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复习课中例题的编排设计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x000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复习课是温故而知新的教学过程,复习课的地位也不言而喻.相比于新授课的细致入微,复习课中更重要的是做好对学生知识的条理化和系统化,帮助其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并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在复习课中例题的选取利用就需要经过仔细斟酌,绝不能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变成对某些特定题型的练习.
  【关键词】数学复习课;最近发展区;例题编排
  一、问题提出
  在高三复习课中,很多教师采用的都是传统的题海战术复习课模式.这样做仅仅在题型练习上下了功夫,无法内化学生自身的思考能力.甚至有些教师在复习时不重视基本概念,而“数学根本上是玩概念的,不是玩技巧,技巧不足道也!”因此,如何从基本的问题和概念出发,通过例题题组帮助学生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认识,才是复习课的重点.
  二、课堂片段实录与小结
  我观看了特级教师李金蛟老师上的一堂“平行与垂直”复习课教学视频.在高中数学中,因为空间图形与位置关系的特殊性,很多学生往往很难直观理解其中的关系.因此,如何实现对这方面重难点的有效突破和是否可以为这类问题找到通性和通法,这些都是这堂课中应当完成的目标.
  教学片段(时间线4:05到7:50):
  (教师问题串引入提问学生并展示例题1)
  师:我们要解决的这个问题,离不开我们的目标.这次的目标是什么啊?就是我们的结论,结论是垂心.那么什么叫垂心?(提问学生A)
  生A:高的交点.
  师: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那么能不能再降低一点要求呢?一定要三条高吗?因为我们知道有这样一个结论,三条高交于……
  生A:同一点.
  师:很好.所以我们只要证明它是两条高的交点.我们目标有了,那怎么实现这个目标呢?我们看条件.条件总共有几个?利用这几个条件我们就要找高,那么有没有现成的点可以连起来?(提问学生B)
  生B:分别连接这几个点得到几条线段.
  师:好,那么现在有几个高了,下面我们怎么做?
  生B:用中垂线定理.
  师:那么哪一个做基本平面?哪个是斜线?垂线是哪个?射影又是哪个?(学生一一回答),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我们可以得到斜线和直线垂直,那么射影呢?
  生B:射影和直线垂直.
  师:这是什么定理?
  生B:三垂线定理.
  师: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很好.那么另一个同理也可得.我们可以下结论,点是三角形的垂心.这是利用了三垂线定理去解决问题.通过斜线与直线垂直推出射影与直线的线线垂直.我们如果用向量的方法也可以吧?(学生沉默……)有点困难,那么大家课后回去研究比较一下,向量这个方法是不是比我们前面的线和线垂直的有关转化关系更简便.下面我们接着看第二题.例题2是在正方体中,某一个面上的点到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相等,寻求点的轨迹.实际上是将解析几何的图形放到了立体图形之中,将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联系起来了.(继续与学生探索求解其他例题……)
  在这堂课里,李老师先通过提问“问题串”将学生的注意力放到了对之前学习知识的回忆中.通过教师展示的这几道例题我们不难发现,例题的难度都是由浅入深的,而且都是要求学生思考和討论.两个例题都是利用向量方法求解夹角,引导学生注意区别直线夹角与向量夹角之间的异同.在正方体这个特殊条件下,可以方便地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此外,还要求学生比较向量方法与欧式几何方法的实用性,便于他们在不同条件下选择更适合的解决方法.教师通过对知识点与例题的精心设计,编排出一系列的问题或题组,再利用它们组织课堂教学.这样知识的脉络更加清晰了,学生的参与度也提高了,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真正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张奠宙教授也曾提到:“题组训练系统在公认的中学生数学训练难关方面取得了突破,为解决数学教育走出题海,提高训练效率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三、例题的编排建议
  从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出复习应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入手,着力于基础知识、方法和能力的巩固和提高.突出知识的典型性、针对性和综合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步提升,达到浅入而深出的效果.首先,例题的选编最好具备多个切入口,且易于操作,这样才能发挥例题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在切入后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然后,还要把握训练题的难易程度,使选题精密且高效.最后,例题要构建出灵活的思维逻辑体系,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将思维引向深入,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在教学后的反思过程中,教师除了对各个例题的效果进行分析,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实现学生对数学认知的升华与飞跃,这样就产生了高效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涂荣豹,季素月.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2]李金蛟.高三数学复习中的“精确”与“模糊”[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5(12):50-52.
