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不是沈坤:自从两位室友用了iPad后,如厕和洗脚的时间明显变长,带着iPad上厕所基本上不到半个小时不出来。所以嘛,所谓移动互联网充分利用了垃圾时间和碎片时间,对某些人来说根本就是把整块的时间打碎,把宝贵的时间变成垃圾。
@何镇飚 :我坚持本科毕业论文这种形式,大学是高于世俗的学术世界,正规学术训练的终点是博士,起点是本科学士。有的学生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去考硕读博,所以本科毕业论文就是他们唯一一次用学术的眼光审视世界。这始于大三末或大四初的学术之旅,用尽他们四年及平生所学,体验为人类生存绞尽脑汁。
@洛之秋:我是从来不看教师平台上的学生打分的,从教以来就不看。如果学生给你打高分,没什么了不起,不代表你教得真就那么好;如果学生给你打低分,心里添堵,但也不意味着你教学就真的失败。所以干脆不看。教书是良心活,常常反求诸己、力求尽责就是了。不求人人满意,但求无愧于心吧,这就够了。
@6uopjmS:我不知道二手宝马车和两位遇害中国留学生被枪杀有什么关系,我知道的情况被枪杀的是凌晨一点刚从学校实验室做完实验出来的苦学生,开的是一辆折合人民币6万元不到的二手车。
@landlord:看到两个USC(南加州福尼亚大学)的中国留学生遇害,想起刚到美国时学长们传授的一个经验。国人的误区,以为车里安全,错!美国的劫匪有枪!凌晨最危险。多人不要挤在一起,要分开走,距离10米左右。一人先上车发动,可以开了其他人赶紧上车开动。下车亦然,看着进门;而进门的守着门等车走,停的车并不安全!
@dancingdust:发现学生论文有“资料越来越多,想法越来越少”的趋势。仿佛听到他们在大声说:有了谷哥度娘,再也不用担心文献资料的问题,so easy!可问题是没有想法只有堆砌的论文,好比做了全身整容,眼睛鼻子脸蛋胸,单看还行,可拼在一起就是范冰冰的眼睛加成龙的鼻子,能好看得了吗!
@olivienyang中大杨:明明毕业论文是抄的,导师也忙不迭说,拉倒吧,要不学生骂上门来,烦不胜烦呀!怪不得抄袭成风, 怪不得学生啥都重视,就是把论文当儿戏, 怪不得老师没尊严。
@黄海yc:大学以来花了非常多时间参与公共生活。参与感对我而言非常重要,参与不是为了改变,不是一种奉献,更加不是什么其他得益,参与本身就是趣味所在。
@vinggoo:香港中文大学的陈特说:“师生当然可以沟通,但不能说沟通后,一定只有一个绝对的定案。这并不可取,因为会扼杀人对学问的追求。我觉得有很多大师的学生,都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路,和这很有关系。”
@liuqi:刚在学校西门照相遇到一群白发苍苍的校友在班级合影,听他们无比洪亮地喊着:“班花美不美?”“美!”他们中唯一的一位奶奶笑得无比灿烂。突然就想让时间停下来不要走了。
@海上雾仙奴:复旦大学英语系课程用书赋予教师极大的自由,而非规定用书及教案框架。 一年级泛读课程用书居然是三册,分别谈罗马法律、圣经纵览、文艺复兴。
@武大沈阳:微博的最新变化——1.部分V离场或转世,微博可读性下降,活跃度下降,一惊一乍的流言减少,微博传统媒体化在路上。2.话语策略转型明显,专业冷知识和线下沟通重要性凸显。3.事件驱动热潮消减,舆论场更偏向情色、隐喻、戏谑化,风月言论增加。4.微博改变社会,社会也在改变微博,用力越大,回力越强。
@何镇飚 :我坚持本科毕业论文这种形式,大学是高于世俗的学术世界,正规学术训练的终点是博士,起点是本科学士。有的学生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去考硕读博,所以本科毕业论文就是他们唯一一次用学术的眼光审视世界。这始于大三末或大四初的学术之旅,用尽他们四年及平生所学,体验为人类生存绞尽脑汁。
@洛之秋:我是从来不看教师平台上的学生打分的,从教以来就不看。如果学生给你打高分,没什么了不起,不代表你教得真就那么好;如果学生给你打低分,心里添堵,但也不意味着你教学就真的失败。所以干脆不看。教书是良心活,常常反求诸己、力求尽责就是了。不求人人满意,但求无愧于心吧,这就够了。
@6uopjmS:我不知道二手宝马车和两位遇害中国留学生被枪杀有什么关系,我知道的情况被枪杀的是凌晨一点刚从学校实验室做完实验出来的苦学生,开的是一辆折合人民币6万元不到的二手车。
@landlord:看到两个USC(南加州福尼亚大学)的中国留学生遇害,想起刚到美国时学长们传授的一个经验。国人的误区,以为车里安全,错!美国的劫匪有枪!凌晨最危险。多人不要挤在一起,要分开走,距离10米左右。一人先上车发动,可以开了其他人赶紧上车开动。下车亦然,看着进门;而进门的守着门等车走,停的车并不安全!
@dancingdust:发现学生论文有“资料越来越多,想法越来越少”的趋势。仿佛听到他们在大声说:有了谷哥度娘,再也不用担心文献资料的问题,so easy!可问题是没有想法只有堆砌的论文,好比做了全身整容,眼睛鼻子脸蛋胸,单看还行,可拼在一起就是范冰冰的眼睛加成龙的鼻子,能好看得了吗!
@olivienyang中大杨:明明毕业论文是抄的,导师也忙不迭说,拉倒吧,要不学生骂上门来,烦不胜烦呀!怪不得抄袭成风, 怪不得学生啥都重视,就是把论文当儿戏, 怪不得老师没尊严。
@黄海yc:大学以来花了非常多时间参与公共生活。参与感对我而言非常重要,参与不是为了改变,不是一种奉献,更加不是什么其他得益,参与本身就是趣味所在。
@vinggoo:香港中文大学的陈特说:“师生当然可以沟通,但不能说沟通后,一定只有一个绝对的定案。这并不可取,因为会扼杀人对学问的追求。我觉得有很多大师的学生,都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路,和这很有关系。”
@liuqi:刚在学校西门照相遇到一群白发苍苍的校友在班级合影,听他们无比洪亮地喊着:“班花美不美?”“美!”他们中唯一的一位奶奶笑得无比灿烂。突然就想让时间停下来不要走了。
@海上雾仙奴:复旦大学英语系课程用书赋予教师极大的自由,而非规定用书及教案框架。 一年级泛读课程用书居然是三册,分别谈罗马法律、圣经纵览、文艺复兴。
@武大沈阳:微博的最新变化——1.部分V离场或转世,微博可读性下降,活跃度下降,一惊一乍的流言减少,微博传统媒体化在路上。2.话语策略转型明显,专业冷知识和线下沟通重要性凸显。3.事件驱动热潮消减,舆论场更偏向情色、隐喻、戏谑化,风月言论增加。4.微博改变社会,社会也在改变微博,用力越大,回力越强。