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备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来源 :商情·科学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105399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上好历史课的基础是备好课,备好历史课的关键是平时要多阅读、勤思考、广阅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只有认真进行了课前的教学准备,既要“吃透课本”,又要“吃透学生”,在备课过程中,把两者结合起来,认真细致地编写教案,这样的备课才有针对性,拿到课堂上实施,才能解决历史教学活动中学生和课本之间的距离。才能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课改的条件下,历史课的备课应注意体现以下几个问题:
  
  1 注意体现学生的情感问题
  
  所谓情感,是指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的体验,它直接影响人的认识和行为。学生个体认知素质中的道德感、责任感、理智感、美感等积极情感对提高历史学习效果极为有利,情达则理通,凡是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历史事物往往能较长地保留在他们的头脑中。历史课文中蕴藏的国情极其丰富,这些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情感性教学行为作用下,都会深深地吸引学生,使他们产生喜悦、赞美和崇敬的感情,从而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只要抓住了学生的情感问题,并以学生的情感为基础,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激励其学习的主动性。历史课堂教学就不成为问题了。
  
  2 注意与现实相结合的问题
  
  历史学是一门与时代紧密结合的科学,日新月异的国内经济建设的新变化、风云变幻的国际政治新格局、历史科学研究的最新成就。都应让学生及时得到了解和认识,在课堂内外向学生进行讲解。随着科学技术成果在农村的不断普及,各种大众传播媒介迅速发展,使得学生能通过各种书刊杂志、电视、电脑等媒体及自身的生活实践,不断地接受各种各样的新知识,学生的知识面不断扩大,历史感性知识也越来越丰富。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历史教师也要与时俱进,通过创造性的编排、设计和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把历史教学与时代热点结合起来,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给学生解惑、点拨和指导,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3 注意对教材的系统整合问题
  
  学生与课本之间的距离是历史教学过程的一个难点,应把它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关键点来考虑,即以系统、整体、联系的观点去把握学生已具备的知识水平和潜在的可以通过教育所能達到的知识水平,既要系统了解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和具体内容,又要善于研究与之相关的课本知识体系,按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对教材新知识进行系统的整合处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为学生学习新知识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善于把历史知识系统组成一个体系,构成有机的整体,给学生展示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将课本中的知识贯通起来,从知识结构中掌握新知识,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其次,要善于将现阶段学习的知识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够组成纵横交错的知识网络,有利于学生在比较中理解新知识,促进学生的进步发展。
  
  4 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问题
  
  我校地处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受历史、自然、社会、思想观念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并不平衡。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和汉族地区的学生的认识水平、生活体验等个体认知素质有明显差异,同城镇学生相比,农村学生的个体认知素质相对更差些。与群体差异相比更突出的是一个群体内具有个体的差异,这就要求在教学设计时既要分析班级学生的整体情况,又要熟悉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个体,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使处于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都能不断获取新知识,不断进步。
  总之,历史备课既要体现教材知识,又要体现个体学生的知识差异。教师要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不仅保证水平高的学生“吃得饱”,而且也能保证知识水平低的学生“能消化”,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一种具有重大创新的教育思想,合作学习理论与传统的教育思想有许多观念上的差异。其中合作学习理论对于互动活动、学习目标、评价标准的认识是最具有革命性的,其主要体现为:互动活动广泛化和多样化、学习目标开放化和均衡化、评价标准合理化和个性化。我们在中职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实施合作学习策略时主要也就以这三个方面的新观念作为指导。  [关键词]合作;互动;目标;评价    1 合作学习理论简介    
[摘要]本文通过对全国2002年42个部门投入产出表的重新整合,独立出物流业的四大部门投入产出表,计算出各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列昂惕夫逆阵、直接前向关联指数和直接后向关联指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从各方面分析了全国物流业与其它产业的关联关系。  [关键词]物流业;投入产出分析    1 引言    物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同时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其发展水平是反映国家现代化以
[摘要]旅游过程中旅游者发生的道德弱化现象,不仅损害了景区和其他旅游者的利益,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形象,也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探讨了旅游者道德弱化现象的原因,从社会学的角度解释此现象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旅游者;道德弱化;道德    1 道德的含义    从古至今道德一向是发展先进文化,构成人类文明重要内容。我们通常讲的道德是指人们行为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道德的定义可以概括为:道德是一
从中的怨妇、弃妇形象开始,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就一直与哀怨、脆弱、劣势联系在一起.漫长的古代文学发展史令人讶异地看到女性的不幸非但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在历朝历代
本文选择90年代后期部分中短篇小说作为症例,并重点由“爱情”这个文学主题入手,试图透视出悲剧精神在小说中的追求和缺失,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种种缺憾.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而国民创造力的高低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尺。人才,尤其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民族振兴的关键。作为基础的基础,语文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已成为时代的强烈呼声。语文教学怎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服务呢?’笔者认为需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思维,而
[摘要]高职高专重点是培养技术型的生产一线的人才,培养学生是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本文立足于人才的基本素养,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来探讨他们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有效地实施语文的教学。  [关键词]人才;高职高专;语文素养;交流平台式教学    人才是指适合社会、企业需要的,能为企业创业,为社会带来新的财富,并能自觉贡献和服务社会的“有用的人”叫人才。作为一名符合时代需要的优秀人才,除了具备较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我曾兴奋地说,新课程真好。新课改在万州已有两岁了,如果现在谈到新课程改革还仅仅是“新课程真好”,那课改在万州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在万州区教科所的引领下,在各级教研室的组织实施中,我们许多教师已
江泽民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这些论述表明了创造力是人的最高层次的能力,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无疑是21世纪人才的核心品质。中学生是继往开来的一代,是我们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因此,教师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责无旁贷了。写作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没有创新精神的作文必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学生是一个个具有独立思想的活生生的人,他们由于所受的经历、所处的环境不同,从而产生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的语文教学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千个,才会呈现精彩纷呈、百花齐放的局面,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近年来,我一直探索并实践着批注式阅读,学生在这个批注过程中产生了阅读兴趣,增强了阅读能力,形成了独立的阅读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