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后高校经费紧缩问题应对研究

来源 :商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s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充沛经费的支持。面对近年来国家“过紧日子”的财政要求,叠加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高校经费收入紧缩问题逐步凸显。目前有较多探讨如何应对疫情给我国宏观经济发展、重要国际关系以及农业、旅游业、金融业、文体行业、外贸经济、消费经济等领域带来冲击的学术研究,但对疫情时代高校如何克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稳定的获取经费并最大程度服务于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却缺乏相关研究。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收入结构及面临压力,从经费来源和经费管理两方面,为疫情下我国高等教育如何应对经费紧缩问题提出建议。

高校主要经费收入来源分析


  目前学界普遍认为高校教育经费来源主要是三种渠道,分别是政府投入、家庭投入与社会投入。政府投入是指政府机构的财政拨款、科研经费、学生资助、专项补助、减免税收等;家庭投入是指学校向在校学生收取的学费、住宿费与杂费等; 社会投入则指社会各界捐资、民间资本投入及高校所属企事业单位的营业收入、科研成果转化收入等。
  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主要也呈现这样的格局,但相较于国际高等教育发达国家,我国高校经费来源上又有自身特色,主要表现为我国高校以公立院校为主,政府投入比重较高,大部分高校的国家财政拨款收入远高于家庭收入和社会收入。以教育部公布的2018年数据为例,全国高等教育经费总投入为12013亿元,其中财政拨款为7450亿元,占比为63%;学生学费2450亿元,约占比21%;民间资本投入26亿元,约占比0.22% ;社会捐赠51亿元,约占比0.43%;其他收入1882亿元,约占比16%。从数据可以看出,我国高校经费来源最主要的是政府投入,尤其是财政拨款。虽然2018年财政拨款比重较过去较高年份,如1993年财政拨款142亿元占高等教育总投入156亿元的91%有大幅下降,但仍然是高校经费收入的首要来源。因此,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数据及我国高等院校的公立性质可以判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经费三足鼎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发展体系已经形成并将长期基本稳定。

疫情下高校经费收入面临的压力和困境


  经济新常态下国家财政增速下降,高校经费收入减缓。2012年以来,国家多次提出过紧日子要求,国家各层级财政支出也在不断压缩。在高等教育领域,2020年教育部“二上”预算培训会议也要求各高校响应国家号召,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2]。财政支出紧缩,对高校经费收入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如表1显示,2009—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政府投入从 5670亿元增加到13464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0.2%,其中2012年以前增长较快,年增长率均10%以上, 2011年甚至接近20%。此后增速明显放缓,特别是2013年,政府财政投入出现了负增长。高校经费中财政收入减缓趋势,与十八大后GDP增速放缓,国家财政收入增速下降情况基本吻合。
  疫情下国家财政收支矛盾加剧,高校经费收入压缩。2020年初疫情暴发后,上半年的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很大负面冲击,同时为防控疫情和刺激恢复各行业经济,国家投入大量财政资金,导致国家财政收入下行和开支压力增大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国家一般可支配转移财政空间压缩。国家财政压力也必然的波及到了高等教育经费,从2020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公布的預算数据看,仅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财政拨款就下降总计超过120亿元,2020年度高校经费增长率较往年普遍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经费负增长的高校数量却大幅增加。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恶化,世界经济下滑趋势将通过各种传导机制影响我国经济的正常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利润,持续抑制国家财政收入和增加财政开支压力,高校获得国家财政拨款总量也势必受到较大影响。
  “双一流“建设关键期和研究生的扩招,高校开支负担增加。当前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正进入关键时期,优质的教师资源、先进的科研设备、充足的科研经费、优厚的学生补助等都需要充裕的经费保障,相关开支占据了高校经费开支的较大比重。2020年,为缓解疫情下大学生就业压力,国家大幅度扩招了研究生,高校在校生数量有较大的提高,生均教育经费愈发紧缩,财政经费供给缺口进一步加大。加之疫情原因,学校所属企业效益普遍受影响,大部分市场经营者盈利有限甚至出现亏损,因此难有资金对高校进行反哺或捐赠,导致高校的社会收入也下降明显。
  疫情下高校经费收缩虽不至于使我国高校像部分国外高校因资金短缺而冻结招聘、教职工减薪裁员、甚至停办倒闭,但仍将明显的影响学生学习、教师科研、学校基建等,会导致高校规模扩大和国际竞争力提升力不从心,进而阻碍我国高等教育的良好发展势头。

