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尝试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ziwei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它已从传统教学中的辅助地位上升为不可缺少也不可替代的主导地位。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使学生从实验中获取知识,体会到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始终将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立足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一些经验。
  1 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计划
  在每学期初或每学年初,教师和实验员要根据教材要求、学校条件和当地实际,研究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化学实验教学计划》,并将每个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负责教师等项目一一列入表内,然后复制几份交给教务处和总务处等有关部门,促使其他部门的领导能协助化学教师,适时地准备好有关化学实验器材和药品,保证化学实验能按计划保质保量开设。
  2 精心设计好实验教学程序
  教师在设计实验程序时,应认真构思观察操作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对实验出现的问题、现象、失败的原因要尽可能考虑得细致,尽可能设置“为什么”,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如观察质量守恒的实验,学生往往只对“白烟”“蓝色沉淀”的“好玩”感兴趣而忽视必要的思考,教师在实验中要提醒学生“有白烟、蓝色沉淀生成,天平仍保持平衡,这有什么化学意义”“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等问题。另外,不能单为做实验而做实验,应全面系统地分析实验目的、操作要求、实验步骤等,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时间,避免出现学生无事可做的时间空档,以提高教学效率。
  3 积极探索实验中的成败关键
  教师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如何,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因此每个实验教学前,教师应按课本中的实验要求,认真做几遍,使自己的实验操作规范、熟练。在演练中还要研究和摸索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实验成败的关键,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实验中能及时提醒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如“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教师在实验前应对学生强调“先通气体,后加热”“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气体”是关键,如果操作顺序有错,从而导致实验失败,甚至出现实验事故。
  有些实验还要设法做好示范样品供学生对照,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把教师的示范操作拍下来,上课时给学生看,辅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要领,从而提高实验课的质量。
  4 改进、补充课堂实验,使学生学得轻松
  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实验教学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解释化学现象的本质。教师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探究性实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逐步学会探究。”课堂教学中的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对教材中安排的实验,教师要安排在45分钟课堂教学中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教材中的实验有的效果不好,不尽如人意,因此对部分实验做了适当的补充和改进。实践证明,这样可以增强实验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如教材中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可以进行如下改进:用一内壁不同位置沾有酚酞试液的大烧杯罩住盛有浓氨水的小烧杯,过一会儿,大烧杯内壁的酚酞试液变红。这样改进不但可以证明分子运动,同时也能证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使学生充分理解微观的分子知识。对一些实验可以在原实验的基础上补充,以增强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如在探究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的实验时,教材上只让学生探究氧化铁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为了更进一步探究这一性质的普遍性,笔者增设探究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并对这一传统的实验做一点儿改进:将一根铜丝擦光亮后,一端绕成螺旋状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使这段变黑,然后趁热放进稀硫酸中,一会儿就可以看到螺旋上的黑色消失,铜丝又变得光亮了,溶液也由无色变成蓝色。这一实验具有节约、省时、对比鲜明的特点,既加深学生对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的性质的理解、实验现象的记忆,又巩固了铜的化学性质,增强了实验效果。
  5 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人教版新教材按照义务教育新大纲规定的31项演示实验内容,在各章节中共安排85个课堂演示实验。这些实验有的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有的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有的则属于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对这些演示实验,笔者全部安排在45分钟课堂教学中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还作了适当的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
  6 学生参与实验,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参与是个体投身认识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形式,而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1)给每位学生平等的实验机会,包括操作、交流、探究、获取知识技能,特别关注性格内向生与后进生,多给他们以实验。给同一位学生不同的操作,全面培养学生,发展学生。
  2)化学实验是实验教学发生的基础,而学生是实验教学的主体。因此应让学生充分探究、交流合作、反思、注重学生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3)让实验成为学生发展个性,舒展个性的空间,培养学生的独特视角。
  7 学生积极有效参与化学实验教学,确保实验教
   学三维目标的最大化实现
  1)积极参与实验,要求学生情绪饱满,兴趣浓厚,而不是敷衍了事,应付式参与实验。主动积极参与实验能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使实验顺利完成并取得成效。2)有效参与实验是学生自我动手、动脑、思维。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第45中学)
其他文献
在当今经济大背景下,绩效考核制度从实质上讲就是企业管理的指挥棒。要想把干部员工的思想统一到石化企业的发展大计上,把大家的行动统一到降本挖潜、提质增效上,就需要确立切实
“越来越便利了,视频同步会议。”3月17日,中国石化2017年宣传思想工作视频会议召开,巴陵石化在公司和化肥事业部设立两个分会场,吕湘燕“足不出户”在事业部参加会议。公司
作为班组长,长期从事班组建设工作,会积累许多经验和教训。在与继任班组长交接时,既传授经验,也能告诉对方自己在工作中的教训,是难能可贵的。
职业教育要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但是在高职育人实践中存在困境“壁炉现象”;分析其原因,提出高职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激励机制的构建要弘扬高职育人价值的
急性荨麻疹以皮肤出现鲜红色或苍白色团,发无定处,忽起忽退,瘙痒不堪,消退后不留痕迹等为特点。笔者对2008年7月~2012年7月门诊36例急性荨麻疹患者采用咪唑斯汀治疗,疗效显著
低油价给油气勘探开发行业带来全方位的冲击,油公司盈利能力大幅下滑,一些企业甚至亏损。为尽快走出困境、提高抗风险能力,国内外很多油公司都把低成本发展作为应对低油价的
钳工是中职机电类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课。通过剖析钳工训练的实用性,激发学习主动性;明确训练目标,制定考核标准;注重基础,规范基本操作要领;结合课题,适时进行综合训练;及时评价,发现、解决问题等举措,以期增强中职钳工训练的效果。  钳工是中职机电类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课,钳工训练既苦又累,学生在训练中要有较强的体力,特别是坚强的毅力,并且要掌握一定的技术,才能练出效果,练出成绩。要学好、掌握这项技能并不
从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化单调为多样、化枯燥为有趣四个方面,密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例,对小学数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和谐融合进行讨论。
本文对大体积混凝土从材料、配合比设计、质量控制、施工、养护等方面进行分析
电教媒体集图像、动画、声音、文本于一体,用它来创设情境能给学生新异、真切的感觉,而且又呈现于连续的状态中,所以非常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注重探索和研究,充分利用课件创设情境辅助各科教学,提出“情境课件”这一概念,即在课件设计时,依据情境教育理论,对所要呈现的内容进行艺术加工,并将每一部分都置于一个完整的由几部分构成的情境之中,使得课件所展现的情境生动、形象、直观,达到激发学生学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