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的感悟和界定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j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今,人们常常探到“美”的话题,对于“美”的认识和理解也往往各不相同。笔者从美的形成和美的规律两个方面入手,关于对“美”的感悟和界定谈一些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美;感悟;界定
  引论
   美学危机是个世界性的话题。早在20世纪初,西方“许多智力过人的学者都已放弃对美的本质的思考”,认为“美学注定具有悲剧的色彩”。而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在当代西方,传统美学的悲剧命运也已宣告结束。在20世纪下半叶还依然能保持繁荣的中国当代美学能否避免这一危机已是摆在美学各派的共同课题。实际上,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学在中国的危机同样严峻,一些学者们开始对美学“合法化”进行质疑。美学论战在我国美学界数十年争论不已,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美”的要求越来越高。何谓美,何谓丑已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下面笔者关于“美”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美的形成
  (一)从伦理角度谈美
   善恶美丑的形成和人类的价值取向有关。善恶,主要形成于心理动机与伦理道德有关的对象:吻合人类伦理道德正价值取向的,谓之善;反之,谓之恶。美丑,主要形成于感性特征与情感喜恶有关的对象:吻合人类情感喜好正价值取向的,谓之美;反之,谓之丑。可见,善恶美丑都是对象因与人类的价值取向有关而形成的属性。我们体会到:凡是公认的美的事物,总是有相应的特征是切合人们意愿的,事物之所以美,也必须吻合人们愿望指向的特性。事物的特性,人们的指向性,二者高度结合,事物就成了美。由此可知,美的形成实质上是与人类的意念指向有关。
   (二)从哲学角度谈美
   由于美是关系属性,可见美不是物质,也不是物质的某种形式,所以美是不可能在单一的对象上直接被“复写”的。我们常见的风景画或美人照片,直接显现的只是内部的属性,即对美形成美的条件,而不是理论意义上的美的本质。以“大”为例,人们反映属性关系,一般要反映关系各方的相应特征。反映“大”,至少还要反映另一物体的体积,或以某一体积作为中介。因此,反映美时,主体既要反映对象的特性,又要反映人类意念正方向的指向性。而不同于反映大灯关系属性的是:反映美时,主体人通常在心目中留存了代表人的一方指向性,有时审美对象也可在大脑中诱发人的指向性,不需临时再从外界摄入大脑。由此可知,当人们缺少能留存指向的艺术素养时,就不能反映到艺术美;当人们因指向消失时,主体也难反映到美。因此,这种留存往往成了主体反映美的前提条件。但是,审美的这种前提条件并不是美在主题之外的存在的前提条件。美形成的条件与主体反映美的条件,二者从哲学意义上看时不同的。美虽然是和人有关的关系属性,但没并不是有人的一方主观决定的。在本文美的本质定义中,社会人们一方是客观存在,是“美”赖以构成的客观因素,处在被反映的客体地位。当然, 这并不意味着人的一方不能作审美的主体。事实上,在形成美和反映美的过程中,社会人的一方往往是一身而二任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种一身而二任,将美形成和存在的客观性和审美的主观性等同起来。
   (三)从价值属性谈美
   从价值学角度探讨美的本质和规律不是美学新说,但引进价值概念后对美的本质和规律的研究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原因不在于美学本身,而在价值学。近年来,哲学界对价值学深入研究后,竟得出几乎与柏拉图“美的难得”的同样结论:价值是哲学理论最烦难的领域之一。笔者认为价值的存在本质是一种结构性和获得性系统质,如商品价值只有在交换系统中才存在。无论我们引进怎样的价值理论,关键是要能解决美学的理论困境。
  二、关于美的规律
   (一)蔡仪的理解
   蔡仪是这样定义美的:“凡是符合美的规律的东西就是美的事物。”就是说,事物的美否取决于它是否符合于美的规律。美的规律就是美的事物的本质,“美的规律”也是意义存在和灵魂探求的规律,而对意义的终极追求,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操练实际上时无止境的,“美的规律”也是永不终结的。但对于真正的科学美学来说,诠解美的规律却是其题中应有之义。美的规律阐释对于它来说,不应是只能容许某种信仰生存的狭小载体,而应是能抵达美的世界的宽敞通道。它应当能够经受得住形而下的证伪,应当具有共度性和可复验性,“美的规律”也应当具有真理性,即使是相对真理、因此,各类不同性质的美学虽然可以互补共存,但它们之间,由于所依据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科学规范不同,所揭示的“美的规律”基本上是无法兼容的,也是难以通过论证辨明“是非”的。打个不十分恰当的比喻,科学美学的派别之争,好比足球,通过激烈角逐可以分出胜负、发现美的真理;而哲学思辨美学,好比气功,都能博大精深益智启明,但各派之间难以兼容;而人文诗话美学,干脆如同中国的太极,一人一套路数,感悟审美。
   (二)朱立元的理解
   朱立元在批评将“美的规律”客观性混合“自然规律”时指出:“美的规律在我看来,无疑是属于社会历史范畴的。“美的规
  
  律虽然是与人不能分离的,是人类社会的规律,而不是与人无关的自然规律。” 根据上述美学分类,这里的“无疑”是有限的,因为对于社会科学美学来说,它“无疑”是正确的,但放在其它美学当中,却是可以“有疑”的。譬如对人文哲学美学来说,虽然其本身属于社会历史现象,但所阐释的“美的规律”却不一定属于“社会历史范畴”。同样,对于自然科学美学,其“美的规律”虽然与人不能脱离,但也不属于“社会历史范畴”,在前文化审美物理、生理、心理层次上,所谓“美的规律”就是与人体结构直接相关的自然规律。离开若干自然规律,“美的规律”便荡然无存。
  
  结论
   归根结底,我们人类彼此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导致人们对于美的理解也存在着差异,因此对于美的观念也会有所不同;彼此之间存在着时间纵向继承的共性和空间横向联系的共性。导致意念指向对美的理解更存在着共性。因此,人类美的观念与美的标准有广泛的共同点,全人类面前,能够呈现出共同的美。美是每个人追求的事物,但首先要了解美的真谛,才能感受美,享受美。
  [参考文献]
  [1]杨思寰:《实践论美学断想》.学术月刊,1997年第6期
  [2]杨曾宪:《文化审美价值距离与“难能为美”》.齐鲁学刊, 1997年第4期
  [3]杨曾宪:《审美价值系统》.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
  (作者单位:1,2西安工程大学,陕西 西安 710048;3 空军工程大学,陕西 西安 710051)
其他文献
