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混战

来源 :汽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dlily_8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极其有趣的话题,单从字面意思来理解似乎多少都有些咬文嚼字的意味。
  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自主,即自己作主,不受别人支配。在汽车行业里,但凡是没有外资背景的本土厂商,靠自己投资开发出来的车型,这样的范例都可以被称为自主品牌。但是,所谓的自主更多时候只是对状态的诠释,并没有约束整个过程。共和国成立一个甲子,工业从薄弱到兴盛,汽车更是从几乎没有到成为了世界产销第一,60年的时间改变了一切。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如果有好事者非要深究我们熟悉的那些车究竟是从哪里来的,那这个里面的故事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实际上,我所理解的以及目前所看到的合资自主更多时候是在“炒冷饭”,比如一款车型的生命周期(一般来说都是6年)即将结束,新款型上马,但国内的法律条文并没有明定老产品必须退市,而厂商为了使利润最大化,新老车型要么同线组装同网销售,要么就是通过所谓的合资自主新玩法,换个LOGO、减点配置、降低质控标准,再重新上市。稍有用心的厂商会重新做一套外观和内饰方案,把本土适应性开发做得更有深度。
  自主与合资自主的本质差别,其实更像是在比拼背后资源和支持的强大与否。
  每款车都各有来头
  说起来尽管是以对比试驾的方式呈现给大家的选题,但我们却只是想通过组合试车的形式来说明一些关于自主品牌与合资自主之间状态差异的问题,因此我们并不能以往常同级对比的标准来评判这次带有专题性质的组合试车。于是乎,我们找来了四款极具代表性但不是同一个级别的车型,自主品牌阵营里的两款新车——长安逸动和北汽E系(E150);而合资自主阵营因为刚刚兴起,所以我们只找来了上汽通用五菱宝骏630和广汽本田理念S1,缺席东风日产启辰D50。
  长安逸动是近期自主品牌里的热门车型,只要去看过实车并开上一段路体验,便会很快喜欢这款紧凑型轿车。不过逸动并不是长安在老款志翔或CX30基础上的简单改型,它其实是一款逆向开发的产品,原型车是北美版现代伊兰特(HD),不过长安聪明的利用自己五国九地的研发资源对这款韩国车进行了二次开发,做出了具有自己品牌元素的造型设计。此外,它还搭载了一台全新H16发动机,长安还为自己的动力配置取了一个名字:Blue Core。可能会有人问长安为什么要用韩国车作为基础?其实问题不难回答,因为其配套体系更容易找到,由此所结算出的成本也比欧洲车要低。
  作为自主品牌的另一个代表作,北汽E系的山寨气息就比较直白。北汽把新车的造型设计瞄准到了合作伙伴梅赛德斯-奔驰即将退役的B-Class(W245)上,而整个车型平台则采用了三菱Colt(Z30)的技术,动力总成分别采用了沈阳航天三菱的4A91发动机和国产5速手动、进口爱信4速自动变速器。由于发动机排量为1.5升,因此E系也被称为E150,由于轴距与Colt一样为2500mm,所以它是一款不折不扣的小型车。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自主品牌实际上也是兵分多路,天南地北处境不同,长安更钟情于传统的轿车,而北汽因为临摹对象是一款MPV(三菱Colt也有MPV:Colt Plus),所以其产品也八九不离十。