应对高校经费紧缩的对策建议


  面对经费压力尤其是国家财政紧缩,高校及其行政主管部门应该更加积极争取财政拨款,同时高校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拓宽收入渠道,争取资金来源多元化,科学管理使用资金,克服经费紧缩带来的压力,保证办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争取国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强化财政要素保障。国家财政经费在高等教育经费中的占比,决定着高校经费收入情况几乎完全取决于国家财政投入。虽然2012年以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连年在GDP中占比4%以上,但与OECD主要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2019年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为40049亿元,占GDP比重为4.04%,低于新加坡(16%)、美国(5.2%)、英国(5.7%)、法国(5.5%)、德国(4.9 % )、韩国 (5.1 % ),我国财政教育经费仍有较大增幅空间。教育主管部门要通过积极推动教育立法稳定国家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与财政部门协调争取国家财政预算,以金融手段实现教育板块经济创收,改善财政投入教育经费分配结构等途径,不断提升我国财政投入高等教育经费总量和使用绩效。

  拓宽社会捐助资金来源渠道,创新资金筹措机制。与国外高校相比,我国捐赠机制尚不完善,公民尤其是校友捐赠意识和捐赠意愿也不强,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法规政策。完善国家政策对教育捐赠尤其是对税收减免的支持,借鉴《美国国内收入法典》等对个人、公司在教育捐赠时的税务减免举措,并适时开征遗产税,刺激和提高人们进行教育捐赠的意愿。二是提高社会教育捐赠意识,增强社会捐赠信心。广泛宣传国内外教育捐赠理念和先进事迹,营造公民主动教育捐赠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加强对教育捐赠资金的规范监管,保持高校基金会的公信力,维护好社会捐赠教育的信心。三是完善高校筹资机构能力建设,创新筹资手段和捐助形式。高校尤其是管理者要增强主动筹资意识,完善基金会、校友会的机构职能和力量配备,建立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团队。创新筹资模式,利用网络转账等信息化手段增强普通校友的大众捐款,建立健全以捐资者为中心的筹资机制,为捐资者量身定制捐赠项目,提高潜在捐资者的捐赠意愿。
  主动对接市场主体,增加市场化收益。相对于其他机构,高校有较为充足的科研经费、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先进的高新技术附属企业,应积极与市场主体开展合作,充分了解疫情下市场需求,研发相应科技成果,通过技术转让、产学研相结合等方式,使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市场的消费品,使高校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收入。同时,高校应该顺应疫情下社会大众提升就业技能,以及失业人员深造学历、培养技能的需求,利用高校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开展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增加高校收入。
  加强经费使用科学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高校应在保障刚需支出情况下,削减不必要支出,减轻经费支出压力。在制定预算时,着重控制“三公费用”开支,大力整合精簡内容相似、目的相近的活动;严格审批仪器设备、办公用品等物资购置,合理优化资源调配;推迟不必要的基建项目,等等。同时,加强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高校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加强预算力量的配置和能力的提升,做好预算绩效的运行监控、结果运用。
  (中国人民大学)
  参考文献:
  [1]黄永林,《1993—2018 年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投入的深度分析》《教育财会研究》,2020年第6期
  [2]中国农业大学财务处:《教育部直属高校、直属单位2020年“二上”部门预算会在我校召开》,2019年12月23日,http://news.cau.edu.cn/ art/2019/12/23/art_8769_656784.html
  [3]吴单 马嘉璐 林方舟 宋承翰,60余高校财政拨款减少超百亿 北大清华浙大被“砍”经费最多,2020年07月06日,http://epaper.oeeee.com/epaper/A/ html/2020-07/06/content_19430.htm
  [4]魏丽娜 周翔宇,《我国高等教育经费配置的现实困境与改进策略—基于新加坡的经验启示》《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5]郑真江 林成华 蔡颖慧,提升我国高校吸引力社会捐赠能力的建议社会治理;2019年07期
其他文献
在新会计制度出台并运行的基础之上,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统一了核算标准,改进了财务工作制度,规范了财务管理的工作行为,使财务管理更加科学和公平,有利于监督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因此本文围绕着基于新会计制度背景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展开论述,希望能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财务管理的观念建设不到位  首先,当前行政事
