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后习题发挥最大作用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g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体现了教材编写者选编该篇课文的初衷,与课文构成一个整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这些课后习题,迅速地抓住课文的重点内容并制定出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进行渐进的朗读训练,展开多样的字词教学,创设有趣的说写环境,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让课后习题“大有作为”。
  [关键词]课后习题;字词教学;说写环境;朗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4-0060-02
  统编教材每篇课文后面都有习题。这些习题设计精巧,与课文构成一个整体。这不仅是编排意图的体现,也是课堂教学目标的具体呈现。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课后练习这一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逐一落实,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扩大语文学习的容量与空间,优化教学过程,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下面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例,谈谈如何让课后习题发挥最大的作用。
  一、围绕课后习题,进行渐进的朗读训练
  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围绕“相处”这个主题安排了《狐假虎威》《狐狸分奶酪》《纸船和风筝》和《风娃娃》4篇课文。每篇课文后的第一道习题都是读课文(表一),但是要求不同,循序渐进。
  同样是读课文,我们会发现目标不同、任务不一:有理解题目的,有猜字音的,有分角色朗读的等。这既告诉学生不同的课文要采用不同的朗读方法,也暗示着这一篇课文要采用不同的朗读方法。根据习题一的要求和本单元课文的特点,笔者在教学时便“借题发挥”,引导学生学习。请看《狐假虎威》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个成语故事,题目叫——狐假虎威。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吗?
  生:不清楚。(大部分学生)
  师:没关系,好好地朗读课文就知道了。请同学们看看课后习题一的要求,记住要一边读一边思考“狐假虎威”的意思哦。
  (学生认真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课文中有一句话其实就告诉了我们“狐假虎威”的意思。谁能很快找到它?
  生:“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师:真棒!那么,狐狸又是怎样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呢?我们来一边读一边感受吧!接下来,让我们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吧。
  (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表演后,教师请两个小组的学生上台表演朗读)
  师:同学们朗读得太好了!现在,如果老师请大家像讲故事一样,用自己的话说说“狐假虎威”的意思,争取把它说得具体完整,会吗?同学们可以默读课文一次,做到不出声,一边默读一边在心里讲一讲。
  生:一只正在寻找食物的老虎逮住了一只狐狸。狐狸骗老虎说,自己是被派来管百兽的,并借着老虎的威风在百兽面前走了一趟。老虎信以为真。
  在充分解读本单元的课后习题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朗读的情境,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也把握了故事的梗概。这种渐进式的朗读训练,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紧扣课后习题,搜寻多样的字词教学
  识字写字是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综观课后练习的编排,不难发现在每篇课文后面的练习中,均编排有描红的练习以及读抄常用词语的练习,旨在指导学生练好写字的基本功,巩固复习所学的生字,为今后的正确运用字词打下基础。统编教材更注重多元识字。“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是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学的重点。为此,本单元特意安排了《纸船和风筝》《风娃娃》两篇全文不注音的课文,旨在引导学生把之前学习的方法综合运用到课文的学习中来,为二年级下册不再全文注音的学习做好铺垫。因此,本单元课后习题对字词教学设计得独具匠心。
  本单元的字词教学有简单的读读记记法,有猜读识字法,也有形象表演法,形式多样且活泼有趣。因此,在处理这一类练习时,教师应进行扎实有效的指导与训练,切不可把它当作常规练习而忽略不计。请看《纸船和风筝》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松鼠和小熊是怎么变成好朋友的?
  生:松鼠折了纸船,上面写着“祝你快乐”送给小熊,小熊乐坏了。小熊扎了风筝,上面写着“祝你幸福”,送给松鼠。松鼠抓住风筝,也乐坏了。
  (根据学生回答大屏幕依次出现:筝 鼠 抓 幸)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好。大家看,纸船上漂来了许多生字宝宝。你能猜猜下面加点的生字宝宝叫什么名字吗?课后习题二可要求同学们用猜的方法,你会吗?先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吧。
  生:我认识风筝的“筝”。因为它的下面有一个我认识的字——“争”。
  师:哦,原来你采用的是用熟字认生字的方法,不错。
  生:我知道第三个字是“抓”。 因为它左边是提手旁,右边有一个爪子,很像我们用手在抓东西。
  师:哇,你根据“抓”字的字形特点认识它,真了不起。
  生:第二个字一定是“鼠”字。
  师:为什么?
  生:我在课外书中经常见到它。妈妈告诉我,它读“shǔ”。
  师:对呀,联系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可以认识很多字呢。还有一个字,谁认识?
  生:我认识,我从课文中的“祝你幸福”猜它是幸福的“幸(xìng)”字。
  師:原来,遇到不认识的字我们还可以到课文中寻找,然后联系上下文猜出它的读音。
  这里,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让识字变得饶有趣味。在教学本课生字时,笔者根据课后习题的提示,引导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可借助图画、字形特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等方法猜字。本单元是二年级下册的最后的一个单元。教学时,笔者尽量把之前学过的识字方法进行了一次梳理和总结。在教学最后一篇课文《风娃娃》时,我更是让学生完全独立识字,努力把整篇文章读正确。   三、巧用课后习题,创设有趣的说写环境
  说话写话是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统编教材重视说话和写话训练。对二年级下册的学生而言,说话和写话都不陌生,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材在课后练习的安排上巧妙地降低了难度,用演一演、评一评、仿一仿等方法学习说话(表三),给学生创设了有趣活泼的说话与写话的氛围。
  请看《风娃娃》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文中的风娃娃为人们做了好多事情。那风娃娃只会做这些事情吗?当然不是,生活中风娃娃还能做些什么呢?赶快看课后习题三,根据它提供的词语,联系我们的生活說一说。
  生1:看到“凉风”这个词,我想到了风娃娃还可以当电风扇。昨天傍晚我和妈妈出去散步,风娃娃凉凉地吹在脸上,好舒服呀!