  作为合资自主阵营最具代表性的一款车型,宝骏630上市以来所收获的赞誉要多过于批评,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它的售价足够便宜——最高8.58万元。它的研发是基于老款凯越(J200)进行的,但在结构上做出了比较大的改变,如后桥从双连杆变为了扭力梁结构。630是一款在轴距上与长安逸动接近的车型,它们同为紧凑型,但在车型开发理念上却与逸动截然相反,后者极力摆脱低端困境,用进步来换取中端市场的入场券。而上汽通用五菱则是希望宝骏630用更低的身价和简单的配置进入老凯越无法涉足的入门级市场。
  另一款入门级合资自主车理念S1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完全就是一辆本田思迪的换标车,改动之处很少,维持了思迪的外观和内饰,但牺牲了一些品质以及减少了舒适性配置。从轴距来看,2450mm应该与北汽E150同级,不过在技术等级上它却比E150更高也更有保障,它的动力总成仍然保持与本田车一致,只是发动机的输出数据被调低了。
  品质上的差距在逐步缩小
  如果仅仅只看外观,四辆车的差距并不算大,分属于两个级别的四辆车看上去都处于同一个时代,不论是设计成熟度还是协调性都不错。当然因为每个人的审美观不同,在分别看待每一款车时又会有差距。比如北汽E150和理念S1的争议就比较大,对于E150我的同事评价模仿痕迹太重,而且颜色太鲜艳;而对于S1,大家则一致认同车身后半段设计欠缺协调感,这其实在早期还叫本田思迪时就落下了“病根”。此外,S1的车身颜色可选余地也较少。
  有一种说法是:外观买回来是给别人看的,只有内饰才是自己天天欣赏的,这话显然是暗示了内饰设计的重要性,它的好与坏甚至会影响开车时的心情。坦白讲,四辆车的车内气味都比较明显,尤其是使用了皮革座椅的逸动、630和S1,如果新车时就关着车窗开车,那想必呼吸道每天都会很难受。但如果抛开这个缺点,长安逸动的内饰倒是可以达到令人愉悦的地步。它的中控台当然也有些许借鉴的元素,但不论做工还是用料都显示出了大厂的水准,包括明暗色调搭配还有人机工程方面都有很好的体验度。和逸动同级的630则是一派简单的风格,中控台由一块米色装饰板分隔开,虽然用料略显粗犷,但装配质量还不错。我们原本以为合资自主车型会在做工上超越自主车,但事实上,单纯对比S1和E150才发现原来差距并不那么大,我的意思是,S1的内饰不仅没有维持思迪时候的精细,反而有退步嫌疑,尤其是塑料件的缝隙比较突出。
  拼配置不是合资自主车的强项
  北汽E150虽说在内饰做工上没有突出的亮点,并且也仍旧带有浓烈的B-Class气息,但是这款车却在舒适性配置上给予了一定的补偿。我们手里这台车型是仅次于顶配的乐享自动版,售价7.51万元,它不仅装配了爱信4AT,甚至你还能找出一大堆30万元级别车型的高端装备:大屏幕、GPS、DVD、自动大灯、感应式雨刷、电动天窗、电动折叠后视镜、多功能方向盘、倒车雷达,在见到E150的那天我几乎瞬间石化......   自主车在配置和价格上的优势能让它们找到一些自信,尤其是对于并不具备自家设计元素的车型。相对来说,长安逸动在配置上就要理性许多,该有的才有。例如安全配备方面的双气囊、ABS EBD、防撞钢梁、儿童座椅接口等都能提供,而像侧气囊提供给了旗舰版车型,ESP则在豪华型以上配备;在舒适性配置上也是有的放矢,只给予最实用的——电动天窗、GPS、后视镜加热还有手动空调,一点也不浮夸。
  如果要想在合资自主车上发现这些相同的配置,就比较难了。宝骏630一切以满足基本需求为原则,什么GPS、DVD以及自动化的装备想都别想,更别谈ESP、侧气囊这些高端玩意了,这个问题同样存在于理念S1上。合资自主车更像是用一个有保障的后备体系来吸引顾客买单,而往往在需求层次不能满足更多。
  就价格配置比来说,S1是最贵的,并且全系两个排量(1.3升和1.5升)四款车,选择余地太少。入门级价格最低的则是E150和630,低至6万元区间的售价能引起更多二三线城市顾客的关注。S1其实也有1.3升卖6.98万元的入门版,但这款车形同于“乞丐”,若是小城市选出租车,宁可更宽敞的630或者稍贵的逸动......
