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中队文化墙建设的实效

来源 :新作文·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ni8266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中队文化墙作为展示队员们精神面貌和中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它不但是体现队员主体性的重要平台,是中队文化建设的具体体现,还是提高队员各方面素养的“沃土”。为此,中队辅导员要积极开辟、制作充满激励作用的文化墙,营造健康向上的中队氛围,指导队员开展个性化的队员活动。
  【关键词】小学;中队文化;文化墙;建设实效
  教室是队员们在学校里的家,中队辅导员、学生和家长精心设计,巧手布置,把这个“家”装扮得美好温馨,充满生机。而中队文化墙是展示队员们精神面貌和中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中队的文化墙不仅是队员奋勇前进的不竭动力,还能够反映出一个中队的风貌。中队文化墙是如何发挥教育作用,以显示中队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和教育氛围的呢?
  一、中队文化墙是体现队员主体性的重要平台
  中队文化墙是中队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队员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在中队文化建设中起到了“亮灯”的作用。建设中队文化墙的好处有三:一是能为展示、交流队员们的作品提供平台。在教室后面的墙上开辟精美的“文化乐园”,把队员们方方面面的优秀作品进行张贴,展示不同中队队员的精神面貌和文学素养。每月有不同的主题,且每月更换一次。时而刊登队员丰富精彩的画报,时而展示队员各方面的获奖作品,时而粘贴队员的佳作,时而展示中队活动剪影,诸如此类的活动作品展示,给队员营造了浓厚的中队精神文化氛围。二是能够展现中队的队风队貌。在教室主墙上以具有独特花样的位置张贴中队队名、名言警句、队风、学风、中队目标、队员风采相片等丰富多彩的中队文化,从而激发队员的学习兴趣。三是能够锻炼队员的管理能力。把中队文化墙的管理工作全部交给队员,由小队长具体负责,从而锻炼队员的组织、管理和动手协作能力。
  二、中队文化墙是中队文化建设的具体体现
  中队文化是中队之魂,是指中队辅导员在中队管理中把全体队员凝聚在共同目标之下,以最好的行为方式和最优秀的道德价值呈现出来。中队文化墙就是中队的一面镜子,是展示各中队的特色文化和中队文化建设的具体体现。
  (一)积极开辟、制作充满激励作用的文化墙
  充分、合理地利用空间,在教室的墙壁上开辟一块园地,利用这个阵地制作文化墙。可以结合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设计不同的专题栏目,并不定期地展示各种专题。如绘画主题月可以开辟“小画家家园”栏目,让队员们根据主题绘画作品,并将作品带到中队,小组轮换展示,营造人人都能上墙,人人都是小画家的氛围。又如在校运会其间,可以利用文化墙开设“我要为中队争光彩”“运动场上的健将”等活动主题,把队员们在比赛前、比赛时、领奖时等精彩的时刻记录下来,将照片配以激动人心的文字,从而使队员们受到極大的鼓舞。
  (二)营造健康向上的中队氛围
  通过中队文化墙的创立,建设健康向上的中队精神。中队精神是指中队全体队员学习、生活、文明、道德等各种观念汇聚而成的群体意识。这种意识一旦形成,就会对队员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和巨大的影响。中队辅导员接手中队后,应及时和队员商讨、确定中队共同奋斗的目标,这是形成良好中队集体的必要前提。而中队精神的具体体现是中队队训。只有有了激动人心的队训,才能使每个队员有成长的动力,让队员感到他们的明天是绚丽多彩的、快乐的。组织全中队的学生讨论,形成队训,然后把它醒目地张贴在教室中,以时刻激励队员,让队员常把自己的言行同目标对照,从而不断地反省、完善自我。
  (三)指导队员开展个性化的中队活动
  利用中队文化墙组织和指导队员开展个性化的中队活动,通过活动促进队员的发展。例如,调查研究、参观与访谈、中队环境布置、中队会、互动和各种竞赛活动。像设计书香校园、节约校园、安全校园等的宣传口号,感动人物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绘画比赛、中队之星评比等都可以通过中队文化墙展示出来。这样既可以极大地激发队员参与活动的热情,也可以提升队员的精神追求。
  三、中队文化墙是提高队员各方面素养的“沃土”
  中队文化墙展示的是队员的精神面貌和个人素养,而每个队员都是中队的一员,因此,在中队文化墙设计及制作活动中应该注意突出队员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活动的设计应以队员为行为主体,操作程序要符合队员学习的心理规律,要有利于队员自主、充分开展各种活动。在活动中,队员的思考探究行为、操作实践行为、交流展示行为、问答讨论行为、倾听记录行为等要得以充分体现。让每一位队员都有机会参与其中,体现当设计师,为中队服务的乐趣,让队员产生较强的归属感,展现各自的特长和风采,培养与提高队员各方面的素养。
  中队文化墙的建设有效地培养了队员们的兴趣爱好、增强了队员们对中队的归属感,让队员们在注重日常文化积累的过程中受到了文化素养的熏陶。中队文化墙凝聚了师生的共同心血,让队员们的创造力有“用武之地”,体现了中队的特色文化建设。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生作文的升格指导可以从个性化这一重要维度入手。具体来说,就是要引导学生锤炼思想,提炼思维——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引导学生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精选自己的独家材料;引导学生另辟蹊径,自出机杼——展示自己的独特形式。  【关键词】高中作文;作文升格;升格指导;个性化  对写作水平一般的学生来说,要想获得高于“基础等级”的分数,则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尤其是备考复习时给予多轮升格指导。经过多
