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身边的物理现象”引入课堂,激发农村初中生学习物理兴趣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55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堂上,如何将身边的物理现象引入课堂,让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转化为对物理知识探究的动力,激起他们对物理规律的探究兴趣。笔者从事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二十多年,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利用身边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思考与实践。
  
  一、利用生产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兴趣
  
  笔者所在的农村的一些地方,素有“中国绣球之乡”美誉,大多数的农村妇女都会刺绣,很多的女学生由于家庭生活困难,在放假或课余时间,很小就跟大人学会刺绣,飞针走线,动作娴熟。在上到压强知识的时候。我是这样进行教学设计的。
  提出问题:1、在家里有谁会刺绣?2、在刺绣的时候有谁被扎过手?怎么办?
  因为亲身经历过,在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中,统计到90%以上的女学生都会刺绣。对这些有体验尝试的学生进行表扬以后。学生总结到在刚开始学刺绣时手经常被扎破,那种切身的体会迅速激起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望。于是,我拿出准备好的刺绣样品,推荐一名心灵手巧的学生现场刺绣表演,同时让学生观察刺绣针的形状,归纳出针细而尖的道理:接触面积小用力较小也可以产生大压强。接着师生一起概括出增大压强的办法: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产生的压强越大。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学生都能回忆出如果不挨扎手就要带上顶针(通常由金属或塑料做的环形指套,表面有密麻的凹痕,在将缝针顶过衣料时用以保护手指)。顺此表扬了学生的观察仔细。除此之外,还可以引申到家里挑水的扁担形状(扁还是圆?)妈妈纳鞋用的锥子,柴刀砍柴、斧头劈柴时刀、斧头为什么要磨一磨,赶牛时经常用枝条来当鞭子,粗的好还是细的好。这些跟生活息息相关的物理现象,学生说起来亲切,学起来有味道,原来物理知识就在身边,活跃的课堂气氛定会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浓厚的兴趣。
  
  二、通过讲故事激发兴趣
  
  从神秘的故事人手解决身边的物理现象同样也会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有一次,在上课时,我先给同学们讲小时候帮家里放牛的故事。每每赶牛出栏时,我母亲总是叮咛着:如果阴雨有雾的天气,赶牛回家不要太晚,要早一些。因为在大山深处,特别是傍晚时,当你喊着“牛,回栏啦……牛,回栏啦”。那些孤魂野鬼也会由远及近的跟着你喊“牛,回栏啦……牛,回栏啦”,还将随着你回家,干扰家里的正常生活。同学们听完这个故事,大家也议论纷纷。接着提出问题:大家有没有碰到过这个现象,世界上是不是真的有鬼呢?这是一个怎样的物理现象呢?在大家热烈的讨论中,顺利的过度到“回声”这个物理知识点(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碰到大的反射面(如建筑物的墙壁、大山等)在界面将发生反射,人们把能够与原声区分开的反射声波叫做回声。人耳能辨别出回声的条件是反射声具有足够大的声强,并且与原声的时差须大于O,1秒。当反射面的尺寸远大于入射声波长时,听到的回声最清楚)。同时学生思想上也得到了教育:世界上根本没有鬼魂。只有用心的去学习物理,很多生活中看起来很神秘的物理现象是能解释清楚的。
  