  动力与操控水准暗示精力投入的多与少
  话题进入动力与操控部分,这四款车又得重新分组,因为配备1.6升发动机的只有逸动,其余三款车无一例外全是1.5升排量。同时,也只有逸动配备了5速手动挡(没有自动挡试驾车),其余三款车分别为E150配4AT、S1为5AT、630为6AT。
  逸动的发动机参数是四款车中拔尖的,并且又是手动挡,按理说它的动力表现应该最好。但毕竟它是一台整备质量达到1325kg的三厢轿车,而且因为变速器速比关系,起步阶段它的加速感并不好,当转速在2000左右时才会出现明显的扭矩输出。逸动的整体驾驶感好过动力性,它表现得很安静,来自发动机和底盘的杂音几乎没有。当然它开起来也不是没有缺点,例如液压助力转向表现有些轻盈,同时方向盘反馈的路感也较为模糊,所以开起来总是感觉车头有些迟钝。为了获得较低的油耗和排放,逸动还装备了博世的STT启停模块,这似乎也成了一项技术噱头。
  和逸动的自主不同,宝骏630通过利用现有集团技术资源,不仅缩短了开发周期,在做匹配调校时也更得心应手。它装备泛亚研发的B15D发动机,新近又装车了通用的GF6自动变速器,两者在匹配度上不逊色于雪佛兰的车型。这台6AT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平顺,它的反应速度较科鲁兹有所改善,换挡动作不再那么迟钝,运转转速也并不高,因此在油耗上并不会增加太多成本。在同事朱熙眼里,630是一辆极限比较高的车,除了轮胎的抓地力稍差,它的悬架支撑以及转向指向性都在一个较合理的水准。不过要说舒适性,630相比逸动又要差一些,问题主要还是在簧震的调校和匹配上。
  另外两台配备1.5升发动机的车型并没有因为各自的外形和身份而获得更多的关注。对于北汽E150来说,动力组合看起来不错且都是成熟产品,但差距就在调校上,除了怠速比较安静外,不论行驶在什么速度区间它的振动和噪音都很大,或许问题与支撑衬套有关。作为一款MPV,E150提供了硬朗的悬架和沉稳的方向,这并不会讨女士的喜欢,但对于喜欢驾驶的人来说,它或许又能提供一些乐趣,只是这种乐趣不能奢望动力给予多少配合。它的4A91发动机动力仅次于630,而且车重只有1090kg,但输出太迟缓。如果车一旦跑起来,刹车也并不会给人多少信心。
  在北京的大风天驾驶理念S1奔跑在五环上同样也没有多少信心,不时随风漂移的转向让整个车身都显得不安分。它的L15A1低功率版发动机配合1058kg的车身让输出表现得很轻盈,而且日本车油门设定特有的灵敏都在S1上得到了保留。不过整体而言,S1有些太过于轻盈,这让它看起来更适合在城市里短途代步,尤其是电子助力的转向路感模糊,毫无手感,女孩子开倒是蛮合适的。实际上,理念S1所保留的精髓应该是低油耗,在试车那几天燃油消耗最慢的就是它了,而普遍集中于100km/h以内的车速正好让它发挥优势。
  谁来为它们买单
  四款车型有四种不同的性格,虽然表面看来是自主品牌与合资自主品牌车型的对比,但实际上通过实车验证,我们发现某些车型之间的差距并不算大,甚至还有超越的地方。其实这更像是一个命题,8万元买什么车?这似乎也是身边朋友常常问及的。现在我给出了一个选择方案,8万元有两种选择,可以买到四款不同属性和定位的车,它们各有千秋,都具备自己独到的才艺,就看你自己拿捏了。
  从选题的真正意义来看,我们所要说明的问题是在混战的市场中,自主品牌兵分几路在前进,有的进度快,有的进度慢,但总归都是想做出一点成绩来。而合资自主因为是本土与外来资本运作的联合体,所以谈自主多少有些掩耳盗铃的意思,假如拿出的车型能与时俱进,更有诚意,我想国民也并不会排斥好东西。
  1. 来自三菱的发动机和爱信自动变速器本是好东西,但NVH做得太差
  2. 长安的1.6升发动机输出柔和,5MT入位清晰
  3. 本田的1.5升机器只有77kW,不过带动1吨出头的车身也算轻巧
  4. 宝骏630新增加了一台6速自动变速器,换挡平顺,反应还可以接受
  1. 仪表盘的式样易于接受,行车电脑功能也比较全面
  2. 7万多元的小车就装上了大屏幕GPS,有点奢侈
  3. 内饰做工欠缺精细,不过舒适性配置却丰富得令人惊讶
  4. 逸动的内饰精细度堪比合资车,而且整体感也很好
  5. ECON按键控制着STT启停机功能的开闭,但需要适应
  6. GPS屏幕分辨率挺高,长安会在下半年加入触摸功能
  徐霆
  在产品层面来看,合资自主的车型大多都是合资公司的淘汰产品,你对此怎么看?