期刊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研学后教的备课,小组研读的题目理解、问题设置,以及后教过程的知识补全、价值观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探索文本解读在研学后教中的应用策略是目前教师应当重视的课题。文章从文本解读和应用文本解读的优势、在研学后教中深入应用文本解读、在研学后教中解读文本要注意的问题三大方面来展开论述。希望可以为语文教师进行文本解读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文
期刊
【摘 要】小学思想品德是一门教给学生道德知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学科。“心智教育”要求教师运用正确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通过实施制度化的行为来启迪和教育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发学生的心智,把握儿童的德育心理过程,提高学生的道德管理能力、生活自主能力和社会协调能力。小学品德教学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心智教育”理论的研究内容有相同之处。融合“心智教育”理论的小学思品课程,对打造
期刊
【摘 要】识字是一种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其他一切知识的学习都以识字为前提和基础。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在进行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创新的教学形式以及独特的教学方法,如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识字愿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样才能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教学策略  汉字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语文课
期刊
【摘 要】文章主要论述在“问题驱动、主体内动、多元互动”策略指导下,为提高高三生物复习的效率,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如何制定导学案。具体来说,文章从导学案教学的现状、“三动”教学策略提出的背景、“三动”教学策略下导学案的设计以及“三动”教学策略运用的评价和建议四方面展开论述,探讨了“三动”教学策略在高考生物复习导学案中的应用。  【关键词】导学案;高三生物;复习  一、导学案教学的现状  导学案产生的
期刊
对学生来说,识字不像看动画片、听故事那么有趣,但识字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教学一个重要的课程目标就是让孩子们乐于识字、学会阅读。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针对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富于想象的年龄特征,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添加大量的“快乐元素”,让学生在学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英语课程的任务就是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可见,英语教师应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  合作,本身就是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互动过程。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认
期刊
【摘 要】语文课堂练习,既有助于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受和领悟,又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实现个性化的表达。因此,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生成语言能力的有效载体,可以说,语文课堂练习是课堂上的“点睛之笔”。要设计出科学有效的语文课堂练习,教师首先要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目标,其次要立足于文本的重点和难点来设计练习,练习设计的量不宜过多,难度亦要适中,而且练习的设计还要避免单一枯
期刊
【摘 要】新课程的作业评价将知识的关注转向对学生发展的关怀,它的功能将重在帮助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文章着重就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评价进行研究,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三个策略:变“单向评价”为“多向评价”;变“单一评价方式”为“多种评价方式”;变“一次评价”为“多次评价”。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
期刊
【摘 要】“研学后教”的教学理念是指以学定教,教在学之后,教在关键处。文章以《单词巧输入——上排键的指法》一课的教学为例,从“共创情境,师生互动”“归纳总结,合作探究”“适时拓展,学习迁移”“优化评价,提高素养”四方面来阐述“后教”策略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研学后教;教学策略  在“研学后教”的理念下,如何正确理解“后教”,怎样设计“后教”策略,该如何实施“后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