在格言的启发中成长宋志平说他40年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企业。做出了两个世界500强。他大学毕业就在工厂工作,开始做技术员、销售员,然后做科长、处长、厂长。直到同时做中国建材集团的一把手和国药集团的一把手。做企业并不容易,把企业做得很好更难。但认识他的人每次见到他,他总是乐呵呵的,高高兴兴,无忧无愁。宋志平说他一路走来,受到很多格言的鼓舞,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有五段。
供应链的具体内容  供应链从客户需求出发,本着提高质量和效率的目标,通过整合各类相关资源,从而构建涵盖研发、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环节的全流程高效协同的组织形态。供应链一般具备创新、协同、共赢、开放、绿色等特征,强调供应链创新的发展与推进,可有效提升创新能力、加速产业融合,并建立起供应链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共赢的良性发展机制,对打造涵盖研发、流通、生产、消费、回收等全环节的新型绿色产业体系有着极
财务管理中预决算管理涉及到整个事业单位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成果以及相关的现金收支等价值指标,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简要阐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种预决算管理存在的几点问题,重点阐述了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预决算管理质量的几点策略。对于大部分事业单位来说,一项成功的财务预决算管理,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事业单位对相关财务计划的执行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协调事业单位内部各
近年来高校科研经费快速增长,科研经费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随之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基于放管服的背景,通过分析当前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并剖析不足,从组织、放权、管理、服务四方面提出精细化管理的手段,有助于提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水平,从而促进科技创新,实现国家科技水平与地方经济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自上任以来,就将创新置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20年9月,习近平同志在京主持召开科学
当前,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对于国企来说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这样才能够在竞争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自身的力量。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通过各个部门之间的有力配合来提高工作质量,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创造出更大的价值。针对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制度不完善、管控有待加强等问题,更要结合信息环境的特点来进行优化方案的制定,从而强化对国企内部控制的力度,实现企业的长久发展。信息化对国企
汉服,全称为“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汉服是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经过四千多年的自然演化与民族融合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  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反映儒家礼典服制的文化,最终形成较为完备的冠服体系。  在传统文化的回归热潮和
“1+ X”证书制度的试点实行给以高职院校为主的相关领域学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计专业需要培养各行各业的人才,因此对其进行的改革和探索也是很重要的。改革要顺应国家政策导向,同时符合会计领域发展潮流,高等职业院校的改革更要符合社会的需求,坚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更好地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培养专业化人才。  高职是高等职业学校的简称,与普通高校的学段是一样的,区别在于以职业为导向,顺应市场需求,培养技
业财融合发展现状  目前国外的业财融合由于起步较早,发展已经较为成熟,而国内业财融合的理论和实践仍处于初级阶段,很少有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将业务和财务真正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但是这种融合却是既有助于财务会计发展又有利于企业高效利用财务数据稳步前进的大势所趋。我国已经初具业财融合雏形的企业有顺丰、宝舜科技、红塔集团等,虽有不足但对大数据的利用意识是远远领先同行业的。业财融合的管理理念是信息技术革命对企
随着近几年小额信贷的飞跃发展,为甘肃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金融支持。随着我国金融政策不断的出台,市场竞争的激烈,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等众多因素的影响,现行的小额贷款模式直接决定着贷款是否能全额收回,客户的还款能力是否提高、还款意愿是否改变。甘肃农信作为进行小额信贷业务的正规金融机构,面临着新的外部环境,面对着新的治理风险、合规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方面的严峻考验,面临着在贯彻小额信贷解决普惠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