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美术课的思考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ykimi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美术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美术课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价值。笔者从课程模式及选课方式、研究教材与组织教学、教学方法选择与革新课堂教学、改进评价方式与实现核心价值四个方面对美术课进行了反思,直接指向美术教育的实质,以期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美术课;高中;发展
  美术课是高中教育阶段必修的艺术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然而,它被认为是最难组织的学科,并未能真正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原因在于长期以来高中美术课教学采用的是 “注入式”教学,导致“教师费力不小,而学生受益甚少”,不能达到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及审美品位的目的。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美术课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对比进行了深刻反思。
  一、高中美术课程开设模式与选课方式
  高中美术课程由9个学习模块构成,在9个模块中选一个模块修习18个学时可获得1个学分。如:鉴于“美术鉴赏”对高中生形成美术鉴赏能力、提高美术素养具有主导性和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在3个学分中采取“1 2”的选择策略,即鼓励学生先选修“美术鉴赏”,以获得1个学分,再在其他内容系列中任意选修两个模块获得另外2个学分。可见,在推进高中美术课程实施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学生选课方面的指导。
  (1)指导学生根据要求和兴趣选好课,并通过举办作品展、讲座、座谈等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认识不同美术模块的特点,增强模块选择的兴趣和积极性。
  (2)组织指导学生根据学校设课和自身情况确定个人高中阶段的课程修习计划,并及时选定每学期课程,顺利而快乐地完成学习内容。
  二、精心研究教材,合理组织教学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学本,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应该认真研究,针对学生实际,结合校本课程资源和本地原生态美术文化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删减、补充、合理重组,使之形成既符合国家对课程的要求,又富有地方特色与本土特点的校本课程体系。开发出具有本校特色与个人特色的美术课程,让这样的课程充满生命力和吸引力。
  三、选择教学方法,革新课堂教学
  教师可根据模块特定的内容和目标采用侧重点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体验法、实践法、比较法等,还可以借用一般教学模式如经验学习模式、比较发现学习模式、探究学习模式、问题解决学习模式等,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需要的课堂,这样的学习才会产生真正的价值。
  (1)将“游戏”融入课堂,变学生无意为有意,从而乐于学习。游戏、竞赛等活动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因为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其爱玩好动的心理需求,将游戏引进课堂,从而使课堂妙趣横生,学生乐于学习。
  (2)善于用“发现”激发兴趣,鼓励每个学生探索,从而提高其创新能力。过去,一味以“讲授—接受”方式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早已露出弊端,它没有让学生进入主动学习,没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必须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自己发现、积极思考、大胆探索,会给予学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会让学生得到更多动手、动脑的机会,在探索中得到更多的成功和快乐。这样的创新学习才更有价值。
  四、改进评价方式,实现核心价值
  评价方式的改革首先是观念的改革。新课程改革提倡要从竞争本位、分等排序为核心的评价观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评价观,这就更需要我们改进评价方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1)注重发展,淡化甄别,直接指向核心价值。评价不是甄别,它重在激励,我们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为目的。这样才能真正让评价发挥导向作用,让学生的发展成为核心价值追求。
  (2)学生参评,教师“让位”,切实改变评价方式。师生一起协商、研究、制订评价标准,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积极参与课程评价活动。教师则利用自己的专长,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做必要的启发性点评、引导,发挥引领者的作用,而不是裁决者的作用。在美术作业的评价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学生美术学科的知识、能力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审美情趣、态度习惯、兴趣爱好等的全面综合评价,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的来说,高中美术教学的目的,不是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艺术家,而是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和艺术品位的提高,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和艺术敏感性,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力,这是更重要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尹少淳主编.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重庆市第四十九中学校)
其他文献
“放缩法”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它是符合认知发展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的,能对一个知识点发散想象与创新,把一个知识点经过与之相关知识联系、想象、总结等发散成一个知识球的形式,这是放的思维;把多个零散的知识点通过一定的知识构架组建成一个知识球再找出其切入点,最后浓缩成一个知识点,这是缩的过程。所以其核心结构是:知识点—知识球—知识点的放与缩的过程。在目前苏科版的探究教学下,本人认为要结合实际利用
新版初中化学教材,在追求学科知识体系严谨、完整、富有逻辑等优势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努力体现时代的特点,关注学生获得多元知识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那么,如何利用教材资源,实现对学生进行多元科学知识的渗透呢?  一、在化学教学中开展对知识点的前后渗透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一提到作文,学生怕,老师也怕。学生怕写,老师怕教,而传统的作文教学,却只能在低谷中呻吟、徘徊。老师讲授习作知识时可以侃侃而谈,却不能领着学生操作,为学生示范;家长辅导习作,求助于各式各样的作文汇编,却也只是徒劳无功。真可谓谈“作文”色变,作文难就成了“历史性”问题。  一、丰富习作源泉,让学生敢写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精讲精练,压缩教师在课堂上的“讲”的时间,增加学生在课堂上思考、讨论、练习、反思的时间,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学习是丰富人生的活动,学得越多.生活越充实,学得越好,生活越精彩。感谢学校和镇中心校的举荐,我荣幸地参加了全国教师专业标准培训管理办公室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素质教育研究所20
摘 要:中职之所以成为一个相对于普通高中的教育种类,主要在于它的职业教育内涵而非基础教育内涵。中职语文教学应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职语文活动课设计探索的内涵,最后给出了相关的探索对策:选择合理有效的语文教学手段、加强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认知和实施多元化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关键词:中职;语文;活动
今天的教师任重道远,肩负着培育一代接班人和传承中华文明的历史使命。因此,青年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从培养良好的习惯做起。英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费朗西斯·培根在其《论习惯》一文中说:“一个人的行动多半取决于习惯,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好习惯能促使人良性发展,能使自己有成就感,成就人的一生。不良习惯会成为你漫漫人生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我们经常说,要培养学生
摘 要:欣赏活动重在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个性品质。当前幼儿园欣赏活动的组织与教学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尝试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创设开展各种欣赏活动的条件和机会,营造欣赏氛围;丰富欣赏选材,改变各类欣赏活动开展不平衡的状态;加强教师欣赏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等有效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欣赏活动;存在问题;指导策略  欣赏是人们对某一作品或事物的观察、感悟、判断、评价和能动创造。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