  这基本上就是企业配合政策来演出的一场双簧戏。如果只是从技术角度衡量,在合资公司刚刚“下岗”的产品也要比同级别的自主产品强,之前有一些合资厂仗着这种优势而采取两代同堂的市场策略,确实可以得到实惠,不过这样做有可能给品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现在利用“合资自主”这样的搞笑政策把老车型换一块牌子继续卖,恰好可以规避这种风险;再配合“简配”手段,利润空间不减反增,何乐而不为呢?消费者需要长点心了。
  1. 宝骏630车内的储物盒比较丰富,随处可见
  2. CD机支持USB外接音频,具备一定的拓展性
  3. 内饰配色简单,做工还不错,但气味比较明显
  4. 理念S1的中控台十分简洁,在做工上有明显的下滑
  5. 相对于以前的思迪,仪表盘变化并不算大,但多了“理念”两个字
  6. CD机同样支持USB外接,预留1DIN接口方便车主改装
  朱熙
  就你看来,自主品牌与合资自主是否有差距?差在哪里?
  在我看来,两者当然有差距。第一差在目的上,第二差在心态上。合资自主品牌首先目的的纯粹性就有待商榷,目前看来大多数都是为了交作业才搞出那么一款不着四六的车,抱着利用残羹剩饭再骗些钱的心态。自主品牌如果想利用产品使自己屹立不倒而不是走歪门邪道的话,那除了奋发图强别无他法。点头哈腰跟人学也好,付出时间、精力、财力闷头苦读也罢,只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沧海桑田又如何?
  1. E150的后座较平直,坐垫较薄舒适性一般
  2. 轮胎胎噪抑制不算好
  3. 放倒后座后便可获得一个大的载物平台
  4. 逸动的后座空间感不错,座椅头枕不可调
  5. 玛吉斯656轮胎兼顾舒适性和一定的操控性
  6. 后座不可放倒,但箱口大,取放物品方便
  1. 宝骏630的腿部和头部空间都比较富裕
  2. 195mm的宽胎提供了不错的抓地性
  3. 后备箱不算太工整,但靠背可以4/6折叠
  4. 理念S1轴距虽短,但后座空间比较突出
  5. 米其林XM1轮胎较软,对于路面有很好的过滤
  6. 后座不可折叠,不过后备箱开口挺大
  王彤华
  自主品牌的进步有目共睹,但你觉得是什么影响消费者购买?
  影响消费者购买自主品牌最主要的因素应该是对其产品的认知度不高和不信任。毕竟我们自己的汽车工业才发展了多久?让任何消费者去接受一个新产品还需要一定时间呢,更何况是汽车呢。另外,最担心的是自主品牌的售后问题,4S店的服务和技术好不好?这都是因为不信任而导致的问题。
其他文献
再三考虑,最终我还是“盗用”了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著作名称,但事实上我所要讲述的故事其实是与西班牙的旅行有关。两年前因为出差的关系,我曾在西班牙有过短暂的停留,虽然只是匆匆一瞥,但那些古老的建筑还是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并没有想过我会这么快“重返”西班牙,这一次我将用十天的时间慢慢感受这个国家,从首都一路向东然后再折返。而跟我一道的伙伴,就是西班牙的本土特产  ——西雅特Ibi
AF:业内人士都知道,大陆集团是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但对中国的普通车主而言,大陆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的品牌影响力感觉还不够深入人心。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康:我觉得从品牌传播上来说,中国消费者对我们的了解确实还存在不足,这与我们在行内的实际地位并不相称。要知道大陆集团已经有了140年的历史,是汽车行业里少有的百年老店,尤其在安全和车身底盘系统领域早就是全球领导者。比如在电子制动方面,包括
