生是处于相对的劣势,不要说他们的知识占有率本来就相差颇大,根本无法针对两个迥异的对象,做出一份适合的学教案来。即便是巧夺天工的形成一份学教案来,在具体的操作中,又该如何实施?学教案如果过于详细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将如何体现;如果过于浅显了,对于学生而言,它的学的辅助功能还真的存在吗?岂不是进退维谷,徒有虚名?
综上所述,教案是教师为学生的学习而设计的一种预案,经过对学生、教材、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等因素进行合理和最佳配置的成果。写教案的具体内容可分为以下11方面:①课题(本课名称);②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③课型(说明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④课时(属第几课时);⑤教学重点(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⑥教学难点(本课的学习中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⑦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⑧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⑨板书设计(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⑩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⑩教后记(记录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学机智、改进建议等)。
2
对中、美两国“细胞”教案的比较分析
美国教案:
时间:2008年。
课时安排:2课时。
(1)教学对象:6~8年级学生。
(2)教学目标(略)。
(3)教学步骤(略)。
第一课时:
(1)课前回顾。
(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制作(笔者思索:以生活中常用物品,模拟细胞各部分组成,组合成细胞模型,以达到生活化、日常化的感觉,而非高高在上的纯科学)。
第二课时:
(3)讨论教学。
(4)制作表格。
(5)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6)课末回顾。
(7)课外作业。
编杂志:根据学生特点分成资料组、发行组等(笔者思索:考虑了学生的个性特征,锻炼了团队合作精神,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中国教案:
时间:2008年。
课时安排:2课时。
(1)教学对象:7年级学生。
(2)教学目标:
①三维目标(笔者思索:描述的非常细密)。
②内容上:增加了显微镜的使用以及细胞结构简图的绘制(笔者思索:对于显微镜的操作,太过于理论性)。
(3)重点难点:略。
(4)课时分配:
人为地将细胞划分为两部分,第一课时专攻植物细胞,第二课时则掌握动物细胞(笔者思索:这也是由于教材的特点决定的,教材将这部分明确划分为显微镜的使用、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也只能泾渭分明的讲述,这也是我国教材的鲜明特征)。
(5)教学方法略。
(6)教学设计见表1。
通过上述两篇教案的对比,可以看出,我国教案形式化、机械化的程度很重。对于同一主题,虽然同为两课时,但知识的学习分配不一,美国是先实验,后知识归纳、比较;我国的知识体系则是先植物细胞,后动物细胞。更多从知识的逻辑出发,未考虑到显微镜的运用在知识的陈述上重复太多,而且分在两课时,容易遗忘前面的知识,不利于知识的比较、系统化等。我国的教案知识性太强,对于课堂的描述,模式化的套话较多。这也许是因为我国学生学习风格相对固定,在应试教育的过程中,中国学生变成了顺从、听话的木偶。应试教育的痕迹很重,很多部分都是在强调知识上如何学习,恰恰遗忘了生物真正的出发点——人,即那些学生们,这使人遗憾之至。在我国,相当一 部分教育者误以为多媒体、投影仪就是现代化的教学,将设备现代化混同于教育现代化,其实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的思维、创造力,因此,建议教师广开智慧,增加创造性。
3 教案给教师的启示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准备。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理解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1 从课程角度来看,教案是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课程是依据课标以及教材的设定形成的,而教案就是授课教师对本课程的一个领悟。如果教师能够深刻领会到课标的实质,并根据教材的风格以及教师个人的特色,制定出一个比较切合实际的例证鲜明、结合学生需求的教案,这个课程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在笔者看来,教案是教师对课程的一个主动创造过程。因此,在教育纷纭变革的今天,教案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是完全可能的。
3.2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案体现了教师的个人风格
这其中也含有“隐形教案”的潜力,因为教学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教师、学生都是处于不断的动态发展的状态,因此,作为教案,它既是显性的,也是隐性的。典型的例证便是,集体备课后的教案,到每一个上课老师的手中,会依据老师的个性、风格等发生不同的变化。即便是同一个老师,针对不同的班级,教案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应时应景的生出一些隐性教案来。