  生2:可是,看到“寒风”,我就想起冬天的风娃娃吹在脸上可冷了。去年,我的耳朵上生冻疮,爸爸告诉我就是风娃娃惹的祸。
  师:看来,就像书本上说的,风娃娃既会做好事,也要做坏事。同学们,看到“风调雨顺”,你又想起了什么?
  生:我想起了在一本课外书里看到风娃娃还可以为植物传播种子呢。
  师:对呀,大家熟悉的蒲公英、苍耳就是靠风娃娃传播种子繁殖下一代的。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风娃娃来到 , ”的句式写一句话吧。
  “生活中的风还能做些什么?”原本是一个枯燥的问答题,但因为习题中有了10个有关风的词语提示,给了学生很多想象的空间,搭建了学生联系生活的桥梁,使本次的说话训练变得轻松自然,也让之后的仿写水到渠成。另外,对课后习题二“根据下面的提示讲讲这个故事”,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习题中的提示,以第一个提纲“风娃娃来到田野”为例,向学生提问“风娃娃来到田野做了些什么事情”,指导学生复述课文,总结方法。随后,再让学生根据后两个提纲独立复述课文,发现他们的复述有条有理,而且通顺流畅。
  教材的课后习题体现了教材编写者选编该篇课文的初衷。这些形式多样的课后习题大致勾勒出了每篇课文教学的基本线索。教学时,教师要参考这些课后习题,以迅速地抓住课文的重点内容并制定出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让课后练习题成为教师课前备课的一条“辅助线”,课堂教学中的一条“中轴线”,课后练习的一条“延伸线”,让小小的课后习题“大有作为”。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京夜景的美,激发学生的热爱之情。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学习新课  (过渡语)孩子们,昨天老师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让你们晚饭后去游玩我们中宁政府大楼前的人民广场,你们都看到了些什么?(人很多、很热闹,五颜六色的彩灯非常亮)是啊!一到晚上,我们的首都北京也亮了起来,下面老师和你们再到夜晚的北京去游赏
[摘 要]特级教师姜树华老师执教的《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体现了说理文教学的内在规律。在课堂上,姜老师通过聚焦语言、突显朗读、引导思考和渗透学法等途径,让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掌握了文本的结构,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文体特点;阅读策略;言意共长;朗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8-0013-01  特级教师姜树华老
[摘 要]神话故事是文化的源头,也是学生语文能力生长的重要资源。把握好神话类文本的教学,就能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文化熏陶。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提炼,梳理故事情节;通过想象,感知人物形象;通过练笔,对照不同版本;通过拓展,丰富阅读积累。  [关键词]中年级;神话;文本;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6-0071-01
[摘 要]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时代的要求。语文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彰显着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之美。因此,教师要用美的眼光解读教材,寻找教师专业的感觉;用美的眼光审视自己,提炼教师的专业生活;用美的眼光提升自己的教学品质,点亮教师的专业智慧。只有这样,教师的专业才会得到快速发展。  [关键词]专业发展;解读教材;教学品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
[摘 要]批注式阅读是阅读教学走向真实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阅读效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中,教师可将批注式阅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学生习作相结合,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引领学生在文本世界中走一个来回,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批注式阅读;文本;文字;对话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2-00
儿童诗是儿童言语与精神的美丽栖居。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王泉根曾说:“爱诗懂诗,从诗美艺术中汲取精神素养,这对于儿童的‘精神成人’具有特殊的价值意义。”的确,在儿童的生命成长过程中,儿童诗创作是开启语言之门、培养文字感悟能力和丰富情感的最好媒介。  一、缘起:一次儿童诗接龙的尝试  周二,我将教学沙白的小诗《秋》。这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只有二十字,语言明白晓畅,风格清新雅致,是不可多得的积累佳篇。可一节
[摘 要]针对农村小学生普遍存在害怕说话,畏惧交际的情况,语文教学应立足口语交际课,进行系统训练,切实帮助农村小学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立足课堂;实物图画;实践活动;语言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3-0095-02  许多农村小学生害怕说话,畏惧交际,面对交际情境能躲就躲,缺乏应对的自信。然而农村小学生和城市
[摘 要]随着国内外教学交流的深入,西方“体验式”的教学,尤其是以教育戏剧为代表的教学策略正逐步走进国内中小学。在语文教学中引入教育戏剧,应让学生明确其内涵与目的,并落实戏剧化课堂的教学方法与过程,从而开创出一条新的教学之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戏剧;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9-0068-01  教育戏剧的
[摘 要]《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的教学,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樟树的外形特点及其可贵精神,引申为宋庆龄高贵的人格品质。在“活动单”教学模式下,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更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提升了语文素养。  [关键词]樟树 人格 蓬蓬勃勃 伟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3-069  【设计理念】 
[摘 要]与北京市特级教师张海滨老师同课异构《草船借箭》,课后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张老师的课注重一课一得。他将“关联”做足,做透,让学生关联着看,关联着想,关联着找,关联着读,引领学生通过触摸诸葛亮的思维去认识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不仅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还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确实是教学生需要的语文。  [关键词]关联;思维;阅读;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