摘 要:课程改革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选择,推进和实践新课程应转变观念,从新的教材观、学生观、教学观、方法观等方面出发,针对高职学生的具体情况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转变课堂教学等方面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推进;实践;高职院校;新课程   当前,我国教育领域里正在深入开展一场声势浩大的课程改革活动。一大批“海归派”的博士们把现代西方国家最前沿的教育思想、理念和方法以及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
期刊
摘 要: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援助与指导的咨询形式,由于独立学院大学生具有自身独特的心理特征,利用团队心理辅导这种新的途径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可以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而且对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独立学院;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思想政治教育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期刊
摘 要:21世纪是教育的时代,更是教育技术发展的时代。然而现今在运用教育技术上仍存在许多误区。本文中,笔者从分析工具理性入手,对各学科教学中教师在认识和应用教育技术方面存在的误区进行及时剖析,再次明确真正的教育和本真的教育技术,从而做到对教育技术的准确定位:回归育人。  关键字:工具理性;教育;教育技术;教育目的;定位   进入21世纪,发展教育,发展现代教育,或者说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是
期刊
摘 要:校训是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提炼和总结,是学校教风、学风和校风具体体现。中英大学校训在来源、语言表述形式、导向性、个性化、时代性和稳定性等六个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只有洞悉中英大学校训的异同,才能科学地探讨校训英汉互译的基本原则,实现校训汉英互译的功能对等,从而彰显校训在大学对外交流和宣传中的重大作用。  关键词:大学校训;比较研究;功能对等;动态对等;形式对等   1.引言
期刊
摘 要:  当前军队院校教学工作评价运行模式,在运行过程中面临一些现实的困境,表现在模式运行中评价目的、内容、指标困境、评价的组织领导及参与者的积极主动性困境、模式运行的整体性、长效性以及军队特色不明显困境。这些现实的困境也折射出军队院校教学工作评价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着的诸多矛盾,主要表现在评价活动的蓬勃开展与评价制度缺失、理论研究之后之间的矛盾,评价的管理主义倾向与教育功能实现之间的矛盾,评价标
期刊
摘 要: 本文通过对非智力因素的概念阐述的基础上,并结合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成人音乐教学的现状,提出理论上和实践上两个方面的措施,加以培养成人音乐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  关键词:成人;音乐教学;非智力因素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力资源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因素。提高我国的全民素质,早已成为我国教育的强烈呼声了,因此成人教育系统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虽然成人教育的对象是成人,已经承担一定的社会责
期刊
摘 要:理工科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重要人才资源培养基地,人才培养以思想道德为先,因而加强思想道德课程主阵地建设尤为重要。通过对我国部分理工科高校“基础”课教学实证调查,揭示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提出构建基于提问和解惑主导性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增强课堂实效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理工科高校;基础课;提问;解惑   理工科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重要的人才资源培养基地,人才培养以思想道德为先
期刊
摘 要:   本文根据极限概念的教学内容和特点,结合该内容的教学现状,探讨了极限概念教学的方向和途径.  关键词:极限;教学    极限概念是微积分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然而,对于极限定义的“”,“”等抽象表述方式,学生在学习时常常接受别扭、理解困难、认识模糊、应用生硬.因而,极限概念教学历来是大学数学分析、高等数学等课程教学中的难点.本文根据个人教学经验,以数列教学为例,提出如下极限教学
期刊
摘 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智能化的教学管理已成为高校发展的新方向。它一方面促进教学管理理念与方式的更新,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本文阐述了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特点,并从教学管理网络智能化的主要内容及如何构建合理的教学管理系统等方面讨论了高校二级学院网络智能化教学管理的新模式。  关键词: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网络智能化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
期刊
摘 要:  目前,新升本院校在全国高校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新升本院校在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服务地方的观念没有完全确立、专业设置落后、定位不清、科研水平较低、与地方沟通不利等方面。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社会功能的发挥,也阻碍了高校自身的发展。为此,我们要采取相应的对策,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合理定位,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