3.3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教案应具有一定的自主拓展性
学习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相当部分的知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生成的,具有延续性。学生个体各有各的独特之处,而在同一个班集体中进行学习,又有着一定的共性。因此,教案既要有一定的刚性,同时必须要有相当的弹性,如此,才能在教育实践中,根据不同的环境状态以及班集体氛围,以及学生个人的发展潜能,有所调整,以期实现教案的教学性目标。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
另外,对于板书设计这个重点环节也要继续重视。板书设计主要是对一节课所授知识点、重难点、能力点的梳理和网络构建,内容设计要条理化,呈现出设计的美感。明朗、准确、规范、合理的板书设计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对于与时俱进的热点问题,在习题化处理后,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收集社会中的信息,充分挖掘材料中对应的学科知识点,并加以提炼,进行习题化处理,以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其科学素养。
教案是教师的知识源,教师可以把预先准备的,在教学活动中可能用到的知识储备在教案上,以便在用到时可以随时查阅,因为有些知识教师和学生不可能都记住,也没有必要记住。
摘 要 教案是教师为学生的学习而设计的一种预案。它是为教师本人而准备的,经过对学生、对教材、对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等因素进行合理和最佳配置的一种工艺品,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动时教师的提纲。从对教案的误区认识着手,阐明了教案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并辅以中、美两国对于同一题材教案的分析比较。
关键词 教案 细胞 程式化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教案是对学习的准备,教学进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非预期性,必然使课程内容突破其预期目标和既定计划的限制,走向创新、开放的广阔天地,教案的创新品格也趋向充分表现的极致。教案不是一件按照要求制造的产品,它是一种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优先者,教师有必要针对学生这个活生生的群体,依据他们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制定出和学生的实际相一致的教案。
1 教案的定义
1.1 传统教案
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有的教案还列有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影、投影、录像、录音等)的使用、作业题、板书设计和课后自我分析等项目。所以切忌将文化知识的学习窄化为教材内容的学习,将教材内容的学习窄化为知识要点的学习。
1.2 现代教学设计
这是课程改革的产物,比前者更进了一步,具体有三维的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后记等。教学设计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是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具体来说,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合理组织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因此,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1.3 电子教案
这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衍生出来的一种教案,基本上是传统教案的多媒体化,以至于在很多语境中,被教育者误认为是教学用的课件。这个误会有点过头,需要阐述清楚,以正视听。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随着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在许多学校被广泛地使用,教师在备课时使用PowerPoint制作教案,使用演示文稿、幻灯片、投影设备进行教学。这些电子教案具有直观性和声情并茂等特点,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但许多学校在检查教师的教案时,往往也要求教师要有完整的手写的教案。
1.4 学教案
这也是一个新名词,其源头是学案的兴起,即适用于学生学习的素材,与教师的教案相对应。由此学教案,自然就是学案与教案的综合。这个称谓,笔者很难理解,毕竟教师占据着课程知识的上位,而学生是处于相对的劣势,不要说他们的知识占有率本来就相差颇大,根本无法针对两个迥异的对象,做出一份适合的学教案来。即便是巧夺天工的形成一份学教案来,在具体的操作中,又该如何实施?学教案如果过于详细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将如何体现;如果过于浅显了,对于学生而言,它的学的辅助功能还真的存在吗?岂不是进退维谷,徒有虚名?