其他文献
长久以来,数学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一直是公式、定理、法则、数不清的练习题目.课堂枯燥乏味,教师传授知识困难,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更是难上加难.然而,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只注重数学知识的传递,训练学生的数学技能而忽略数学本身所蕴含的生活、人文气息.在小学六年级有关“圆的认识”这一课程中,教师可以新的视角,科学的方法让学生将数学带入生活,将数学“亲近化”.  一、联系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
在抛物线的教学中,由于抛物线自身所具备的性质:其上任意一点到焦点的距离与到准线的距离相等,使得抛物线的焦点弦成为重点研究的对象,也因此得出了很多有意思的结论.
【摘要】从数学课的课型来看,复习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比例是相当大的,它在巩固知识、强化技能、形成体系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期末总复习是对学生一学期来已学过的某单元的知识、技能、方法的梳理、总结与提高.复习教学可以查漏补缺、夯实双基;可以促使知识系统化,整体把握知识结构;可以温故知新,对旧知拓展延伸;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引领学生在自我举例中梳理;在自我纠错中内省;在自我练习中提
【摘要】数学学科是以训练和培养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等能力为目标的基础性学科.数学练习课是以数学练习为主要手段,帮助学生主体巩固掌握数学知识,训练解题技能以及解题技巧的教学形式.本文作者从四个方面对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活动的开展做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活动;习题设计;习题讲解;习题评讲  数学学科是以训练和培养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等能力为目标的基础性学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多种手段,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数学学习之中,让学生更乐于去接受德育教育,在教师的培养下,提升数学水平,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获得身心的健康成长.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德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策略.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渗透策略  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德育教育逐渐得到了教师的重视,开始被放在与学生的学
【摘要】TSP问题是一个经典组合优化问题,而最短路径算法多样,却因其复杂性不具有最优算法.本文在目标改进的基础上以江苏省地级市为例,利用MATLAB和LINGO软件模拟出最优路径图,改进算法确定回路,运用搜狗地图获取数据建立并求解数学模型以展开研究.  【关键词】TSP问题;动态规划;LINGO;优化算法  一、背景介绍  货郎担问题也叫旅行商问题,即TSP(Traveling Salesman
学习习惯是学生的一种学习品质,一个好的学习品质是实现高效课堂学习的坚实前提,是达到理想学习效果的有效推力,高效学习,从习惯开始.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更要注重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尤其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養,为实现理想课堂学习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引导学生巧妙审题,培养学生良好审题习惯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出错,而审题不清是学生出错的一大原因.很多学
【摘要】有了情境,学生可以触景生情,在现实的情境中感受计算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引发学生思考,同时,有效的情境还有利于难点大的突破,便于学生理解算理.利用中国结这一熟悉而操作性强的情境,为学生的探究搭起了脚手架,让学生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去寻找算理,引导学生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巧设情境;算理;探究  分数除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与运算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主要
【摘要】0能不能做除数,在数学教科书里总是把它说成“0做除数无意义”而被处以“死刑”.科技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这个古老而又基本的数学问题,是应到了该解决的时候了.我认为应把0从“0做除数无意义”中解放出来,这对于人类从理论上,从客观上认识宇宙,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经过我多年的探索和论证,将“0做除数有意义”的结论和想法写出来,诚心与各界人士切磋,以求为祖国的数学事业的发展尽微薄之力.  【关键词】
【摘要】“让学习真正发生”是对学习走向深度的积极探索.数学学习中深度学习从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情感态度三个维度来看,是基于主动学习,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互学、个人反思等学习过程,达成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长久保持、灵活运用,最终使学习者学会学习,热爱学习.为促进小学生深度学习,可以“深入教材、整体建构”为基础,以引导小学生“深度加工知识”为核心,以“深度教学”成全“深度学习”.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