  三、从自身的物理现象激发兴趣
  
  人身上的物理现象学生最熟悉不过了,在课堂上恰当的引入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讲到摩擦力相关内容时,那一天恰好是上午第四节课,就要快放学了,同学的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在讲到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时,我提出一个诙谐幽默的现象:要放学了,我想大家肚子也饿了,肚子比前几节瘦了一圈,现在我要我们当中的一个同学站起来回答我的问题,可是又怕你的裤子滑落下来呢。学生在笑声中很快的恢复了注意力。第二个问题又来了:我们该怎么办?在学生的笑声中,讨论中得出解决的办法一一要勒紧裤带。也引出了物理知识,这是通过增大压力的办法来增大摩擦力。接下来的课不再沉闷,学生都踊跃发言,如何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知识点渗透在学生的大脑中了。
  生活处处皆物理,在农村广阔的土地上,生产、生活中涉及物理现象比比皆是,在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社会实践活动中,很多物理现象往往会烙印在脑海中,但也许他们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们广大农村初中物理教师善于挖掘身边物理现象的内涵,或在引入新课导入、或在教学过程中导入、或在习题课导人。定会激发农村初中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中高考作文主要形式是想象型作文、评述型作文、感悟型作文和话题作文。这些形式大多适应于考生尽情发挥,具有开放性和辐射性,给考生很大的想象空间,题材灵活,立意多元化。  作文重在求新。构思、立意、形式、取材等都要创新,方能赢得读者的青睐。对于考场作文,一般人都有话可写有生活素材填充,但关键在看谁写得新,写得巧,写得深。作文教学也就要顺应时代的要求,不断鼓励逆向思维,创新能力。不满足于一文体的
导语,在教学过程中,也叫开课语,课引子,导人新课等。指在上课开始时,教师讲述的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明确教学目标的话语。  那么,导语在教学过程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呢?我们又该如何巧妙地设计课堂导语呢?    一、吸引学生的注意    任何学习活动都始于学习者的注意。注意是一扇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而在初上课时,有的学生在讲小话,看课外书籍,做其他学科的作业等。因此,导语的设计和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分析目前我国少年篮球运动员培养的策略,发现篮球意识训练在少年初期篮球训练过程中重视不足,因此文章对少年篮球运动员篮球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与作用,以及篮球意识的定义、构成分类,不同意识的训练方法作了具体分析,希望能够为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贡献一点力量。  [关键词]篮球运动;篮球意识;少年运动员;培养与训练    篮球比赛是一项集体对抗性质的竞技项目
[摘要] 目前,各高校普遍采取的一种学生管理制度是辅导员制度。辅导员的职责主要是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思想状况,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针对学生身上所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I导,化解矛盾冲突,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等。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背景;辅导员;心得    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管理的学生人数通常有四五百、至少两三百。工作压力之大,任务
【摘 要】本文结合德育新认知及实践经验加以探讨,以求进一步梳理我们工作上的困惑,提高教育效果。  【关键词】班级管理 培育心智 情感教育    教育是一门培育心智的综合艺术。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决定了它必须训:究思想、科学和艺术。讲艺术,就是要讲究方式方法,讲究教育的技巧,具有教育机智,具有灵活性。知道传授的渠道在拓宽。师生情感交流的渠道却在不断缩小的现象非常普遍。现实需要我们这些为人
兴趣、知识和能力是现代小学生最需要的,也是英语教师所追求的。英语学习对刚刚接触英语的小学生来说比较困难、死板、单一、枯燥乏味,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小学英语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营造英语氛围,激发兴趣    学习一种语言一定要有语言环境才能学得好。没有英语环境,教师就要刻意创造英语环境。  如:It’s time to start now .Open your books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提问有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向学生强调要点,给学生表达机会,了解学生心理活动过程和掌握知识的反馈等多种功能。因此,我们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设问质疑及反馈。  [关键词]设置疑问;创设情景;激发;引导      创设问题情景在文科教学中用的较多,在理科教学特别是物理教学中恰当的创设问题情景对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帮助很大。俗话说的好,“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问是动脑的结果,是学生求知欲
【摘要】据对席桥中学1248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有29.1%的男生;37.4%的女生对体育锻炼不感兴趣,上不上体育课无所谓。所以体育课堂教学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本文就如何提高学体育课质量的途径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提高;体育课堂质量;途径    一、晓之以理。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欲望    教师应该对学生采取多方面
[摘要] 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效的阅读教学的基础与前提,决定着学生对文本的感知、理解与体悟。教师在阅读教学文本解读从阅读视野、历史视野及教学的视野中,坚持浃洽兴起策略、以意逆志策略、深入浅出策略,才能最大发挥文本的价值功能,实现文本的的现实意义及审美存在,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理性智慧及人格建构。  [关键词] 阅读教学j文本解读;教学策略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
【摘 要】本文主要从体验阅读文本,确立主体意识和“套板效应”,多焦度解读文本两个方面来探讨怎样用好文本资源,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关键词】文本资源 人文素质 体验 语文    当前大学教育要注重人文素质教育,推进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互相渗透和融合,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机油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又有良好人文素质的全面发展人才,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语文课堂应是主渠道。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