综上所述,教案是教师为学生的学习而设计的一种预案,经过对学生、教材、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等因素进行合理和最佳配置的成果。写教案的具体内容可分为以下11方面:①课题(本课名称);②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③课型(说明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④课时(属第几课时);⑤教学重点(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⑥教学难点(本课的学习中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⑦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⑧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⑨板书设计(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⑩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⑩教后记(记录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学机智、改进建议等)。
2
对中、美两国“细胞”教案的比较分析
美国教案:
时间:2008年。
课时安排:2课时。
(1)教学对象:6~8年级学生。
(2)教学目标(略)。
(3)教学步骤(略)。
第一课时:
(1)课前回顾。
(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制作(笔者思索:以生活中常用物品,模拟细胞各部分组成,组合成细胞模型,以达到生活化、日常化的感觉,而非高高在上的纯科学)。
第二课时:
(3)讨论教学。
(4)制作表格。
(5)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6)课末回顾。
(7)课外作业。
编杂志:根据学生特点分成资料组、发行组等(笔者思索:考虑了学生的个性特征,锻炼了团队合作精神,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中国教案:
时间:2008年。
课时安排:2课时。
(1)教学对象:7年级学生。
(2)教学目标:
①三维目标(笔者思索:描述的非常细密)。
②内容上:增加了显微镜的使用以及细胞结构简图的绘制(笔者思索:对于显微镜的操作,太过于理论性)。
(3)重点难点:略。
(4)课时分配:
人为地将细胞划分为两部分,第一课时专攻植物细胞,第二课时则掌握动物细胞(笔者思索:这也是由于教材的特点决定的,教材将这部分明确划分为显微镜的使用、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也只能泾渭分明的讲述,这也是我国教材的鲜明特征)。
(5)教学方法略。
(6)教学设计见表1。
通过上述两篇教案的对比,可以看出,我国教案形式化、机械化的程度很重。对于同一主题,虽然同为两课时,但知识的学习分配不一,美国是先实验,后知识归纳、比较;我国的知识体系则是先植物细胞,后动物细胞。更多从知识的逻辑出发,未考虑到显微镜的运用在知识的陈述上重复太多,而且分在两课时,容易遗忘前面的知识,不利于知识的比较、系统化等。我国的教案知识性太强,对于课堂的描述,模式化的套话较多。这也许是因为我国学生学习风格相对固定,在应试教育的过程中,中国学生变成了顺从、听话的木偶。应试教育的痕迹很重,很多部分都是在强调知识上如何学习,恰恰遗忘了生物真正的出发点——人,即那些学生们,这使人遗憾之至。在我国,相当一 部分教育者误以为多媒体、投影仪就是现代化的教学,将设备现代化混同于教育现代化,其实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的思维、创造力,因此,建议教师广开智慧,增加创造性。
3 教案给教师的启示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准备。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理解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1 从课程角度来看,教案是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课程是依据课标以及教材的设定形成的,而教案就是授课教师对本课程的一个领悟。如果教师能够深刻领会到课标的实质,并根据教材的风格以及教师个人的特色,制定出一个比较切合实际的例证鲜明、结合学生需求的教案,这个课程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在笔者看来,教案是教师对课程的一个主动创造过程。因此,在教育纷纭变革的今天,教案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是完全可能的。
3.2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案体现了教师的个人风格
这其中也含有“隐形教案”的潜力,因为教学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教师、学生都是处于不断的动态发展的状态,因此,作为教案,它既是显性的,也是隐性的。典型的例证便是,集体备课后的教案,到每一个上课老师的手中,会依据老师的个性、风格等发生不同的变化。即便是同一个老师,针对不同的班级,教案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应时应景的生出一些隐性教案来。
3.3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教案应具有一定的自主拓展性
学习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相当部分的知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生成的,具有延续性。学生个体各有各的独特之处,而在同一个班集体中进行学习,又有着一定的共性。因此,教案既要有一定的刚性,同时必须要有相当的弹性,如此,才能在教育实践中,根据不同的环境状态以及班集体氛围,以及学生个人的发展潜能,有所调整,以期实现教案的教学性目标。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
另外,对于板书设计这个重点环节也要继续重视。板书设计主要是对一节课所授知识点、重难点、能力点的梳理和网络构建,内容设计要条理化,呈现出设计的美感。明朗、准确、规范、合理的板书设计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对于与时俱进的热点问题,在习题化处理后,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收集社会中的信息,充分挖掘材料中对应的学科知识点,并加以提炼,进行习题化处理,以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其科学素养。
教案是教师的知识源,教师可以把预先准备的,在教学活动中可能用到的知识储备在教案上,以便在用到时可以随时查阅,因为有些知识教师和学生不可能都记住,也没有必要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