铁将军iPhone版胎压检测报警器  提到汽车APP应用,铁将军iPhone版胎压检测报警器不得不说是该领域的典范,不看别的,就单单天猫商城数以万计的销量就足以说明问题。此外,该产品之所以大受热捧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蓝牙连接,即插即用,也不用拆胎,更不用做动平衡,完全自助安装。  www.steel-mate.com  车圣宝典随时掌控爱车  云途系列是赛格导航的全新产品,产品包含的车圣宝典有用户专属
正是有了车联网服务商的存在,你完全可以在车载导航上享受像微博微信一样便利性和互动性。本次推荐的这款嘀嘀虎车联网服务系统2.0是由广联赛讯开发的1.0升级版,其最大的特色莫过于LBS语音声控的嘀嘀助理和个性化的生活地图。当然,其他诸如位置点共享、原地设防、道路救援、保养提醒、车友联动、语音群聊、兴趣点下载、智能语音等功能也都极具特色。  被解放的双手  前段时间,电影《被解救的姜戈》被停映了,至于原
早在1972年,保时捷就通过911 Carrera RS 2.7提出了宽车身的运动化理念,将诸如前后扰流板组合等许多赛车技术引入到量产车上。强调传统的保时捷并没有让这一块细分市场失传,如今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911 Carrera GTS,这是一个崭新的车型名称,但它继承了先辈911 Carrera RS的遗志,游走于赛车与日常应用的跑车之间    保时捷向来都强调自己是顶级的日常跑车制造商。但是它
很多人并不愿意改变车身颜色,尤其是高端豪华车,原漆已经非常漂亮了,真没有改的必要。但要想达到既亮又保护的效果,透明膜就成了很多车主时下流行的选择。透明膜的优点在于免打蜡、抛光、封釉,还能防腐蚀防虫胶,通过普通清洗就能让爱车恢复光亮如新,这是一般的封釉所不能不能达到的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即使车辆表面受到一定损伤,它的自修复性还能够帮助透明膜表面自动“愈合”。  我们这次介绍的艾利透明PU车漆保护膜,
新君威的这次改款,最大的看点就是新君威GS将作为更独立的车型主攻运动,转身面对现代时尚家庭的君威也有了更自由的发挥余地。  可能是这个级别里太多2.0T的车型了,这样的动力不由得厂家不和运动挂钩。也可能原来2.0T的君威和君威GS的市场定位区别还不够清晰,至少我觉得这个拆分很明智——就像把两个人的两条腿绑在一起跑步,总没有松开绑各自奔跑自如。  从君威最早进到国内,到用君威、君越去主攻不同的消费群
MINI的圣诞礼物  圣诞新年将至,可爱的MINI自然也不甘寂寞,推出了一系列的圣诞礼物,包括了收音机、箱包、头盔、雪橇等等,让我们来看看吧。    MINI 斜挎包  采用真皮质地的斜挎包,可以放置电脑,里面有夹层,放置一些书本和笔之类的文具。关键的是带有MINI的标志,背起来更有气质。    MINI儿童汽车  节日当然不会忘记孩子们,这些都是给小孩子开的MINI玩具车,自己家孩子开出去,还是
无论是整车的装配还是轮胎、汽车电子器件的生产流程,对于科班出身、步入汽车行业多年的我来说,还算有一些自信。而说到汽车内饰真皮的生产,自己还真是个门外汉。这次能得到全球最大的汽车皮革供应商——鹰革沃特华的工厂参观邀请,的确是个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厂方领导全程毫无保留的专业讲解,让我们此行收获颇丰。  言归正传。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最多的皮制品也就是皮包、皮具等家用品,相对于这些产品的生产,汽车内饰真
又到一年终了时,“汽车之友年度车评选”也随着新年的到来如约而至。与2009年相比,2010年给人更多的感觉是目不暇接,跨界车、新能源、全新车型换代,要想在这强手如林的备选车型中挑选出11个最终获奖车型还真有不少难度。所以这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结果不仅仅代表了去年所有新车的总结评价,更是本刊专业试车团队的权威观点。  相比于去年,今天在奖项设置上有了很大变化,重点突出对车型本身的关注,并将所有奖项分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